精選聯盟

小熊電器淨利增速放緩,小家電還有新故事講嗎?

作者:中國網科技

來源:國際金融報 記者:馬雲飛

4月8日晚間,小熊電器釋出2023年業績:營收同比增長14.43%至47.12億元,淨利潤同比增長15.24%至4.45億元,基本每股收益為2.8461元。

這份看似耀眼的業績并未超出外界預期。2024年初,華安證券曾對小熊電器進行評估,預測其2023年營收為49.81億元,淨利潤4.61億元,均高于如今實際表現。

小熊電器的盈利增速也在放緩。2022年,其淨利潤為3.86億元,同比大增36.2%,相比之下,2023年的淨利潤增速放緩超20個百分點。

支柱業務占比下滑

以酸奶機起家的小熊電器成立于2006年3月,主要從事小家電研發、設計、生産和銷售,主營業務按産品類别可分為廚房小家電、生活小家電以及其他品類。從營收構成來看,廚房小家電營收占比超過70%,為公司支柱業務。

2023年,小熊電器的廚房小家電營收為36.44億元,營收占比為77.33%。該闆塊根據功能進一步劃分為鍋煲類、電熱類、壺類、西式類和電動類五類産品。報告期内,廚房小家電中的鍋煲類産品營收增幅最大,從2022年的10.047億元增長至2023年的12.04億元,營收占比以由2022年的24.4%上升至2023年的25.55%,是小熊電器的各類産品中占比最多的一個産品。

相比之下,在廚房小家電的闆塊中,小熊電器的電熱類與西式電器類的營收均出現下滑。特别是西式類的營收降速達到16.99%,營收由2022年的6.85億元降至2023年的5.68億元,營收占比亦下降近4個百分點。

小熊電器淨利增速放緩,小家電還有新故事講嗎?

值得一提的是,從小家電整體發展趨勢來看,小熊電器的傳統優勢賽道廚房小家電未能在2023年駛離下行區間。根據奧維雲網(AVC)2023年全管道推總資料,廚房小家電整體零售額為549.3億元,同比下降9.6%;零售量26543萬台,同比下降1.8%;線上零售額422億元,同比下降10.7%;線下零售額127億元,同比下降6.0%。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2023年,作為支柱業務,小熊電器營收占比一直超8成的廚房小家電降至77.33%,反映至财報資料上,2023年,小熊電器該闆塊的營收增速僅為8.4%,為三大闆塊中最低的一個。

小熊電器淨利增速放緩,小家電還有新故事講嗎?

小熊電器廚電小家電營收占比變化情況 制圖:馬雲飛

相比之下,2023年,小熊電器生活小家電營收同比增加22.8%至4.85億元,營收占比為10.3%;包含個護、母嬰和廚具等非傳統品類的“其他小家電”營收更是同比激增67.54%至5.46億元,營收占比為11.58%。而2022年,這兩大闆塊的營收占比均未超過10%。不過,雖然這兩大闆塊營收增速較快,但由于體量較小,暫時還難以扛起小熊電器的營收大旗。

急需講述新故事

2019年8月,小熊電器在深交所成功挂牌上市,成為備受矚目的“創意小家電第一股”,一時風頭無限。上市當日,小熊股份的股價以41.1元/股的高位開盤,相較于34.25元/股的發行價漲幅20%,最終報收49.32元/股,市值超50億元。

随後,小熊電器的股價更是一路飙升,2020年8月一度超過163元/股。但在股價達到最高位後開始震蕩下行,截至4月9日收盤,小熊電器報收54.53元/股,總市值85.53億元,較2020年的市值高點跌幅超過6成。面對股價的疲軟,小熊電器已兩度公開宣布股份回購計劃,此前其實控人亦增持了公司股份。

不過,在所處賽道市場正值低迷,而競争态勢愈演愈烈之下,對于小熊電器而言,市值管理絕非一兩次回購所能解決的問題,而是需要向市場講出新故事,給出新預期。

2023年10月,在一場多達188個調研機構代表參加的電話會上,小熊電器管理層稱,從公司的底層邏輯來看,小熊的品類延展性很廣,公司未來會在大電小型化做探索,打破品類創造的邊界。此外管理層還表示,對于後續産品政策,一方面,做大做強傳統品類,聚焦有長期性且有規模的品類;另一方面,繼續積極拓展新興品類,抓取市場機會。

财報顯示,2023年,小熊電器研發人員數量為389人,同比增長21.18%,研發投入金額1.43億元,同比增長3.93%。從研發項目來看,産品覆寫了電壓力鍋、電鍋、挂燙機、加濕器、取暖器、寵物喂食器、足浴盆、智能飲水機、咖啡機等各類小家電,除了完善其現有産品線外,也可以看出小熊電器試圖通過一些高附加值産品提升品牌溢價和形象,以及拓展海外市場。

對于未來發展,小熊電器在财報中表示,公司未來幾年将充分利用已有的綜合優勢,基于“年輕人喜歡的小家電”品牌定位,加大技術研發的投入力度,實施差異化競争政策;同時,公司将借助資本市場的融資平台,加強對市場需求挖掘,增強産品設計能力,優化現有産品結構,提升公司優勢産品的産能。公司将在提升研發、制造能力的同時,不斷完善和改進現有産品種類及管道布局,強化品牌力和使用者精細化營運能力,力争未來幾年繼續擴大在國内外市場的占有率,提升公司品牌影響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