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聯盟

就改個字型顔色,怎麼這麼傷害使用者體驗?

作者:人人都是産品經理
本文講述了過度設計會傷害使用者的體驗感,産品經理應該如何配合團隊設計出滿足使用者真實需求的産品,如果你感興趣的話,不妨看看吧。
就改個字型顔色,怎麼這麼傷害使用者體驗?

“設計是解決問題的過程,而不僅僅是制造漂亮的東西。”

上面這句話是唐納德 • 諾曼在《設計心理學》一書中所表達的觀點,衆所周知,唐納德 • 諾曼是全球知名的設計師,還是全球知名的使用者體驗研究機構——尼爾森諾曼集團(NNG)的聯合創始人。

是以,我們可以說,創造使用者價值是設計者的天職。

咱們産品經理作為産品設計人員,天天與需求打交道,似乎每時每刻都在創造使用者價值,不過,根據鏡同學的觀察,不少産品同學其實都沒有真正了解這個設計核心,總是習慣追逐于漂亮的東西。

但其實,抽象業務場景、解決使用者痛點,遠比華麗的界面、複雜的互動要更有價值,這個道理很樸素也很深刻:使用者需要的從來都不是好看的皮囊,而是能解決其真實需求、與其共鳴的靈魂。

從這個角度來重新了解産品設計,很多現象背後的困惑、不解瞬間便豁然開朗,與此同時,這個價值标尺不僅可以用來衡量高品質、有實效的産品設計,更能篩選過濾出低價值、逆常識的僞需求。

我們一起來讨論下。

一、雲閃付:字型顔色帶來的逆更新

“雲閃付”是我常用的APP之一。

除了偶爾薅個本地羊毛、領個優惠券之外,鏡同學使用相對高頻的功能就是”信用卡還款“,因為我平時也在使用好幾張信用卡,而使用雲閃付來進行管理和還款極為友善,畢竟其背後主體可是中國銀聯股份有限公司。

就在前幾天,我發現雲閃付更新了新版本,而“信用卡還款”這個子產品也有一些變動,這個變動若單從業務邏輯來看,可以說是零更新;但若從使用者體驗上來看,我個人覺得變動還是很大的。

注意,鏡同學一直說的都是變動,而不是更新,因為在我看來,這次更新是退化、是逆更新。

大家可以先看下對比圖:

就改個字型顔色,怎麼這麼傷害使用者體驗?

仔細對比後,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這個頁面的設計更新主要有四點:

①新增“分期”和“還款”按鈕,即,按鈕位置由原二級頁面前置在該一級頁面,用以提高使用者轉化率;

②隐藏了“到期還款日”這個字段。

③“剩餘應還金額”由醒目的紅色字型,變為黑色字型。

④更新後的卡片頂部區域增加了漸變色,而且這個漸變色是擷取的銀行logo色,如,第二個卡片頂部區域是橘色,因為平安銀行logo是橘色;第三個則是中信銀行的深紅。

OK,接下來咱們從産品設計角度來做個簡要的分析:

首先,新增“分期”和“還款”按鈕,用以提高業務轉化,這個本無可厚非,但過多的操作按鈕會造成使用者焦慮,尤其是在多卡片呈現上,一個頁面幾乎都是按鈕,非常影響使用者體驗。

其次,這次更新主要展現在視覺效果上,更新前紅色的“還款金額”和紅色的“到期前預警”都是非常高價值的,因為在這個頁面,使用者核心訴求就是還款管理:使用者需要清晰地看到欠款金額和到期還款日,以便做還款計劃等。

再者,也是很重要的一點,更新後的設計因為按鈕過多,并且按鈕顔色過于鮮豔,極易造成使用者視覺上的錯亂,當然,如果隻有一個卡片,或許沒太大影響,但過多的卡片一定會帶來使用者焦慮。

最後,所謂根據logo的漸變色,其實也是過度設計,回到文章開頭的一句話,好的設計是解決問題,而不是一味制造漂亮的東西,還是同樣的場景,如果10多個卡片,那這個頁面花紅柳綠的,完全沒有視覺中心。

你看,似乎隻是更新了頁面顔色、優化了視覺設計,但使用者其實會有很大的體驗落差,原因就在于沒有從真實需求場景出發,我甚至高度懷疑該頁面的UX設計師沒有充分了解該場景,隻是割裂地做所謂的精緻設計。

二、簡約是極緻的複雜

鏡同學以為,使用者體驗設計不僅是個連貫、協同的過程,更是踐行科學方法論的應用過程,同樣的,視覺對體驗設計的影響也是系統性的,或者簡單來說,界面顔色怎麼用是有邏輯規則的。

我之前在知識星球分享過一個典型的産品設計案例,為了更好地了解,不妨再讨論一二,咱們可以先看下相關的設計對比圖:

就改個字型顔色,怎麼這麼傷害使用者體驗?

【圖 -↑ 來源于網絡】

大家作為産品經理,即便沒有很深的界面設計方法論,不懂得視覺設計所應遵循的邏輯規則,但我相信通過左右兩個設計對比圖,大多數産品同學都能列出原圖的很多設計上的體驗缺陷。

是的,不合理的視覺設計,本質上就是體驗缺陷。

對比這兩張設計圖,我們可以發現這其實就是典型的視覺設計的應用,當然,你也可以簡單地這樣了解:當元件被應用不合理的設計顔色,不僅會帶來的使用者體驗落差,還可能會導緻業務轉化受影響。

比如,觀察上圖中的左下角“Book now”按鈕就很容易發現:左圖其按鈕顔色淺、右圖則顔色深,顯然,右圖的使用者視覺中心則完全聚焦在該按鈕上,這必然會帶來更多的使用者轉化。

當然,這個在視覺設計上是有個科學方法的,被稱作眯眼測試(Squint Test),簡單來說就是,我們可以嘗試眯着眼睛來看設計圖,需要最突出的元素就應是主要動作按鈕,這也是視覺分層的設計邏輯之一。

再比如,左側圖檔上很多顔色選用也不合邏輯,如,标題采用了藍色,而藍色往往會被習慣了解為可點選互動操作,顯然,這裡的标題并沒有點選需求,這樣的顔色設計會誤導使用者。

事實上,我們應該有目的的少量使用顔色,盡量避免純粹為了裝飾而使用顔色,因為那樣往往會讓人感到困惑和分心。

當然,再分享一個簡單而有效的方法,那就是我們可以将品牌顔色(統一視覺設計,一般會采用品牌顔色)應用于互動式元素,如文本連結和按鈕。

這樣的設計簡潔高效,能直接地告訴使用者什麼是互動式的,什麼是不互動的,盡量避免在非互動式元素上使用品牌顔色。

是以你看,視覺設計深刻影響着産品功能和使用者體驗。

就改個字型顔色,怎麼這麼傷害使用者體驗?

好了,通過上述兩個産品小案例,相信大家都能了解視覺對于使用者體驗的價值,這還遺留一個問題,可能也是很多産品同學的疑問:這不應該是UI/UX設計師或者視覺設計同學的工作嗎?

有一說一,非要這樣講,的确也沒有什麼毛病,但鏡同學想說的是,産品同學最重要的職責是将需求價值最大化,這也意味着設計環節需要弱邊界的開放思維,多了解、應用視覺設計方法論,才能使産品體驗更細膩。

還有句話鏡同學之前也分享過很多次,那就是:隻有深刻多元化,才能有效洞察業務場景、轉化客戶價值。

當然,另一方面呢,對于部分中小公司來說,由于缺乏高品質的UX設計崗位(據某同學調研,一個殘酷的現實是,不少UX設計師都是美工水準),也反向倒逼産品owner必須得是多元化、複合型人才。

最後,再簡單總結下,産品經理即便不需要單獨決定設計的視覺顔色等,至少也需要與設計團隊成員緊密合作,如,要把業務需求和産品設計講透,確定對方充分了解以便其深度發揮專業設計。

當然,最好的方式或許就是共同讨論并決定最适合産品的顔色方案,但設計共同的出發點一定是滿足使用者真實需求。

也正如摩天大樓之父、全球建築師路易斯·沙利文所言:

“形式應該遵循功能。”

專欄作家

産品大峽谷,公衆号:産品大峽谷,人人都是産品經理專欄作家。七年B端産品經理,供應鍊物流與金融領域,擅長需求設計、業務指導、商業觀察等。

本文原創釋出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定。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産品經理平台僅提供資訊存儲空間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