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聯盟

被林徽因怼,被張愛玲諷刺,被魯迅瞧不起,為何他們都讨厭冰心

作者:曦言說

前言

因為辛亥革命不徹底,近代中國曾經曆過一段軍閥紛争的黑暗時期,底層人民長時間處于水深火熱之中,連年壓迫讓群眾在思想上麻木不仁。

為了喚醒他們内心良知,文壇中湧現出了一大批知識分子,他們用自己手中的筆寫出文章和舊社會抗争。

雖然同站在思想的最前沿,但作家之間難免發生争執甚至存在成見,比如魯迅和徐志摩曾互相較勁;楊绛和張愛玲的關系也并不和睦。

另外冰心的處境也并不好,她被林徽因怼,被張愛玲諷刺,還被魯迅瞧不起,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冰心成為了衆矢之的?

被林徽因怼,被張愛玲諷刺,被魯迅瞧不起,為何他們都讨厭冰心

諸多作家的文章風格

魯迅、張愛玲和林徽因同作為舊社會之中的文壇翹楚,之是以能站在同一條線上對冰心不滿,很可能是她在大方向上與主流不符。

對于一個作家來說,能夠被稱之為主流的就隻有其作品了。

最初張愛玲和楊绛之間不可調和的沖突,就是因為她們在各自的作品之中對女性的塑造各不相同,這便讓兩人的關系一度僵化,甚至在張愛玲去世多年後,楊绛在書信中依然不減對她的不滿和成見。

因為作品往往代表本人的思想觀念,知名作家的作品在發表之後,這種思想觀念往往會影響到更多群眾。

被林徽因怼,被張愛玲諷刺,被魯迅瞧不起,為何他們都讨厭冰心

一旦思想存在謬誤或不符合潮流,就容易對群衆形成誤導,很顯然,冰心在當時就是出現了這樣一種錯誤。

首先從魯迅的文章來看,他的思想前衛,并且善用各種意象,文章充滿現實主義色彩,雖然晦澀難懂但道理十分深刻。

表面看起來似乎是在描寫生活中的瑣事,實則每一篇都在揭露當時殘酷黑暗的社會現實,通過對舊社會“吃人”描寫,呼喚群眾從麻木之中蘇醒,這也是魯迅棄醫從文的初衷,他手中的筆就是撕開敵人醜惡面具的利刃。

張愛玲作為當時少有的女知識分子,她的作品總是呈現出一種孤獨。首先她本人的性格就是一個沖突彙集的場所。

被林徽因怼,被張愛玲諷刺,被魯迅瞧不起,為何他們都讨厭冰心

從表面上看,張愛玲是一個非常樂觀的人,她努力把殘酷的生活無限藝術化,但在内心世界中卻對現實的黑暗充滿厭惡。

自私冷漠的家庭氛圍本就讓張愛玲的性格帶有一定的孤僻,而後來失敗的婚姻生活無疑是對她的又一次打擊,這也讓她作品之中的悲涼感更甚。

尤其是丈夫胡蘭成竟然成了汪僞政府的漢奸,這是最讓張愛玲糾結的地方,世人的不了解加上幼年時期的多種不利因素讓張愛玲的作品變得十分壓抑。

在當時的環境之中,她将人性的軟弱,自私和欲望揭露得一清二楚。這對于社會中愚昧的群眾來說無疑是一劑猛藥,其效果和魯迅的文章一樣引人深省。

被林徽因怼,被張愛玲諷刺,被魯迅瞧不起,為何他們都讨厭冰心

相比于前兩者,林徽因的起筆時間比較晚,她的詩歌和小說創作從1931年開始。從背景看,當時正是日本侵華之初,民族危機出現,是以她的小說很長一段時間都被忽略。

經過不懈努力,林徽因成為了和徐志摩一樣的新月派代表詩人,她的作品都是自己最真實的表現,将浪漫主義、現代主義和古典主義相結合。

更重要的是,因為背景的特殊性,林徽因的作品有濃厚的愛國情懷。她的家族中不僅有黃花崗起義的烈士,還有辛亥革命的組織者,這也是她文章風格形成的重要原因。

冰心的文章與對立性

不難看出,他們三人的作品之中滿滿都是對現實的控訴以及對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的宣傳,冰心作為同時期的作家,風格和他們完全不相同。

被林徽因怼,被張愛玲諷刺,被魯迅瞧不起,為何他們都讨厭冰心

從小說作品層面看,冰心能夠通過自己獨特的描寫方式賦予讀者一種全然不同的閱讀體驗。她總是能通過簡單的筆調創造出一個充實的人物形象,這種深入淺出的手法很容易将讀者和文章聯系起來。

從文筆方面看,冰心巧妙地避開了新月派的華麗辭藻堆砌,也沒有過分追求精細入微,隻是通過對一些小細節的深入刻畫和描寫讓原本靜止的人物形象富有生機。

而最終文章所表達的是一種對大千世界中真善美的追求。比如《小桔燈》就通過對主角心理活動的細緻描寫為讀者呈現出了一個靈動的少女形象。

在小說《西風》之中,冰心對中國傳統詩詞叙事已經進行了巧妙展現,并與景語和情語互相結合,展現了女主人公的心理變化,更重要的是對内心的完美塑造和對女性特質的展現。

被林徽因怼,被張愛玲諷刺,被魯迅瞧不起,為何他們都讨厭冰心

在《六一姊》這篇文章之中,冰心通過主人公的純真善良和活潑的性格展現出了她大好的青春年華。除此之外,冰心還擅長用第一人稱叙事,這種展現方式會讓讀者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比如《兩個家庭》這部作品,就通過作者的視角展現了兩個家庭之間截然不同的生活場景,展現了兩個家庭主婦的不同文化素養。簡言之,冰心幾乎所有作品所呈現出來的都是社會的美好。

就連她的散文也是通過“以小見大”的方法來盡力展示社會中的真善美,這些種種會把人們帶到一個“文如其人”的至高境界,這或許适合現代的學習方式,但絕對不适用于當時。

對于當時的人們來說,國家危難之際,更應該認識到時代的殘酷性,而不是一直處于追求浪漫的安樂窩之中,這種虛幻到近乎想象的美好并不符合社會主流思維。

被林徽因怼,被張愛玲諷刺,被魯迅瞧不起,為何他們都讨厭冰心

或許是文人相輕,即使冰心在之後的作品中着力塑造愛國的主角,但依然被認為是“童話一般的兒童讀物”,立意淺顯。

當時的兒童大多無知,年長者根本不會閱讀此類文學,是以冰心的風格轉變在其他作者眼中變成了多此一舉。

總結

盡管冰心的作品在當時并不被看好,但在當下的和平年代,她的佳作正好符合真善美的主流思潮,《繁星》,《春水》等都成了學生階段的必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