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聯盟

“七十不添衣,八十不祝壽”:過壽的規矩,家裡有老人别忽視了

作者:鄉村李子

“七十不添衣,八十不祝壽”:過壽的規矩,家裡有老人别忽視了

泱泱華夏,悠悠中華,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留下來的優秀傳統文化無處不有,無處不在,并處處展現出豐富多彩的中國傳統文化。

當然在這曆史的長河中,我們從祖先傳承下來的豐厚的非物質文化遺産,也流傳下來了一些頗有哲理的“俗語”。

這些俗語中包含了各行各業,比如說有蓋房子的,有人情世故的,有預測天氣的,還有一些民間規律的等等,可謂是五花八門,脍炙人口。

而在今天,我說一句關于“老人”的俗語:“七十不添衣,八十不祝壽”,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有啥說法呢?其實過壽的規矩,家裡有老人别忽視了!

“七十不添衣,八十不祝壽”:過壽的規矩,家裡有老人别忽視了

七十歲、八十歲到現在是怎樣一個歲數:

常言道,“人過七十古來稀……”,其實這句俗語說的是古代的時候,因為在古時候,由于醫學水準和條件的限制,人到了七十以後,也算是難得的高壽了。

比如說孫思邈、孟子、乾隆、張三豐等等一些長壽的老人,不過相對于古時候的平均壽命來說,也算是鳳毛麟角了。

因為根據一些史料記載,古代的平均壽命少的可憐:

在春秋戰國時期,平均壽命大約為二十歲;

到了唐代,當時人們的平均壽命已經到了二十七歲;

到了明清時期,人們的平均壽命已經增長到了三十三至三十五歲左右。

到了現代,随着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醫學水準的提高,大陸人均壽命也從建國之前的幾十歲,到現在的78歲,壽命也是成倍的增加。

是以來說,現在70歲、70歲的老人就像是60歲一樣,是非常年輕的。

“七十不添衣,八十不祝壽”:過壽的規矩,家裡有老人别忽視了

七十不添衣:

那麼為什麼說“七十不添衣”呢?具體理由有幾點:

①在古時候,“人過七十古來稀”還是很符合現狀的,

前面我們已經說了,這句俗語也是我們老祖宗留下來的俗語而已,因為“人過七十古來稀”的原因,在古時候能活到70歲也是非常長壽了。

對此我講述一個曆史故事:

康熙皇帝在自己60歲大壽的時候,舉辦了一次“千叟宴”。

按照康熙的旨意,不論官民,隻要是65歲以上的老人都可以參加這次宴會的,是以也就有很多老百姓都千裡迢迢地趕來京城參加這次宴會。

不過在古時候,由于醫學水準的限制,其實偌大一個大清朝,長壽的老人并不多,其中:

當然這個場面也是十分宏大的,康熙帝看着這個場面也高興地不得了,但是我們通過上述的說法,那時候能活到80歲以上,也就屈指可數了,當然能活到70歲以上,老人也是并不多的,僅僅隻有1000多人。

“七十不添衣,八十不祝壽”:過壽的規矩,家裡有老人别忽視了

②在古時候,人們還是非常貧窮的,沒有多餘的銀兩去添加衣服。

“三十三兩白銀”的事情大家都聽說吧。

相傳在清朝的時候,普通老百姓的家庭,其一年的平均收入大約為33兩白銀左右,但是支出和收入不成比例的,為36兩白銀。

是以老百姓的收入和花銷一年也就有了3兩銀子的差距,當然這收入與支出差距也并不太多,按照現在的貨币來說,也僅僅是幾千元左右。

不過在古時候,農民們都是以農耕為主的社會,萬一遇到不好的氣候,遇到饑荒的話,那麼這33兩白銀自然也是入不敷出了。

是以在古時候的貧窮社會下,買衣服又需要更大的花費,是以也就有了“七十不添衣”的說法。

但是放在現在來看,其實并沒有道理的,因為進入現在社會以後,大陸無論是從經濟上還是平均壽命上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特别是人均存款方面,也是遙遙領先的,其壽命也到了78歲左右,很多老人在退休以後,更是大量的置辦衣服,是以這句俗語顯然不符合實際了。

“七十不添衣,八十不祝壽”:過壽的規矩,家裡有老人别忽視了

八十不祝壽:

常言道:“六十而花甲、七十古來稀、八十而耄耋”,是以老人到了80歲以後,也就到了耄耋之年了。

那麼什麼是耄耋之年呢?

對于這種說法,出自曹操《對酒》:“耄耋皆得以壽終,恩澤廣及草木昆蟲。”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耄耋之年通常被用來泛指非常高齡的老人,特别是那些年歲已達八九十歲的長者。

當然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人到了耄耋之年後,也視為人生的最後階段,也是生命結束和新的開始,是以到了這個年齡一定要注意才行。

那麼為什麼說“八十不祝壽”呢?主要有幾種原因:

①“壽”分為幾種。

按照民俗的說法,壽分為下壽,中壽以及上壽,其中來說:

老人到了60歲以後,被稱為下壽,也叫花甲壽等。

老人到了80歲以後,被稱為中壽,也稱為“米壽”,因為米字看起來就像是八十八。

老人到了100歲,這也是稱為上壽了,對于上壽來說,也是“期頤之年”,當然到了一百零八歲,其壽誕也稱為“茶壽”了。

雖然總體的來說,壽分為三種,但是過壽還是有講究的,按照民俗的說法人到了80歲這一年以後,還是不過壽的。

“七十不添衣,八十不祝壽”:過壽的規矩,家裡有老人别忽視了

②民間過壽,有“過九不過十”的說法。

按照民間的習俗來說,有着“做九不做十”,“做虛不做實”等等習俗。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人到了逢整數的年齡,比如說70歲、80歲、90歲甚至100歲的時候,一般都是不在這一年去過的,要提前一年過壽。

比如老人到了80歲的時候,要在79歲的時候過80大壽,而不是在80歲這一年的生日過壽,這是因為:

按照傳統的說法,“九”為長久的意思,而“十”則代表着圓滿,根據流傳下來的民俗文化,什麼事情都是“忌滿”的,因為有這“月滿為虧”的說法。

意思是說,人到了圓滿的時候,會走下坡路的,是以做了整十歲的壽辰,似乎意味着已将壽做完,這是很不吉利的。故此也就有了不過八十大壽的說法。

③民間過壽,還有“做七不做八”的說法。

對于數字“八”來說,我們現代人也是非常喜歡的,比如說“八”的諧音和“發”是差不多的。

但是對于過壽來說,卻有了過七不過八的說法,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相對于八,我們古人更喜歡七,而七有七仙女,七星等等。但是關于八,卻有“七成八不成”,“七成八敗”,“七生八死”等等說法。

由此來說,對于過生日也是一樣,因為老人到了80歲以後就進入了“耄耋之年”,也是不容易的,為了有一個好的運氣,是以有了這個俗語,“八十不祝壽”。

“七十不添衣,八十不祝壽”:過壽的規矩,家裡有老人别忽視了

寫在最後:

通過上述來說,對于俗語“七十不添衣,八十不祝壽”,按照古時候的說法來看,其實有幾分道理的。不過到了現在,一些俗語已經不适用了,但是對于過壽的規矩,還是延續以前為好,不過也要與時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