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聯盟

“浙”群同學化身腸鏡程式員,給人類腸道debug

作者:錢江晚報

潮新聞用戶端 記者 陳素萍 通訊員 楊鵬飛 吳婧

“你們學計算機專業的,怎麼想來搞醫療?”

“你們的腸鏡系統真的可以投入使用嗎?”

自從跟着導師投身研究一款醫療智能輔助診斷系統後,杭州師範大學資訊學院的陳爾灏經常聽過這樣的質疑聲。

作為杭州師範大學資訊學院軟體工程專業的學生,他化身腸道程式員,與實驗室成員一起研究出一款腸鏡三維智能輔助診斷系統,主要用來為醫生提供即時的、全面的診斷資訊,為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診療方案,為腸道疾病的檢測和診療提供支援。

“浙”群同學化身腸鏡程式員,給人類腸道debug

受訪者供圖

近日,杭州市衛健委釋出的2023年惡性惡性良性腫瘤發病資料顯示,結直腸癌處于2023年杭州市戶籍人口惡性惡性良性腫瘤發病率的前5位。根據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大陸腸癌發病年齡逐漸年輕化,發病率和死亡率也在逐年升高,腸胃病患者數量與日俱增,而醫生的培養周期長、成本高,資深醫師短缺,消化道内鏡醫師壓力巨大。

如何幫助醫生給腸道“debug”呢?陳爾灏某次生病做腸鏡時發現過程極為麻煩和痛苦,于是靈機一動,想能不能結合自己所學專業利用AI技術做一款簡捷的腸鏡作業系統,降低手術時間、優化診療流程,同時患者也能避免痛苦和漫長的等待。

“現在的AI腸鏡都停留在二維圖像層面的感覺和分析上,而且他們的模型更新很慢,适配能力也較低”,出生于醫護家庭且對醫學有着濃厚興趣的計算機專業的謝瑞雪對陳爾灏說。如果能通過一種技術,對腸道進行三維重建,醫生通過三維重建的模型尋找病竈,就好像我們寫代碼之後debug一樣,進而降低漏診率。

當得知學院劉儒瑜、張浩宇兩位老師也在做這方面的研究時,陳爾灏和謝瑞雪加入了兩位老師的科研團隊,開始以項目負責人的身份和團隊一起開始“腸鏡三維診斷”的研究。該研究旨在通過跨模态融合的腸道稠密深度估計、考慮幾何和光度一緻性的腸道位姿估計、面向腸道深度估計的個性化聯邦模組化方法的三維智能診斷輔助系統,助力醫生精準評估、精細規劃,為腸道動态手術保駕護航。

“浙”群同學化身腸鏡程式員,給人類腸道debug

受訪者供圖

然而,夢想的道路并非一帆風順。團隊在研發過程中遇到了諸多困難。

比如,技術難題讓團隊一度陷入困境。深度估計與位姿估計需要團隊成員們反複試驗、調整和優化。每一個小小的進步,都凝結着整個團隊的心血和汗水。

此外,與醫療機構的合作也并非易事。醫療行業的特殊性使得合作過程中充滿了挑戰,團隊需要深入了解醫生的需求和痛點,與醫療專家進行深入的交流和溝通。在這個過程中,團隊成員們不斷克服困難,用真誠和專業赢得了醫生的信任和認可。

“浙”群同學化身腸鏡程式員,給人類腸道debug

受訪者供圖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确提出,大陸将在健康、養老領域全力推進“人工智能+”戰略行動,借助人工智能技術增強醫療衛生服務能力。

杭州師範大學資訊學院團隊借鑒自動駕駛的視覺感覺技術,創新應用于腸道三維重建,通過優化深度估計和位姿估計算法,實作了高精度重建。“腸鏡三維智能診斷輔助系統”具備導航和漏診提醒功能,提升診斷準确性。患者一次檢查即可擷取完整三維腸道模型,為後續治療提供支援。此外,通過聯邦學習網絡實作模型高效更新和适配,既保護醫院資料隐私,又促進資料高效利用。“我的願望很簡單,隻要能讓病人少一點痛苦就可以了”,陳爾灏說道。

“浙”群同學化身腸鏡程式員,給人類腸道debug

受訪者供圖

如今,團隊成員們各司其職,繼續打磨原型産品,并積極尋找合作夥伴。他們的目标很明确:将腸道三維智能診斷技術推廣到更多的醫療機構,讓更多的患者受益。

“轉載請注明出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