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聯盟

青年說|王伶俐:像莊稼一樣,紮根大地,向陽生長

作者:紅星新聞

4月23日晚,“青春大講堂·成長之路主題演講”活動在成都市石室中學北湖校區正式開講。在第二篇章“青春·出發”中,“90”後農業職業經理人王伶俐,與在場青少年們分享了自己從城市回到農村,紮根田地的故事。

青年說|王伶俐:像莊稼一樣,紮根大地,向陽生長

王伶俐

2015年大學畢業後,王伶俐回到崇州老家,加入了父親所在的合作社。當時有很多鄉親不了解,“怎麼上了大學又回來種田了”,也有一些質疑的聲音,“這小姑娘估計就是來湊個熱鬧,肯定幹不長!”

至于為何回家做了一名“新農人”?王伶俐調侃說自己是女承父業。“我爸爸是崇州最早一批農業合作社職業經理人,當時他們合作社勞作幾乎全靠人工,每到農忙季節,我爸媽都會累到去醫院打點滴,看着爸媽越來越消瘦的身影,我特别心疼,是以決定回來幫他們。”

青年說|王伶俐:像莊稼一樣,紮根大地,向陽生長

王伶俐和父親

統計專業出身的王伶俐,一開始對種田幾乎是一無所知。為了不“拖後腿”,她每天早上6點就起床跟着跑田坎,學習種植經驗;晚上8點回到家繼續看書、上教育訓練課,惡補農業專業知識。

後來,王伶俐開始參加農業職業經理人教育訓練,先後到中國農業大學、四川農業大學學習,成功取得農業職業經理人初級證書,成為全國最早持證的青年“新農人”之一。

專業的學習,讓王伶俐對農業有了更深的認識,種地思路也清晰起來:要想種好地,既要機械化,也要智慧化。

于是,王伶俐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帶着合作社買農機,從旋耕機、插秧機,到植保無人機、收割機,再到全自動糧食烘幹裝置等,實作了種田全程機械化作業。随後,她又引進了大田北鬥系統、“MAP智農”APP、無人機植保等各種智慧農業手段。

2023年,王伶俐和她的團隊,僅僅13個人,一共種了7000畝地,和沒有加入合作社的土地相比,每畝多産出糧食50斤,總量多了35萬斤。

這些實打實的優勢,不僅讓合作社的規模迅速擴大,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回到農村。在王伶俐團隊中,13個人,其中9個人都是80、90後,最小的是99年的。

截止到今年2月底,全成都像王伶俐這樣的農業職業經理人已經有3.2萬餘名,其中80、90後年輕人超過了三成。這3萬多人,管理了全市80%以上的農業生産面積。

雖然和種田打了快十年交道,但王伶俐說,自己依然走在學習的路上。“我不是團隊的‘領頭雁’,更不是‘主心骨’,隻是一個鄉村振興路上的追夢人。其實我們每個人就像莊稼一樣,終其一生都在生長,隻要堅持,必有收獲。”

紅星新聞記者 沙西雪兒

編輯 陳怡西

(下載下傳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青年說|王伶俐:像莊稼一樣,紮根大地,向陽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