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聯盟

鄧公長子:曾是北大高材生,25歲高位截癱,餘生将一件事做到極緻

作者:探索智士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麻煩手動點選右上方的“關注”。感謝您的支援和鼓勵,希望能帶給您舒适的閱讀體驗。

1971年,鄧公緻信中央,希望把高位截癱的長子鄧樸方接到江西照顧。

從北大高材生到終身殘疾,鄧樸方失去了當科學家的夢想後,餘生隻專注做一件事。

那鄧樸方到底經曆了什麼?

他又是如何走出創痛的?

鄧公長子:曾是北大高材生,25歲高位截癱,餘生将一件事做到極緻

這一切都還要從鄧樸方的出生開始講起。

在戰争年代降生

鄧樸方出生于1944年,是鄧小平與卓琳的長子。

雖然1945年日軍戰敗投降,但勝利前的這一年,日寇還在做困獸之鬥。

是以,這一年也是抗日戰争最為艱苦的一年。

我軍的将領劉伯承元帥與鄧公率領129師,來到了山西左權縣内。

見這裡四周環山,地勢險要,乃易守難攻之地。

是以劉鄧大軍選擇在此駐紮,并在這裡設定了我黨的根據地。

這裡也是鄧樸方出生,與他嬰孩時期成長的地方。

鄧公長子:曾是北大高材生,25歲高位截癱,餘生将一件事做到極緻

也許是戰事吃緊,鄧公一心撲在前線,鄧樸方一直到兩歲都沒有一個正式的名字。

這一時期,鄧公夫婦和周圍的人都叫他:胖胖。

1945年,鄧劉率領着129師駐紮在了河北的涉縣,鄧劉兩家人在一個院子裡住。

鄧公長子:曾是北大高材生,25歲高位截癱,餘生将一件事做到極緻

一天,鄧公的妻子卓林終于意識到孩子已經兩歲了,不能再叫乳名了,是時候給他取一個正式的名字了。

鄧公聽到妻子的建議,想想也是這個理,于是說道:“娃娃生在太行,要不就叫鄧太行吧!”

話音剛落,一旁工作的劉伯承元帥便朗聲笑了起來。

鄧公長子:曾是北大高材生,25歲高位截癱,餘生将一件事做到極緻

鄧公一愣,反應過來後也笑了,一拍腦門道:“劉師長的兒子就叫太行啊,我們就不能再叫這個名字了。”

随後,鄧公開玩笑地說道:“既然師長把我娃的名字用了,就重新幫‘胖胖’取個名字吧。”

劉伯承元帥聽後,玩笑道:“按照分工,這應該是政委的事情啊!”

鄧公接過話頭,堅持道:“人人都說,劉鄧不分家嘛,師長還是給娃取一個名字吧。”

鄧公長子:曾是北大高材生,25歲高位截癱,餘生将一件事做到極緻

說罷,劉伯承元帥也沒有再開玩笑,而是認真地在紙上寫下“樸實方正”四個大字,然後在其中圈了兩個字,就是樸和方。

劉伯承元帥看着鄧公身邊的“胖胖”,解釋道:“孩子長得方正,不如就叫鄧樸方,政委覺得如何?”

鄧公和卓林聽到這個名字,都連連稱好,自此胖胖有了正式的名字,就是鄧樸方。

随着抗戰結束,解放戰争開始,幼小的鄧樸方也就跟着父母一起征戰,一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他們一家才搬到了北京,有了固定住所。

在這之後,鄧樸方也長到了該上學的年齡,在學校裡他和其他學生一樣,穿着打滿更新檔的舊衣服。

要不是因為他品學兼優,沒有人會覺得他有何不同。

鄧公長子:曾是北大高材生,25歲高位截癱,餘生将一件事做到極緻

鄧樸方在整個學生時代都非常優秀。

在1962年考大學時,他以均分90的優異成績考入了每個學生都夢想的學府,北京大學。

當時世界局勢風雲變幻,美蘇正處于冷戰期,鄧樸方認為一個國家想要強大,必須發展軍事力量,是以上大學時,鄧樸方選擇了核實體專業,勵志想要當一名科學家。

上了大學後,鄧樸方十分刻苦,非常期待在畢業後為祖國的核實體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不過,一切都因為一場意外而改變了。

人生的變數

鄧樸方大四這年,鄧公被調去了江西工作。

而他自己的人生則發生了一個巨大的變故。

他在這年五月,從宿舍三樓墜落,不幸落得終身殘疾。

鄧公長子:曾是北大高材生,25歲高位截癱,餘生将一件事做到極緻

萬幸的是,在墜落的過程中,鄧樸方的身體被一根細鐵絲攔了一下,他的身體也發生了反轉,嘭的一聲,背部先着了地,保住了一條命。

但被送到301醫院的時候,鄧樸方的胸以下已經不能動彈,經過檢查發現他的脊椎和腰椎均有骨折。

随後,鄧樸方被送回了北大的醫護室,這時的他突然驚醒,餘生很有可能都會在輪椅上度過,沮喪不已。

鄧公長子:曾是北大高材生,25歲高位截癱,餘生将一件事做到極緻

在這個最為艱難的時刻,有一位熱心的工宣隊的成員王鳳梧注意到了鄧樸方的情緒低落,就經常守護在鄧樸方的身邊,四處奔走為他尋找可以繼續治療的醫院。

鄧公長子:曾是北大高材生,25歲高位截癱,餘生将一件事做到極緻

不久後,這件事情也驚動了中央,在周總理的關心下,鄧樸方被送到了清河救濟院。

這裡的病友大多都是殘障人士士。

也正是有了這些病友的開導與關愛,鄧樸方在人生的至暗時刻感到了世間的溫柔,也重獲了生活的勇氣。

1971年,鄧公向中央申請,把他接到了江西照顧。

一家人得以團聚,鄧樸方的心情也更加明朗了些。

鄧公長子:曾是北大高材生,25歲高位截癱,餘生将一件事做到極緻

但在1973年,鄧樸方的病情突然又加重,又被送到了301醫院進行治療。

去了醫院才知道,他的病情比想象的要嚴重,他的胸部以及腰椎已經骨折,胸骨中一段的脊髓也已經纖維化。

經過很長時間的治療,他的病情才有所好轉,直到1977年才終于出院。

但是沒想到的是,1979年,鄧樸方發現自己的腰部隆起一個大包,去醫院一查才發現是腰椎又一次骨折,而且情況十分危險。

因為骨折的地方靠近動脈,折斷的骨頭随時會插入動脈,造成内出血。

鄧公長子:曾是北大高材生,25歲高位截癱,餘生将一件事做到極緻

但當時在國内的醫療水準,還沒有能力應對如此棘手的情況。

是以,隻能給他進行一些保守治療。

幸運的是,在1980年,一位名叫馬科斯的醫學博士來到了大陸,這位醫學博士是一名世界級的骨科醫生,對鄧樸方的情況提出了一個可行的方案。

這一消息點燃了鄧公一家的希望。

不過在這同時,也有了一個新的難題,需要50萬美金高昂的手術費用。

對于鄧家人來說,幾乎是個天文數字,不可能拿得出來。

鄧公長子:曾是北大高材生,25歲高位截癱,餘生将一件事做到極緻

好在,命運對他伸出了眷顧之手,加拿大醫生阿姆斯特朗主動伸出了援手,讓鄧樸方前去加拿大治療。

也就是這一段特别的經曆,讓鄧樸方心中燃起了不一樣的願望。

堅定專注一件事

鄧樸方在國外并未做完整的康複治療,不過好在他的情況已經基本好轉。

回國後他發出很深的感慨,對于殘障人士,除了治療與手術,在手術後的關懷與康複同樣也十分重要。

或許正是因為自己曾經淋過雨,出于善意他想要為同樣遭遇的人打一把傘。

于是,在這之後鄧樸方專注于一件事情,就是服務殘障人士。

鄧公長子:曾是北大高材生,25歲高位截癱,餘生将一件事做到極緻

鄧樸方回國後發現,國内在殘障人士康複這一塊幾乎都空白,也許有的人做完手術,隻要有合适的康複訓練,他還可以再站起來。

而且,在殘障人士的生活中,他所要承擔的并不隻是身體的殘缺,還有來自社會上的歧視。

想到這些,鄧樸方更加堅定了要改變這一切的決心。

他找到了大陸的衛生部和民政部提出了這一建議,得到了這兩個部門的大力支援。

随後,他又找到了王樹生大将的兒子王魯光一起推動此事,他與鄧樸方一樣也是一位殘障人士。

鄧公長子:曾是北大高材生,25歲高位截癱,餘生将一件事做到極緻

1983年,在鄧樸方和王魯光的積極推動下,中國康複研究中心的籌建工作拉開了帷幕。

無數的殘障人士為這一消息激動不已。

鄧樸方最初的想法,隻是想要為殘障人士提供一些國際上先進的康複服務。

但在之後的工作中,他發現殘障人士除了需要生理上的恢複或是适應,更重要的還是要感受到各界的關懷。

于是之後,鄧樸方又開始建立起了殘障人士的基金會,也讓更多的殘障人士感受到世界的溫暖。

除此之外,在關愛殘障人士的這一項事業上,鄧樸方并沒有停止,他積極聯絡各國專家,推動殘障人士的保障工作。

在他的努力下,中國成立了殘障人士聯合會,鄧樸方也被大家推選為了主席。

鄧公長子:曾是北大高材生,25歲高位截癱,餘生将一件事做到極緻

在這之後,鄧樸方因為身上背負的責任,也更加盡心盡力。

在他的幫助下,無數的白内障患者與小兒麻痹症後遺症的患者得到了救治。

很多殘障人士的機構也應運而生,比如治理殘障人士的工療站,社群康複站等等。

2002年,在輪椅上的鄧樸方,深入廣東等地,調研該地的殘障人士生活狀況,在行至汕頭之時,為一件事罕見動怒。

鄧公長子:曾是北大高材生,25歲高位截癱,餘生将一件事做到極緻

在汕頭的座談會上,一位叫高光漢的殘障人士反映情況,說汕頭市為了維護城市的形象,将三輪車營運的生意全部取締了。

而當時有一部分殘障人士正是靠這項工作糊口。

鄧樸方得知以後,臉色一變,找到了當地有關部門的負責人,說道:“你們這樣的行為很不負責,六部委是有檔案的,允許殘障人士搞營運,你們怎麼可以一刀切呢?關鍵是殘障人士生活本就困難,我們做什麼決定也要考慮到這一部分人。”

鄧樸方這一懇切的言辭說動了在場的所有人。

之後,在2008年,殘奧會在北京召開,取得了極大的成功,這也證明他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鄧公長子:曾是北大高材生,25歲高位截癱,餘生将一件事做到極緻

同年11月,鄧樸方卸任中國殘聯的主席,由張海迪接棒這一位置繼續為殘障人士的事業而努力。

鄧樸方曾說過,在他的眼中殘障人士根本不是什麼需要憐憫的對象,他們是一群有着無限潛力與才華的人民。

正如他所說,他自己也無疑是一名勇士,盡管身體受到過傷害,可他的精神卻是無比的堅韌!

看到這裡您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參考資料:

李靜 《鄧樸方:人道主義踐行者》 中國社會保障

餘玮 《鄧樸方:為中國殘障人士的世界撐起一片天》 福建黨史月刊

國英男 《鄧樸方與大陸殘障人士體育事業的發展》 體育文化導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