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聯盟

戰國時期,僅有的3位可以阻止秦滅六國的人,卻無一善終

作者:陌聞史談
戰國時期,僅有的3位可以阻止秦滅六國的人,卻無一善終

前言

秦滅六國這件事對中華民族來說是偉大的功績,但是在秦朝大一統的同時就意味着六國不複存在,這對六國來說是非常接受不了的。

事實上,秦國崛起的趨勢早就已經展現出來了,《過秦論》中說“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就表明了在秦始皇之前的至少六代秦國君王就已經開始奮鬥。

戰國時期,僅有的3位可以阻止秦滅六國的人,卻無一善終

當時能人異士那麼多,難道沒有人意識到秦國将會勢不可擋的趨勢麼?顯然不是的,戰國時期至少有三個人能夠阻止秦國崛起。

隻可惜權力鬥争不僅是國家之間的,國家内部也相當水深火熱,這些人雖然對曆史有着偉大的貢獻,但是最終仍舊隻是昙花一現,他們的結局都不怎麼好。

戰國時期,僅有的3位可以阻止秦滅六國的人,卻無一善終

一、縱橫家蘇秦

時間從春秋進入到戰國之後,諸侯國選擇的發展潮流也産生了變化,在魏國率先任用李悝和吳起進行到了變法之後,實力突飛猛進。

列國在見到魏國改革确實有成效之後難免不動心,是以在這樣的潮流之中,當時秦國國君秦孝公也任用上商鞅進行了改革,使秦國國力大大提升。

戰國時期,僅有的3位可以阻止秦滅六國的人,卻無一善終

秦國原本就是諸侯國裡的強國,經過改革之後其他國家更不是他的對手,是以在自然要想方設法抵禦秦國,尤其是秦國周圍的國家。

在這種狀況之下,當時諸子百家中一個新興的學說“縱橫家”就登上了曆史舞台,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曾經師從鬼谷子的蘇秦。

戰國時期,僅有的3位可以阻止秦滅六國的人,卻無一善終

蘇秦認為,當時的形勢既然對秦國以外的國家來說很不利,那這些國家就應該聯合起來一起抵禦秦國,這樣就算秦國再強大也不是六個國家的對手。

是以他就身體力行地在列國之間進行遊說,從趙國開始,蘇秦說服了趙國的君主趙肅侯之後,向南繼續遊說其他國家,最終将趙、韓、魏、齊、楚五個國家拉攏成了共同利益體,一起抵抗秦國。

戰國時期,僅有的3位可以阻止秦滅六國的人,卻無一善終

這個方法表現出來的效果相當不錯,秦國在長達十五年内受到了嚴重阻礙,但是秦國也并不坐以待斃,在多次碰壁之後,也開始着手破局。

這時候,在秦國當官的張儀就向秦惠文王提出了破解方法,他和蘇秦是同門師兄弟,研究的就是縱橫術,蘇秦使用合縱讓列國團結之後,張儀就開始施展連橫。

戰國時期,僅有的3位可以阻止秦滅六國的人,卻無一善終

張儀也親自出使列國,施展離間術,逐個擊破組成聯盟的五個國家,是以“合縱”聯盟就這樣瓦解了,被狠狠壓制的秦國重新恢複威勢。

然而蘇秦作為曾經幫助六國抵禦秦國的功臣,最終的結局卻可以說相當悲慘,人言可畏,在大臣們的诽謗之下,蘇秦不再受到到信任,遊移與燕國和齊國之間,最終被齊國派刺客暗殺緻死。

戰國時期,僅有的3位可以阻止秦滅六國的人,卻無一善終

二、趙武靈王

在蘇秦施展合縱之術的同時,趙國内部也沒有坐以待斃,趙肅侯去世之後他的兒子趙雍繼位,也就是趙武靈王。

趙武靈王意識到了僅靠聯盟來保護國家是不夠的,因為列國之間也有着自己的沖突,就算因為秦國這個最大的威脅下暫時團結起來了,但是仍舊不牢固。

戰國時期,僅有的3位可以阻止秦滅六國的人,卻無一善終

他知道在當時那個時代中,國家之間的戰争已經很難像從前一樣靠說客動動嘴皮子就能避免了,這就意味着當你勸其他國家不要打我的時候,最好是建立在你自己有實力但是不想動手的基礎上的。

但是當時各國經過了改革之後軍事實力都有所上升,趙國很難在其中喲組合國中的軍事實力,于是趙武靈王就将目光轉移到了總是侵襲趙國邊疆的匈奴上。

戰國時期,僅有的3位可以阻止秦滅六國的人,卻無一善終

在這個時期,對後世漢朝來說相當頭疼的匈奴就已經出現在了北方草原上,是以趙國不得不在防範列國進攻的同時守衛邊疆,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

但是這并不是沒有收獲的,在和匈奴作戰的數年之間,趙國将士也從匈奴那裡學到了不少,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騎射。

戰國時期,僅有的3位可以阻止秦滅六國的人,卻無一善終

騎射這項技能對于生長在草原上的匈奴人來說就和吃頓飯喝水一樣平常,但是對于中原國家來說就很不尋常了。

于是趙武靈王下令讓趙國将士穿着胡服、學習騎射,雖然受到的阻力很大,中原人不能接受學習野蠻的胡人,但是在趙武靈王的以身作則下,還是逐漸推行開了。

戰國時期,僅有的3位可以阻止秦滅六國的人,卻無一善終

“胡服騎射”帶來的效果也很明顯,趙國軍事實力顯著上升,讓趙武靈王為自己的決策感到非常驕傲,于是做出了人生最錯誤的決定——主動退位。

他想的是自己退位之後就能專心搞趙國的軍事,但是現實是他退位之後導緻趙國内亂,在亂中,趙武靈王被兒子囚禁在行宮中三個月,最終悲慘餓死。

戰國時期,僅有的3位可以阻止秦滅六國的人,卻無一善終

三、名将李牧

最後這位差點就能阻止秦國統一的也個趙國人,他就是戰國四大名将之一的李牧。

前文提到了趙國北方經常受到草原民族的侵擾,而李牧最開始就是為趙國抗擊匈奴出身的,不管是管理軍隊還是制定戰法都相當優秀,是戰國數一數二的良将,一度打得匈奴不敢侵犯趙國。

戰國時期,僅有的3位可以阻止秦滅六國的人,卻無一善終

因為種種功績,李牧被提拔為趙國重臣,而趙悼襄王繼位之後,朝廷原本的重臣們去世的去世、離開的離開,趙國人才呈現出一種青黃不接的狀況,這時候李牧就成為了趙國地位最高的重臣。

在趙悼襄王的重用之下,盡管在長平之戰後趙國實力一蹶不振,但是李牧仍舊撐起了保家衛國的重任。

戰國時期,僅有的3位可以阻止秦滅六國的人,卻無一善終

在他的帶領之下,不僅打敗了燕國,為趙國開疆拓土,甚至還在肥之戰和番吾之戰兩次戰役中大敗秦軍,阻止了野心勃勃地秦國繼續東出。

不難想象,如果李牧一直擔任着趙國的大将,那秦國會受到多大的壓力,也許統一六國的計劃也會退而求其次。

戰國時期,僅有的3位可以阻止秦滅六國的人,卻無一善終

但是問題就出現在了人禍上,秦國見到動兵打不過趙國,于是就施展了離間計,讓趙國自己解決掉李牧。

秦将王翦買通了趙悼襄王身邊的大臣郭開,讓他在趙悼襄王面前說李牧的壞話,聲稱手握重兵,恐怕有造反的心。

戰國時期,僅有的3位可以阻止秦滅六國的人,卻無一善終

趙悼襄王沒有經過調查就相信了這個說法,于是緊急将和秦軍作戰的李牧召了回來,然後賜死了他。

在此之後,沒了李牧這個最大的阻礙,秦軍勢如破竹,滅亡了趙國。

戰國時期,僅有的3位可以阻止秦滅六國的人,卻無一善終

結語

《阿房宮賦》中有這樣一句話:“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僅僅一句話就将六國為什麼不能阻止秦統一天下的原因寫了出來:

秦國連出幾代明君,帶領秦國馬不停蹄地崛起,而六國連自己國家的能人都用不好,政治鬥争導緻了大量人才的流逝,最終相當于是被自己的昏庸害死的。

戰國時期,僅有的3位可以阻止秦滅六國的人,卻無一善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