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聯盟

為什麼戰國七雄中隻有韓沒有被後世政權當做國号?

作者:白馬過隙彈指間

戰國七雄,不僅是戰國時期最強大的七個國家,而且還是後世政權最喜歡使用的幾個國号之一。

比如秦,除了東晉十六國時的前秦、後秦、西秦,還有隋末由薛舉在西北建立的薛秦(西秦)。

為什麼戰國七雄中隻有韓沒有被後世政權當做國号?

比如楚,秦滅亡後就有陳勝的張楚,項羽的西楚,東晉桓玄建立的“桓楚”,隋末林士弘建立的“林楚”,杜伏威建立的“杜楚”,還有五代十國馬殷建立的“南楚”,以及兩宋時期,金人為了控制北方而扶植張邦昌建立的“僞楚”。

比如齊,有南北朝時期段龛在今山東建立的“段齊”,蕭道成建立的南齊,東魏權臣高洋建立的北齊,還有唐末黃巢建立的“大齊”、金人在北宋故地建立的傀儡勢力“劉齊”。

為什麼戰國七雄中隻有韓沒有被後世政權當做國号?

比如魏,有三國時的曹魏,南北朝時的冉魏、北魏、東魏、西魏,還有丁零人翟遼在黎陽建立的“翟魏”。

再比如趙,有南北朝時的前趙、後趙,五代時軍閥王镕建立的大趙。

還有燕,不僅有東晉十六國時的前燕、後燕、南燕、西燕、北燕,隋末王須拔起義建立的“王燕”,高開道建立的“高燕”,還有安祿山建立的大燕,盧龍節度使劉守光割據的“桀燕”。

為什麼戰國七雄中隻有韓沒有被後世政權當做國号?

唯獨韓,後世建國從沒有用過這個國号,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南韓積貧積弱,在戰國七雄中最沒有存在感。

戰國七雄幾乎每一個都曾經闊綽過,隻有南韓一直積貧積弱。

秦就不用說了,統一六國,最後的勝利方;楚國是第一個稱王的諸侯,也是春秋時的第二強國,僅次于晉;三家分晉以後,魏國是第一個實行變法的國家,也是戰國第一個稱雄的,趙國則是戰國七雄中,唯一一個敢和秦國玩命死磕的,“胡服騎射”,戰鬥力爆表。

為什麼戰國七雄中隻有韓沒有被後世政權當做國号?

齊國從齊桓公開始就一直是東方第一強國,到了齊威王時更是圍魏救趙,兩敗強魏,齊威王“自稱為王,以令天下”,齊國“最強于諸侯”,諸侯聞之,“莫敢緻兵于齊二十餘年。”

即便是同為弱國的燕,也有一段輝煌時期,燕昭王姬職在位時,任用鄒衍變法,用蘇秦合縱連橫,軍事上更是有秦開大破東胡,由妫水流域一路推進至千裡外的遼河,還有樂毅連下70餘城,讓齊國隻剩一座即墨孤城。

為什麼戰國七雄中隻有韓沒有被後世政權當做國号?

南韓國勢最強是在韓昭侯在位時,雖然号稱是“小康之治”,不過也僅僅隻能自保,保證其他諸侯不來侵犯,在開疆拓土上根本談不上有任何的成就。

而且由于地處中原腹地,被魏、齊、楚、秦包圍,完全沒有發展空間,一直處于被動挨打的狀态,不僅國土是七雄中面積最小的一個,即便稱王也是在“五國相王”時與中山國這樣的弱雞一起被捎帶上的,為此還引起了齊國和楚國的不滿。

為什麼戰國七雄中隻有韓沒有被後世政權當做國号?

燕國雖然輝煌期同樣不長,也不算多強,但好在還有壯士斷腕的勇氣和決心。隻有南韓一直跟着别人打醬油,屢屢被欺負,從未有反抗,唯一的一次可能就是忽悠呂不韋修鄭國渠,結果還适得其反。

另外,國号不僅是一個政權的臉面,還有相當大的寓意蘊含其中,秦滅六國時,南韓是第一個被滅的。試想如此一個積貧積弱的國号,又有如此寓意在其中,有哪一個政權想使用?

為什麼戰國七雄中隻有韓沒有被後世政權當做國号?

其次,是地理原因。

古人在選擇國号時,除了血脈、封爵、尊崇沿襲外,發迹地、建國地也是選擇國号的一個重要依據。

比如,李淵的祖父李虎随宇文泰入關中,職居晉陽(今山西太原),晉的古名就是唐,是以被追封為唐國公,李淵因世襲唐國公,是以建國号為“唐”。

為什麼戰國七雄中隻有韓沒有被後世政權當做國号?

比如,慕容氏發迹于遼東、幽燕之地,是以建立的政權為前燕後燕南燕北燕,林士弘、杜伏威、馬殷的勢力範圍在楚國舊地,是以以“楚”為号。

再如司馬昭因受封晉王,篡曹魏政權,是以司馬炎以晉為号;楊堅襲封随國公,篡北周,是以建立隋朝,趙匡胤曾受封歸德軍節度使,歸德即今商丘,乃古宋國所在地,是以定國号為宋。

為什麼戰國七雄中隻有韓沒有被後世政權當做國号?

可以說,任何地方都有可能成為龍興之地,任何古地名都可能成為一國之号,隻有南韓處境最尴尬。

因為南韓故地在今山西南部和河南中部,都城先是在陽翟(今河南禹州),後遷都新鄭(今河南新鄭),可以說南韓的核心區域就是我們常說的中原腹地。

為什麼戰國七雄中隻有韓沒有被後世政權當做國号?

金角銀邊草肚皮,曆史上有幾個政權發迹于中腹之地,最後還能存活下來?最典型的當屬瓦崗李密,最強盛時不僅打下了隋十一個糧倉中最大的三個,人馬更是達到了三十萬多萬,而且,多位後來成為淩煙閣功臣的名将也在瓦崗,比如與李靖齊名的李勣,“萬軍之中取敵将首級”的秦瓊,“可當百萬軍”的程知節,号為“萬人敵”的裴行俨,忠心耿耿的王伯當等等。

但是,還不是因為處于四戰之地,受到洛陽的楊侗、北上的王世充、河北幽州、山西太原、隴右邊防軍的四面夾攻,白白為李淵做了嫁衣。

為什麼戰國七雄中隻有韓沒有被後世政權當做國号?

這樣一個地方是很難誕生可以建國稱帝的政權的。

另外,退一步講,即便在此建國成功了,首選的國号也不是“韓”,而是“周”或者“魏”,比如李密自稱魏公,在洛陽稱帝的武則天、定都開封的郭威建的國号都是“大周”。

為什麼戰國七雄中隻有韓沒有被後世政權當做國号?

因為東周的國都洛邑(今河南洛陽)以及魏都大梁(今河南開封)和韓地離得太近了,很難分得清彼此。

有這兩個“強”号,誰還去選擇“弱”号韓呢?

就像高洋篡東魏建“北齊”,在邙山大敗的宇文護非要用國号“周”一樣,雖然不能改變什麼,至少也讓自己過了個嘴瘾——齊是周的諸侯。

為什麼戰國七雄中隻有韓沒有被後世政權當做國号?

而且洛陽也曾屬于西魏治下,稱“周”完全說得過去。

有了上述兩個原因,後世政權誰還會選擇韓當做國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