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聯盟

尋迹百年中東鐵路 | 從這裡,看東北

作者:中國旅遊地圖

#我來唠家常#

尋迹百年中東鐵路 | 從這裡,看東北

▲ 綏芬河中俄邊境鐵道。圖/視覺中國

- 風物君語 -

一條路,讀懂東北

在中國東北肥沃的黑土地上,有這樣一條鐵路。

尋迹百年中東鐵路 | 從這裡,看東北

▲ 它西起由滿洲裡入境,中間經過紮蘭屯、昂昂溪、齊齊哈爾、哈爾濱至綏芬河,橫穿當時的黑龍江吉林兩省支線,從哈爾濱向南經長春沈陽等直至旅順口;縱貫吉林和遼甯兩省。路線呈丁字型,全長約2400公裡。圖/Q年繪

它的名字叫中東鐵路。

李鴻章和它有解不開的羁絆,日俄戰争與其淵源頗深,少帥張學良在中東鐵路事件中大栽跟頭,《雅爾塔協定》對它橫加幹涉……

曆史的塵埃已然落定,如今的中東鐵路又是何模樣呢?

今天,就讓風物菌和大家一起,沿着這條鐵路,領略曆史遺留在東北沃土之上的奇妙風光吧!

尋迹百年中東鐵路 | 從這裡,看東北

哈爾濱

火車拉來的“東方莫斯科”

尋迹百年中東鐵路 | 從這裡,看東北

▲ 哈爾濱公路大橋夜景。圖/視覺中國

1898年,一群俄羅斯鐵路勘察隊員來到松花江岸邊,他們用8000兩白銀買下了“田家燒鍋”一個瀕臨倒閉的酒坊,在這裡修葺房屋,為中東鐵路的建設做起了準備。

尋迹百年中東鐵路 | 從這裡,看東北

▲ 哈爾濱老火車站,中東鐵路的中心車站。1904年的哈爾濱火車站和莫斯科庫爾斯克火車站造型幾乎完全一樣。圖/視覺中國

鐵路建成後,大批俄僑的到來讓田家燒鍋的面貌迅速發生了變化,他們帶來了新的建築、新的食物、新的服裝以及新的生活方式和信仰。

聖·尼古拉教堂(又稱中央大寺院)是哈爾濱标志性的大型建築,在政教統一的沙俄,東正教既是皇權的象征,也是衆多俄羅斯人的信仰。

尋迹百年中東鐵路 | 從這裡,看東北

▲ 聖·尼古拉教堂。1904年日俄戰争爆發的時候,參戰俄軍從這裡禱告後到哈爾濱火車站登上軍用列車,奔赴遼東半島前線。原建築後被燒毀,圖為以一比一重建在伏爾加莊園的教堂。圖/視覺中國

尋迹百年中東鐵路 | 從這裡,看東北

▲ 哈爾濱中東鐵路公園的整體布局和設計造型均以中東鐵路相關元素為主題。圖/彙圖網

尋迹百年中東鐵路 | 從這裡,看東北

▲ 格蘭德旅館影劇院,毗鄰火車站,設有浴室、餐廳、客廳、理發室、舞廳等服務設施,是哈爾濱第一家豪華旅館。圖/來自網絡

尋迹百年中東鐵路 | 從這裡,看東北

▲ 中央大街,地處哈爾濱的心髒位置,整條街由方石鋪成。舊稱中國大街,是中東鐵路工程局将沿江荒地撥給散居在哈爾濱的中國人後形成的大街,意為“中國人居住的大街”。圖/視覺中國

尋迹百年中東鐵路 | 從這裡,看東北

▲ 哈爾濱啤酒。中東鐵路的修建為哈爾濱帶來一大批俄僑的同時,也使俄羅斯的特色美食湧入中國東北。1900年俄國商人烏盧布列夫斯基開辦了中國第一家啤酒廠,正式生産“哈爾濱啤酒”。圖/彙圖網

俄僑的到來,也帶來了新的語言。東北作家的作品中,俄語音譯詞經常出現。

在蕭軍的《下等人》中就有“唔德克”(俄國底層勞動者常飲的酒名)、“巴斤克”(俄國皮靴)等詞彙。

尋迹百年中東鐵路 | 從這裡,看東北

齊齊哈爾

黑龍江将軍鎮守之地

尋迹百年中東鐵路 | 從這裡,看東北

▲ 齊齊哈爾。圖/視覺中國

齊齊哈爾在達斡爾語裡有“邊疆”或“生态牧場”之意,因境内栖息着世界珍禽丹頂鶴,這裡又被稱為“鶴城”。

尋迹百年中東鐵路 | 從這裡,看東北

▲ 齊齊哈爾的紮龍濕地生态保護區内,成群的鶴。圖/視覺中國

清康熙年間,滿族人陸續遷入齊齊哈爾地區,其中主要是駐防齊齊哈爾城的滿洲八旗兵丁及其後裔,分布于城外,自成村落,即今昂昂溪區、鐵鋒區、梅裡斯區所轄的滿族聚居村前身。

俄國人修建中東鐵路時,因忌憚清朝駐軍,把火車站設在稍遠的地方。僞滿洲國時期,日本占領齊齊哈爾後在城區建了新火車站,将之視為北滿重鎮。

齊齊哈爾火車站對面的站前廣場上伫立着雅克薩之戰中抵禦俄國人的首任黑龍江将軍——薩布素的雕塑。

尋迹百年中東鐵路 | 從這裡,看東北

▲ 薩布素将軍雕像。圖/東北網

清政府共任命了76位黑龍江将軍。龍沙公園内有一座壽山祠,紀念戰敗殉國的黑龍江将軍壽山。

龍沙公園是齊齊哈爾市内著名的綠地,内有多處具有曆史價值的景觀。

尋迹百年中東鐵路 | 從這裡,看東北

▲ 龍沙公園,東北最大的百年公園。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齊齊哈爾都是黑龍江的政治中心。

尋迹百年中東鐵路 | 從這裡,看東北

▲ 昂昂溪火車站。昂昂溪火車站建成後,一直是非常重要的機務段所在地,也是北京前往莫斯科的必經之地,毛澤東主席乘火車訪蘇就曾在昂昂溪短暫停留。圖/馬蜂窩

中東鐵路線經過齊齊哈爾時,最開始建成的火車站在距市中心很遠的昂昂溪。昂昂溪是蒙古語“狩獵場”的意思,清末被稱為昂阿奇屯。

昂昂溪火車站附近,有大量當年俄國人留下的房屋,小部分高大的建築是鐵路附屬設施使用,比如倉庫或機車庫,其餘大部分則是平房民居。

尋迹百年中東鐵路 | 從這裡,看東北

▲ 蘇聯紅軍烈士陵園。1945年8月,前蘇聯政府對日宣戰。東北光複後為紀念在反對日本法西斯戰争中犧牲的蘇聯紅軍烈士而建。陵園主要由一座蘇軍烈士紀念塔和16座烈士墓組成。圖/網史如煙

尋迹百年中東鐵路 | 從這裡,看東北

▲ 昂昂溪鐵路俱樂部。圖/PhotoFans

尋迹百年中東鐵路 | 從這裡,看東北

▲ 羅西亞大街,形成于1907年,是中東鐵路沿線俄式建築儲存較好、具有突出特色的一條街道。圖/qqhr.gov.com

尋迹百年中東鐵路 | 從這裡,看東北

牡丹江

随江而至的絕美風光

“牡丹江”源于滿語“穆丹烏拉”譯音,意為“彎彎曲曲的江”。

尋迹百年中東鐵路 | 從這裡,看東北

▲ 南拳媽媽的《牡丹江》給這個位居東北的城市帶來了更多關注。

從商周到滿清,這裡一直是靺鞨、女真等北方少數民族的居住地,是滿族文明源頭之一和全國第二大北韓族聚居地,清時歸甯古塔地區管轄。

尋迹百年中東鐵路 | 從這裡,看東北

▲ 甯古塔将軍駐地舊址,位于黑龍江海林市長汀鎮,牡丹江最大的支流海浪河流過鎮邊。圖/來自網絡

中東鐵路的修建為移民進入東三省腹地提供了便利條件,加之鐵路方面采取優惠政策運送漢人入關,“燕魯窮氓”紛紛北上,“闖關東”盛極一時。

來到東北的移民到達“丁”字路口後,分别向北、西、東疏散,其中5/8的移民定居在牡丹江地區的東部沿線林區和礦區。

尋迹百年中東鐵路 | 從這裡,看東北

▲ 牡丹江火車站。圖/視覺中國

交通的便利和勞動力的富足給牡丹江的發展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俄僑的到來也為這裡帶來了濃濃的異國風情。

俄人區環境優雅,生活條件優越,有大面積的綠化帶、公園,建築是清一色的俄式風格,具有鮮明的歐洲城市特色。

尋迹百年中東鐵路 | 從這裡,看東北

▲ 牡丹公園小廟,現人民公園。圖/tukuchina.cn

除了殖民帶來的痕迹,牡丹江自有的美景,也使其差別于這片黑土地的其他城市。

尋迹百年中東鐵路 | 從這裡,看東北

▲ 鏡泊湖,中國最大,世界第二的高山堰塞湖。圖/視覺中國

尋迹百年中東鐵路 | 從這裡,看東北

▲ 威虎山以其深厚的紅色剿匪文化底蘊及奇峰、林海、雲霧和疊瀑等自然景觀而著稱。長篇小說《林海雪原》和現代平劇《智取威虎山》使威虎山名揚天下。圖為上海平劇院《智取威虎山》劇照。圖/視覺中國

尋迹百年中東鐵路 | 從這裡,看東北

▲ 三道關國家森林公園,公園群峰高聳,森林、河溪、奇石、怪峰等自然景觀獨特,動植物資源豐厚。圖/來自網絡

尋迹百年中東鐵路 | 從這裡,看東北

▲ 雪鄉,原名雙峰林場。從每年10月至次年5月積雪連綿,雪期長,降雪頻繁。圖/視覺中國

尋迹百年中東鐵路 | 從這裡,看東北

橫道河子鎮

百年老鎮的俄式風情

也許你不曾聽過它的名字,但它的身影,你一定不會陌生。

這座始建于1897年的古鎮,在電影《蕭紅》和電視劇《懸崖》中多次露臉。

尋迹百年中東鐵路 | 從這裡,看東北

▲ 東正教堂,原名聖母進堂教堂,規模僅次于哈爾濱“聖尼古拉大教堂”。圖/踏歌

橫道河子鎮在沙俄和日僞時期,一直是中國東北的軍事要塞。

這裡同時還是俄羅斯人在東北地區的主要聚居地之一,鎮内留存了200多處俄式建築。

尋迹百年中東鐵路 | 從這裡,看東北

▲ 中東鐵路機車庫,像一扇拉開的手風琴。

橫道河子以俄羅斯風格的建築聞名于世,這裡的俄羅斯老街,像一幅遺落在路邊的山水畫。

尋迹百年中東鐵路 | 從這裡,看東北

▲ 油畫村,據說從上個世紀五十代開始,就不斷有獨具慧眼的畫家踏進這個小鎮。近年海林市在小鎮裡專門為各地來的畫家建立了中國橫道河子油畫村。圖/來自網絡

尋迹百年中東鐵路 | 從這裡,看東北

▲橫道河子特色筋餅,不吃,哪敢說自己到過橫道河子?圖/來自網絡

尋迹百年中東鐵路 | 從這裡,看東北

綏芬河

立于國門之前的城市

“綏芬”一詞源于滿語,原有“錐子”之意,指在這條河裡生長着一種尖銳如錐的釘螺。

19世紀末,沙俄開始修築中東鐵路,在綏芬河河岸的東甯縣三岔口建立第五車站,命名為綏芬河站。後因地質結構原因,向北移動50公裡,成為現在綏芬河市的所在地。

尋迹百年中東鐵路 | 從這裡,看東北

▲ 綏芬河老火車站。

1903年1月,清政府在這裡設立“總理綏芬河鐵路交涉局”,始有綏芬河地名之稱。

同年中東鐵路建成,奠定了綏芬河地區交通、通訊、通商的基礎,與哈爾濱、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同步發展。

尋迹百年中東鐵路 | 從這裡,看東北

▲ 綏芬河國家森林公園滑雪場。圖/馬蜂窩

此後,俄、日、朝、英、法、意、美等18個國家的使節和商賈開始雲集于此,這裡的文化和經貿交流異常繁榮活躍,五顔六色的各國旗幟林立市區,時稱“旗鎮”和“國境商業都市”,又被贊為“東亞之窗”。

尋迹百年中東鐵路 | 從這裡,看東北

▲ 小雞炖蘑菇是東北地區的特色菜。

尋迹百年中東鐵路 | 從這裡,看東北

▲ 綏芬河國際地下交通站舊址。圖/紅路精神

如今的綏芬河市區内有很多中東鐵路開通後儲存完好的曆史建築。

尋迹百年中東鐵路 | 從這裡,看東北

▲ 綏芬河最具代表性的建築,其身後幾百米的地方就是俄羅斯。圖/you.ctrip.com

尋迹百年中東鐵路 | 從這裡,看東北

▲ 俄羅斯風格的綏芬河火車站候車室。圖/視覺中國

尋迹百年中東鐵路 | 從這裡,看東北

▲ 綏芬河鐵路大白樓,是原中東鐵路的附屬建築,最初曾為綏芬河鐵路交涉分局總理委員的官邸,後成為俄鐵路員工宿舍。圖/馬蜂窩

尋迹百年中東鐵路 | 從這裡,看東北

▲ 東正教堂舊址,位于綏芬河市大直路135号,建于1913年,又稱“協達亞·尼古拉教堂”,1945年由于戰事,大廈被部分炸毀。圖/blog.sina.com

尋迹百年中東鐵路 | 從這裡,看東北

▲ 俄駐綏領事館舊址,建于1910年前後,早期為沙俄領事館,後為蘇聯領事館。

尋迹百年中東鐵路 | 從這裡,看東北

▲ 人頭樓(赤查果夫茶莊),樓頂檐下雕有“人頭面孔”浮雕,因而得名。原為俄人赤查果夫茶莊,用來存貯、檢驗出口茶葉。淪陷時期做過日本領事館。圖/視覺中國

綏芬河市内道路标志、商店招牌和廣告用語多用中俄文版面,異域風情十足。據說因這裡的市民及商家店員多會講俄語,而被譽為“會說俄語的城市”。

尋迹百年中東鐵路 | 從這裡,看東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