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聯盟

視點丨提升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能力

作者:交通釋出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重慶考察時強調,要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不斷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重慶篇章。考察期間,他來到西部陸海新通道重慶無水港營運排程中心,聽取新通道建設情況彙報。習近平強調,物流是實體經濟的“筋絡”。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對于推動形成“陸海内外關聯、東西雙向互濟”的對外開放格局具有重要意義。各有關方面要齊心協力,把這一标志性項目建設好、營運好,帶動西部和内陸地區高水準對外開放。

近年來,西部陸海新通道已發展成為大陸西部地區貨物出海出邊的主通道和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架構下連接配接中國與東盟地區最快速、最便捷的通道,截至目前,鐵海聯運班列輻射大陸18省(區、市)的144個鐵路站點,貨物流向通達全球120個國家和地區的490個港口。為增強西部陸海新通道的吸引力,急需從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優化産業合作機制、促進區域協同共建、健全行業标準體系、提升政策引導能力等方面發力,全面提升鐵海聯運能力。

多方面配套能力亟待提升

設施暢聯暢通度和通道通行能力亟待提升。鐵路通達性依然不足,西線黃百鐵路建成仍需時間,東線和中線雖已全面貫通,但存線上路等級低、運力接近飽和等問題,容易出現階段性重車積壓。受建設資金、生态環保、項目用海等因素影響,港口基礎設施建設較為緩慢,所需配套的基礎設施項目推進還需對已有規劃進行修編,影響港口功能發揮。轉運銜接方面,港口集疏運問題較為嚴峻,部分疏港鐵路、疏港高速公路項目建設滞後;港内缺少鐵路集裝箱貨運站,鐵海轉運受限,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鐵海聯運需求。

産業結構協排程和貨源組織能力亟待優化。産業協同方面,西部地區在吸引外資和對外投資領域仍處于較低水準,通道沿線尚未形成科學的産業空間分工體系和上下遊協同機制,通道優勢沒有完全轉化為産業優勢。區域間産業鍊和供應鍊融合發展步調不一緻,處于不同的産業發展周期,瓶頸問題具有較強的差異性和地方特性。貨源開發方面,西部陸海新通道的貨源開發主要依靠各地政府和企業的宣傳推廣和市場拓展,缺乏統一的平台和機制,地區之間貨源開發能力有較大差距,部分地區缺少穩定的貨源支撐。鐵路運價靈活性不足,量價捆綁考核機制制約新貨類的開發培育。貨源協調方面,通道沿線區域積極響應國家戰略時,出現搶做樞紐、搶做平台的現象。此外,廣東廣州、湛江等港口發展更為成熟,對東盟出口商的吸引力明顯大于北部灣港。

合作機制有待完善,物流效率亟待提升。區域共建方面,西部省(區、市)缺乏長效協作共建機制,由于各地的經濟發展和交通基礎設施發展水準不一,導緻新通道交通網絡建設結構性能力過剩和局部能力不足的沖突。通道利用方面,沿線地區參與通道運輸程度不同,西北地區至重慶、四川成都的鐵路運價下浮優惠偏小,距離廣西、雲南等地口岸較遠,緻使通道對西北地區吸引力受到一定的限制。物流規劃方面,各類交通運輸方式存在“各自為政”的問題,缺乏完善的頂層規劃思路。多式聯運環節流程繁瑣,且缺少一體化公共資訊平台,資訊孤島效應明顯,大幅增加客戶的物流成本。

行業标準存在差異,統籌協調能力不足。物流标準方面,不同運輸方式的市場标準和規則不一,如鐵路貨物品名與海運報關品名不比對,冷鍊設施配置不足、托盤标準化率低、鐵海聯運集裝箱通用性不強等物流标準化問題依然存在。規則對接方面,“一票制”“一單制”未得到廣泛應用,單證物權化進展緩慢,多式聯運單據票證不統一、不同運輸方式轉換需要分段辦理業務,也影響了通道運輸效率。政策支援方面,政策紅利未能充分釋放,就财政而言,相較于通道沿線區域産業更新、基礎設施建設帶來的高額投資需求,傳統融資模式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使用受到限制,金融機構介入方面存在困難。

突出協調關聯政策引領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實作鐵海高效銜接。一是加快基礎設施“織線成網”,建構“通道+樞紐+網絡”的現代物流體系,全面推進涪柳鐵路、黃百鐵路等重大項目建設,加快沿線各省鐵路港規劃建設和鐵路通道擴能。二是加快北部灣港改建擴建工作,推動碼頭專業化、智能化、自動化改造項目,充分發揮已有資源潛力,實作碼頭靠泊等級、作業效率和安全環保水準有效提升。三是提升陸港、海港等關鍵物流樞紐的集聚輻射能力,拓展集裝箱中心站之間“點對點”快速直達,加快入港鐵路專用線等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多式聯運高效集疏運能力,提升鐵海聯運一體化轉運銜接能力和貨物快速換裝便捷性。

優化産業合作機制,推動區域資源整合。一是拓展多元貿易市場,推動龍頭企業建立陸海新通道跨境電商産業聯盟,加大國内機電、制造業等優勢産品的出口量,積極推進“引進來,走出去”。二是以基礎設施建設為牽引,充分利用RCEP政策,發揮區域産業優勢,培育打造“通道+經貿+産業”合作标杆,建立高品質現代經貿走廊和現代産業走廊,發揮通道對沿線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促進區域産業結構優化更新。三是承接東部産業轉移,着眼全國産業布局,支援西部地區與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等銜接協作,加快共建産業轉移合作園區、國際經貿合作示範區、境外産業園區,以園區為載體,推動通道經濟、樞紐經濟快速發展。四是加快統一經營服務平台建設,協調地方政府、平台公司、貨源企業、物流公司等相關主體,優化整合物流貨源,以實作區域間的産業優勢互補,推動合作共赢。

發揮地方積極作用,建立協同推進機制。一是強化寬領域協同關聯,加快完善協作共建長效機制,加密省際協商合作聯席會議召開頻次,推動建立一體化區域交通網絡、資訊網絡和物流服務網絡,以此整合各方優勢資源及配套條件,凝聚“13+2”省(區、市)共建合力,做大做強跨區域平台。二是協力提升通道服務能力,通過加大RCEP實施力度、加強通道沿線進出口情況監測分析、進一步做好技術性貿易措施咨詢服務等手段,幫助企業充分利用協定規則優惠。三是建立健全合規的資訊互聯互通、共享共用機制,加快建立資料交換平台,實作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貨物在聯運途中的運作和堆存資訊交換、境外集裝箱狀态管理、與船公司運費結算以及提單的簽發和交換等功能,打破資訊壁壘。四是緊抓數字化發展機遇,建構數字通道體系架構,推動建立資料儲存、處理和傳輸統一标準,增強區域内貨運電子單和資訊共享互認的能力,探索建立新通道全程溯源體系。

提升政策引導能力,優化通道營運環境。一是創新多式聯運模式,推動港口航運、鐵路、第三方物流等企業組建聯運專業化營運主體或聯盟,培育壯大全智能物流經營人;加強口岸通關合作,實作沿海口岸和内陸口岸高效關聯。二是推動區域标準統一,推動國際國内物流設施标準接軌,推動完善鐵海聯運單證标準規則和法規制度,探索開展基于鐵海聯運“一單制”的單證、金融、保險服務。三是提升政策引導能力,争取國家層面建立西部陸海新通道重點項目庫,在加強用地保障的同時,鼓勵地方相關部門積極争取地方财政支援;研究修訂港口集裝箱鐵水聯運機制,統一港口、鐵路的統計口徑,完善鐵海聯運管理制度。四是拓寬項目融資管道,地方政府加大與中央各部門對接,争取“一帶一路”建設專項資金、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貸款、中央預算内投資等各類資金,同時引導社會資本參與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

報紙版面圖

視點丨提升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能力

作者丨重慶交通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任曉紅 栾宇桐 安萬标責編丨陳雪飛稽核丨連萌

投稿郵箱:xww@zgjtb.com商務:010-64266095

視點丨提升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能力
視點丨提升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