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聯盟

中國仍是知識産權申請最大來源國,知識産權如何與AI共舞?

作者:南方+用戶端

視訊加載中...

中國仍是知識産權申請最大來源國,知識産權如何與AI共舞?

今年4月26日,是第24個世界知識産權日。目前,廣東知識産權地區發展指數、有效注冊商标量、發明專利有效量、PCT國際專利累計申請量等均居全國首位,區域創新綜合能力連續7年全國第一,“深圳—香港—廣州”科技叢集連續4年被世界知識産權組織評為全球創新指數第二名。

中國仍是知識産權申請最大來源國,知識産權如何與AI共舞?

“亞洲正成為知識産權主要引擎。”世界知識産權組織總幹事鄧鴻森表示,在過去的50餘年裡,中國在知識産權生态系統方面取得了巨大的增長和成就。中國正在推動高品質發展,未來知識産權将變得更加重要。

今年知識産權日活動主題是“知識産權和可持續發展目标:立足創新創造,建構共同未來。”鄧鴻森表示,希望全球各國能共同來實作可持續發展目标,讓知識産權助力解決氣候變化、教育等全球性問題。

中國仍是國際專利申請最大來源國,越來越多專利申請來自數字技術

問:資料顯示,與前一年相比,今年國際專利申請量下降了1.8%,這是14年來的首次下降。您如何看待這一現象?

鄧鴻森:确實,今年專利申請數量有所下降,但我們不必對此過分擔憂。專利申請會受到宏觀經濟狀況的影響,從全球新冠大流行中複蘇以來,宏觀經濟環境确實面臨了一些挑戰,但這隻是很小的下降。我認為企業要做的是繼續投資于創新以增強自身實力。

無論如何,全球知識産權申請的數量仍然很高。我認為,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的公司會做好知識産權相關工作。這将會鞏固原有成績并為下一階段的增長打下基礎。

此外,我們還注意到中國的專利申請數量正在增長,并且有越來越多的專利申請來自數字技術。

問:如您所說,中國仍是國際專利申請最大來源國,且亞洲國家占通過PCT送出國際申請的55.7%。您如何看待這一趨勢?

鄧鴻森:可以看到的是,亞洲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知識産權引擎。事實上,亞洲企業送出了全球十分之七的知識産權申請,包括專利、商标和其他類型的知識産權類型等。這表明,亞洲不僅僅是商品和資源集聚區,也正在成為創新、技術和數字化的地區。

除了亞洲,我們也看到越來越多的創新想法來自拉丁美洲、非洲和中東等地。創新正變得越來越全球化。我認為這是好事,意味着有越來越多的人能夠迸發出創新的想法,世界知識産權組織正是幫助世界各地的人們利用知識産權将他們的創新想法推向市場。

“知識産權應為每個人服務,助力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性挑戰”

問:您認為知識産權在推動創新和促進全球經濟複蘇與增長方面将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鄧鴻森:知識産權是一種保護創新想法并将其推向市場的方式。當我們讨論全球社群面臨的挑戰時,比如氣候變化,以及我們希望在可持續發展目标中關注的其他領域,知識産權可以用來激發創新和創造力。

舉個例子,世界知識産權組織有一個叫WIPO GREEN的綠色技術平台,将提供氣候變化技術的供應商與需要這項技術的使用者進行比對。通過這個平台,我們希望能夠将這些提供該技術的人與那些想要使用技術的人聯系起來。這樣,我們就能夠幫助支援世界各地的人們應對氣候變化挑戰。

問:今年世界知識産權日的主題是“立足創新創造,建構共同未來”。為什麼知識産權對于實作可持續發展目标如此重要?

鄧鴻森:我希望世界知識産權組織不僅僅關注某個國家的情況,而是将全球各地區團結起來,共同應對這些挑戰。

每年的4月26日是世界知識産權日,中國在1999年就提出要建立世界知識産權日,并且得到一些國家的支援。今年我們選擇這個主題,是希望全球作為一個整體來實作可持續發展目标,希望有更多的國家加入我們,讓知識産權助力解決全球性問題。

問:世界知識産權組織和中國未來會在哪些方面進行合作?

鄧鴻森:中國于1973年開啟了與世界知識産權組織合作的篇章。我認為,加入世界知識産權組織表明中國将創新、技術視為改革開放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過去的50餘年裡,中國在知識産權生态系統方面取得了巨大的增長和成就。中國現在是全球各類知識産權申請量最大的來源國,從專利到商标、設計,乃至在地理标志領域,中國都位居世界首位。

我們還注意到,許多中國公司現在成為了知識産權申請的領頭羊。例如,華為是在PCT國際專利系統下申請量最多的公司。中國從非常初始的階段發展到現在成熟的生态系統,這不是偶然或運氣的結果,而是因為連續幾屆政府都高度重視知識産權。看到中國在這一領域的發展,我們感到非常高興。

中國正在推動高品質發展。作為高品質發展的一部分,創新、技術和知識産權将變得更加重要。中國希望利用自己的知識産權來幫助應對全球性挑戰,比如氣候變化等,這和世界知識産權組織的願景一緻,即知識産權不應該隻服務于一小部分人,而應該為每個人服務,并成為世界上一股強大的正能量。

中國仍是知識産權申請最大來源國,知識産權如何與AI共舞?

上下一體的創新格局是粵港澳大灣區成功原因所在

問:您怎麼了解新質生産力?

鄧鴻森:我認為這與我們支援創新創業精神息息相關。實際上,這些領域不僅在中國,而是在全世界範圍内,都越來越受到各國的關注。是以,我相信未來的增長将來自于這些相關領域的倡議。

我們要支援這些好的、創新的想法。對于創業者來說,将這個想法推向市場并不容易,而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創業者将面臨從融資到尋找市場,以便能夠發展業務等等許多挑戰。

我認為世界知識産權組織希望做的是與中國和其他國家合作,支援創業者,支援那些有創新想法的人,讓他們掌握足夠的知識産權技能,擁有适宜的創新生态系統環境,進而能夠将這些想法推向市場。

問:在世界知識産權組織釋出的全球創新指數排名榜上,深圳—香港—廣州科技叢集已連續第四年居全球第二位。您怎麼看待這個成績的取得?

鄧鴻森:這個地區的優勢在于其強烈的城市精神以及廣州、深圳、香港的互相合作。它們已經形成了非常成熟的創新生态系統,有許多高科技、由技術創新驅動的公司。

我早些時候通路了深圳和廣州,有機會與億航和華為的高管交談,發現他們非常重視創新。這些公司不僅在商業上充滿活力,還非常重視創新,在研究和開發上投入了大量資金。

在政府層面,無論是廣州、深圳還是香港,都給予創新大量支援。政府不僅建立了适宜的法律環境,還建構了有利于創新和創造力的生态系統,出台了很多支援企業家創新創業的服務舉措。

是以我認為,這些成就不僅僅是因為有強大的企業家和優秀的創新者,還有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一緻和團結,都認為創新對于改善人們的生活至關重要。

“人工智能并不會使知識産權變得過時,但我們需要進行适應性改進”

問:人工智能對知識産權有什麼影響?

鄧鴻森:人工智能給知識産權領域帶來很多值得研究的問題。但這并不是知識産權系統首次面臨重大技術變革。在20世紀90年代,随着網際網路的興起和電子商務的建立,知識産權系統也不得不進行演變。是以,我相信知識産權系統也将随着人工智能的發展而繼續演變,并将其考慮在内。

我認為,隻要我們把人類創新者和創造者置于知識産權系統的核心位置,這個系統就會繼續保持強大。人工智能的發展不應該被視為對人類創新的威脅,而應該被視為一種工具,可以增強和擴充人類的創新能力。通過适當的法律和政策調整,我們可以確定知識産權系統适應新技術,同時保護和激勵人類的創造力和創新精神。

有人認為,由于人工智能的存在,我們不再需要知識産權系統了。我并不認同這種觀點。我們仍然需要一個系統來鼓勵創新。總的來說,人工智能的發展并不會使知識産權系統變得過時,而是需要我們對現有系統進行一些适應性的改進,以確定它能夠繼續有效地激勵和保護人類的創新和創造力。

問:世界知識産權組織在關于人工智能發展對知識産權影響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鄧鴻森:我們釋出了兩個政策工具包,以幫助國家和地區的公司和政府來解決這一複雜話題。第一個工具包是為政府監管機構設計的,旨在幫助那些正在嘗試處理人工智能問題的監管者。

另一個工具包是為公司設計的,當公司想要使用人工智能時,可能會出現哪些知識産權問題、他們應該如何解決這些知識産權問題等。我們釋出這兩個工具包,使我們能為需要幫助的人提供支援。

過去我們說有數字鴻溝,人工智能鴻溝也在形成。世界知識産權組織希望能夠通過提供支援和幫助,來彌合這一差距,讓人們能夠利用知識産權系統參與到人工智能發展中來。我們期待與不同的合作夥伴合作,包括中國在内,以支援人工智能創業者,并将中國的經驗做法帶給其他國家。

【文字】南方+記者 賓紅霞

【采訪/拍攝】南方+記者 肖文舸

【設計】張昶

【作者】 賓紅霞;肖文舸;張昶

大開放 新格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