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聯盟

“共富艦隊”闖大場!一個農民為何能6個證書在手,“小田并大田”變出啥

作者:半島都市報

半島全媒體首席記者 鐘迎雪 劉文 王濤

春風,正用色彩描繪着大場鎮。

這片綿延在青島西海岸新區西南部的熱土,白馬河吉利河激情彙流,奔向大海。一支特殊的“聯合艦隊”也在此誕生,弄潮同興同富新戰場。

“共富艦隊”闖大場!一個農民為何能6個證書在手,“小田并大田”變出啥

機械化收獲時期照片(受訪者提供)

作為全國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試驗區,大場鎮聚焦“地、人、房、錢”四大要素,試點“黨組織+專業合作社+強村共富公司”振興模式,成立營運“三社一司”,即同富田園合作社、同富勞務合作社、同富鄉舍合作社和強村共富公司,實施“農地托管服務、農民就近就業、農房多元盤活、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四項內建改革。

在這裡,農民緻富不再靠“單打獨鬥”,農村勞動力空閑、耕地空置、村莊空巢等現象有效改善。近日,記者實地探訪,聆聽大場故事。

同富田園合作社: 一個農民6個證

鄉村,一個自帶溫度的詞彙。衆所周知,鄉村振興的背後,離不開人才的支撐和推動,是以,很多故事都是從鄉村人才開始。

一邊是萬畝麥田生機盎然,一邊是免耕播種機、起壟機……井然有序地存放在青島勤耕農機專業合作社中,一應俱全。它也是大場鎮同富田園合作社麾下的一支生力軍。

記者問詢得知,理事長姜永戰并不在合作社,其家人告訴記者,即便是春耕結束,姜永戰也閑不下來,忙着“巡場”,特别是機器裝置萬一出現問題,就需要他第一時間趕到處置。

“共富艦隊”闖大場!一個農民為何能6個證書在手,“小田并大田”變出啥

姜永戰在自家裝置前

56歲的于彥寶正埋頭在合作社的大院裡修理養肥機,重新焊接,将零件加大加厚。于彥寶是大場鎮鳳墩村人,起初是自己單幹,後來投入50多萬元購置了裝置,最多的時候,種地200畝。

“共富艦隊”闖大場!一個農民為何能6個證書在手,“小田并大田”變出啥

于彥寶在修機械

“現在一年到頭有活幹,閑不住。”于彥寶說,他農耕時駕駛拖拉機,噴灑農藥時操作無人機,農收時駕駛小麥聯合收割機,農閑時修理整備機器裝置,全年不停歇。

“共富艦隊”闖大場!一個農民為何能6個證書在手,“小田并大田”變出啥

6證在手的高素質機手于彥寶

作為高品質農民專業合作社,“口袋富”要與“腦袋富”同時推進,用人來培育特色農業,引領鄉村振興。如今大場鎮同富田園合作社已整合吸納全鎮93家農機大戶和家庭農場,集聚300餘名農機手、2800餘台農用機械,組建機具共享的生産聯合體。同時,還規劃建設現代農業社會化服務中心,搭建農機研發、農資服務等綜合性服務平台。

“共富艦隊”闖大場!一個農民為何能6個證書在手,“小田并大田”變出啥

于彥寶在修機械

“文化水準又不夠,基本上都是智能裝置,需要學習新鮮事物,于是就跟着合作社去學習了操作無人機。”于彥寶介紹,自己加入了同富田園合作社後,在合作社的培養下,成為擁有小型汽車駕駛證、聯合收割機駕駛操作證、大中型拖拉機駕駛證、植保無人機飛手證、農機維修職業資格證等6個證的高素質農民。

于彥寶坦露,與自己單幹接單相比,合作社的活多,訂單量大且收入穩定,操心的事更少一些。特别是土地流轉與土地托管之後,全部實行統一化管理,社員相當于正式上班,收入更高。

此時,姜永戰傳回合作社,跟維修勞工囑咐裝置的檢修進度,當記者問起“耕地大管家”這個身份變化時,姜永戰打開了話匣子。

“一開始,我是給船老大當小工,但我喜歡機械,船上有柴油機等裝置,我就喜歡研究它們。”姜永戰告訴記者,他16歲那年便出海打魚,船隻故障是常事,為此積累了很多機械維修知識。

到了休漁期,姜永戰回到家裡收麥子,用鐮刀人工收割效率太低,姜永戰就四處籌錢買了一台聯合收割機,去省内外幫助收割小麥賺錢,後來成立了當地最早的農機合作社。

生産發展是根本,生活富裕是目的。

“以前沒有合作社的時候,人員零散,現在都是統一化,無論去哪做服務,我們都是一個集體去,客戶也願意和合作社打交道,統一化管理。”姜永戰說,他的合作社有110名機手,普通機手單打獨鬥一年收入六七萬元,在合作社一年能收入十二三萬,而且更省心。

“以前我們是搞社會服務,我們領着機手到處作業,收割小麥,但總給人家幹不是那麼回事,自己也開始流轉土地,剛開始流轉1000畝,後來增加到3600畝,到現在流轉了14個自然村的11000畝土地!”姜永戰介紹,除了土地流轉,如今的“小田并大田”也取得了一定效果。

姜永戰為記者解釋,“小田并大田”便是合作社與農戶簽訂全程托管協定,将各家各戶碎片式的小地塊,歸攏合成大塊,便于機械耕地作業和管理。“小田并大田”可有效減少田壟,讓農田面積擴充10%以上。在農地托管示範相關規劃範圍内,但不願參與托管的農戶,可以“歸并置換”友善耕種的地塊。

“等于一畝地收益1100塊錢,如果個人自己種植,去掉收割費、播種費等費用,估計還剩不下這個錢,這樣村民的收益提高了不少。”姜永戰說。

此前,姜永戰以青島西海岸新區人大代表、青島勤耕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的身份提出了“關于全域推廣土地托管”的建議,自身探索從耕、種、防再到收,實行全部托管的模式。

“共富艦隊”闖大場!一個農民為何能6個證書在手,“小田并大田”變出啥

耕種航拍(受訪者提供)

姜永戰解釋,全程托管後,統一實作農機管理、播種、鎮壓、噴藥、滴灌、大大降低了成本。從“一把鐮刀幹一天”到全機械化生産,姜永戰深知高素質農民團隊的重要性。他的合作社先後獲得國家、省、市“合作社示範社”等榮譽稱号,團隊已經實作拖拉機無人駕駛,勞工最少持有4個證,多的有6個證。

“共富艦隊”闖大場!一個農民為何能6個證書在手,“小田并大田”變出啥

機械化收獲時期照片(受訪者提供)

“共富艦隊”闖大場!一個農民為何能6個證書在手,“小田并大田”變出啥

機械化收獲時期照片(受訪者提供)

當汗水化作實實在在的收獲,眼前呈現的,不單是一組數字,更是擔當。大場鎮負責人告訴記者,全鎮推行供種、耕作、施肥、收獲“四統一”全鍊條托管服務,對外統一采購,合作社直接對接農資廠家,有了一定話語權,購買種子、化肥、農藥等農資均低于市場價格,既保證品質,又有效節約成本。目前全鎮托管農田超過6萬畝,占全部農田的79%。

同富勞務合作社: 家門口的“新農人”

 “你這個資訊已經錄入了,估計很快更新,注意檢視手機通知,我也會及時給你回報。”當記者來到同富勞務合作社時,苗宗蘭正在電話溝通社員的就業資訊。

“共富艦隊”闖大場!一個農民為何能6個證書在手,“小田并大田”變出啥

同富勞務合作社的智能用工系統展示

47歲的苗宗蘭所在的是城鄉公益崗,在同富勞務合作社主要負責幫助協調社員進行比對用工,可稱作“高精準比對崗位”。以崗位需求“雲”推送機制,在同富勞務管理平台和微信程式上,企業釋出招工資訊,合作社科學比對崗位,社員“接單”上崗,形成一個促進就業的完整鍊條。

“共富艦隊”闖大場!一個農民為何能6個證書在手,“小田并大田”變出啥

同富勞務合作社的智能用工系統展示

記者從現場智能化電子螢幕上看到,企業資料、供需對比等資訊清晰明了,共有256名社員,分為6個技能小組,當天的用工率是89.84%,也就是說,隻有26個社員是空閑的,其餘均在工作狀态。且社員在哪裡工作,均有定位資訊,在哪個位置做什麼工作,背景都能看得一清二楚。這樣就能夠動态掌握用人機關的用工資訊,有助于實作就業資訊充分流動、社員充分就業。

“以前勞工工作量不穩定,為了緩解失地農民就業難和季節性失業等問題,2021年7月份,我們成立了同富勞務合作社,這是純公益性的,想辦法把鎮上的勞動力統籌起來。”同富勞務合作社副理事長李祥華介紹,他們通過這種方式,将擁有“一技之長”的群衆組織起來,提供就近就業崗位。

“共富艦隊”闖大場!一個農民為何能6個證書在手,“小田并大田”變出啥

李祥華從系統中展示社員工作資訊

記者從系統中看到,金塔村的楊希光正在做木工,彙水灣村的丁曆中正在做電工……每個村民所屬的村組織、工作技能以及工作狀态等資訊全部線上顯示,所屬企業資訊也較為全面,通過線上線下多種方式收集用工資訊,并進行逐一核實。

李祥華介紹,同富勞務合作社深挖周邊各類項目帶來的就業機會,為社員争取更多就業崗位。目前,已與17家農業合作社、22家建築企業、兩家勞務中介建立穩固的合作關系,相較個人單幹,務工時長平均增長兩個月左右,收入增加一兩萬元。

除此之外,合作社統一為社員購買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定期開展技能教育訓練,社員持證上崗率達到75%,形成了一支有文化、懂技能的“綠領”新農人隊伍。

仔細看了幾組社員工作資訊後,記者找到一名工作時間較長的社員,也是“優秀社員”,系統顯示他正在“同富鄉舍”項目上蓋房子,随後記者開車來到項目工地。

“共富艦隊”闖大場!一個農民為何能6個證書在手,“小田并大田”變出啥

村民中午在工地就近吃飯

57歲的劉發生是大場鎮灣東村人,在沒有參加同富勞務合作社之前,都是外出“靠活”打點零工。成為社員接到項目後,劉發生成了“工頭”,帶領四十多人在河崖村蓋房子,劉發生的夫妻也在工地上做短工,兩人加起來一年收入十多萬元。

“家門口就能掙錢,自己還能帶飯,真省了不少開銷!”臨近午飯時間,勞工們陸續放下手頭的工具,拿出自己從家帶的午飯。

勞工大多是附近的村民,雖然工地與家相鄰不遠,但是為了節約時間,他們多數在工地上解決午飯。58歲的徐虎堂和60歲的徐寶亮拿出自帶的午飯,蒜薹炒豬肚、大包子還有鈣奶餅幹。

“每天二百多塊的工資,是為自己存的養老錢。”面對記者鏡頭,勞工們有些拘謹,但是說到家庭,大家笑言大多數人的孩子已經結婚,不需要再為孩子操心,現在是為自己打工,也不擔心被拖欠工資。因為合作社實行社員工資支付監控和拖欠舉報,設定拖薪欠薪企業黑名單,保障他們的合法權益。

同富鄉舍合作社: 私人定制選小樓

作為全國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試驗區,大場鎮既有田園生活的自在,又能享受城市生活的便利。村民們從低矮的舊屋搬進自選的新樓房,隻是追求生活品質的一個縮影。

“村民監督,也就是說給誰建,誰就是監督人員。主體隻用了三個月,這些聯排二層小樓已經驗收了。”彙水灣村黨委書記、河崖網格支部書記王守忠跟記者介紹着自己身後的小樓。

“共富艦隊”闖大場!一個農民為何能6個證書在手,“小田并大田”變出啥

通過同富勞務合作社工作的村民正在工地務工

據介紹,大場鎮已打造了三河埠村、彙水灣村兩處集中居住融合區,目前已有9處兩層樓房竣工,4處四層樓房完成主體建設,4處三層樓房即将開工。王守忠說,他們通過實施宅基地審批積分管理辦法,鼓勵和引導符合宅基地審批或房屋翻建條件的農民,自願成為鄉舍合作社社員。成為社員後,申請建立宅基地即可獲得額外積分,能夠優先到居住融合區選址,建設二至五層庭院式樓房。辦法實施以來,群衆參與意願極高,已吸納社員259戶,其中75戶社員提出了融合居住建房申請。

“共富艦隊”闖大場!一個農民為何能6個證書在手,“小田并大田”變出啥

通過同富勞務合作社工作的村民正在工地務工

“共富艦隊”闖大場!一個農民為何能6個證書在手,“小田并大田”變出啥

通過同富勞務合作社工作的村民正在工地務工

“社員根據各自經濟實力選擇層高,合作社統一招标,統一建造。自己建造可能花錢更多,還不如集體建造省心呢。”王守忠說,合作社建設兩層小樓院的價格是20多萬元,建四層樓院價格是80多萬元,社員根據家庭居住情況與經濟預算可以“私人定制”。

“共富艦隊”闖大場!一個農民為何能6個證書在手,“小田并大田”變出啥

同富鄉舍合作社建的二層樓院已經完工

“共富艦隊”闖大場!一個農民為何能6個證書在手,“小田并大田”變出啥

同富鄉舍合作社在建的四層樓房

相比較傳統的舊村改造統一拆遷,居住融合區的方式更具備個性化,有意向的村民參與方案報名進行改建,沒有意願的村民可以選擇保持村屋原貌。除此之外,合作社不斷加強服務配套更好滿足群衆需求,為保障房屋品質,降低建設成本,合作社在征求多方意見基礎上,對兩處居住融合區實施統一規劃建設,協調配套水、電、氣、暖、網等公共基礎設施。

合作社還依托居住融合釋放出的宅基地資源,積極引進社會資本,采取自營、出租、入股、合作等多種方式,宜農則農、宜遊則遊,積極培育鄉村經濟新業态,已引進鄉村民宿、共富工坊等文旅項目12個,助推村集體、農民實作“雙增收”。

從匠心點睛亮點紛呈,到風景成線,再到全域發力提質賦能,如今的大場鎮,無煙塵、無噪聲、無廢水,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從舊貌到新顔,處處生機勃勃。

“變化多着呢,都是跟着政策好起來的,村民素質也高了。”王守忠,是二十多年的老書記,這麼多年親眼見證了鄉村新變化。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這裡的鄉村生活透着詩意,記者看到,與工地相隔百米處,便是健身休閑小廣場,沿河而建。王守忠說:“現在鎮上和村裡統一進行基礎設施的建造,預計在五年内打造好沿河景觀,種植油菜花、月季、櫻花供休閑觀光。”

在大場鎮居住融合區裡,鄉村不再是一個孤獨的存在,而是一個充滿生機和機遇的世界,上下一起探索鄉村振興的未來,領略鄉村的發展和變化。

大場人勤耕歲月,也用智慧在探索,賦予這幅鄉村圖景更多的美好色彩。同興共富!他們,正在把渴望的目光投向未來。

>>>連結 強村共富公司: 集中力量辦大事

通訊員  夏乾峰

鄉村振興離不開資金,大場鎮如何聚焦“錢”資源要素,奔向好“錢”程呢?

據介紹,大場鎮創辦強村共富公司,以農村集體經濟改革助推新村發展市場化,采取多村聯建、強村獨資、村企合作等多種方式,走出了集中力量辦大事和促進共同富裕的強村富民新路子。

一是村企合作成立鎮級強村共富公司。成立全市首家鎮級經濟聯合總社,并與青島西海岸農高發展集團合作,率先成立鎮級強村共富公司,注冊資本5000萬元,探索形成“資金入股、資源開發、資産授權,掙薪金、分股金、拿租金”的“三資創三金”合作盈利模式,已實作淨利潤突破330萬元,聯合總社先行獲得55.6萬元分紅。

二是強村獨資成立村級強村共富公司。堅持因村制宜,引導成立村級強村共富公司。促進新型集體經濟發展,如馨和嘉園強村共富公司通過異地置業模式發展“飛地經濟”,整合資金3.3億元,在泊裡地鐵站附近購置3棟商超大樓,開展招商租賃、物業服務等業務,年可盈利2000萬元。促進“房東經濟”發展,大場村強村共富公司通過盤活閑置資源,與“紅色合夥人”合作開發閑置廠房,建成5.4萬平方米的衆創共富工場,吸引濟南藝選酒店等7個項目入駐,每年可獲租金收益150萬元。

三是多村聯建成立村級強村共富公司。把握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機遇,支援8個村聯合成立青島八正投資有限公司,承接推進總投資4.5億元的21個試點項目,打造“強村共富公司+社會資本+農戶”聯農帶農模式。其中,投資3100萬元建成現代果蔬全産業鍊項目,聘請專業經理人管理營運,強村共富公司能夠從中獲得“保底收益+超額分紅”,有效拓寬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增收路徑。

改革層層深入,鄉村風貌煥然一新,農業産業時序日新,農耕勞作融入科技文明,這片土地被賦予了新的活力,安居樂業印在大場新畫卷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