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聯盟

明末軍隊的戰鬥力為何如此低下?

作者:風起洛陽
明末軍隊的戰鬥力為何如此低下?

在晚明,明軍的戰鬥力之低下,簡直是令人發指。努爾哈赤發表七大恨之時才僅僅六萬人馬,而明軍僅僅九邊的兵力就接近百萬。而在人力、物力、國土面積上,雙方的差距更是判若雲泥。但明軍在戰場上的表現卻是一潰千裡,一敗再敗,毫無還手之力。

那明軍的戰鬥力為何如此低下呢?

己巳之變,皇太極10萬大軍兵臨北京城下,驚慌失措的崇祯帝趕緊下诏勤王。各地的總兵、巡撫都收到皇帝的诏書,哪裡敢怠慢,趕緊清點人馬進京。

山西巡撫耿如杞和總兵張鴻功帶着五千人就往北趕,到達北京以後,士兵們又困又乏,都眼巴巴的等着朝廷的軍饷。根據當時的規定,士兵到達駐地的第二日就要發軍饷,但朝廷也沒錢,兵部的官員們就出了馊主意,第一天到通州,第二天又調昌平,第三天調良鄉,這樣就可以暫時不發軍饷。這些陝西士卒本風塵仆仆的趕來,又北連續調三地,更加疲憊,加上又無軍饷,就發生了搶劫百姓的事情。崇祯知道之後,大怒,将耿如杞和張鴻功下獄,于崇祯四年處斬。

二年,京師戒嚴,如杞率總兵官張鴻功以勍卒五千人赴援,先至京師。軍令,卒至之明日,汛地既定,而後乃給饷。如杞兵既至,兵部令守通州,明日調昌平,又明日調良鄉,汛地累更,軍三日不得饷,乃噪而大掠。帝聞之,大怒,诏逮如杞、鴻功,廷臣莫敢救者。四年竟斬西市。

《明史·耿如杞傳》

在山西兵勤王之時,甘肅的士卒也在巡撫梅之渙的帶領下向北京進發。但這批士卒同樣沒有軍饷,不僅如此,還有以前的欠饷沒有發,士卒們此去千裡,前途未蔔,遂要求發饷,并很快形成嘩變,讨饷的士兵殺死參将孫懷忠等人,然然後逃奔蘭州。梅之煥隻得帶軍回蘭州平叛,在結束之後又整頓軍隊向東出發。第二年五月抵達京師,已經遲到了。崇祯很生氣,梅之煥被免職。

明末軍隊的戰鬥力為何如此低下?

薊州兵變在晚明的影響很大,也很能說明士卒的境遇。

在第一次援朝戰争中吳惟忠作為欽差總督南兵,率四千浙兵入朝作戰。在平壤戰鬥中,他身先士卒,攻城時其身先士卒,身受重傷仍然堅持作戰,這一戰浙兵先登城牆,但北兵多斬首級;李如松上報明廷時多表北兵殺敵之功,而少論浙兵先登之功。李如松攻平壤時,戰前說先登者給銀萬兩,這錢也沒給到浙兵手中。

而戰争結束之後,原本承諾的軍饷也沒有如期下發,這些浙兵鼓噪,要求發饷。總兵王保用計謀将這些士兵全數殺死。

可以對比的是皇太極的态度。

己巳之變中,後金軍攻打遵化,此城是一個叫薩木哈圖的金軍小卒第一個登上城頭,其他人跟在他後面一擁而上,奪下了城池。慶功之時,皇太極端着酒杯,第一個走到薩木哈圖面前,稱薩木哈圖功勞很大,應該從優錄用。授薩木哈圖世襲備禦,相當于後來的騎都尉。賞薩木哈圖一頭駱駝、十匹馬、十頭牛、十九匹錦緞、二百匹棉布。

明末軍隊的戰鬥力為何如此低下?

甯夏之役,朝廷派大軍前往平叛,在戰争中一系列的問題顯現出來。

監軍上報給皇帝說,軍中是一片混亂。戰鬥開始了,沒有旌旗指引、沒有金鼓,也沒有号令,軍隊不成行伍。而更要命的是,軍糧還不到位,而馬匹病死、餓死的多達一半。到了發放箭矢的時候,一共發了一萬支,而軍隊是四萬人,隻能四個士兵用一支箭。大軍圍住了甯夏城,想要制造攻城器械,卻發現找不到木頭,造火器卻缺乏鐵,更要命的是找不到熟練的工匠。如此種種,實在是觸目驚心。若非明軍數量衆多,恐怕戰事沒有那麼快結束。

而且士卒們散漫,戰鬥之後,甯夏城中的叛軍下城收集戰鬥中的箭矢,跨過戰壕取草,士卒們也不過問。每到攻城之時,就用事先準備好的雞血染紅衣服,謊稱受傷。等到驗傷的時候,才發現根本沒有受傷。甚至有些士卒半路逃跑,以戰死來蒙混過關。

而且明軍的軍紀敗壞,這裡以冒功為例。因為明軍的收入,主要來自月糧,這些收入也就能保證個溫飽,真正的收入來自戰争。戰争開打,其費用是平日的數倍,而殺敵獲得的獎勵更是可觀。比如北韓之役,原本一年的軍饷在18兩左右,入北韓作戰,軍饷為43兩之多。而斬殺敵人一個首級,往往可以得到10兩甚至更高。

而對蒙古作戰封賞更為可觀,因為蒙古都是騎兵,機動性很強,想要斬殺并不容易,朝廷曾規定擒獲一名蒙古兵賞30兩,斬殺一名則可以獲得20兩。斬殺敵人,不僅有賞銀,還可以升職,比如宣德九年,就曾對在那方作戰的将士們規定:斬殺三人就可以升一級。而在北京保衛戰期間,于謙曾經規定:生擒敵人一名,或者斬首一級,就可以升一級。這麼豐厚的獎賞,導緻明軍在戰場上都以争搶敵人首級為先,往往殺死一個敵人,幾個明軍就一擁而上去争奪首級。在李如松攻打平壤之時,曾下令嚴禁士兵在戰鬥結束前割敵人首級。

是以,敵人的首級,就意味着士兵們的收入和前途,但想要真正殺敵,那是要拼命的,并非那麼容易。是以冒功成為一個常見現象。即便是李成梁這種有着赫赫戰功的武将,也有殺良冒功的紀錄,而一些明軍,更是擅長于此。有人為了賞金,直接購買他人首級;有其他人斬殺,而恃強奪取的;有殺老百姓,冒充敵人首級的;甚至有明軍獲得敵人一首級,而另外的明軍将其殺害,将兩個首級一起拿去領賞的。

而官員在查驗的時候,全憑塘報。而且,下屬獲得首級越多,自己上報的殺敵數也會增加,是以官員不會過多地進行查驗。而如果是監軍來查驗,又因為不熟悉情況,往往被蒙混過關。

明末軍隊的戰鬥力為何如此低下?

而明軍軍紀敗壞也是有名的。

戶部尚書侯恂在給洪承疇的信中說:賊來兵去,兵去賊來。賊掠于前,兵掠于後。賊掠如梳,兵掠如剃。總督之令不能行于将帥,将帥之令不能行于士卒。今日之事,其何以濟!

有一個詞叫“賊梳兵篦”,說的是流賊搶掠百姓像木梳一樣把所有财物梳了一遍,而兵來像竹篦一樣篦過一遍,士兵比流賊燒殺搶掠得更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