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聯盟

楊常事件後,張作相歎言:此舉未免過甚

作者:溫讀曆史

楊常事件後,張作相歎言:此舉未免過甚

作者:溫讀曆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援和關注溫讀曆史)

此文為首發原創,未經本人同意嚴禁各種抄襲、搬運,否則将訴諸法律,後果自負!

楊常事件後,張作相歎言:此舉未免過甚

在東北的曆史長河中,1929年1月10日發生的“楊常事件”無疑是一個重大的轉折點。這一事件不僅結束了楊宇霆和常蔭槐兩位奉系老臣的政治生涯,更對東北的政治格局産生了深遠的影響。事後,張作相的一句“此舉未免過甚”,既表達了他對張學良此舉的不滿,也反映了當時東北政壇的複雜與微妙。

楊常事件後,張作相歎言:此舉未免過甚

楊宇霆和常蔭槐,作為張作霖時代的得力幹将,他們在東北政壇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楊宇霆以其精明的頭腦和過人的才幹,被譽為“智囊”,為張作霖的東北大業立下汗馬功勞。常蔭槐則以其幹練和敢作敢為著稱,與張作霖、楊宇霆共同構成了奉系軍閥的核心力量。然而,随着張作霖的離世,這兩位老臣與張學良之間的關系逐漸變得微妙起來。

楊常事件後,張作相歎言:此舉未免過甚

張學良繼承父業後,面臨着内憂外患的複雜局面。他試圖通過一系列改革來鞏固自己的地位,推動東北的現代化程序。然而,這一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觸及到了楊宇霆和常蔭槐的利益。兩人作為老臣,對張學良的改革措施持有不同意見,并試圖通過各種方式維護自己的權益。

楊常事件後,張作相歎言:此舉未免過甚

1929年1月10日,楊宇霆和常蔭槐來到帥府,要求成立東北鐵路督辦公署,并由常蔭槐兼任督辦。這一要求觸及到了張學良的底線,他認為此舉涉及外交,應先向南京政府請示。然而,楊、常二人卻以專斷跋扈的态度,拿出早已拟好的公文逼張學良簽字。張學良以晚飯時間已到為由推诿,約他們飯後再議。然而,這一短暫的緩和并未能化解雙方的沖突。

楊常事件後,張作相歎言:此舉未免過甚

當晚,張學良召集侍衛長高紀毅等人商議,決定除掉楊宇霆和常蔭槐。在老虎廳的屏風後,高紀毅等人埋伏好,靜等楊、常二人的到來。晚飯後,當楊宇霆和常蔭槐再次傳回大帥府,剛剛坐下時,高紀毅等人持槍沖出,宣布了他們的死刑,并立即執行。随着槍聲的響起,兩位奉系老臣的生命就此終結。

“楊常事件”發生後,東北政壇一片嘩然。張作相作為張作霖時代的老臣,對于這一事件表達了深深的不滿。他認為張學良此舉過于狠辣,對楊宇霆和常蔭槐這樣的功臣應該善待,而不是采取極端手段。他歎息道:“此舉未免過甚。”這句話既表達了他對張學良的不滿,也反映了他對東北政壇現狀的無奈和擔憂。

從張作相的角度來看,他深知楊宇霆和常蔭槐雖然有些過錯,但他們對東北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而且,他們并沒有謀反之意,隻是态度上有些強硬,沒有把張學良放在眼裡。是以,他認為張學良應該采取更溫和的方式來處理這一沖突,而不是采取極端手段。

然而,從張學良的角度來看,他面臨着巨大的壓力和困境。他試圖通過改革來推動東北的現代化程序,但這一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觸及到了老臣們的利益。楊宇霆和常蔭槐的強硬态度讓他感到無法容忍,他擔心他們會成為自己改革的絆腳石。是以,他決定采取果斷措施來消除這一隐患。

“楊常事件”的發生,無疑加劇了東北政壇的動蕩和不安。這一事件不僅讓張學良背負了沉重的心理負擔,也讓東北的未來充滿了不确定性。然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一事件也促使張學良更加堅定地推進改革,為東北的現代化程序奠定了基礎。

張作相的歎息,既是對過去的一種懷念和反思,也是對未來的一種擔憂和期待。他希望東北能夠保持穩定和發展,但他也深知這一過程充滿了艱辛和挑戰。在曆史的長河中,每一個決策和行動都會留下深刻的印記。而“楊常事件”無疑是其中一個重要的節點,它改變了東北的曆史走向,也改變了許多人的命運。

今天,當我們回顧這段曆史時,不禁會思考:如果當時張學良沒有采取那樣的行動,東北的曆史會不會有所不同?然而,曆史沒有如果,每一個決策和行動都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從曆史中汲取經驗和教訓,為未來的發展提供借鑒和啟示。

總之,“楊常事件”是東北曆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它改變了東北的政治格局,也影響了東北的未來走向。張作相的歎息既表達了他對過去的一種懷念和反思,也表達了他對未來的一種擔憂和期待。而我們應該從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為東北的未來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