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聯盟

他17歲受國恩,為報恩32年堅守大漠,死前9小時的選擇感動全中國

作者:讀史悅之
他17歲受國恩,為報恩32年堅守大漠,死前9小時的選擇感動全中國

文| 徐呂笛

編輯| 昭明

“小皮球,架腳踢,馬蘭開花二十一,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 這首中國人都會唱的童謠,你可知道它背後的故事?

也就是在這首童謠所說的“馬蘭”,為了讓這個地方開出一朵屬于中國的原子彈之花,林俊德和他的團隊付出了一生心血。

他17歲受國恩,為報恩32年堅守大漠,死前9小時的選擇感動全中國

和平之盾

1938年3月13日,林俊德出生于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縣介福鄉紫美村的一個貧窮家庭。盡管家境貧寒,但他憑借着國家助學金,堅韌不拔地完成了中學和大學的學業。

在求學的過程中,他目睹了戰争的殘酷,深刻了解到落後就要挨打的道理。是以,他下定決心,為了中國的強大,必須擁有強大的科技支援。

于是,他選擇了機械制造專業,希望用自己的知識和技能為國家的發展作出貢獻。1955年,林俊德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浙江大學機械制造專業。

他17歲受國恩,為報恩32年堅守大漠,死前9小時的選擇感動全中國

在大學期間,他刻苦學習,努力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1960年9月,他順利畢業,并因出色的表現被組織安排到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進修兩年。

這段時間,他的技術水準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同時也接到了一個重要的秘密任務。不過,要接受任務,就必須隐姓埋名,甚至得舍棄家庭。

沒有國家,哪有學業有成的林俊德。于是他想也沒想就在1963年的時候,跟随一群同樣充滿熱血的青年,默默地踏上了前往祖國大西北的征途。

他17歲受國恩,為報恩32年堅守大漠,死前9小時的選擇感動全中國

他們的目的地是新疆馬蘭基地,一個在地圖上都沒有名字的地方。然而,正是這個看似荒涼的地方,卻承載着國家的希望和重托——研制原子彈。

在新疆馬蘭基地,林俊德和他的同僚們面臨着巨大的挑戰。他們不僅要克服惡劣的自然環境,還要面對技術上的種種困難。

然而,正是這樣的挑戰,激發了他們更加堅定的信念和決心。他們默默奉獻,日夜奮戰,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為國家的核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他17歲受國恩,為報恩32年堅守大漠,死前9小時的選擇感動全中國

馬蘭開花

在荒蕪的大漠上,要使一朵蘑菇雲綻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的盛開時間極為短暫,稍縱即逝。

然而,為了捕捉這瞬息萬變的奇迹,更為了能獲得更精确的資料,林俊德肩負起了研制壓力自記儀的重任。

這一精密儀器能夠精确測量核爆炸沖擊波的各項參數,為大陸首次核試驗的成功提供了至關重要的資料支援。

他17歲受國恩,為報恩32年堅守大漠,死前9小時的選擇感動全中國

1964年10月16日,曆史性的時刻終于到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在新疆羅布泊成功爆炸,震撼了世界。

這一刻,馬蘭基地如同春天般綻放,衆人歡呼聲此起彼伏。在歡呼聲中,林俊德身着厚重的防護服,穿越人群,義無反顧地奔赴試驗地采集資料。

盡管這樣的工作充滿了未知的危險,但林俊德深知,正是這些看似不可能的任務,推動着祖國的科技進步。

他17歲受國恩,為報恩32年堅守大漠,死前9小時的選擇感動全中國

他的付出和勇氣,使得我們得以收集到寶貴的資料,這些資料不僅記錄了大陸核試驗的輝煌成果,更展現了我們國家在國際舞台上的實力和地位。

當這些資料以鉛字的形式呈現在世人面前時,每一個字都仿佛承載着萬鈞之力,它們證明了大陸首次核爆炸的爆炸當量達到了兩萬噸以上。

這一成就讓世界各國為之震撼,也讓大陸成了繼美國、蘇聯、英國、法國之後,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從此,中國擁有了捍衛和平的堅實盾牌了!

他17歲受國恩,為報恩32年堅守大漠,死前9小時的選擇感動全中國

為了築牢和平的防線,林俊德毅然投身于中國核事業的偉大征程中,親身參與了整整45次核爆炸試驗。

從朝氣蓬勃的青年到白發蒼蒼的老者,他将自己的青春歲月獻給了馬蘭基地,汗水灑下,澆灌出了一朵盛開的和平之花。

坐着休息,一躺下就起不來了

因為對核武器事業的付出,63歲的林俊德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他在63歲時獲得了這一榮譽,但這并不意味着他的奮鬥之路就此結束。

他17歲受國恩,為報恩32年堅守大漠,死前9小時的選擇感動全中國

相反,對于他來說,人生才剛剛開始,還有許多技術難題等待他去攻克。然而,歲月不饒人。當林俊德步入74歲的高齡時,命運卻對他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

他被診斷出患有膽管癌晚期,這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但林俊德并沒有被病魔擊垮,他仍然堅守在一線工作崗位上。

盡管醫生多次建議他休息養病,但他深知時間不等人,國家的需要高于一切。當然,疾病的進展同樣不等人。

他17歲受國恩,為報恩32年堅守大漠,死前9小時的選擇感動全中國

林俊德的身體狀況日益惡化,一次意外讓他甚至被送進了搶救室。然而,在度過危險時刻後,他并沒有選擇休息,而是毫不猶豫地要求繼續辦公。

那時,他的身上布滿了各種治療管路,還戴着氧氣罩,但他的心中隻有工作和技術檔案。因為他知道,他手中掌握着幾萬個技術檔案,這些檔案對于國家的核武器事業至關重要。

他不能讓這些寶貴的資料流失,更不能在最後一刻掉鍊子。是以,即使身體已經極度虛弱,他仍然堅持起身辦公,與時間賽跑,與病魔抗争。

他17歲受國恩,為報恩32年堅守大漠,死前9小時的選擇感動全中國

2012年5月31日20時15分,林俊德院士終于放下了手中的工作,他的使命已經完成,他可以安心休息了。

他的一生都在為國家的核武器事業奮鬥,他的精神将永遠激勵着我們。他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的力量是無窮的,隻要心懷信念,即使面對再大的困難,也能創造奇迹。

林俊德,一個名字背後承載着無數榮耀與艱辛的傳奇人物。他的生命軌迹與中國的核試驗緊密相連,共同見證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奮發向前的壯麗篇章。

他17歲受國恩,為報恩32年堅守大漠,死前9小時的選擇感動全中國

從最初的核試驗場建設,到一次次的核爆炸試驗,林俊德始終堅守在崗位上,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書寫着屬于中國人的輝煌曆史。

在長達數十年的核試驗曆程中,林俊德不僅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還培養出了堅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質。

他17歲受國恩,為報恩32年堅守大漠,死前9小時的選擇感動全中國

面對核試驗的危險與未知,他從未退縮,始終以國家和民族的利益為重。他的身影在馬蘭基地的每一個角落都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成了一代代後來者心中的楷模。

參考資料:

《他生命最後10小時的影像,再看依然淚目》,光明網,2023年4月11日;

《生命最後時刻,他仍戴着氧氣面罩為國工作》,國家科技傳播中心,2023年7月18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