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聯盟

陳陳陳:在某種更遼闊的度量衡中去生活

作者:新京報

我們和陳陳陳進行了一次對話,在他對過去與未來的思考中,在他對閱讀的分享裡,我們好像已經看到了他所創造的一個元宇宙與傳統世界交融的空間正在初步形成。或許,在他一路走來所面臨過的混沌裡,你也可以找到一些屬于自己的答案。

陳陳陳:在某種更遼闊的度量衡中去生活

陳陳陳,1987年生于浙江杭州,大學和研究所學生畢業于中國美術學院,學習當代藝術,博士畢業于首都師範大學,學習外國哲學。他是一名跨界藝術創作者,涉獵藝術、音樂、漫畫以及虛拟世界,緻力于當代藝術和音樂的融合;同時也是一位文化科技創業者,創立了ARTech(藝術與科技)團隊OXYZ3軸廠。

去年持續思考的問題

陳陳陳:2023年持續思考的問題是一連串的問題,其中最上層的是,我自己的價值究竟具體落在了什麼地方,有沒有什麼紮實的點能證明我自己是有價值的?我做了什麼達成了這個效果?有意為之還是自然而然?因為之前的工作大部分都與藝術創作相關,那時價值大多都是自己給予的,或者是展覽策劃者、活動主辦方給的,是以我一直懷疑自己在某種楚門世界的狀态裡,我想到具體的問題裡去找答案。比如,我會問自己,我做的公司要如何活下去,如何在這個市場上立足,如何在商業世界的夾縫中生存,如果公司活下去了,那麼,我在這裡究竟做了什麼貢獻?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思考,我希望找到“下一個10年要實作一個什麼目标?”這個問題的答案。

我感覺自己一直是一個比較焦慮的人,但是也在某種意義上享受焦慮,就是沒有事情沒有壓力的時候,我确定我心裡更慌更難受。是以,我也是那種會努力把自己放在焦慮氛圍裡的人。這也是一種以具體行動去抵抗焦慮的做法吧,這種行動就是——把自己培養成一個“受虐狂”,我很認同海德格爾的說法,“煩”和“畏”是人存在的本質,也就是說,我作為一個靈魂,在選擇來到人間走一遭的時候,其實就選擇了這種焦慮的體驗。但或許是因為我現在做公司了,做音樂反倒成為了生活中一件非常解壓的事,成為了我生活中一種具體的解決焦慮的行動。

實驗音樂,還是流行音樂

陳陳陳:在美院讀書時,我是非常讨厭流行歌曲的,那時,自己會非常努力地去追求新的、怪的、獨特的東西,也就是大家眼中的實驗音樂,但當時自己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隻是很自然地在創作。之後,做音樂沒有賺到什麼錢,看着很多做流行歌曲的人賺了錢,并獲得了更多的資源,我自己的心态發生了很多的變化,我也開始逼着自己去喜歡和學習當下最流行的東西,想出了很多理論去否定我之前的想法,甚至我會想象,如果我早10年不是隻專注在實驗音樂上,而是早早地開始做流行音樂,我的人生會不會很不一樣?2023年,我做了很多關于流行音樂的嘗試,也确實沒有做出什麼令人滿意的成績,于是我又陷入某種自我懷疑中,覺得自己終究還是一個做實驗音樂的人,去做流行就是實驗和流行都會做不好,很尴尬地處在中間狀态不知道下一步該往哪兒走。再回過頭去看,我會通過一些問題來幫助自己進行自我判斷,就是如果我演出,我願不願意某首歌演一輩子,或者如果拿某一首歌來代表我會是哪首?曾經的我建構了一堆理論,最後發現,我隻是希望自己前面的失敗是歸因于某種之前的方向錯誤,這樣我就可以用一種懸崖勒馬的心态調轉方向重新出發,其實這些都是在保護自己日漸下降的創作欲,希望自己能長長久久的沒有心理負擔地開始一段新的創作。是以,做藝術還是一個非常需要自我洗腦的工種,不然很難扛過第一輪。

新的一年,我準備回歸實驗和小衆,因為我确定了兩個事情,一個是下沉市場不需要我,二是有些歌我唱起來,确實心裡會尴尬。既然現在做音樂并不是我維生的手段,那可以開心地去做音樂是第一位的。

一再重讀或影響最大的書是什麼?

陳陳陳:卡斯滕·哈裡斯(Karsten Harries)的《無限與視角》,講的是科技哲學,這本書從天體、人的視角等出發的思考,對我的生活起了很大的作用。時刻讓我在某種更遼闊的度量衡中揣測世界的好與壞。

陳陳陳:在某種更遼闊的度量衡中去生活

《無限與視角》,作者:[美]卡斯滕·哈裡斯,譯者:張蔔天,版本:商務印書館2020年11月

這本書裡讨論的問題,還有說話的方式都是我喜歡的,比如,“從地心宇宙觀到日心宇宙觀,重要的是人的理性被賦予自我提升的能力,它能把思維主題從任何特定位置解放出來。這種提升,這種自由,這種新的人類中心主義,與一種新的無家可歸感聯系在一起。”還有“要把一個視角作為一個視角來思考,在某種意義上就已經超越了它,就已經認識到了它的局限。

我們隻能把從那個視角向我們顯示的内容了解成某種東西的一種視角性呈現,而這種東西不能如其本身地顯示自己。要想意識到視角,就不僅要意識到所看到的東西,而且要意識到支配我們視覺的條件。”我從這本書裡摘錄了很多很多東西,我也會時不時拿出來重讀,雖然聊的是宇宙,和日常生活關系不大,但這本書讓我時刻提醒自己,我是一個孤獨的宇宙人,眼前的瑣事沒有那麼重要。

讀過的書中,最想推薦的書

陳陳陳:讀了一整套韓炳哲全集,讀得很過瘾。韓炳哲的寫作是符合這個時代的閱讀偏好的,節奏很緊湊,金句頻出,看着會覺得很爽,每本書也都很薄。其次想要推薦這本書的原因是,似乎很多人認為他太過學術流行,覺得他是某種學術造星的成果,這讓我更加覺得有趣,因為這展現了某種“營運”能力,可以學到很多。

陳陳陳:在某種更遼闊的度量衡中去生活

韓炳哲作品叢書之《他者的消失》,作者:[德]韓炳哲,版本:見識城邦|中信出版集團2019年6月

閱讀的作用

陳陳陳:感覺自己做很多事情力不從心的時候,比如文字寫不出、方案想不出的時候,針對某個事情本身去找問題可能找不到時,其實真正的原因是很長時間沒有閱讀了,腦子裡沒有新東西了。如果這個時候放下手頭的事情,去進行一些别的領域的深度閱讀,恰恰會有解毒的作用,讓卡住很久的問題迎刃而解。但現在确實閱讀得少了很多,或者說紙質閱讀少了,聽播客、看教程的時間大大增加了,倒不是說視訊和音頻一定比紙質書内容更好,而是在碎片時間利用的這個角度,音頻确實更有優勢。但播客和部落客們生産的内容有過度總結的危險,咀嚼得太多,會讓人聽着過瘾而不思考,而紙質閱讀會更明顯地引發對一些觀點和自己境遇結合的思考。

談談新的變化

陳陳陳:最明顯的變化是開始系統地健身了,普拉提、拳擊等等,堅持已經過了3個月,慢慢培養出習慣了。再就是确實心智更加成熟了。因為開公司的話,每個月這麼多工資要發下去,每一分每一秒都在燒錢,你不得不考慮收益,是以我能感覺到自己會更從行業、商業、大環境等長遠的角度去想一些問題,而不是單純的自我實作了。

比較關注的重要事件

陳陳陳:去年GPT(生成型預訓練轉換器)大火,由于我在融資,當然第一時間就感受到了投資人的狂熱以及對AI(人工智能)方向的傾斜,有大量AI相關的路演和宣講;另一方面,藝術圈音樂圈的聲音也很多,都在擔憂自己的工作會不會被替代,也做了很多的讨論來自我清理。我很慶幸自己做了有科技屬性的公司,早早進入了具體的GPT的應用問題,這幫我祛除了恐懼,并以此作為工具,用它降本增效。我慶幸當這個浪潮到來的時候,自己是在浪裡撲騰的魚,不是在浪邊評論的人,雖然我大機率可能會死得更慘。現在第一批AI套皮創業公司很多都死在了沙灘上,因為他們隻不過是在送想法給大公司和大平台,最後免不了被內建進平台裡,被收購已經是某種完美的結局。有關預制菜的讨論也很适合讨論AI,就是我們要先去判斷我們下館子的目的是什麼,如果當下隻需填飽肚子,預制菜加熱沒問題,但我不會對其進行審美,我隻會贊美它的快捷和穩定,因為我想省下時間和腦子去欣賞和接收我認為更重要的資訊,而那個資訊我不希望是人工智能生産的。

撰文/陳陳陳

編輯/張瑤 宮子

校對/趙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