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聯盟

1948年,印度的“聖雄”甘地去世後,有超過100萬人自發前來送行,在甘地的葬禮上,數十名女性沖破警察的防線,沖進火海為

作者:青史耀華

1948年,印度的“聖雄”甘地去世後,有超過100萬人自發前來送行,在甘地的葬禮上,數十名女性沖破警察的防線,沖進火海為他殉葬,甘地的骨灰被視為聖物供奉在紀念館,而未清理幹淨的骨灰殘餘則遭到哄搶,并供奉在自己的家裡。

1948年,聖雄甘地不幸遭到暗殺,終年七十九歲。這一噩耗傳來,整個印度陷入深深的悲痛之中。為了紀念這位偉人,印度政府決定以國葬之禮為他送行,選擇在亞穆納河畔進行火化儀式。成百上千萬的群眾自願聚集在此,共同表達了他們對甘地的最後敬意。

甘地對于印度而言,已不僅僅是一位凡人,他幾乎被賦予了神性,被譽為"聖雄",在群眾心中享有至高無上的地位。

從他的尊稱即可感覺,甘地在印度群眾心中的威望何等尊崇,其聲譽甚至遠播海外。即便對這位偉人不夠了解,許多人也耳聞過他的大名。甘地的逝世給印度及世界各國都帶來了持久而深刻的變化。

1948年1月30日,甘地啟程前往參與一場宗教祈禱活動。在抵達目的時,甘地便移步上台備發表演說,誰知就在這時,從人群中突然發出一聲槍響,接着甘地便中槍倒地,在衆多見證者注目之下,甘地走完了人生的79個春秋。

之後,遵循甘地的信念和臨終願望,政府對其遺體進行了火化處理,且規定該儀式需在其逝世後的24小時内完成。不久,甘地的遺體被護送至亞穆納河畔。沿途,人潮湧動,男女老少紛紛加入,大家都渴望在最後的告别時刻能夠親手觸碰甘地遺體上的衣着。

在甘地的最後告别儀式上,出現了令人驚歎的一幕:成百上千的人們不約而同地彙聚一堂,渴望向這位被譽為“聖雄”的人物表達最後的敬意。在場的每個人都對那位刺殺甘地的人充滿憤慨。

在甘地生火化的同時,一件感人至深的事情發生了。大批婦女不顧警方的阻攔,突破警戒線,投身于烈焰之中。

何種力量能夠驅使那些女性毅然決然地以生命為代價,為甘地送行?衆人皆是自願參與其中,他們的哀悼之情源自肺腑,對于甘地的哀悼是真心實意的。是以,他們才會懷着崇敬之心,以極端的方式,展現了對甘地深深的崇敬與無盡的哀思。

盡管這一舉措或許引發了廣泛的争論,然而無疑昭示了甘地在群眾内心所享有的尊崇地位。

就這樣,甘地聖潔的遺體在以名香木築成的火化台上徐徐化為火焰。袅袅香煙,散發着幽幽清香,彌漫于空氣之中,宛如向宇宙宣告着不朽的精神永恒。火光閃爍,映照在每一位吊唁者臉上,同時也映射出他們内心的哀傷。

随後,負責火化的工匠身着素淨的白衣,他們以輕柔且充滿敬意的動作将甘地的骨灰被小心翼翼地彙集起來。之後,這些聖潔的骨灰被安置在一個精心打造的青銅容器内,該容器不僅是一件藝術珍品,還镌刻有甘地的肖像以及他生前常常提及的至理名言。

然而,還未等工匠們将甘地的骨灰完全收集到容器之中時,周圍的人們紛紛湧上前,競相争奪甘地的遺塵。每個人都渴望能得到這位偉人的一絲痕迹,以至于出現了互不相讓的場面,意外地引發了踩踏事故。這般空前盛況,實在是罕見之至。

隻見他們疾步走向這些殘灰,急切地以雙手、衣物,甚至是攜帶的小包囊,細緻地将之一一搜集。在每一個舉止間,都流露出難以掩飾的迫切與敬意。衆人競相争奪着這些殘灰,甚至不惜以生命為代價。

在這群虔誠的信衆之中,一位中年女性的身影尤為突出。她靈活地在人群間移動,頻繁地俯身,小心翼翼地搜集散落在地的微末塵埃。她的目光堅決,似乎肩負着一項崇高的使命。

當她雙手合十,輕輕托着屬于甘地的那些灰燼時,淚花在眼眶中打轉,但同時流露出一種無法用言語表達的甯靜與滿足。這不僅僅是對一位傑出人物的紀念品收集,它代表着與甘地精神的親密交融,給心靈帶來深層的撫慰。

一陣喧鬧過後,火葬場周邊逐漸恢複了甯靜的氛圍。信徒們開始慢慢地離去,而那些攜帶着灰燼的群眾卻懷着崇敬與莊重的心态各自回家去了。

随後,他們将聖雄甘地的遺灰安放在家中的小神台上。在這一刻,甘地的遺灰不隻是單純的遺物,它更變成了一種聯系曆史與現實、精神與實質的橋梁。

顯然,甘地已被奉若神明,他的形象、信仰以及理念,為印度的基層群衆注入了實實在在的力量。正是依托這股力量,群眾步入了自主與翻身的全新生活。人們對于甘地的尊敬,并非僅僅因為信仰中那份神秘的力量,而是更多地源于内心對幸福美滿生活的強烈向往與不懈追求。

資訊來源:中華網熱點新聞——最傳奇國父:一生絕食16次,遇刺後百萬人送行,數十女性自願殉葬

1948年,印度的“聖雄”甘地去世後,有超過100萬人自發前來送行,在甘地的葬禮上,數十名女性沖破警察的防線,沖進火海為
1948年,印度的“聖雄”甘地去世後,有超過100萬人自發前來送行,在甘地的葬禮上,數十名女性沖破警察的防線,沖進火海為
1948年,印度的“聖雄”甘地去世後,有超過100萬人自發前來送行,在甘地的葬禮上,數十名女性沖破警察的防線,沖進火海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