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聯盟

内蒙——中國的塞北新糧倉,未來20年最大的挑戰

作者:宇俊星

今日的中國糧食格局已經和以往大不相同。南方的多個省份糧食遠遠不能滿足自給,經濟發達的上海、浙江、福建、廣東的口糧全都要靠北方支援。

内蒙——中國的塞北新糧倉,未來20年最大的挑戰

新的北糧南運的格局

這裡面有國家的戰略考量。

就水熱條件來說還是南方幾個省份占優。但這些年大量的南方耕地轉向經濟作物和工業居住用地,北方反而新增很多耕地。事實上南方畝産更高,無論是從降水量,積溫,等方面來說更适合種植糧食(水田産量總體還是優于旱地)。

内蒙——中國的塞北新糧倉,未來20年最大的挑戰

南方的茶園航拍

但是南方經濟活力強,機關面積可以提供更多的稅收和就業。國家讓北方省份承擔了主糧的任務。南方的土地搞經濟開發區或者種經濟作物。

結果是北方各省大多負責主糧,而南方廣泛種植經濟産物,淡水魚、茶葉、蘑菇、小龍蝦、花卉等等,反而農業産值更大。2022年各省第一産業增加值前十,南方各省占了七個,而主糧區的東北、内蒙古都不在其中。

這其實也是國家動态取舍,畢竟耕地要保證18億畝。保證主糧的同時,也講一點經濟效率,那隻能南減北增了。

内蒙和東北、南、河北、山東、新疆撐起了中國人糧食安全。

内蒙——中國的塞北新糧倉,未來20年最大的挑戰

内蒙有森林、草原和大量的良田(B站 虎牙青年)

内蒙——中國的塞北新糧倉,未來20年最大的挑戰

内蒙河套地區成片的良田(B站 虎牙青年)

風吹草地見牛羊内蒙,也悄然轉變從牧業大省變成了産糧大省。20年時間糧食增長2000多萬噸,幾乎可以養活整個浙江省。

這個北方橫跨區域最長的省份是怎麼做到短短20年産量翻倍的呢。

黑土地的延伸

蒙東各地其實從地理劃分看是大興安嶺的延伸,和東北三省的親緣關系更近,這裡也是東北大農場生産方式的延伸。

内蒙——中國的塞北新糧倉,未來20年最大的挑戰

蒙東的大片草場正被改造為耕地

比如22年内蒙古産糧總量4000萬噸,通遼930萬噸,興安盟670萬噸,赤峰、呼倫貝爾650萬噸,這四個盟市就産了2900萬噸糧食。

2000年後内蒙古的糧食增長大頭也是蒙東幾個盟市完成的。加上黑龍江、吉林、遼甯,是以從這個角度說,東北大平原貢獻了這幾十年糧食增長的大頭。

遠期來看,中國的糧食增長也要靠北方甚至西北的新疆。(新疆這幾年糧食增長也很快,6年增加了500萬噸,已經可以向内地大量輸出谷物)

黃河之水的饋贈

黃河河套地區曆史上就是著名的産糧區,“黃河百害,唯富一套”。漢代時對抗匈奴,漢軍就奪回了匈奴人占據多時的河套地區建立了五原郡。

内蒙——中國的塞北新糧倉,未來20年最大的挑戰

黃河幾字灣的河套平原

共和國建立後,這裡不僅僅是北方重要産糧區,也是大陸重要的重工業區和稀土礦産區。標頭、鄂爾多斯是大陸北方相當重要的工業城市。

内蒙——中國的塞北新糧倉,未來20年最大的挑戰

河套地區附近有大量的沙地

其實就降雨量來說河套地區也不是特别好。自古這兒就是400ms降雨量的邊緣,一般這種雨熱條件是很難搞農業生産的。河套南面的陝北地區,河套西面北面都有大量的沙化地,直到今天還在治理。

這裡能成為重要的糧農基地全靠着黃河的滋養。經過這些年黃河水利局的協調,甯夏内蒙山西、陝西幾個上遊省份是把這段黃河水用到了極緻。

我們看一下河套地區這裡密如蛛網引水幹渠,這些不亞于江南地區的水網将大量的糧食、葵花籽、瓜果運往了各地,豐富了中國人的餐桌。

内蒙——中國的塞北新糧倉,未來20年最大的挑戰

河套地區的總幹渠是平行于黃河的取水渠,既能取水又防範了黃河洪水

内蒙——中國的塞北新糧倉,未來20年最大的挑戰

黃河總幹渠航拍,這條水渠平行于黃河

因為黃河上遊洪澇不定,為了穩定取水河套地區引水時,還花了大力氣修建了一條平行于黃河的引水幹渠。早在1958年缺少機械的老一代肩挑手扛開鑿了這條幹渠。然後依次為基礎,建立了一條條支渠把黃河水引入北面農墾區。

内蒙——中國的塞北新糧倉,未來20年最大的挑戰

建國前幾十年,老一輩人用雙手改造了中華大地

可以說今天的河套共和國幾十年了人民用雙手建設好的,要強于以往任何一個封建王朝。有水灌溉加上關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等有利條件。當地除了種糧還富産經濟作物。比如烏海的農業現在主要是往高端産業去發展的,近些年興起不少葡萄酒莊園。

最大的挑戰

蒙東、蒙西兩片土地貢獻了4000萬噸糧食,極大保證了中國人的飯碗。不過有一個重要因素在制約這裡糧食産量的進一步發展,甚至威脅了這片土地的未來,這就是水資源不足。整個内蒙的年降水量都是低于400毫米的,在古代隻有河套地區還能開展有限農業。

内蒙——中國的塞北新糧倉,未來20年最大的挑戰

蒙東通遼地區,氣候比較幹燥

今天能在以前的牧區進行農墾,是這幾十年進行了水利設施建設,能打機井進行灌溉,但水資源是不能通過補強其他生産要素來替換的。要是沒了水,現代機械、育種和土地平整等措施都種不出糧食。

而水,在蒙東蒙西已經越來越缺了。維持目前的産量都有些困難。

内蒙——中國的塞北新糧倉,未來20年最大的挑戰

衛星地圖上的西遼河,如細細的水線

目前蒙東的農業用水主要是依靠抽取地下水和西遼河的引水。除了種糧,各行各業也都缺水。好在蒙東地區沒啥工業,否則真的是捉襟見肘。

内蒙——中國的塞北新糧倉,未來20年最大的挑戰

要堅定推動節水型農業

目前通遼、赤峰等地的機井已經打的很深了。本來遼西到内蒙一帶的降水就偏少,地下水埋深多在50米以下。這裡的水位下沉其實也比較嚴重。為了滿足糧食增長的需要,很多機井已經打到100米深這顯然是不能持續的。

西遼河也斷流了好幾次,給下遊農業生産造成了很大影響。這兩年因為水利部出頭統一排程到通遼才通水,後面經過協調這段會逐年改善,但也不是長久之計。

整個蒙東的糧食生産可能不單單需要自治區政府去協調,還需要想華北那樣建立多省協調控制的方式。

未來之路,開源節流

目前看解決缺水問題就是開源節流,增加蒙東、蒙西區域水資源總量,另外做節流鋪開節水農業。

内蒙——中國的塞北新糧倉,未來20年最大的挑戰

引綽濟遼工程示意圖(來自 翠綠的樟子松)

引綽濟遼工程就是為了緩解内蒙古西遼河流域缺水狀況而開發的工程,此工程是内蒙古最大規模水利項目。

2019年11月25日,引綽濟遼工程全面開工建設。工程将于2025(明年)年建成通水,每年能給西遼河注入4.5億立方米水(南水北調目前每年能給華北調水100~130億立方米,這個引水量真的不大)。

内蒙——中國的塞北新糧倉,未來20年最大的挑戰
内蒙——中國的塞北新糧倉,未來20年最大的挑戰

已經全線貫通的引綽濟遼工程隧洞

蒙西的河套地區用水得需要一項更大的工程——南水北調西線工程。

内蒙——中國的塞北新糧倉,未來20年最大的挑戰

西線調水的初步設想(後面實施的時候可能會有改動)

西線最初方案從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上遊取水,每年的調水量為170億立方米。西線調水工程是直接給黃河上遊補水,和東線目标不一樣,這裡主要是改善西北的環境,加強西北各省份的農業基礎。

内蒙——中國的塞北新糧倉,未來20年最大的挑戰

已經完工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

去年2023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國家水網建設規劃綱要》,明确提出南水北調西線工程是“連通長江、黃河及西北内陸河水系,為黃河流域及河西走廊地區供水”的重要戰略部署。西線沒有停下來未來肯定會上馬。

内蒙——中國的塞北新糧倉,未來20年最大的挑戰

南水北調東、中、西三條線路

相比較中線,東線影響的是30萬平方公裡的華北。西線将改善西北青海、甘肅、甯夏、山西、陝西、内蒙6省的水資源狀況。

未來在可能還會打通怒江和瀾滄江,這裡打通後。調往西北的水資源将達到600~700億立方米。是整個黃河年淨流量,是目前中線、東線工程的5倍。

開源做好了接下來就是節流了。

通過育種優化、建設高品質農田,和科學的節水灌溉,節約用水。目前蒙東、蒙西2/3的農田還是通過漫灌的方式,這個要慢慢的轉向淺埋滴灌方式。

内蒙——中國的塞北新糧倉,未來20年最大的挑戰

淺埋滴灌方式

其次就是高标準農田的建設

高标準農田的建設包括很多方面比如平整土地,合理調整農田地表坡降,改善農田耕作層,提高灌溉排水适宜性;

内蒙——中國的塞北新糧倉,未來20年最大的挑戰

農機廠打包滴灌帶

改良土壤結構,提升土壤肥力;

按照灌溉與排水并重要求,合理配套建設和改造輸配水渠(管)道、排水溝(管)道等排水設施;

田間道路布置應按照區域生産作業需要和農業機械化要求,優化機耕路、生産路布局,整修田間道路,滿足農機作業、農資運輸等農業生産活動的要求。

内蒙——中國的塞北新糧倉,未來20年最大的挑戰

國家關于高标準土地的區域規劃

内蒙——中國的塞北新糧倉,未來20年最大的挑戰

平整土地

内蒙——中國的塞北新糧倉,未來20年最大的挑戰

修建引水幹渠

蒙東通遼的産量逐年上升,高标準農田起了很大作用,科左中旗是最早實驗及改良淺埋滴灌的地區,目前通遼已經建成的高标準農田本身大部分土質較好的地塊。未來可以科學規劃讓部分土質差的地區恢複為草地。

内蒙進行高标準農田的空間還很大,未來還有2/3的農地能進行高标準改造,如果大部分農地改造好,加上引綽濟遼工程和西遼河生态恢複 ,維持4000萬~5000萬噸的産量不需要目前這麼多的耕地和水源。

未來蒙東地區糧食不僅能增産到5000萬噸數量級,很多土地還可以休耕,逐漸的緩解目前過于依賴機井的狀況。内蒙——中國的塞北新糧倉這個基石是堅實的。

内蒙——中國的塞北新糧倉,未來20年最大的挑戰

塞北将築建中國糧食安全的新的長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