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聯盟

有一種人,混到最後一個朋友也沒有

作者:Chloehl
有一種人,混到最後一個朋友也沒有

假如一個人在過年期間既沒有在微信上活躍,也沒有家人、親友到訪,那麼你認為他是何種人?

在年輕的時候,我們可能會認為這樣的人往往很沉默寡言,不善于交際,社交能力不佳,人緣差,并且不喜歡與人交往。

成年後,人們開始明白那些熱愛獨處的人才是真正的高手,他們才能活得真正自我。他們明白孤獨的重要性,告别了無關緊要和無意義的社交。相較于那些追逐熱鬧人群的人,他們更加珍惜自己的内心世界,更加愉快地和自己相處。

這也是許多人混到最後卻一個朋友都沒有的原因。

他們并不是一開始就很孤僻,而是曾經熱情地付出過。但後來他們漸漸發現,如果立場和三觀不合,就算再怎麼努力,也無法達成真正的友誼。他們就像不同世界的人一樣,漸行漸遠。

無論你曾經多受歡迎,人緣多好,最終你會發現,孤獨是人類必遇到的挑戰。

有一種人,混到最後一個朋友也沒有

一:沒有朋友,并不意味着失敗

随着年歲的增長,我們發現時間無人可敵,即便是短暫的停歇,也會驚覺身旁好友早已匆匆而去,不知何時已離我們遠去,消失無蹤。這是我們每個人都要面對的現實,是以我們應該珍惜每個與朋友相處的時刻,好好聆聽彼此内心的感受,一起創造美好的回憶。

曾經一同走過的夥伴們一個接一個地離開,不可避免地讓人感到唏噓。但其實,這并不是誰做錯了什麼,而隻是每個人在成長道路上都有了自己的軌迹。成長的路很窄,能夠一路同行的人并不多。對于那些依舊能夠互相了解和支援的人來說,這是一份難得的幸運。但随着時間的推移,漸行漸遠已成為人間常态。

周國平也曾說過自己隻有在獨處時才最輕松,因為他可以承受自己的乏味,不會累及他人,無須為此感到不安。他在書中寫道:

“我天性不宜交際,在多數場合,我不是覺得對方乏味,就是對方覺得我乏味。可是我既不願意忍受對方的乏味,也不願意費勁使自己覺得有趣,那都太累了。”

當繁雜的嘈雜消散後,你會發現獨處時才是真正的自我,學習與自我相處比應對各種人更有意義。人際關系豐富的人很少有機會享受獨處時的自我陪伴,久而久之,他們很難專注于做任何事。學會獨處并與自己建立緊密的聯系,将有助于你更好地發展自我和日後的人際關系。

從某個角度來看,缺少朋友也不失為是一樁幸事。

有一種人,混到最後一個朋友也沒有

二:獨處,才是一個人最進階的活法

沒有兩片葉子完全相同,也沒有兩個朋友的步伐完全一緻。這是世上的定律,提示我們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需要珍惜自己和身邊的人。

要想融入不同的社交群體,我們通常需要隐藏自己的喜好和個性,轉變成為一個溫和、光滑的人格。為了适應環境,我們可能會不得不壓抑自己,委屈自己,這是非常不舒服的。

譬如朋友們出去聚餐,當很多人都想吃辣一點,隻有你不太喜歡吃辣,但你依然要硬着頭皮去吃;也許你不太能喝酒,但是礙于當時的氣氛,隻能強逼自己喝下去;

周末出門旅遊時,你可能會想去古街道漫步,但朋友們可能更喜歡去咖啡館拍照,不同的觀點常出現。

想多交朋友,就要委屈一下自己,隻有獨處,才能完全遵從自己的内心,正如村上春樹所說:

“人生的價值如同風一樣,注定終身孤獨,且走到哪裡都不可停留。有時周圍很多人,你卻依舊感到孤獨,因為沒有人能真正懂自己。”

自我和諧比四處應和更重要。沉浸于各個社交圈子中,最終迷失自己,這是令人遺憾的事情。我們應該學會更好地與自己相處,找到真正的内心平靜。

有一種人,混到最後一個朋友也沒有

當人們活到一定年紀時,他們應該認識到,即使有朋友也好,沒有朋友也罷,自己才是人生真正的支柱。隻有在享受獨處和靠自己的時候,我們才能真正體會到生命和生活的意義。獨處是一種積極的體驗,它使我們有機會跟自己溝通,思考我們的生活方式,以及成為更好的人。

如果你把自己的價值和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那麼最終隻會帶來失望。這不是真正成熟的态度,應該做出不同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