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聯盟

26歲的她抱着1歲的女兒走上刑場,女兒長大後成了國家棟梁

作者:陳陳說曆史

1941年的一個寒冷冬夜,一名年僅26歲的共産黨女同志抱着她剛出生不久的女兒,堅定地走上了行刑場。敵人見狀,粗暴地将嬰兒從母親懷中奪走,扔進了路旁的枯草叢中。撕心裂肺的啼哭聲響起,但這位勇敢的母親并未有絲毫動搖,她目光堅定,大步流星地走向刑場。隻聽"砰砰"幾聲槍響,她便倒在鮮血淋漓中。這位可歌可泣的母親是誰?她的孩子又是如何從敵人的槍口下活下來的?一切的謎團,将在接下來的故事中揭開...

26歲的她抱着1歲的女兒走上刑場,女兒長大後成了國家棟梁

出身平凡,立志報國

江蘇淮陰,素有"淮北重鎮"之稱。這座小縣城雖然不起眼,卻孕育了一代代英雄兒女。1914年,一個普通的小康之家迎來了家中的第三個孩子——一個出生就備受寵愛的小女娃,她就是後來的共産黨人劉惠馨。

劉惠馨的父親劉坎曾就讀于國民黨陸軍大學,畢業後一度擔任過航校教官和縣長一職。受新式教育熏陶,他思想開放,主張男女平等,對女兒的教育十分重視。母親曹隽卿雖是傳統家庭主婦,但也深受丈夫影響,對女兒的學習寄予厚望。

26歲的她抱着1歲的女兒走上刑場,女兒長大後成了國家棟梁

在這樣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的熏陶下,劉惠馨自小就表現出了過人的聰穎和好學上進的品質。她深知家境貧寒,父母為她讀書付出了多大的代價,是以學習成了她生活的全部。國小時代,她就以優異的成績脫穎而出,師長們無不對她贊賞有加。

1923年,9歲的劉惠馨考入了南京的一所國小就讀。離開家鄉,獨自一人在外求學,對于年紀尚小的她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但劉惠馨并未是以而氣餒,反而以更加刻苦的學習态度投入到課業中。她深知,隻有掌握紮實的知識和本領,才能真正改變命運,實作自己的理想抱負。

劉惠馨的理想是什麼呢?作為一個生長在舊中國的知識分子之女,她對國家的衰弱和人民的貧困有着敏銳的感覺。她夢想有朝一日能為國家的富強和人民的解放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正是懷着這樣的志向,劉惠馨在1934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南京中央大學工學院機械工程系。一個柔弱的女子能考進這樣的理科專業,當時引起了不少人的側目。

26歲的她抱着1歲的女兒走上刑場,女兒長大後成了國家棟梁

進入大學後,劉惠馨并沒有像其他女生那樣隻顧着戀愛和打扮,而是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學習之中。她不僅刻苦鑽研專業課程,而且還廣泛涉獵社會科學、哲學等領域的知識。她的志向已經不僅僅是單純地學有所成,而是希望能為國家的工業化做出自己的貢獻。

就在劉惠馨孜孜不倦地追求知識的同時,一場震驚中華民族的事件發生了——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全面的抗日戰争拉開了序幕。面對日軍的野蠻入侵,劉惠馨和許多其他熱血青年一樣,毅然決然地放棄了學業,投身到了救亡運動的洪流之中。

1937年秋,劉惠馨加入了中國共産黨上司的農村工作服務團,深入南京郊區的農村進行抗日宣傳。南京淪陷前夕,她和同學馬識途等人一起撤離南京,來到武漢繼續從事地下工作。次年1月,劉惠馨在湖北七裡坪參加了黨的秘密訓練班,系統學習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和遊擊戰争政策。

26歲的她抱着1歲的女兒走上刑場,女兒長大後成了國家棟梁

艱難歲月,不屈不撓

1938年春,劉惠馨在湖北恩施加入了中國共産黨。從那時起,她就投身到了艱苦卓絕的革命鬥争之中。

作為一名地下黨員,劉惠馨不得不時刻小心謹慎,随時準備應對敵人的襲擊和逮捕。她經常深夜趕路,在陰暗潮濕的道地裡躲藏,有時連續幾天幾夜都無法安睡。即便如此,她依舊堅持不懈地開展工作,在各地傳播抗日救亡的思想。

26歲的她抱着1歲的女兒走上刑場,女兒長大後成了國家棟梁

1939年初,劉惠馨奉命前往河南焦作一帶活動。那裡是日軍的重鎮,形勢異常嚴峻。為了隐藏身份,她冒充一名國小教師,在當地一所鄉村學校任教。白天,她循規蹈矩地講授國文數學;夜晚,她就披上馬甲,悄悄潛入工廠、農村,宣傳抗日主張,組織群衆加入抗日隊伍。

劉惠馨的工作很快就取得了顯著成效,焦作一帶的抗日武裝力量迅速壯大。但與此同時,她也遭到了日僞當局的嚴密監視。有一次,她在一家工廠宣傳時被發現,當場遭到了日僞特務的襲擊。幸虧她身手靈活,才勉強逃脫了一劫。從那以後,她就更加小心謹慎,生怕自己的一個疏忽就會暴露組織。

26歲的她抱着1歲的女兒走上刑場,女兒長大後成了國家棟梁

1940年春,劉惠馨被調往安徽省阜陽一帶活動。在那裡,她結識了一名同樣身懷抗日熱忱的地下黨員馬識途。兩人很快就相見恨晚,并在短暫的相處中産生了深厚的革命情誼。

馬識途是一名出身貧苦農民家庭的知識分子,曾就讀于武漢大學。他為人正直善良,對革命事業無比忠誠。和劉惠馨一樣,他也是一名地下黨員,專門負責在工廠中宣傳抗日思想。兩人很快就在工作中密切配合,建立了堅固的革命友誼。

就在兩人的感情日漸加深之時,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傳來:劉惠馨懷孕了!雖然這對于一名女地下黨員來說無疑是一個沉重的負擔,但劉惠馨和馬識途都為之感到無比欣喜。一個新生命的誕生,不正是他們為之奮鬥的希望所在嗎?

26歲的她抱着1歲的女兒走上刑場,女兒長大後成了國家棟梁

盡管懷孕給劉惠馨的工作帶來了極大的不便,但她依舊堅持不懈地活動在一線。有時,她不得不長途跋涉,翻山越嶺;有時,她又不得不長時間蹲守在陰冷潮濕的道地裡。她的身體每況愈下,營養跟不上,常常會出現頭暈目眩的狀況。可是,每當想到肚子裡的孩子就是革命的希望,她便重拾勇氣,義無反顧地繼續前行。

1940年12月的一個寒冷夜晚,劉惠馨在一間簡陋的農舍裡,萬分艱難地将一個女嬰生了下來。看着襁褓中哇哇啼哭的孩子,她似乎看到了中國光明的未來。從那一刻起,她更加堅定了革命的決心,誓要為孩子們争取一個和平安康的家園。

26歲的她抱着1歲的女兒走上刑場,女兒長大後成了國家棟梁

遭受迫害,臨危不懼

被捕後,劉惠馨和馬識途遭到了日僞特務的嚴刑拷打。他們被關押在阜陽一處陰暗潮濕的地牢裡,每天隻能喝幾口渾濁的牢飯。

日僞特務對劉惠馨施以種種酷刑,企圖逼她交代組織的機密情況。他們将她吊起來毒打,用燒紅的烙鐵燙她的身體,甚至還對她的孩子拳打腳踢。可是,劉惠馨卻從未吐露出半句話,她咬緊牙關,英勇無畏地與敵人對抗。

26歲的她抱着1歲的女兒走上刑場,女兒長大後成了國家棟梁

見硬的不行,日僞特務又改用了軟的手段。他們将劉惠馨單獨關押,并讓一些僞裝成地下黨員的奸細前去說服她。這些奸細們對劉惠馨百般恭維,甚至許諾她隻要交代情況就能獲釋。可是,劉惠馨對他們的花言巧語視而不見,始終堅貞不渝。

最後,日僞特務徹底失去了耐心。他們決定采取最殘酷的手段——以劉惠馨的孩子相要挾。一天夜裡,他們将劉惠馨帶到一間黑漆漆的拷問室,将她的孩子抱了過來,當着她的面拿起了一把閃着寒光的尖刀。

"你最好老實交代,否則這孩子就别想活了!"一名日僞特務怒吼着,将刀刃抵在孩子的脖子上。

26歲的她抱着1歲的女兒走上刑場,女兒長大後成了國家棟梁

看着孩子驚恐萬狀的樣子,劉惠馨的心如同被生生撕裂了一般。可是,她知道自己絕不能屈服于敵人的威脅。她深吸了一口氣,目光堅定地注視着那名日僞特務,語氣堅決地說:"你們盡管殺吧!就算殺了我的孩子,我也絕不會向你們屈服!"

面對劉惠馨這番慷慨就義的話語,日僞特務們無言以對。他們本以為拿孩子相要挾定能讓劉惠馨屈服,卻沒想到她竟然如此堅強。最終,他們隻好将孩子扔到一旁,繼續拷問劉惠馨。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劉惠馨一直遭受着日僞特務的嚴刑拷打。她的身體遍體鱗傷,幾乎每一寸皮膚都被烙鐵燙傷。可是,她從未向敵人低頭,始終保持着堅強的革命意志。

26歲的她抱着1歲的女兒走上刑場,女兒長大後成了國家棟梁

與此同時,馬識途也遭受了同樣的折磨。他們被關在相鄰的牢房裡,隻要稍微用力,就能聽到對方遭受拷打時的慘叫聲。馬識途曾幾次想要向敵人低頭,以換取劉惠馨的自由,但每當他想到這一點時,劉惠馨就會大聲呼喊:"識途,你要堅強!為了革命,我們絕不能屈服!"

在漫長的牢獄生活中,劉惠馨和馬識途互相鼓舞、互相支援,用自己的英勇氣概感染着周圍的同志們。他們的英雄事迹很快就在獄中傳開,成為大家共同的精神支柱。

不幸遇難,精神永存

26歲的她抱着1歲的女兒走上刑場,女兒長大後成了國家棟梁

1941年1月的一個寒夜,劉惠馨和馬識途被押上了行刑場。當時,劉惠馨懷抱着她那幾個月大的女兒,堅定地走向刑場。

看到母女倆的情景,連日僞特務們也不禁動容。他們本以為拿孩子相要挾定能讓劉惠馨屈服,卻沒想到她竟然如此堅貞不渝。一名日僞特務上前,試圖将孩子從劉惠馨懷中奪走,但劉惠馨用盡全力護住了孩子。

最終,日僞特務們放棄了将孩子從母親懷中奪走的企圖。他們粗暴地将劉惠馨推搡到刑場中央,對準她的身體就是一陣狂掃亂槍。

26歲的她抱着1歲的女兒走上刑場,女兒長大後成了國家棟梁

"砰砰砰"的槍聲在寂靜的夜色中格外刺耳。劉惠馨應聲倒地,鮮血很快就在她身邊彙成一灘。她的女兒被槍聲驚吓,放聲大哭起來。

見狀,一名日僞特務上前,将孩子從地上抱了起來,朝着路邊的枯草叢狠狠一摔。孩子"啊"的一聲慘叫,便沒了聲息。日僞特務們對此熟視無睹,很快就離開了現場。

就在他們以為這個孩子已經死去之時,一個意想不到的人物出現了——一名年邁的鄉村婦女。她是附近村莊的居民,這天夜裡外出時無意中經過了刑場,聽到了槍聲和孩子的啼哭聲。

26歲的她抱着1歲的女兒走上刑場,女兒長大後成了國家棟梁

出于好奇,她循着聲音來到刑場,發現了渾身是血的劉惠馨和被扔在一旁的孩子。她上前檢視,發現劉惠馨已經死去,而那個孩子卻還有一口氣在喘息。

這名老婦人當即下定了決心,她要救下這個孩子!她小心翼翼地将孩子抱了起來,迅速離開了刑場,生怕被日僞特務發現。

回到家中,老婦人将孩子洗淨上藥,并用自己僅有的母乳喂養着她。就這樣,在老婦人的精心照料下,這個孩子奇迹般地活了下來。

26歲的她抱着1歲的女兒走上刑場,女兒長大後成了國家棟梁

老婦人将這個孩子視如己出,給她起名叫小芳。小芳在老婦人的家中長大,直到18歲那年才得知自己的身世。

原來,在劉惠馨被捕後,馬識途一直在到處尋找她和女兒的下落。直到1960年,他終于從組織上獲悉了一些線索:他的女兒當年被一名老婦人所救,如今已經長大成人,就讀于某所工科大學。

馬識途循線找到了小芳的所在地,第一次見到女兒時,他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小芳長得酷似劉惠馨年輕時的模樣,而且還和母親一樣報考了機械工程專業。

26歲的她抱着1歲的女兒走上刑場,女兒長大後成了國家棟梁

馬識途将女兒的身世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她。小芳雖然很震驚,但内心卻充滿了對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她決心要像母親一樣,為國家的工業化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從那以後,小芳學習更加刻苦,她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了國家重點工程的錄用資格。後來,她還多次被選為國家重點科研項目的負責人,為國家的工業現代化做出了卓越貢獻。

每當有人問起她的動力是什麼時,小芳總是會說:"我的動力就是為了不辜負母親的期望,讓她的英雄事迹永垂不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