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聯盟

明知景點會擠爆,為何依然要出發?

作者:環球網

來源:勞工日報

堵車、排隊、人潮湧動,但很多人還是選擇假期出發去旅行。有人認為,節假日旅行雖有諸多不如意,但是一家人在一起遊玩的快樂,無法用成本效益來衡量。也有人把假期旅行當作忙碌生活的調味品,或是一種生活态度和儀式。

每到節假日,各大景區總是擁擠不堪。不少遊客抱怨門票價格高、排隊時間長、服務打折扣等問題,傳回後紛紛吐槽“累成狗,節假日再也不出門了”。可是下個假期,明知會人山人海、車流長龍,也依然選擇繼續出發。

堵車、排隊、人潮湧動,為何攔不住出遊的你?

不想隻羨慕地聽别人分享

今年剛過清明節,劉茹就預定了全家“五一”假期的雲南遊行程。去年“五一”假期,看到網上爆擠的消息,她就打消了出遊的念頭,可從假期第二天起,孩子看同學朋友圈的豔羨眼神就開始讓人感到“紮心”。

盡管在北京一家網際網路大廠工作的她很想利用假期休息休息,但因為再也不想“開學時同學們都讨論去哪裡旅遊了,我家孩子隻能羨慕地聽别人說。”是以,即使假期人擠人,劉茹也下決心計劃從昆明出發,再到大理、彌勒。

節假日旅行雖有諸多不如意,但是“一家人在一起遊玩的那種快樂,不能用成本效益來衡量。”劉茹說。

像劉茹這樣的雙職工家庭,寒暑假很難請長假帶孩子出遊,“五一”“十一”這樣的法定假期就成了陪伴孩子出去遊玩的最佳時機。

近幾年,刷短視訊成為人們日常娛樂的常态,越來越多的網紅景點成了短視訊的取景地。放假有時間了,平日的看客也想去這些景點走一走看一看,發個動态或拍條短視訊打卡。

“遙想千年古都盛世,好期待。”喜歡刷短視訊的張甯今年“五一”假期打算和閨蜜去洛陽遊玩,“如果夠理智的話,可以選擇不出門,但結果可能是看朋友圈、微網誌、新聞裡熱鬧的景象時會感覺很孤單。是以,我要穿着美美的漢服去看牡丹,成為視訊中的女主角。”

借助假期旅行放松心情

“換個地方看人間煙火,旅行的意義,不在景區,不在終點,而是在路上。”剛工作一年的蕭晨與大學同學相約“五一”假期去貴州梵淨山。

“大家常說,我們渴望的詩和遠方其實就是别人的日常苟且,作為已經沒有寒暑假的‘社會人’,旅遊是治愈心靈的一劑良藥,讓自己在忙碌生活中暫時停下腳步,享受自由。”身體和心靈總要有一個在路上,是蕭晨一直堅持的理念。

記者采訪了解到,像蕭晨這樣的新生代職場人也樂衷于借助假期開啟“爆改之路”,在音樂節現場嗨個夠、帶着寵物露營小憩、挑戰從沒登頂的高山……去除身上的“班味兒”。這些“爆改”方式也帶動“五一”假期演唱會及音樂節的搜尋熱度大幅上漲,山嶽類景區預訂訂單量實作較高增長。

采訪中,也有人表示,假期哪裡都是人擠人,看風景變成了看人頭,堵在路上的時間太難熬了,是以今年“五一”假期哪兒也不去了,就在家附近看看書、跑跑步、喝喝茶。但是也有人擔心,如果整個假期都待在家裡,會無聊,而且還可能與親友産生不必要的摩擦和沖突。是以,即使知道外出旅遊會人從衆,也依然選擇出遊。

正如生日、各種紀念日一樣,旅遊日益成為一種生活态度和儀式。在這些特殊的時間節點,和家人朋友一起遠離生活的繁瑣,探索新的世界。這種儀式感不僅能帶來精神上的松弛感,更能增強與家人、朋友之間的感情。去哪裡,花多少錢不重要,身邊有誰很重要。經年之後,再翻閱假期的旅遊照片,回憶就會成為陪伴孩子、孝敬老人、相守相戀的紀念品。

心理咨詢師王玉認為,當人們累了困了,或暫時厭倦了重複而周遭的生活,從熟悉的地方走向陌生的地方,沿途新鮮的風景、零工作壓力的輕松感、從賺錢養家到消費者的時空和角色轉換,讓人們的心情得到極大放松和愉悅,也為日後更好地投入工作學習充足了電。

做好客流高峰的接待工作

有資料顯示,2024年“五一”境内機票搜尋熱度同比增長近20%。業内人士預計,即将到來的“五一”小長假出遊熱度超去年,遊客量有望創下新高。

假日旅遊的持續火爆,對景區、旅遊企業、政府主管部門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國際交流合作處處長、酒店管理學院院長許豔麗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提高旅遊服務品質、加強景區旅遊安全防護、高效處理遊客投訴及意見回報,力争為遊客提供舒心環境,是目前景區應對假期客流高峰的重中之重。

面對即将到來的“五一”大客流,許豔麗建議,各地旅遊從業者一定要提前為接待高峰做好準備。一方面,根據激增的訂單量提前配備足夠的物資和人員,確定接待水準不會出現過度降低的情況。另一方面,對員工提前進行教育訓練,在服務接待能力不足時,用良好的服務态度提升遊客滿意度。

對主管部門來說,許豔麗認為,一方面,需要提前釋出通告,對各旅遊接待機關的負責人提出服務品質要求,明确責任,引導其及時、認真對待遊客投訴;另一方面,暢通咨詢和投訴管道,讓遊客的意見能及時直達管理部門,讓問題快速得到解決。

為避免出現過度人擠人的情況,有業内人士建議,可通過增設傳統節日,如重陽節、冬至、臘八節等及暑期專門假日,以增加下半年法定節假日,優化供需對接,提升群眾休閑與旅遊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