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聯盟

曆史上名聲最好的太監:死後百官扶棺下葬,至今仍有人祭拜!

作者:藝述史

太監,作為大陸古代封建王朝的特殊産物,明朝以前被稱作宦官,是後宮中一個耳熟能詳又神秘的群體。

曆史上名聲最好的太監:死後百官扶棺下葬,至今仍有人祭拜!

他們作為封建帝制的特殊産物,和皇家有着千絲萬縷的關系,對曆史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影響。

部分太監有着極高的聲望和名号,在明朝的時候尤其誇張。

像“黑史留名”的“魏忠賢”們,就在曆史之海中掀起了驚濤駭浪,某些時候,太監的權力甚至能淩駕于皇權之上。

曆史上名聲最好的太監:死後百官扶棺下葬,至今仍有人祭拜!

但并非所有太監都是奸佞之輩,在明萬曆年間,就有一個淡泊名利、兩袖清風、為江山社稷奔走的太監,以殘缺之身而流芳後世,在生前甚至被人稱為“佛”。

明神宗在他死後更是親賜谕祭九壇,提名“清忠”,令文武百官為他扶棺下葬。

這就是司禮監掌印太監兼提督東廠,陳矩。

他九歲進宮,被當時的“宦官之王”司禮監秉筆太監高忠收入門下,成為了他的小随從。

曆史上名聲最好的太監:死後百官扶棺下葬,至今仍有人祭拜!

像大多數進宮的太監一樣,陳矩家裡很窮,送孩子進宮當太監是為了混口飯吃,總比在外乞讨餓死要好。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陳矩被選入宮,因為聰明伶俐會說話,被高忠挑中收在身邊,自此開啟了自己的傳奇一生。

我們都知道,明朝時期的太監身份地位很高。

曆史上名聲最好的太監:死後百官扶棺下葬,至今仍有人祭拜!

一些得寵的太監成為了皇帝的親信,參與朝廷的決策過程,在皇帝面前頗得寵信。

部分太監的威風權勢都超過了六部尚書,可以在皇城大路上乘馬,在宮内乘肩輿,而像王振這樣的大太監,甚至可以決策國家的對外戰事。

這跟明朝特殊的政治環境密切相關。

朱元璋在位時廢除了宰相,,并嚴令以後子孫也不準再設,建立起了權力空前集中的專制皇權。

盡管一切國家大事由諸位大臣和内閣成員商議過後送出給皇帝,但皇帝根本沒法全部看完。

尤其到了明朝中後期,很少有像朱元璋那樣勤政的皇帝,他們顯然沒有朱元璋的工作熱情,也需要有人幫他打下手。

曆史上名聲最好的太監:死後百官扶棺下葬,至今仍有人祭拜!

皇帝需要把權力抓在手心裡,他們不信任大臣,就隻能信任生活在宮中、無法與自己抗衡的宦官。

是以,一些沒有社會地位、沒有嫡親後裔的太監,逐漸成了皇帝的忠心幫手。

一般來說,皇帝會讓太監們處理内閣送上來需要審批的文書,按照自己的口述或者内閣的票拟進行“批紅”。

曆史上名聲最好的太監:死後百官扶棺下葬,至今仍有人祭拜!

“批紅”就其權力性質而言,屬于最高決策權,是實作皇權的核心方式,因而秉筆太監的權力很大;秉筆太監不是一人,而是由數人組成。

皇帝的信任和地位的特殊性,都給了秉筆太監極大的空間,可以說他們實際上可以代替皇帝發号施令。

是以說作為司禮監秉筆太監,高忠手裡權力不小,他把陳矩收在身邊,算是一開始就讓他有了個“高起點”,在宮裡頗有地位。

和别的太監相比,陳矩是幸運的。

他入宮以後遇到了師父高忠,這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貴人。高忠不僅給了他最初相對體面的身體地位,還給了陳矩一個正确、健康的人生價值觀。

曆史上名聲最好的太監:死後百官扶棺下葬,至今仍有人祭拜!

也培養了陳矩良好的學習習慣,正是高忠身上善良、忠誠、公正、嚴謹、勇畏等諸多優秀正向的精神氣質,讓陳矩從小就有了一個好的學習榜樣。

自明孝宗朱佑樘弘治末年以來,明朝和鞑靼持續交惡,中斷了與鞑靼的互市。

俺答汗派遣使者前往明朝,希望能夠恢複“通貢”,被多次拒絕後,便決定以武力迫使明朝就範。

公元1550年,鞑靼人發動了對明朝的入侵,俺答汗率十餘萬鐵騎南下,前鋒部隊一舉打到了北京城。

秉筆太監高忠奉命提督京師十二團營,兼掌禦馬監印及提督勇士四衛營,身上背負着京師安全防務的重要責任。

當鞑靼大軍威脅京師安全時,高忠作為一個身體有殘缺的太監,毫無怯色,全副武裝參與京師防守,勇敢無畏的和蒙古人英勇作戰。

此戰明軍雖然打的算不上多麼英勇,但跟在高忠身邊、年僅十二歲的陳矩卻大受震撼。

高忠頂盔掼甲、指揮士兵的高大形象,在他年幼的心中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形象,他希望有朝一日也能像師父一樣,成為報效國家、扶持社稷的有用之才。

曆史上名聲最好的太監:死後百官扶棺下葬,至今仍有人祭拜!

此後陳矩跟在高忠身邊更加用心學習,讀書認字,看着高忠處理政務,耳濡目染之下受益匪淺。

随着年齡的漸長,他有了自己的職務,開始着手皇帝所需的一些事務,還經常往來全國各地。

當時不少有勢力的太監,都會仗着自己的地位勢力自滿自得,出宮時還會敲詐當地的官員和百姓。

曆史上名聲最好的太監:死後百官扶棺下葬,至今仍有人祭拜!

太監不能女色,隻能在權力、金錢以及面子上享受,而為了不得罪皇帝身邊的“紅人”,地方官員往往也隻能忍氣吞聲。

不同與其他太監的威風做派,陳矩行事極為規矩,無論是對官員或是百姓,從未有過絲毫的侵擾,是以在官場乃至民間聲譽極佳,他每每外出辦事都會受到夾道歡迎。

一次他奉命出宮辦事,押送武将朱廷堂去鳳陽,途經自己老家河北,結果陳矩沒有驚動任何人,隻是非常低調地去拜祭了一番,直接就走了。

如此正直、廉潔、自律的大太監,在當時的時代背景裡,實屬可貴。

曆史上名聲最好的太監:死後百官扶棺下葬,至今仍有人祭拜!

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陳矩成為萬曆皇帝身邊的禦前總管太監,以司禮監秉筆太監掌管東廠,正式成為他師父高忠那樣的“大人物”。

“東廠”,這個在無數小說、影視劇種頻繁出現的機構,幾乎已經被牢牢綁定在“殘暴”、“血腥”這些概念上,權利之大,手段之殘忍,令後人聞之變色。

實際上,東廠就是一個直屬皇帝管轄的秘密警察機構,負責的就是監察朝中大臣,直接對皇帝負責,督察院、大理寺、刑部都無權幹涉其運作,權力之大也是少有人匹敵。

曆史上名聲最好的太監:死後百官扶棺下葬,至今仍有人祭拜!

陳矩的後輩魏公公能夠在明朝呼風喚雨,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在于他手中握着東廠的實際權力。

東廠主要由宦官掌握,首領一般由司禮監秉筆太監擔任,也就是說陳矩手裡其實握着一把劍,劍鋒可以指向朝中任何官員。

坐擁如此權力,人的内心是很容易異化的,但陳矩始終沒有在權錢位中迷失,牢牢記得自己報效國家、扶持社稷的初心。

尤其是在經過萬曆十年,張居正去世後的風雲變幻之後,陳矩原本正直、有度量的品格有多了一分顧全大局的心,謹守“祖宗法度,聖賢道理”八字真理,從不濫殺無辜,也不奴顔媚上。

曆史上名聲最好的太監:死後百官扶棺下葬,至今仍有人祭拜!

陳矩主政東廠期間,萬曆皇帝的嫡長女榮昌公主,曾因為瑣事和驸馬吵架,萬曆皇帝非要治罪于驸馬,并遷怒了與此事有關的内外臣,一度想要重罰。

陳矩卻勸誡神宗,閨閣秘事傳出去有損皇家顔面,不宜聲張,還為驸馬說了幾句軟話,這樁事被大事化小,也算保全了皇室的面子。

根據一部分正史記載,陳矩主理東廠期間始終都是“依法糾察”,東廠的“刑獄環境”堪稱是明朝曆代東廠最好的,且幾乎沒有發生過冤假錯案。

曆史上名聲最好的太監:死後百官扶棺下葬,至今仍有人祭拜!

最能表現出陳矩出色的辦事能力,還是要數萬曆三十一年的“妖書案”。

這件事情從頭到尾都十分神秘:十一月甲子這天,諸多大臣都收到了一本名為《續憂危議》的匿名書,非議了當時萬曆皇帝最寵愛的鄭貴妃,說她暗中謀劃廢掉太子,讓自己的兒子上位。

文章是匿名的,流傳是瘋狂的,後宮、謀反、勾結……等等敏感詞彙聯系在一起,神宗震怒,下令東廠和錦衣衛速速查明此事,從嚴處置背後操縱者。

一時間朝野上下震動,人人自危。

很多人瞄準時勢,私下裡想要買通陳炬,讓他從中作梗陷害别人。

曆史上名聲最好的太監:死後百官扶棺下葬,至今仍有人祭拜!

陳矩全程以精明的眼神看待此事,對大臣之間的明争暗鬥視若無物,不僅沒有趁亂從中作梗,還憑着自己正直、公正、法度的操作,救出了被冤枉誣告的内閣大學士沈鯉、禮部右侍郎郭正域。

“妖書案”在當時牽扯了半個朝廷的官員,影響力極大,如果不是陳矩一直鐵面無私、冷靜正直,隻怕真的會引發明朝的官場大地震。

在陳矩的努力之下,雖然這樁離奇案子最後沒得到破解,但好歹是将破壞力降到了最低,讓當時的明朝政壇很快穩定下來。

到了萬曆三十四年的時候,陳矩升任司禮監掌印太監。此時他已年近古稀,但仍然兼管東廠事務,等于同時手握幹政和糾察百官的權力,可謂走到了宦官的頂點。

曆史上名聲最好的太監:死後百官扶棺下葬,至今仍有人祭拜!

自從九歲進宮,一直成為權傾朝野的大太監,陳矩一生都為人正直,一心為皇帝辦實事,也不借此替自己攬權,帶着他身邊的一些宦官們都有了不小的進步,在他去世後,有好幾位都被委以重任。

公元1607年,,陳矩在内直房端坐去世,立棺安葬于香山慈感庵旁。萬曆皇帝親自谕祭九壇,祠額題為“清忠”,并頒布了保護祠和墓的敕令。

他出殡當日,三大内閣學士親自朗誦祭文,文武百官皆親臨吊唁,不少大臣自覺為他扶棺送葬,來表達自己内心的尊重。

陳矩的遺像和牌位被禦賜供入皇城内,直到今天仍然有人祭拜。

這樣身居高位又仁德的宦官,在曆史的長河裡也算是難得,不得不說,陳矩真心當得起曆史上名聲最好太監這個稱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