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聯盟

21深度|住院醫師規培制度實施10年,如何回答好時代之問?

作者:21世紀經濟報道

21世紀經濟報道見習記者 韓利明 上海報道“師姐,我畢業後不想去醫院規培,想在外面的診所挂靠一年再考執業醫師資格證。你有什麼建議嗎?”臨近畢業季,陳雲(化名)不時能夠收到學弟學妹們的“求助”資訊,“規培太累了,看最近的新聞……”

學妹提到的“新聞”,陳雲也看到了。如湖南、廣西等地出現的醫學生自殺事件。其中,“上海中醫藥大學一規培生燒炭自殺”在3月25日更是沖上了熱搜榜首,引發廣泛關注。

“不知道是不是‘孕婦效應’,近期這類新聞接二連三發生,在每一個絕望的規培生身上,或多或少都能看到相似的經曆和處境。”陳雲不願多想過往的規培生活,“有同門說規培三年是她最黑暗的三年。”

陳雲所說的“規培”,即住院醫師規範化教育訓練。

2013年底,國家衛生計生委等七部門共同釋出《關于建立住院醫師規範化教育訓練制度的指導意見》,2014年開始在全國推行住院醫師規範化教育訓練制度。

由此,規培成為醫學生走向臨床合格醫生的唯一途徑,是青年醫師邁向職業巅峰的必經台階。

據《中國衛生》雜志披露,截至2022年底,全國已招收與培養了近110萬經過“5+3+X”教育訓練的住院醫師和專科醫師,其中全科與兒科等緊缺專業招收近20萬人,顯著地改善了大陸醫師隊伍的人員結構,有效地緩解了醫改過程中基層一線醫師緊缺的困難。成為醫院提升醫療品質和實作轉型更新的關鍵支撐。更是國家推動健康中國建設、實作衛生健康事業高品質發展的重要保障。

據中國醫師協會披露,2023年全國共有12 萬名醫學畢業生參加住院醫師規範化教育訓練,這是大陸規培制度實施十年以來,招生人數最多的一年。

曆經10年發展,規培制度取得巨大成效同時也面臨不少挑戰。特别是随着人口出生率持續走低,老齡化趨勢加劇,如何吸引更多人投身臨床關系衛生健康事業可持續發展。

是以,規培不應成為廣大醫學生職業起步路上不可承受之重,讓規培制度如何更好以人為本,助推青年學子成長成才更應成為全行業的焦點課題。

規培證

陳雲出身于“醫學世家”,家人曾以“醫生任務重、工作辛苦”等理由勸說她選擇其它專業,或許是命運使然,陳雲還是走上了從醫之路,“我是本碩連讀,結束五年大學學習後,專碩并軌到中醫院規培。”

按照《關于建立住院醫師規範化教育訓練制度的指導意見》,醫學專業畢業生在完成五年醫學院校教育之後,需要在認定的教育訓練基地,以住院醫師的身份,接受為期三年系統性、規範化教育訓練,以提高臨床能力。

不同于設想中提高職業素養和實際診療能力,陳雲認為自己更像是打雜的,“每月領着不到1000元的補貼,做些跑腿活兒:寫病曆、辦理出入院手續,甚至被帶教老師安排去跑腿,對提升臨床診療能力的幫助并不大。”

“規培醫師在一個科室的輪轉時間最長不過數月,帶教老師很難把規培生當成‘自己人’來培養。”陳雲規培的那段時間正好趕上新冠疫情防控期,忙起來連假都不允許請,“有同學在隔離點連軸工作一個半月,長期熬夜通宵後出現胸悶心悸失眠等症狀,做了動态心電圖發現心髒出現問題,拿着報告才請到假。”

結束學業後,按照規劃,陳雲進入了南方小城的一家醫院。上個月,她所在的科室分到了4個規培生,“以前沒有實習生、規培生,工作照常進行。進了規培生後,工作就像亂了套,很多雜活碎活都留給規培生,這也容易讓醫生養成‘指使’規培生的習慣。”

目前已結束規培在三甲醫院惡性良性腫瘤科出診的吳星(化名)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活多還沒錢,很多上級溝通方式也存在問題。如果臨時中斷規培,前面的努力都白費了,後面再找規培基地也會很麻煩。”

記者向吳星分享了南方一家三甲醫院2024年醫院住培招生簡介,按照學曆不同,招收待遇從6000元/月-8500元/月不等,此外還有崗位津貼、績效、值夜班津貼、緊缺補貼和其他福利等。

在吳星看來,這個待遇簡直“完美”,“碩士和博士畢業生各種加起來也能過萬了,但這隻是鳳毛麟角,每個醫院的待遇都不一樣的。事實上,大學、研究所學生都有實習要求,有些醫院不給規培生獨立的值班待遇,等同于實習生對待。”

“規培證是醫療從業者的另一個門檻,不同于執業醫師資格證,很多地方都要求有了規培證才能評職稱。”吳星解釋。

一批批醫學生走向規培之路,在“提高臨床規範診療能力”之外,更實在的,是那一張“規培證”。根據《關于建立住院醫師規範化教育訓練制度的指導意見》,教育訓練包括過程考核和結業考核,合格者頒發統一制式的《住院醫師規範化教育訓練合格證書》。

模糊的身份

據大陸現行的《大學醫學教育标準——臨床醫學專業(2022版)》規定,醫學院校必須保證畢業實習時間不少于48周,實習輪轉主要安排在内科、外科、婦産科、兒科與社群。但這一階段的實習輪轉往往不受重視。

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北京協和醫學院校長王辰指出,在大陸醫學院校占據主流的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培養方案中,畢業實習都安排在最後一年,由于現行的“機關人”制度和專碩生招生考試制度,醫學生在畢業實習的同時要花大量時間找工作和準備考研,否則畢業後将無工作機關或學業歸宿。

“這對畢業實習造成沖擊,導緻國内大部分醫學生的畢業實習品質下降,這會影響畢業生的臨床實踐能力、畢業後醫學教育基礎和終生職業素養,造成醫學人才培養品質出現不可接受的嚴重下降。”王辰表示。

目前大陸畢業後醫學教育的主要模式是“5+3(+X)”,即在5年醫學類專業大學教育後進行3年住院醫師規範化教育訓練,後面可再依據各專科教育訓練标準與要求進行2-4年的專科醫師規範化教育訓練。

而根據《關于建立住院醫師規範化教育訓練制度的指導意見》,在學位銜接上提出探索住院醫師規範化教育訓練與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所學生教育有機銜接的辦法,逐漸統一住院醫師規範化教育訓練和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所學生培養的内容和方式。

由此看來,大陸住院醫師規範化教育訓練的招收對象有兩類,包括機關委派人員(“機關人”)、面向社會招收人員(“社會人”),也包括醫學專碩生。兩者的職業身份不同,經濟待遇不同,教育訓練和學習後的專業身份不同,取得的資質證書不同。

具體而言,“機關人”和“社會人”可取得“兩證”,即醫師執照和住院醫師規範化教育訓練合格證書,教育訓練期間經濟待遇相對高些。而醫學專碩生取得“四證”,即以上“兩證”再加碩士研究所學生畢業證書和碩士學位證書,但在學期間經濟待遇較低。

在王辰看來,這引發攀比以及諸多業内沖突和困擾,産生不穩定因素。他認為,這一問題的根源為醫學專業學位教育和畢業後醫學教育未能有效銜接貫通,亟須盡快推出合理的改革措施。據悉,目前也有越來越多的教育訓練基地在實行同工同酬政策。

“例如我即将畢業的大學學妹,在沒有找到入職機關的情況下去規培,就是‘社會人’身份;對于機關委派的規培生,可以在原醫院的基本工資基礎上,再拿到國家補貼;對于專碩生來說,既需要完成與前者相同的規範化教育訓練,又需完成專碩的學習與科研。”陳雲解釋。

相比于有經驗的“機關人”,部分“社會人”和專碩規培生為了不被病人和家屬看出與實際年齡不符的身份,而被帶教老師叮囑“見病人時盡量戴好口罩。”在陳雲看來,這已是約定俗成之事,“我的帶教老師如此叮囑我,現在我也如此叮囑我的規培生。”

此外,規培生與醫院之間也不具備法理上的勞動關系。在裁判文書網上,相關判決如是寫道,“原告是通過被告釋出招生簡章以社會學員身份進入被告處參加住院醫師規範化教育訓練,其教育訓練目的是為了提升專業能力、擷取住院醫師規範化教育訓練合格證書,而通常勞動者提供勞動的目的是為了擷取報酬,且被告是通過‘招生’而不是‘招聘’,錄取‘學員’而不是‘勞動者’來招收原告的。”

未來何往?

醫學教育是醫學衛生健康事業之本,規範化教育訓練是解決“醫學生不會看病”問題的關鍵一步。

21世紀經濟報道從多位三甲醫院醫生處了解到,在推行規培制度之前,大學畢業直接配置設定到基層醫療機構的衆多醫生,除了短期進修外,幾乎都沒有經過嚴格的規培,導緻臨床醫師專業水準參差不齊,醫療品質難以保證。

住院醫師規範化教育訓練是培養合格臨床醫師的必經之路。2014年以來的10年間大陸累計規範化教育訓練醫師110萬人。截至目前,全國共遴選1100多個國家級教育訓練基地和11000多個專業教育訓練基地,年均招生10萬人。

但在一連串宏大的數字背後,是具體鮮活的個體。随着規培制度全面深入實施已超10年,規培時間長、待遇低、天天打雜學不到東西、規培基地良莠不齊等問題也開始凸顯,原有的規培制度是否已出現“變形”?

今年2月,中國醫師協會副會長齊學進在國家衛健委主管的《中國衛生》雜志上發文指出,在十年住培工作取得巨大進步和成績的同時,還有一些需要重視和研究解決的問題,比如住培制度還未完全落實到位,教育訓練品質亟待進一步提高,科學化管理水準急需提升,住培制度本身還有一些制度性機制性短闆需進一步完善,特别是醫教協同、住培專培一體化等方面還有衆多難題需進一步研究破解。

此前,複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所長高解春也于2022年7月刊發一篇文章評價大陸規培之路,文中從規培生的薪酬待遇、“廉價勞動力”、獨立處方權、規培基地的準入和品質問題展開讨論。

“在大陸作為新生事物的住院醫師規培制度,盡管有許多不盡如人意之處,有許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但這是醫學生提高臨床水準的必經之路,是關系到臨床專業水準提高和醫療品質保證的重要舉措。經過不懈努力,中國好不容易進入不規培不行醫的新時代,我們要堅定方向、不斷完善、不變形、不折騰,走出醫學臨床人才培養的陽光大道。”高解春在文中指出。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寫道,“欲為醫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三者俱明,然後可以語人之疾病。”古往今來,從醫之路并不輕松。對于陳雲的學弟學妹們來說,雖然留給他們的選擇并不多,但不應被制度裹挾着一路前行。

正如齊學進在文中指出,下一步,要聚焦、思考新階段住培實踐中重大深層次問題,不斷回答好中國住培的時代之問、實踐之問。

更多内容請下載下傳21财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