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联盟

北大硕士王青松,携妻子隐居深山11年花光300万,最终向现实低头

作者:卓越

“我曾想仗剑走天下,看一看世间的繁华”这是无数人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外面的世界很美,自己的生活很烦,想出去走走,却无奈兜里空空,转身又搬起了砖。

可还有一些人,明明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有了让人羡慕的工作,已经有了豪宅与娇妻,但他就想过一过隐居的生活。这在常人看来是不可理解的,但在他们看来,这或许才是无遗憾的人生。

北大硕士王青松,携妻子隐居深山11年花光300万,最终向现实低头

走进深山中,靠双手养活自己,与外面的一切联系都割断,来享受生活的宁静,彻底放空自我,这样的生活,想必不少人都曾幻想过,但最终跨出这一步的,更是寥寥无几。

王青松的故事,想必不少人都已经听说过了。他生于河南洛阳新安县的一户农民之家,他和小伙伴们一样淘气,但在读书方面,王青松仿佛是学神附体,但凡是考试,他都能轻松斩获头名。

18岁时,王青松顺利考入了北京大学国政系。起初,他在国政系与法律系之间摇摆不定,一时间不知道该选择哪个好。

就在他纠结的时候,他的同事问了他一个问题:

“你看是检察院上我们这儿汇报工作,还是我们到他们那儿汇报工作?”

王青松恍然大悟,报考了国政,并且顺利毕业。在当时,优秀毕业生留校仿佛也成为了农村大学生跳入城市的一个机会,高校老师的职位,不管是在哪个年代,都是香饽饽。

北大硕士王青松,携妻子隐居深山11年花光300万,最终向现实低头

王青松工作也算是稳定了,仿佛他高光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事实对他来说,确实也是如此。

王青松变成了时代的宠儿,由于早年间家里离白马寺较近,也练过几年武功,在教书期间还爱读老庄的书。

对于修身养性这方面,就颇有研究了。而在当时,社会上兴起了一股“养生热潮”。于是,王青松在北大开班授课,教别人养生之法。

有了北大教授的背书加成,王青松成为“明星”,在社会上名声大振。

这一火不要紧,一位名叫张梅的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学生,慕名来听他讲课,结果,王青松还收获了自己的爱情。

根据他后来所说,他一眼就喜欢上了张梅,张梅气质好

王青松从1985年火到了1990年,他自考北大哲学系的博士,在笔试和总分第一的情况下,竟然没有被录取。第二年,他又考法律系的博士,结果依然如此。

北大硕士王青松,携妻子隐居深山11年花光300万,最终向现实低头

眼看养生教了五年,他早已研究透彻,几番折戟下来,生活好像没有了一点新鲜感。王青松开始停下来思考,他未来将何去何从。

而她的妻子告诉他:“尊从内心的想法”。这句话一点毛病都没有,一个人如果不能跟随着自己的心意走,那又是为谁而活?最起码,人这一辈子为自己活过。

于是,王青松开始尝试逃离人群,去享受远离喧嚣的日子。在社会上混,虽没有打打杀杀,但是,人情世故处理起来依旧让人感到身心疲惫。

在1994年,他跨出了第一步。王青松先是在北京燕郊附近租了十亩地,种田耕种,体验了一把世外桃源的滋味。

王青松将自己的业余时间,全都贡献给了这片地方。而他的妻子,正在忙着评职称。由于当时的交通并不发达,王青松来往于工作地与田地之间,着实有点让他有了身心疲惫的感觉。

几年时间眨眼就过,在北大教书5年的张梅,评选讲师又落选了。在1998年,一气之下,张梅率先辞职,全心全意投入到这片土地的耕种中。

在2年之后,王青松也告别了这段两边跑的经历,在北大辞职,全职当起了“居士”。随后,王青松花了20万,承包了2500亩地,获得了50年的承包权。

北大硕士王青松,携妻子隐居深山11年花光300万,最终向现实低头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这50年足够他们过一生了。

王青松夫妇顶着巨大的压力,辞掉了体制内的工作,来人共同隐居到深山之中。有了这2500亩地,他们种了玉米小麦等农作物,还养殖了猪、牛、羊等家畜,形成了一个小型的闭环生态系统。

在这里,他们的衣食住行可以实现完全闭环,彻底同外界断绝了联系。

但他们2人,完全不能承担起耕种这2500亩地的任务,于是,他们为了实现最终的目标,还雇佣了十几个工人。

在我看来,这是王青松夫妇的一大败笔。

因为有了这十几个工人,他们需要每年额外支出30多万,这成为了他们无法同外界完全摆脱掉的主要原因,也是他们最终屈服于现实的主要原因。这件事后面咱再讨论。

俩人在这里过了大约4年的美好时光,他们的儿子王宇来到了这个世界上。为了避免俗世的影响,王青松自己为王梅接生,迎接了王宇的到来。

北大硕士王青松,携妻子隐居深山11年花光300万,最终向现实低头

孩子的到来,让他们很开心,这才是人生最幸福的时刻。

于是,王青松夫妇,王宇,以及那十几个工人,一起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他们耕种粮食,用草木灰洗衣服,用秸秆作一次性筷子,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天然与纯净。

王宇除了在上午接受父母为他量身打造的功课之外,下午便要去放羊,种地。在这里,每一只羊都是他的玩伴,每一只羊都有独自的名字。

王宇也渡过了一个快乐的童年,他们享受这一切时光,但有两个问题,一直没有解决。这成为了王青松夫妇不得不向现实低头的主要原因。

主流的看法,都说他们是为了孩子。我想说,这仅仅是一部分原因。父母的本性,就想要给孩子提供自己最好的一切。

除此之外,父母还不能强行决定孩子未来的生活。

随着王宇一天天长大,他本能的好奇外面世界的一切。每次看到外人进山,王宇都显得异常兴奋。毫无疑问,王宇是渴望进入社会,去接触更多的人。

在这个层面上来看,他们必须让孩子回归社会,去接受更好的教育。

在另一个层面上,也就宣告了王青松夫妇这次创业的失败。从他们这个项目一开始,资金就成了困扰他们的一大问题。

困扰的核心便在于那十几个工人。

他们原本希望,通过这2500亩地,产生的绿色食品,可以完成变现。要知道,2500地养活他们一家三口简直太容易了。

北大硕士王青松,携妻子隐居深山11年花光300万,最终向现实低头

十几个工人。这一年下来,不管是养殖还是种植,都可以有不错的产出。按照王青松夫妇设想的那样,如此干净无污染的绿色食品,比市场价高十倍都不过分。

可2000年左右,恰恰是人们对于绿色健康物质的需求没有那么迫切的年代。因为在农村,他们的绿色程度也不差,人们整体的观念也没有那么强。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王青松的变现能力,一直没有抵消这十几个工人的支出,持续的亏损也成了他坚持不下去的最主要原因。

如果他仅仅想过隐居的日子,在当时,去南方的深山中,搭建一个木屋,养殖、打猎、采集、足够他们二人的生活了。

孩子可以让他去上寄宿制的学校,手里的那300万,足以解决孩子大部分的问题。

通过对王青松履历的介绍,可以清晰地看出,王青松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做了别人想做又不敢做的事。

但恰恰也因为他在选择与运营方面的失误,才导致其最终向现实低头。从一开始,他就没能解决钱的问题,即使坚持了十几年,但不可否认的是,钱还是让他向现实妥协的一大原因。

因此,我们不管是想执剑走天涯,还是退隐山林,都要把钱的事整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