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聯盟

遼國滅亡後,盛極一時的契丹族去哪了,他們的後代現在過得如何?

作者:飛魚說史

曆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朝代的更疊好似一場永遠不會謝幕的大戲,精彩紛呈的同時又引人深思。

自夏朝開始,中國在曆史上一共出現了20餘個朝代,在這些朝代中,人們所熟知的或許隻有在曆史上發光發亮的主流朝代。

當然,世界之大無奇不有,朝代之多無怪不生,甚至有一些另類的政權,明明存在過,卻總不被人們所承認,而遼朝就是其中的代表。

遼國滅亡後,盛極一時的契丹族去哪了,他們的後代現在過得如何?

遼朝的主要構成民族是契丹族,這個民族曾在曆史上給中原政權造成極大的威脅,強盛之時,甚至幾乎入主中原颠覆中原王朝。

作為興起于中國東北地區的契丹民族,憑借馬上功夫,在曆史中留下了濃重的一筆。

到了唐朝時期,契丹已備受中原皇帝的重視,為了管轄還在此地設立了松漠都督府,其統治者還被唐朝賜予了國姓。

唐朝走向衰落之後,契丹趁機崛起,在首領耶律阿保機的帶領下,契丹各部得以大一統,空前強大的契丹正式建國,史稱為遼朝,國号為契丹,而阿保機也被稱為遼太祖。

唐朝滅亡後,由于大遼在中亞、西亞和東歐的巨大影響力,以至于那裡的人們一度把遼朝當作古代中國的稱謂。

遼國滅亡後,盛極一時的契丹族去哪了,他們的後代現在過得如何?

隻是在正統王朝宋朝的陰影下,遼朝作為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一直未能得到應有的重視。

政權之下,遍布戰争。

公元1125年,在王朝更疊的争鬥中,遼國被金國所滅,就此成為了曆史。

那麼遼國滅亡後,盛極一時的契丹民族去了哪,他們的後代現在過得如何?

興衰

作為大遼的建立者,耶律阿保機是位相當有謀略的君主,他趁着中原内亂的契機,不僅整合了契丹各族,而且用各種優待的條件籠絡漢人。

耶律阿保機明白,要想真正的強大,必須用中原文化武裝自己,在相當優越的條件下,不少有能力的漢人聞之依附,韓延徽和盧文進等人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遼國滅亡後,盛極一時的契丹族去哪了,他們的後代現在過得如何?

在漢人的幫助下,耶律阿保機積極向中原文化靠攏,還創造出了屬于自己的契丹文字,這個馬背上的民族開始轉于馬下,并且迸發出了令中原畏懼的色彩。

隻是遺憾的是,耶律阿保機并沒有帶着大遼走向興盛,在不甘中,被死神掠走了生命。

耶律阿保機去世後,他的次子耶律德光榮登大寶,此人并不是酒囊飯袋,燕雲十六州就是在他當政時期歸入了大遼的版圖。

不過要說遼國最為興盛的時候,當屬遼景宗當政之時,雖然他的名氣并不大,但他的妻子就是後世赫赫有名的蕭皇後。

遼景宗去世後,蕭皇後晉升為蕭太後,她獨攬遼國大權,開始垂簾聽政,在蕭太後的治理下,遼國強極一時,屢次大敗宋朝,讓宋朝低頭納貢。

花無百日好,人無百日紅,即便再強盛的王朝也有落幕的一天。

遼國滅亡後,盛極一時的契丹族去哪了,他們的後代現在過得如何?

在遼國一步步走向衰落的時候,金國逐漸強盛起來,在完顔阿骨打的勵精圖治下,金國強極一時,為了敗退遼國的控制,完顔阿骨打帶着族人發起反抗遼國的戰争。

最終的結果是,金國滅掉了遼國,而作為遼國主體民族的契丹族也走向了沒落,以至于徹底沒了蹤迹,好似消失了一般。

融合

契丹民族的突然消失,并不是被金國來了一個團滅,畢竟契丹的人員并不算少,要想滅族,金國即便再強大也做不到。

不過饒是如此,契丹族還是在金遼的戰争中損失了幾十萬人,那場慘烈的滅國之戰,已在史書中留下了無法被抹掉的血紅。

遼國滅亡後,盛極一時的契丹族去哪了,他們的後代現在過得如何?

遼國滅亡之後,活下來的契丹人便歸附金國,為了不被種族歧視,他們刻意隐瞞自己的身份,将自己僞裝成女真人。

當然,也有一些不甘心的遼國皇室宗親,他們趁亂在戰争打響之前一路向西逃竄,還建立起了後遼、東遼等政權,繼續延續遼國的曆史。

隻是等到蒙古族強勢崛起之後,後遼、東遼等政權相繼被滅,遼國皇室隻得繼續向西逃竄,甚至還在現今的伊朗地區建立起了西遼政權。

蒙古的鐵騎自然不允許西遼的存在,在多次的軍事打擊下,契丹族建立起的“遼”徹底消失不見。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又有一部分契丹人被蒙古人所同化,契丹族人則越來越少。

遼國滅亡後,盛極一時的契丹族去哪了,他們的後代現在過得如何?

在蒙古族的打擊下,一些不甘心投降的契丹族繼續向西遷徙,後來則漸漸地融入了到了中亞、西亞和東歐等地,成為了現在名副其實的“外國人”。

不過即便是政權更疊劇烈,依然有一部分契丹人堅定不移地留在了中華大地上,他們沒有被融合,隻不過改了一個族名。

後人

大陸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56個民族和諧相處、共同發展,而少數民族中有一個被稱為達斡爾族的一度被認為是正兒八經的契丹族後裔。

在清朝之前,達斡爾族所使用的文字一直是契丹文字,後來由于時局動蕩,他們不敢表露身份,便将契丹文字棄之不用,該以用口述的方式來傳承曆史。

遼國滅亡後,盛極一時的契丹族去哪了,他們的後代現在過得如何?

順着這條線索,研究人員通過對達斡爾族的生活習慣、民俗語言等方面的研究,幾乎所有人都認為達斡爾族就是契丹族的後裔。

為了找尋到更加直接的證據,一些研究人員還利用先進的DNA技術,經過鑒定證明了達斡爾族與契丹族在血緣上的相似。

于是乎,就得出了這樣一個推論:

遼國滅亡之後,一部分契丹人向西,一部分留在原地,而有一部分則向東,向東的這部分則遷徙到黑龍江以北的地區隐姓埋名定居下來。

如今的達斡爾族人在内蒙古、黑龍江、新疆、遼甯等地都有分布,其人口數量大約有十餘萬人,雖然相比較漢族人口來說并不多,但卻是中華民族不可分割的必要組成部分。

遼國滅亡後,盛極一時的契丹族去哪了,他們的後代現在過得如何?

而伴随着中華民族的強勢崛起,漢族也好,少數民族也好,都在蒸蒸日上,共同走向繁榮富強。

由此可見,在曆史的傳承中,民族融合是社會發展的主流推動力,這才成就了我們現在的多民族共同發展的盛況。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

參考文獻:《遼史》、《中國通史》、《黑龍江史志》等。

(圖網,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