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聯盟

從功勳到耗材,平定安史之亂的頂梁柱朔方軍、安西軍最後命運

作者:宇俊星
從功勳到耗材,平定安史之亂的頂梁柱朔方軍、安西軍最後命運

安史之亂爆發,大量西部邊軍回援

無家可回的老兵

安史之亂爆發,因為戰事不順,李唐不斷的将各地的邊軍内調。其中駐防陝北、河套朔方軍和駐防西域的安西北庭軍逐漸成了平叛主力。不過這兩支部隊在戰後的歲月不盡如人意。

從功勳到耗材,平定安史之亂的頂梁柱朔方軍、安西軍最後命運

安西重甲陌刀兵

香積寺之戰力挽狂瀾的神通大将李嗣業在759年收複邺城戰鬥中中流矢而亡。安西軍失去他們的上司。

“中流矢,卧帳中,方愈,忽聞金鼓聲,知與賊戰,大呼,創潰,血流數升卒。”

而且邺城之戰9路唐軍戰敗,對唐軍的士氣打擊極大,更重要的是丢失了大量的物資和幾萬熟練随軍勞工。

從功勳到耗材,平定安史之亂的頂梁柱朔方軍、安西軍最後命運

邺城之戰,李嗣業戰死

戰役結束後部隊撤回陝州休整。後跟随者唐軍總指揮李光弼打完了安史之亂的下半場。

期間安西(後來改為鎮西)北庭節度使換了幾任,其中一位統帥荔非元禮因為苛待士兵還引發兵變被殺了。這也看得出來到了安史之亂後期即使軍紀較好的西北邊軍也變得殘暴起來,畢竟大量高風亮節,紀律嚴明的老兵死的差不多了。

從功勳到耗材,平定安史之亂的頂梁柱朔方軍、安西軍最後命運

西域,回不去了

安史之亂時吐蕃開始侵占河西走廊。從西域來的安西北庭部隊已經沒有辦法傳回西域了。安史之亂結束不久,唐朝首先是想調安西軍去去鞏固西面的防線,代宗命馬璘率軍援救河西企圖恢複西面的勢力範圍。

但是安史之亂結束當年河北副元帥仆固懷恩叛唐,引吐蕃軍東進。安西軍又從關中馳援湟水。

一個月後另一支吐蕃軍隊,乘關中兵力空虛之機,攻克長安。代宗出逃陝州。這會兒關中其他部隊都在觀望(皇帝逼反仆固懷恩,逼走李光弼,弄死來瑱),遠在河西的安西軍在馬璘帶領下千裡馳援倒顯得非常突出。

從功勳到耗材,平定安史之亂的頂梁柱朔方軍、安西軍最後命運

763年新天子唐代宗出逃的示意圖

吐蕃人走後,代宗任命馬璘邠甯(治今陝西彬縣)節度使兼禦史大夫,旋加檢校工部尚書。自此安西軍變成駐防關中的邊防軍。此刻起西域的駐地是徹底回不去了。

765年仆固懷恩再次引吐蕃和回纥人南下。

從功勳到耗材,平定安史之亂的頂梁柱朔方軍、安西軍最後命運

馬璘部在武功東原擋住了吐蕃人

馬璘部在武功東原打敗吐蕃,其他唐軍的也打的不錯,仆固懷恩進展緩慢,不久仆固懷恩暴死,回纥和吐蕃本來就沖突重重,在郭子儀的斡旋下這次入寇結束了。

随後安西(鎮西)北庭的部隊繼續鞏固關中的防線。

大曆二年(767年)九月

大曆三年(768年)八月,

大曆八年(773年)八月。吐蕃人多次入寇,在代宗一朝基本每年入秋就來。

安西軍表現如何,依舊給力。

丁卯吐蕃寇邠甯,節度使馬璘破吐蕃二萬于邠州。

疲憊的軍屬

自從756年被征召回中原平叛十幾年曆經玄宗、肅宗、代宗三朝。由于戰後沒有在河東河北安排一個好地方,而是安排在邠州。這裡地貧,物少又是對着吐蕃的第一線(此時各地部隊都軍閥化了,物産豐富的河北、運河沿岸地區的軍鎮過的比較滋潤)。安西老兵多少有一些郁悶。

從功勳到耗材,平定安史之亂的頂梁柱朔方軍、安西軍最後命運

唐代戍邊的烽燧堡遺址

和吐蕃硬抗,被當做炮灰一樣的待遇讓普通士卒倍感疲憊。

768年宰相元載建議,朔方軍南下邠甯,安西軍向西駐紮泾州。

泾州雖然距邠甯不遠,但是更接近吐蕃,當地設施更加破舊,城破路險。安西軍相當于從兩室一廳換成城中村的握手房。這麼幹,普通士兵心裡肯定會更加不爽。

從功勳到耗材,平定安史之亂的頂梁柱朔方軍、安西軍最後命運

換防,去更危險的第一線

安西軍上司馬璘也上書委婉的說了:

“其士衆嘗自四鎮、北庭赴難中原,僑居驟移,頗積勞怨”。

這些年,這些将士舍家撇業來到内地平叛,頻繁四處調動,時間久了,很是辛苦。而且每次戰鬥都是派往最危險的一側,已經滋生嚴重的怨氣。

請上司們考慮一下,實在不行也要增加撫恤,不能既要馬兒跑又不讓馬兒吃草吧。

從功勳到耗材,平定安史之亂的頂梁柱朔方軍、安西軍最後命運

前線的日子很苦,士兵怨氣很大

與此同時作為叛軍之後河北幽州的部隊,也被抽調參加陝北防秋,抵禦吐蕃的軍事調動。作為皇帝統戰的傑出成果,還被官方大大的褒獎。範陽節度使的弟弟朱滔更是進京接受褒獎。當初打河北叛軍犧牲頗多的安西軍普通軍官怎麼能擺平心态呢。

從功勳到耗材,平定安史之亂的頂梁柱朔方軍、安西軍最後命運

天子大肆獎勵回京述職的河北藩鎮将領,讓關西駐防的平叛老兵大為不滿

馬璘的建議,代宗看了但是決意已決,軍人就要為國盡忠嘛。

己酉,以邠甯節度使馬璘為泾原節度,移鎮泾州,其邠甯割隸朔方軍。

這個新的駐地就是後來讓德宗痛徹心扉的“泾原”。來了新的駐地,果然如馬璘所料想。士兵有了騷動的迹象。

邠州将吏以燒馬坊為亂,兵馬使段秀實斬其兇首八人,方定。

察覺到叛亂苗頭,副将段秀實及時處置,斬殺了鬧事的八人。不過這事根子還在,最後會爆發出一場驚天大亂。

從孤勇到“叛徒”——泾原兵變

781年,唐德宗繼位,此時距離安史之亂爆發也過去了20年,時間帶走了很多人,也帶走普通士兵的軍人榮耀。安西軍老上司馬璘去世,另一位安西出身的将領段秀實接替。

唐德宗14歲前見證大唐最輝煌的時刻。成年前看着國家經曆慘痛的内亂,他當皇帝以後馬上就要削藩和壓制吐蕃。

他指令段秀時奪回被吐蕃占據的原州(甯夏固原),對于内地藩鎮,他一改老爹姑息養奸的态度準備動刀子。

從功勳到耗材,平定安史之亂的頂梁柱朔方軍、安西軍最後命運

部隊被安排繼續往西,老兵的火氣已在火山邊緣

不過對于安排去打吐蕃,安西軍表現的很不積極。沒辦法原州太窮了,比泾州還窮,吐蕃人搶了就跑這裡壓根沒人,拿下來要費力氣修工事。

段秀實出于無奈上書說:

“凡安邊卻敵之長策,宜緩以計圖之,無宜草草興功也。又春事方作,請待農隙而緝其事。”

大意是農忙不易動武。德宗解決不了問題就解決人,罷免了段秀實,換了雷厲風行的李懷光。

從功勳到耗材,平定安史之亂的頂梁柱朔方軍、安西軍最後命運

最後一位出生安西軍的老上司退休,最後在泾原兵變時為國捐軀

段秀時是天寶年間就在安西軍履職的老上司,安史之亂前當年還跟着安西都護跨越帕米爾高原遠征過大勃律國。是這支部隊的壓艙石,這種在部隊3、40年的老幹部都是寶,換掉以後就沒人幫德宗平事了。

果然不久後德宗強力削藩引發藩鎮反彈,為了對諸藩鎮作戰,德宗把關内的大部隊都調出。被壓制多年的安西北庭士卒終于抑制不住反了。

事情的起因也是滑稽,調防的安西軍進入長安後因為招待的飯菜不行,導緻群情激奮。大家一緻要求要把狗皇帝宰了。

因為主力都去了其他戰場作戰了,中央沒了兵。泾原兵迅速占領長安,唐德宗逃到奉天(今陝西乾縣)。

從功勳到耗材,平定安史之亂的頂梁柱朔方軍、安西軍最後命運

功勳部隊終于不忍了,反了

泾原兵這次完全是豁出去,矛頭殺向奉天要取皇帝的狗命。

這就是德宗一朝因為削藩引起的“二帝四王之亂”中的泾原兵變,最後德宗在關中蛇形走位逃了一圈,終于平息了叛亂。賊首被殺,安西軍(鎮西)大部分被解散,德宗貞年間不見于史料。這支有着光榮傳統從太宗開邊西域開始立下赫赫戰功的部隊走向終結,他西面留守西域的兄弟部隊的結局更加悲壯。

從平叛第一功勳到“邊防耗材”

相比于安西軍,人數更多的朔方軍功勞更大也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

從功勳到耗材,平定安史之亂的頂梁柱朔方軍、安西軍最後命運

在開元期間就屢立戰功,多次大破契丹的朔方軍

叛亂爆發後朔方軍從河北到關中到河東,作為主力幫助李唐王朝收複兩京。但在邺城又被史思明擊敗,安史之亂的下半場,作為主力一直在洛陽一帶和史思明周旋。最後在代宗“剪除首惡,其餘不糾”的原則下弄死了史朝義,表面上解決了安史叛軍。但是8年的戰亂讓國家元氣大傷。皇帝再也不敢信任握有兵權的大佬。

朔方軍的上司們普遍被猜忌,郭子儀邺城之戰就背鍋下野,邙山一戰後李光弼退居二線被打發去東南剿滅農民起義了。平叛當年,朔方軍第一大佬仆固懷恩居然被逼反了。

從功勳到耗材,平定安史之亂的頂梁柱朔方軍、安西軍最後命運

郭子儀、李光弼

從功勳到耗材,平定安史之亂的頂梁柱朔方軍、安西軍最後命運

仆固懷恩

這年仆固懷恩送幫助平叛回纥可汗回草原。北行的路上遭到了守将辛雲京的怠慢,脾氣大的仆固懷恩氣不過把事情鬧到唐代宗那裡。最後事情在一系列誤會和仆固懷恩自己暴脾氣催化下搞成了仆固懷恩帶着一部分朔方軍造反了。

為了緩解事态,代宗請郭子儀去前線。郭子儀到了前線後朔方軍很多将士都放下武器。郭子儀擒殺叛軍中作惡多端者十四人,杖三十人,河中遂定。

但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仆固懷恩帶着人北上,同時吐蕃人來了。

從功勳到耗材,平定安史之亂的頂梁柱朔方軍、安西軍最後命運

吐蕃人走下高原開始給李唐王朝心髒地帶給予持續的壓力

763年11月吐蕃入寇,直接打進關中腹地。直到這時代宗才曉得吐蕃人近在咫尺,于是代宗再次出逃,跑到了陝州。天子遇險本是大事,但是之前朝廷逼走李光弼,逼反仆固懷恩殺掉了來瑱讓衆多中進階唐軍将領寒了心,都在冷眼旁觀。

又是郭子儀被火速召回充當救火隊長。在郭子儀的号召下,之前不少看戲的唐軍才認真的勤王起來。

從功勳到耗材,平定安史之亂的頂梁柱朔方軍、安西軍最後命運

吐蕃重步兵

從功勳到耗材,平定安史之亂的頂梁柱朔方軍、安西軍最後命運

長安西面的岐州和邠州成為前線,李唐王朝的中後期的國防真的是難受

吐蕃因為深入京畿要地,周圍又是源源不斷趕來的唐軍,在占領長安2周後吐蕃就草草退兵了。此時李唐王朝東有河北的藩鎮不聽調遣,西有吐蕃對關中、河西的躍躍欲試。京畿要地的邊患變成了李唐王朝心腹大患。

中唐詩人白居易還寫詩吐槽過:

平時安西萬裡疆,今日邊防在鳳翔。

此刻關中的邊防已經危如累卵,把能打的還算聽指揮的部隊都部署到一線成了重中之重。當時對郭子儀、李報玉等人的冊封也看得出。邠甯、泾原(靠近長安100多公裡)已經是前線地帶。

汾陽郡王郭子儀加太尉,充北道邠甯、泾原、河西已東通和吐蕃及朔方招撫使;陳鄭、澤潞節度使李抱玉進位司徒。

公元765年,仆固懷恩卷土重來,聯合了回纥和吐蕃兩股勢力南下。十幾萬大軍氣勢洶洶。

寇同州及奉天,逼鳳翔府,盩厔縣,京師戒嚴。

長安再次危在旦夕,朝野上下一片慌亂。

好在仆固懷恩在進軍路上就病亡,在這個時機下郭子儀利用回纥與吐蕃内部沖突,采用分化瓦解的方法讓兩部退兵。

從功勳到耗材,平定安史之亂的頂梁柱朔方軍、安西軍最後命運

兩股朔方軍被迫同室操戈

八年安史之亂和代宗繼位後後仆固懷恩帶領靈州朔方軍和河東朔方軍同室操戈。朔方軍的老兵損失極大。

郭子儀就日益緊張的西部邊境形勢給唐代宗上書一封,表示朔方軍軍力大不如前,而吐蕃人勢大,又超過以往,希望對朔方軍進行補充和加強,以應對西部越來越猖獗的吐蕃人。

但是代宗有自己的考量,他不希望這支戰功卓著的部隊繼續做大,而且朝廷大不如前,沒那麼多錢再養一支精銳。現在軍需的大頭要供養皇帝直屬野戰軍——神策軍。

從功勳到耗材,平定安史之亂的頂梁柱朔方軍、安西軍最後命運

裝備精良,待遇極高的神策軍

從生活待遇看,神策軍的給養三倍于其他軍隊,還有一些額外收入;每遇大赦或新皇帝登基,都犒勞神策軍。從政治待遇看,神策軍将吏有優先遷轉升任的權力。

從功勳到耗材,平定安史之亂的頂梁柱朔方軍、安西軍最後命運

關中西北兩支功勳隊伍宿衛長安

最後代宗決定是以邠州為界,朔方和安西(鎮西)四鎮軍分南北拱衛關中抵禦吐蕃人。

老兵凋零

安史之亂以後西部邊境的吐蕃人勢力強大,多次入侵關中,甚至一度攻破長安。為了對付吐蕃人,河中(山西運城盆地)地區屯駐的朔方軍主力移鎮關内,以邠州為基地,并且仍然控制着擁有豐富鹽池的河中地區和原先的駐地靈武一帶。

這個時候關中西部到隴山甯夏一帶。平叛功臣的朔方軍、安西北庭軍繼續拱衛以長安為中心的京西北地區。并保持了這種格局多年。

這期間為了遏制吐蕃的多路劫掠,代宗還派遣河北、淮西的藩鎮部隊進入關中進入防區協防,這就是代宗時期的“防秋”兵。

從功勳到耗材,平定安史之亂的頂梁柱朔方軍、安西軍最後命運

關中西部面對吐蕃人越來越大的壓力,必須調關外部隊支援

大曆六年(771年)八月,淮西節度使李忠臣率兵二千屯駐京西奉天,以防禦吐蕃乘秋熟而入寇搶掠,謂之“防秋”。

甚至安史系河北藩鎮的部隊也進來了,還駐防在泾州——鎮西(安西)軍的駐地南面一點。。。代宗看來不糾結面子了,還能調幾千河北藩鎮兵過來已經不錯了

從功勳到耗材,平定安史之亂的頂梁柱朔方軍、安西軍最後命運

從唐代宗本紀可以看得出,直到778年代宗去世的前一年,朔方軍還在靈州附近和吐蕃人周旋。

13年......甲辰,吐蕃寇靈州,朔方留後常謙光擊敗之

但是之前安史之亂的教訓實在是太深刻。雖然朔方軍和安西北庭軍以邠州為中心一北一南拱衛長安。但代宗對兩支功勳部隊都表達了赤裸裸的歧視。

唐代宗一直加強神策軍的待遇和補給,作為天子直屬的野戰部隊。神策軍的裝備待遇都是高人一等。而且他們的防區還更靠近長安,不在一線。

而朔方軍差了一截,同樣作為功臣系的四鎮北庭軍亦如此。這種偏袒作為功勳舊将帥的兩支部隊看在眼裡。

代宗死後,新即位不久的唐德宗開始進一步分化打壓朔方軍。建中二年郭子儀病逝,朔方軍朝中最大的靠山倒下了。朝中再難有大佬給這些兵士出頭,這種際遇落差難免會使外鎮将士的心理産生波動,并最終誘發部分軍人的過激行為。

從功勳到耗材,平定安史之亂的頂梁柱朔方軍、安西軍最後命運

泾原兵變時一部分朔方軍也反水了

泾原兵變時,關中亂成一鍋粥。朔方軍的一部分将士也在待遇不公的激憤之下也參與了兵變。

其他的朔方軍由朔方軍舊将渾瑊統帥。此後的朔方軍雖然仍是一支強大的邊軍,但在政治上再也沒有了肅宗、代宗兩朝舉足輕重的影響力,一步步邊緣化。

從功勳到耗材,平定安史之亂的頂梁柱朔方軍、安西軍最後命運

邊軍的榮耀終将逝去,關中以北來了一股新的勢力,黨項人

朔方軍的防區在幾十年後将接納一批逃出吐蕃人奴役的羌人部落,這個部落将在10~12世紀時成為下一個中原王朝難纏的敵人,他們就是黨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