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聯盟

“消失”的農家樂

作者:央廣網

央廣網重慶4月8日消息(記者肖慶華 實習生賈揚帆 邢洋洋)杏花落地桃花賽,楊柳青青風自在。在剛剛過去的清明假期,市民外出踏青遊玩漸入高潮,農家樂、親子農莊、民宿……都迎來了旺季。

川渝地區作為農家樂的發源地,也曾盛極一時。随着城市經濟的迅速發展,返璞歸真的鄉村生活體驗成了衆多城裡人的追求。住農家屋,吃農家飯,幹農家活,享農家樂一度成為一種潮流。但近幾年,農家樂似乎從人們的視野中“消失”了。

今年年初,B站UP主的視訊顯示,近年來,曾經風靡全國的農家樂,已經倒閉了近八萬家。從倒閉資料看,農家樂似乎已經一蹶不振。

事實果真如此嗎?

沒落:8萬家農家樂倒閉

重慶市九龍坡區虎峰村村口,立着一塊路标訓示牌,上面标注了12家農家樂的資訊。但走進村子才發現,僅有一家農家樂仍在營業,其他11家因為經營不善和城鎮化陸續倒閉。

“消失”的農家樂

清明假期,市民在農家樂玩牌(央廣網發 記者肖慶華 攝)

重慶璧山區市郊的山腳下,坐落着一座挂着農家樂牌子的木質房子,二樓采用開放設計,是倚欄品茶賞景的好地方,但是空空蕩蕩的庭院和落灰的桌椅卻顯示着它的無人問津。老闆娘唐女士解釋說:“前幾年生意還好,現在不太景氣了。”

企查查的資料顯示,截至2024年3月,全國在冊的農家樂企業數量共201945家,其中四川省最多,達到25996家,重慶市有18808家;截至2024年3月,登出的農家樂企業共84199家,重慶6880家,四川8526家。

上世紀90年代到本世紀的前10年,是農家樂的興盛年代,去農家樂成為了一種很受市民喜愛的短途遊玩和就餐方式。從2010年到2020年,全國農家樂企業的注冊量從2.6萬增加到14.6萬。此後增速放緩,用上述B站UP主的視訊總結:從一座難求到無人問津,農家樂隻用了5年。

困境:同質化嚴重難創新

農家樂自上世紀90年代興起,就提供登山踏青、山野垂釣、品嘗農家飯的服務。記者走訪了重慶市郊的多家農家樂,雖然位置不同,規模有别,但經營内容卻大同小異。打麻将,唱歌,餐食,住宿……

迄今為止,除了少數星級農家樂提供更多娛樂活動外,大多數農家樂并無任何創新,甚至沒有任何農事活動,和鄉村飯店無異。

将自家改造成農家樂經營,除了改造成本外,日常并無經營成本,有客人就賺錢,沒有客人也落得清閑。位于重慶市南山植物園附近的老幺湖邊休閑山莊就是如此,老闆舒文澤将自家一樓放上麻将機,二樓則改成了客房和茶室。即使沒有客人也沒有什麼開銷,還可以供周圍的人玩樂。

“消失”的農家樂

遊客們在農家院中燒烤(央廣網發 邢洋洋 攝)

重慶江津區四面山避暑山莊的老闆楊世科說:“我們都是五十多歲的人了,年輕人在外面上班,我們也不了解市場情況,是以沒有考慮創新。”這也是農家樂一成不變的重要原因。

此外,遊客去農家樂大多數是圖個新鮮,周末出去旅遊、聚餐,體驗過後很難再對相似的項目産生興趣,這也導緻農家樂難以形成穩定的消費群體。

“消失”的農家樂

清明假期,孩子們在農家樂喂鴿子(央廣網發 邢洋洋 攝)

重慶雲陽的陳先生表示,自己一般和朋友家人來農家樂隻是聚餐休閑,更傾向于綜合性強、可體驗娛樂項目豐富多樣的大型農家樂;除非住宿環境有特點吸引小朋友或是離家距離太遠,否則不會選擇在農家樂住宿。

二十多歲的蔣女士表示,自己老家就是農村的,對農家樂不太感興趣,更喜歡選擇民宿或露營這樣新奇的體驗;而蔔女士則說自己喜歡圍爐煮茶,享受這種安靜的感覺。這也反映了當下90後、00後的主流消費群體,在消費心理和消費需求上的變化。

轉型:危機中也有生機

即便面臨着諸多問題,在外界持續“唱衰”農家樂的今天,川渝農家樂的數量卻沒有明顯減少。

重慶市鄉村旅遊協會相關人士介紹,重慶農家樂不但沒有消失,總體數量還一直保持在上萬家,且星級農家樂的數量每年都保持兩位數以上的增長。截至2024年1月已經有1380多家星級農家樂。

低檔的“農家樂”滿足不了消費者的新需求,簡單的“鄉村遊”也難以讓鄉村持續發展。一部分農家樂選擇改變經營模式,化獨戶經營為聯合經營,促進農家樂的規模化發展。

“消失”的農家樂

遊客騎駱駝經過農家樂附近的鄉村集市(央廣網發 賈揚帆 攝)

重慶市九龍坡區的春芽農場,600畝的基地種植着各類蔬菜瓜果,遊客可現場采摘。另外有垂釣區、露營燒烤區、家禽家畜喂養區等活動區域,并提供騎馬、騎駱駝、制作陶藝、非遺紮染等遊玩體驗項目。

春芽農場從業人員王先生談到,農家樂是一種周末經濟,每逢天氣晴朗的周末,會有大批遊客前來遊玩。附近的農戶也自發前往農場附近售賣自家的土雞蛋等特色農産品,形成了小規模的鄉村集市,可以輻射帶動周邊農村經濟的發展。

“消失”的農家樂

遊客們在春芽農場裡提籃采摘(央廣網發 賈揚帆 攝)

重慶沙坪壩區歌樂山礦山坡的伊斯特莊園,是一個集吃、住、遊為一體的農莊,農莊由萌寵小劇場、嘟嘟樂園、燒烤BBQ等多個特色區域組成。除了傳統的吃特色農家菜、喂養小動物、垂釣、機麻等活動外,農莊還利用歌樂山的地形優勢,提供高空滑索、叢林穿越、環湖雙人自行車、森林迷宮等娛樂體驗項目。

清明假期,陳女士一家四口特意從市區驅車來玩耍。“這裡耍事多得很!”陳女士說,“大人們可以打麻将釣魚喝茶,小孩們可以體驗各種娛樂項目,在叢林穿越玩得不肯走,這樣的農家樂是适合遛娃的好地方!大人放松,小孩開心。”

破局:農家樂更新成民宿

“現在的年輕人對居住消費環境要求還是很高的,是以部分農家樂的轉型提檔更新是一個趨勢,缙雲山清歡渡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重慶民宿協會秘書長梁怡女士介紹。

清歡渡坐落于重慶市缙雲山國家森林植物園内。白牆黛瓦、松竹懷抱、可遠眺群山、坐看雲起,稻田、荷塘點綴其間,遊客在其間烹茶、煮飯、沐浴,是一家能夠“睡在森林裡”的民宿。

“消失”的農家樂

遊客們在清歡渡民宿中休憩(央廣網發 賈揚帆 攝)

25年前孫德紅來到缙雲山結婚生子,做過餐廳、旅館服務員,也在景區裡賣過豆腐腦。1999年她開始做農家樂,“做農家樂嘛,忙累是一定的,掙的錢剛夠生活。”做農家樂19年,孫德紅也見證了農家樂的興衰。2017年,她決定将自家的農家樂轉型更新為特色民宿。

她請來了專業的園林設計團隊,根據自然地理環境量身打造了如今的清歡渡民宿,取意“人間至味是清歡”。清歡渡民宿一改往日農家樂的吵吵鬧鬧,變得恬靜自然。民宿房間均為特色林景房、雲景房,所用的食材也都來自自家的田地。民宿内有着書吧、水吧、會議室等特色區域,民宿外則是240平米的大觀景台,并有稻田、魚塘、菜地等,努力做到民宿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平時我做事情的時候,就會喊大家一起。”孫德紅去巡山摘菜、采水果時,都會邀遊客們一同前往,走進山裡人家的原生态生活。大家一起采茶、插秧、打糍粑、包青團、熏臘肉……依托缙雲山的獨特自然條件,體驗農耕文化和農事活動。

重慶高校的大四學生小俞,跟孫德紅進山後猛誇:“第一次在山裡撿菌子,十分新奇!還認識了許多缙雲山特有的植物,真的好愛這片土地。”

“消失”的農家樂

遊客進山撿回的菌子(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從鬧哄哄的農家樂轉型到如今安然甯靜的“清歡渡”民宿,孫德紅稱自己每天都過着悠閑自在滿足的慢生活。

未來:依托鄉村振興大有可為

重慶市農家樂産業協會、重慶市鄉村旅遊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趙琴表示,農家樂是綜合性強的鄉村休閑産業,有着極大的市場需求。每個行業都有一個不斷遞進發展、優勝劣汰的過程。農家樂所具備的鄉村休閑的簡潔随性、經營項目的多樣性、體驗性和價格的平民性,使得如今的農家樂依然堅挺。相信随着新的時尚消費元素的注入,農家樂産業必将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

近年來,在鄉村振興等國家級戰略的推動下,湧入鄉村的消費者隻多不少,與鄉村、農産品、青山綠水等挂鈎的農家樂,依然存在較大的發展空間。根據相關資料,2024年農家樂市場規模增長率為26.5%。

如何更好地發揮農家樂自身獨特的優勢,在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之道,在城市化加劇、消費更新的當下找到屬于自己的“武林秘籍”,以更新潮、更網際網路+的經濟形态出現,或許才是農家樂的未來。

網友總結:成功農家樂的特點

能吃:顧客可以親眼看到蔬菜從采摘到上桌的過程,享用最新鮮的食物和道地的農家菜。

能玩:提供親手采摘、親自下廚等活動,讓顧客親身體驗農耕生活,同時具備旅遊觀光的屬性,如劃船、越野等。

能帶走:農家樂提供可帶走的食物、鮮花或小動物,這不僅增加了收入,還能促進顧客的複購。

能複購:通過如土地認養、特色餐廳等方式,實作顧客的循環購買,滿足其長期多項需求。

此外,還有一些創新的農家樂模式,例如結合農業地産的休閑農業模式,通過開發旅遊地産來提升農家樂的收益。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下傳“央廣網”用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台”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将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