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聯盟

他識破宋江招安,謊稱回鄉探母後銷聲匿迹,成為水浒結局最好的人

作者:幸福44960

在水浒傳中,有這樣一個神秘的人物,他本是個道士,卻非要下山與晁蓋等人結交。後來宋江上山,他又借口回鄉探母,從此銷聲匿迹。這個人就是公孫勝。那麼,他為何要三番兩次地下山?又為何在宋江上山後決然離去?這背後又有怎樣的故事呢?

他識破宋江招安,謊稱回鄉探母後銷聲匿迹,成為水浒結局最好的人

公孫勝初下山:結交英雄好漢,實作江湖夢

公孫勝,字聖手,乃是薊州人氏。他出身于富裕之家,家中田産山莊,下有莊客仆從,母親更是一手操持家業。公孫勝自幼聰穎過人,博覽群書,尤其醉心于道家之術。他拜入紫虛觀門下,跟随羅真人修習道法,頗有所成。

然而,公孫勝胸懷大志,并不甘心隻在道觀中了此殘生。他向往江湖,渴望結交天下英雄豪傑,一展抱負。于是,他瞞着師父,悄然下山,行走江湖。

他識破宋江招安,謊稱回鄉探母後銷聲匿迹,成為水浒結局最好的人

公孫勝武藝高強,道法精湛,很快在江湖上闖出了名堂。他結識了晁蓋、吳用等好漢,一同劫取生辰綱,從此結下了不解之緣。

晁蓋欣賞公孫勝的才能,邀請他上梁山聚義。公孫勝欣然應允,成為梁山好漢中的一員。他與吳用、林沖等人齊名,排名第三,位高權重。

在梁山,公孫勝大展其能,屢立奇功。他用五雷咒助晁蓋擊退官軍,用神火咒燒毀追兵,讓晁蓋等人死裡逃生。他還用土遁之術幫助林沖越獄,可謂居功至偉。

公孫勝在梁山上如魚得水,與一衆好漢把酒言歡,談笑風生。他終于實作了自己的江湖夢,過上了快意恩仇的日子。然而,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的,一個人的到來,打破了這種平靜,讓公孫勝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去留。

這個人,就是宋江。宋江本是朝廷命官,因被高俅陷害,被迫上了梁山。他雖然口稱"替天行道",但骨子裡還是一個地道地道的朝廷走狗。他處處迎合朝廷,處心積慮地想要招安,讓梁山好漢重新做回朝廷的走卒。

他識破宋江招安,謊稱回鄉探母後銷聲匿迹,成為水浒結局最好的人

公孫勝看出了宋江的野心,他知道宋江此人"假道學真強盜",為了自己的仕途,不惜出賣兄弟。公孫勝身為道士,最是講究"道",他不願與這種人同流合污。

于是,在宋江上山後不久,公孫勝便借口要回鄉探望老母,實則是看透宋江的為人,不願與之為伍。他拿了晁蓋的金銀,頭也不回地下了山,從此銷聲匿迹。

公孫勝雖然告别了梁山,但他的江湖夢并未終結。他重新開始了道士的修行生活,但心中始終牽挂着昔日的兄弟。當戴宗、李逵來尋他助陣時,他還是慨然應允,重出江湖。隻是這一次,他不再是為了兒女情長,而是看在往日情分的份上,助宋江一臂之力。

公孫勝初下山時,滿懷壯志,想要闖蕩江湖,結交英雄豪傑。他如願以償地遇到了志同道合的晁蓋等人,與他們一同聚義梁山,實作了自己的江湖夢。然而,當宋江這個異類出現,公孫勝敏銳地察覺到了危險。他果斷抽身,謊稱回鄉探母,實則遠離是非,避開紛争。這一決定,不僅救了他的性命,也成全了他的道義。

宋江上山,公孫勝看破其野心

他識破宋江招安,謊稱回鄉探母後銷聲匿迹,成為水浒結局最好的人

公孫勝在梁山上與晁蓋等人過着快意恩仇的日子,然而這種平靜很快就被打破了。一個叫宋江的人來到了梁山,從此梁山上再也不得安甯。

宋江本是朝廷命官,因被高俅陷害,被迫上了梁山。他雖然口稱"替天行道",但骨子裡還是一個地道地道的朝廷走狗。他處處迎合朝廷,處心積慮地想要招安,讓梁山好漢重新做回朝廷的走卒。

宋江為人虛僞,喜歡籠絡人心。他來到梁山後,先是對晁蓋百般奉承,對吳用處處謙遜,很快就博得了他們的信任。接着他又對其他好漢許以重利,拉攏他們站在自己一邊。漸漸地,宋江在梁山上的威望越來越高,甚至超過了晁蓋。

公孫勝看在眼裡,心中十分不快。他身為道士,最是講究"道",他看出宋江是個兩面三刀的小人,為了自己的仕途,不惜出賣兄弟。公孫勝不願與這種人同流合污。

有一次,公孫勝與宋江在聚義廳上發生了争執。宋江提出要招安的想法,公孫勝當即表示反對。他直言宋江是在出賣兄弟,背叛梁山。宋江聞言勃然大怒,指着公孫勝的鼻子罵道:"你一個道士,懂什麼?招安是大事,豈是你這種人能置喙的!"

他識破宋江招安,謊稱回鄉探母後銷聲匿迹,成為水浒結局最好的人

公孫勝也不示弱,回罵道:"我雖是道士,但我有一顆堂堂正正的心!你宋江口口聲聲說替天行道,實則是為了自己的前程,你這種人我公孫勝不屑與之為伍!"

兩人你一言我一語,争執不下。吳用等人好言相勸,這才勉強平息了這場争吵。但公孫勝與宋江之間的沖突,已經公開化了。

宋江雖然表面上對公孫勝客客氣氣,但私下裡卻在想方設法地打壓他。他故意在排座次時将公孫勝排在末位,又在行軍打仗時不給公孫勝重要任務。種種迹象表明,宋江是想架空公孫勝,讓他在梁山上無立足之地。

公孫勝心中憤懑,他知道自己不是宋江的對手。宋江心狠手辣,不擇手段,自己若是繼續留在梁山,恐怕會有性命之憂。

更重要的是,公孫勝看出梁山在宋江的帶領下,已經變了味道。昔日的兄弟情義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爾虞我詐、勾心鬥角。這不是公孫勝當初上山時想要的生活。

他識破宋江招安,謊稱回鄉探母後銷聲匿迹,成為水浒結局最好的人

公孫勝想到此處,心中有了決斷。他決定離開梁山,重新開始道士的修行生活。但他不能明着走,否則宋江必然百般阻撓。

于是,公孫勝想了一個妙計。他謊稱要回鄉探望年邁的母親,實則是借機脫身。宋江雖然心中狐疑,但礙于情面,也不好攔着。

就這樣,公孫勝帶着晁蓋給的金銀,頭也不回地下了山。臨走時,他對宋江說:"我去去就來。"宋江笑着點點頭,心裡卻在盤算,公孫勝這一走,就别想再回來了。

公孫勝一走,宋江果然就對他恩将仇報。他派人四處尋找公孫勝的下落,就是不讓他安生。公孫勝躲躲藏藏,好不容易才甩掉了宋江的耳目。

從此,公孫勝遠離是非,專心修道。他知道自己這一走,就再也回不去了。但他不後悔,因為他知道,留在梁山,隻會被宋江當做棋子利用,最後落得個不好的下場。

他識破宋江招安,謊稱回鄉探母後銷聲匿迹,成為水浒結局最好的人

宋江的到來,讓公孫勝看清了他的真面目。他不是一個講義氣的好漢,而是一個為了自己的前程,不惜出賣兄弟的小人。公孫勝不願與這種人為伍,甯可離開梁山,也不願委曲求全。

公孫勝的離開,也預示着梁山的沒落。失去了公孫勝這樣正直無私的好漢,梁山在宋江的帶領下,漸漸變成了一盤散沙,最後走向了滅亡的命運。

公孫勝再上梁山,隻為道義和師命

公孫勝雖然離開了梁山,但他與梁山好漢之間的情誼卻從未斷絕。當宋江等人在攻打高唐州時遇到了高廉的頑強抵抗,眼看就要敗北,無奈之下,宋江隻好派人去請公孫勝出山相助。

宋江派出的人正是戴宗和李逵。戴宗曾經來探聽過公孫勝的下落,但一無所獲。這一次,他們有了公孫勝鄰居的指引,終于找到了他隐居的二仙山。

他識破宋江招安,謊稱回鄉探母後銷聲匿迹,成為水浒結局最好的人

公孫勝見到戴宗和李逵,心中雖然歡喜,但表面上卻不動聲色。他知道梁山好漢來找他,必定是遇到了棘手的問題。但他已經決定遠離是非,不想再卷入紛争之中。

戴宗和李逵苦苦哀求,公孫勝卻始終不為所動。無奈之下,李逵想出了一個損招。他趁着夜色,偷偷潛入紫虛觀,想要偷走羅真人的寶貝,以此來要挾公孫勝出山。

不料,李逵剛進入紫虛觀,就被羅真人的道童發現。道童大喝一聲,變成一隻巨大的獅子,向李逵撲來。李逵吓得魂飛魄散,慌不擇路,一頭撞在柱子上,昏死過去。

公孫勝聞訊趕來,見李逵奄奄一息,心中不忍。他連忙向羅真人求情,希望師父能夠饒恕李逵。羅真人見公孫勝誠心為友,也就不再追究。

公孫勝将李逵救醒,詢問他們來意。戴宗将宋江等人的困境一一道來,公孫勝聽後,心中十分擔憂。他雖然不願再與宋江為伍,但卻不忍見昔日兄弟遭受劫難。

他識破宋江招安,謊稱回鄉探母後銷聲匿迹,成為水浒結局最好的人

更重要的是,公孫勝的師父羅真人也叮囑他,要助梁山好漢一臂之力。原來,羅真人通過天機,已經看出梁山好漢與公孫勝有着剪不斷的因緣。他雖然不贊成公孫勝重入紅塵,但也不能違背天意。

于是,羅真人将五雷天罡正法傳授給公孫勝,讓他憑借這個法術,去幫助宋江等人對付高廉。公孫勝接受師命,決定再次上山。

就這樣,公孫勝與戴宗、李逵一起,重新回到了梁山。宋江等人見到公孫勝,歡喜萬分,将他奉為上賓。公孫勝卻謙遜地說:"我這次前來,隻是為了道義和師命,并非為了名利。待高廉伏誅,我就要回山修行,不再參與世事。"

宋江聽了,連連點頭稱是。他知道公孫勝心中有數,不會被權勢所誘惑。有這樣一個明白人在,梁山才能走得更遠。

在與高廉的鬥法中,公孫勝果然發揮了關鍵作用。他施展五雷天罡正法,将高廉的種種妖術盡數化解。高廉見鬥不過公孫勝,隻得倉皇逃竄。最後,他還是被公孫勝的法術所傷,不治身亡。

他識破宋江招安,謊稱回鄉探母後銷聲匿迹,成為水浒結局最好的人

高唐州一戰,公孫勝立下了汗馬功勞。宋江對他更加敬重,将他的排名提升到第四位,僅次于自己、盧俊義和吳用。從此,公孫勝在梁山的地位更加穩固。

但公孫勝并不在意這些虛名。他一心想的,是盡快完成自己的使命,然後回歸山林,繼續修道。他知道,梁山終究不是自己的歸宿,他的心,始終在道家清靜無為的境界中。

公孫勝之是以再次上山,完全是出于道義和師命。他不願見昔日兄弟受苦,更不能違背師父的囑托。但他心中明白,這一次上山,也是為了最後一次與宋江等人并肩戰鬥。

他要在這個動蕩的時代中,盡自己的一份力,然後功成身退,回歸本心。這就是公孫勝的選擇,也是他的智慧。

功成身退,公孫勝最終回歸山林

他識破宋江招安,謊稱回鄉探母後銷聲匿迹,成為水浒結局最好的人

随着梁山好漢在宋江的帶領下,接受了朝廷的招安,他們開始為朝廷征戰沙場,為君王驅馳效力。公孫勝雖然不願意,但出于對昔日兄弟的情誼,他還是随軍出征,施展自己的道法,幫助宋江等人攻城略地。

在與遼國的戰争中,公孫勝發揮了重要作用。他用五雷天罡正法,助梁山好漢擊敗了遼國的大軍,立下了汗馬功勞。宋江對他更加器重,将他的排名提升到了第四位。

然而,在攻打河北田虎的戰役中,公孫勝遇到了一個棘手的對手,那就是喬道清。喬道清的道法比公孫勝還要高深,公孫勝一時竟然無法戰勝他。無奈之下,公孫勝隻得傳回紫虛觀,求助于師父羅真人。

羅真人見愛徒有難,便傳授了天心正法給公孫勝,讓他回去與喬道清鬥法。同時,羅真人還叮囑公孫勝,要先禮後兵,先勸降喬道清,如果不成再動用法術。

公孫勝領命而去,回到了戰場。他先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勸說喬道清歸順朝廷。喬道清見公孫勝言辭懇切,又是自己的師侄,便欣然應允,投誠歸降。從此,公孫勝與喬道清化敵為友,并肩作戰。

他識破宋江招安,謊稱回鄉探母後銷聲匿迹,成為水浒結局最好的人

随後,梁山好漢又征服了淮西王慶,凱旋而歸。當他們回到汴京時,公孫勝突然想起師父羅真人臨别時的一句話:"遇汴而還。"原來,這正是師父讓他功成身退的暗示。

公孫勝明白,自己與梁山的緣分已盡,是時候告别江湖,回歸山林了。他找到宋江,表明了自己的決定。宋江雖然舍不得這位道法高強的得力助手,但也不好強留。

就這樣,公孫勝與喬道清一起,告别了梁山,重返紫虛觀。他們脫下征戰的铠甲,換上了道袍,開始了清修的生活。從此,公孫勝遠離了是非,專心修道,再不問世事。

而梁山好漢在失去公孫勝這個神助後,漸漸地式微了。在征讨方臘的戰役中,他們屢戰屢敗,損兵折将。最後,就連宋江這個招安的推動者,也死于非命。

回想起當年在梁山上,公孫勝與一衆好漢把酒言歡的情景,不禁令人唏噓不已。曾經的兄弟,如今卻死的死,散的散,隻有公孫勝全身而退,避開了這場腥風血雨。

他識破宋江招安,謊稱回鄉探母後銷聲匿迹,成為水浒結局最好的人

這一切,都要歸功于公孫勝的智慧和遠見。他早早看透了宋江的為人,知道招安不過是一場騙局,隻會讓兄弟們身陷險境。是以,他選擇了及時抽身,回歸道家清靜無為的境界。

公孫勝的一生,就是一個修道人的一生。他雖然曾下山入世,與晁蓋等人劫富濟貧,但他的内心始終沒有被世俗所染。他有自己的堅持和操守,不為名利所動,不為權勢所惑。

當宋江的招安把戲越來越明顯時,公孫勝毅然決然地離開,走上了一條與衆不同的路。他知道,留在梁山,隻會被宋江當做棋子利用,最後落得個不好的下場。

與宋江不同,公孫勝有着更高遠的理想和追求。他要的不是一時的富貴,而是内心的平靜和自在。他要的不是與人争鬥,而是與道合一。

是以,當師父羅真人點化他"遇汴而還"時,公孫勝立刻領悟了其中的深意。他明白,自己該功成身退了,該回歸本心了。

他識破宋江招安,謊稱回鄉探母後銷聲匿迹,成為水浒結局最好的人

結尾

公孫勝的一生,雖然傳奇,但卻不失道家的灑脫和超然。他用自己的智慧和見識,在一個混亂的時代裡,走出了一條不一樣的路。他沒有被時代的洪流所裹挾,而是憑借自己的選擇,實作了人生的自我價值。

功成身退,歸隐山林,這就是公孫勝的結局,也是他的選擇。在那個英雄輩出的年代,能有這樣一個明白人,實屬不易。

公孫勝用他的一生,诠釋了什麼叫"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他超脫于世俗之外,卻又洞察世事人心。他的故事,值得我們每個人去思考和借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