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聯盟

孫子和外孫的差别有多大?并不在于姓氏,心理學家說出紮心大實話

作者:第一心理
孫子和外孫的差别有多大?并不在于姓氏,心理學家說出紮心大實話

撰文 / 第一心理主筆團

編輯 / 湯米

社會逐漸發展演變,傳統的“男尊女卑”理念已經被視為過時的觀念。

在養老、關愛和照顧老人的責任上,不論男女,兒女均應負起同等的責任。同樣,在财産的繼承問題上,無分性别,兒女享有等同的繼承權。

然而,在一些保守的老年人看來,由兒子與女兒所生的孩子在其心中占據着截然不同的情感位置和社會地位,孫子與外孫的差異遠超過簡單的姓氏之别。

在評判親緣關系,尤其是代際間的關系時,許多人尤其重視姓氏和血統的聯系。

常有等言論,這些觀念逐漸根深蒂固。

孫子和外孫的差别有多大?并不在于姓氏,心理學家說出紮心大實話

例如,傳統中的“重男輕女”觀念便是這種思想的具體展現。

兒子是親人,女兒會外嫁

許多父母心中有這樣的想法:

辛苦養育的女兒長大後,會嫁出去成為别人家庭的一員,為其他家庭生育後代,照顧其他的老人。

這種看法影響了許多年輕人的生育選擇,促使他們認為不管生活條件如何,都應該要有一個兒子,因為隻有兒子才能繼承家業,而女兒最終隻是外人。

這種看法實際上是“重男輕女”觀念的另一種表現。

不久前,在咨詢室中,一位來訪者向我訴苦。她提到過年時帶孩子回家,手提大包小包,但母親隻是禮貌性地微笑幾句。

而當她的兄弟僅帶着孫子空手而來時,母親的笑容如春花般燦爛,對孫子關懷備至,恨不得時刻看着他,一旦看不見便焦急尋找。

孫子和外孫的差别有多大?并不在于姓氏,心理學家說出紮心大實話

與此相比,外孫則像是一個不請自來的客人,遭到冷落和忽略。

更令訪者難過的是,在家族聚會時,母親還會偷偷将孫子拉到一旁,偷偷開小竈給零食。

當外孫也想要時,卻被母親厭惡地斥責:

這位來訪者描述這一系列事件時,情緒非常激動,她幾乎在嘶吼着詢問我:

“難道外孫就不是自家人嗎?”

在許多長輩眼裡,孫子和外孫雖隻一字之差,但卻有天壤之别。

孫子繼承了家族的姓氏,延續了血脈,是以受到了全心的愛與厚望;

而外孫則被視為外人的一員,需要承擔外家的責任,無法期待太多。

我們首先需要了解這種來自長輩的心理,然後才能針對性地從心理學角度進行幹預。

孫子和外孫的差别有多大?并不在于姓氏,心理學家說出紮心大實話

在親子關系和情感交流中,自我保護的心理投射幾乎無處不在,這是其最為集中的表現形式之一。

許多長者傾向于偏愛自己的孫子,這背後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孫子代表了家族後代的持續。

他們認為,在自己未來生病或需要照顧的日子裡,孫子會全力以赴地照護自己。

俗話說,

在長期被這樣的觀念影響下,許多老人在潛意識裡相信,隻有孫子才會在他們晚年承擔照顧的責任,是他們可以信賴的後代。

然而,這種差別對待的環境和條件性的愛,同樣使得許多外孫從小就感覺到自己似乎不被爺爺奶奶喜歡,甚至覺得自己不被需要。

今年年逾古稀的劉奶奶常在小區公園鍛煉時向人提及,相較之下,外孫并沒有孫子那麼親近。

她回憶道,自己曾親手撫養兩個孩子直至高中畢業,并一起生活至他們大學寄宿。

她認為無論孫子還是外孫,與她的關系都很密切,但在關鍵時刻還是能感受到二者的不同。

孫子和外孫的差别有多大?并不在于姓氏,心理學家說出紮心大實話

例如,前年她重病入院時,孫子放棄學業,長途跋涉,日夜不離地照顧她,直到她康複出院。

而相比之下,外孫僅在周末探望過她一次,帶了些水果和營養品,短暫停留後便匆匆離開。

在與劉奶奶的對話中,我幾次欲言又止,想要提出一個問題:

孫子和外孫的差别有多大?并不在于姓氏,心理學家說出紮心大實話

這個問題的答案,通過劉奶奶外孫的表現似乎已經不言而喻。

根據認知心理學(cognitive psychology),有一種理論叫做“自我服務偏見”(self—serving bias),簡單來講就是人們回憶過去時傾向于美化自己,将不良結果歸咎于他人的心理傾向。

此理論在現實生活中表現得淋漓盡緻,說明我們如何對待他人,他人通常也會以同樣的方式回報給我們。

孫子和外孫的差别有多大?并不在于姓氏,心理學家說出紮心大實話

孩子在幼年期遭受祖父母的不公平對待,對他們尚未成熟的心理造成了深遠的影響,可能導緻自卑、低自我價值感及被遺棄的感覺。

是以,老人與孫輩間的親疏并非僅僅因為姓氏或血緣關系,而更多地取決于他們是否曾經真心互相關愛和照顧。

The End -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本文關鍵詞:親屬關系、心理學

圖檔源自網絡,侵權請聯系

微信公衆号:第一心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