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聯盟

《你啊,内心戲超多》:如何停止“精神内耗”?

作者:新京報
《你啊,内心戲超多》:如何停止“精神内耗”?

《你啊,内心戲超多:停止精神内耗的65個習慣》,[日]松浦彌太郎 著,孫浩洋 譯,人民郵電出版社2024年1月版。

“丢棄”的思維方式有助于我們調整心态

我們所能擁有的東西是有限的,不僅物質如此,資訊、知識和人際關系也是如此。這些無形的東西,我們自己也無法準确知道擁有了多少,它們往往在不知不覺中逐漸增加。人們往往認為,隻要擁有更多,自己就更富裕,就比别人更優越。為什麼人們擁有的越多就越感到安心呢?你是否已經擁有了過多的東西呢?實際上,大多數東西即使我們不去擁有,也不會對我們的生活造成多大的困擾。就算是有需要這些的時候,我們到時候再去思考如何應對也是足夠的。我們應該去了解自己在各方面能擁有多少東西、自己的上限是什麼,這比去擁有更多東西更重要。

這種思考不僅适用于實物,也同樣适用于資訊。例如我們計劃去旅行時,隻要去查找,永遠可以找到更多的資訊。即使隻是選擇酒店,也會有很多可選項,但在這方面費盡心思地去選擇真的不累嗎?你是不是也曾陷入“應該還有更好的酒店”“旅行計劃應該還能更劃算”的貪心中,導緻自己無論如何都覺得不滿足,也感受不到旅行的喜悅和感激之情。

和别人交往同樣如此。受社交軟體的影響,我們很容易與别人建立聯系,但真正彼此信任的關系并不多。我們隻是在社交中積累了更多的“點頭之交”,彼此之間花費時間做一些膚淺的關心和交流,卻無法讓彼此的關系變得更深入,以至于有時連共同的回憶都成為一種負擔。回憶并不全是美好的,有些回憶也許被忘記會更好。回憶在每次被想起時都會變得更加牢固,我們為什麼要一遍一遍加深那些讓我們痛苦的回憶呢?

《你啊,内心戲超多》:如何停止“精神内耗”?

電影《寂靜人生》(2013)劇照。

除非我們有意識地告訴自己“忘掉這些吧”,否則我們将永遠無法擺脫這些痛苦的回憶。相反,負面情緒會持續翻湧并加深我們的執着。無論實物還是資訊,擁有太多都不是好事。就像車輛有載荷限制一樣,我們能承受的實物和資訊也是有限制的。雖然我們渴望獲得更多新的知識,但如果獲得了太多的資訊,我們就會像一輛超載的汽車一樣變得笨拙、遲鈍了。如果我們一直超載運作,那麼故障和事故遲早會發生。

然而,随着我們每天的生活和工作,無論有形還是無形的東西都會在我們無意識的情況下不斷增加。隻要我們還活着,就不可能完全阻斷這些東西的輸入。是以,我們應該時常丢棄可以丢棄的東西,忘記可以忘記的記憶。然後更加珍惜那些有益于他人的東西。

我們每天都應該問一問自己“這個東西真的有必要嗎”。丢棄的精神在于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需求,然後舍棄那些多餘的東西。不要去考慮将來會不會用得上,也不要将丢棄視為失敗或損失。“丢棄”的思維方式有助于我們調整心态。這種思維方式的關鍵在于如何制定該丢棄和該保留的标準。對我來說,唯一無法丢棄的是别人寄給我的信件。因為每一封信件中都蘊含着那些人十分寶貴的心意,是以我十分珍視這些信件。如果我們擁有的東西已經到了我們能承受的極限,那麼我們就無法再容納新的東西了。如果繼續強行将更多的東西塞給自己,我們隻會更加分不清哪些東西對于我們是重要的。是以,為了接受明天的東西,讓我們學會舍棄吧!

将時間、金錢用在内心激動的事情上

沒有什麼概念比“時間和金錢”是我們更熟悉的了。如何與時間和金錢和睦相處是我們人生中的重要課題。金錢本身并沒有任何價值,隻有使用時它才會産生價值。使用金錢意味着用金錢去進行交換。那麼,我們應該用金錢去交換哪些東西呢?毫無疑問,肯定應該去交換那些對我們有價值的東西。如果能用一萬日元交換到價值兩萬日元的東西肯定再好不過了。然而,在這裡,差額的大部分是附加值,隻有我們把“時間”附加到我們用金錢交換來的東西上時,它們才會創造出價值。

讓我們做一個簡單的想象。假設你用一萬日元買了一本書。你可以匆匆地在三天内就讀完這本書,也可以花一個月的時間,仔細地思考并慢慢地品味和閱讀。同樣是閱讀一本書,但是兩種選擇的價值差異是顯而易見的。這說明根據我們利用時間的方式,同一個東西會展現不同的價值。在生活和工作中,不考慮日常花銷,我們可以尋找并保持更好的使用金錢的方式,也可以為我們的時間找到更好的使用方式。每個人都會有自己使用時間和金錢的好方式和壞方式。讓我們堅持以良好、健康的方式使用時間和金錢,而不是将它們白白揮霍掉。

《你啊,内心戲超多》:如何停止“精神内耗”?

電影《寂靜人生》(2013)劇照。

我使用時間和金錢的方式很簡單:我将時間和金錢用在那些讓自己感到激動的事情上。重要的不是遵照自己的欲望去使用它們,而是通過使用它們感受自己内心的激動。無論對他人來說如何,我都希望将自己的時間和金錢用于讓我内心深處感到激動和愉悅的事情上。在這些激動人心的時刻,我可以積累寶貴的經驗,也可以學到很多東西,也會擁有許多不可替代的邂逅。我認為,隻有為了這些事情使用寶貴的時間和金錢才是值得的。同樣出于這個原因,我一直在尋找下一個讓我内心激動的事情,為此從不吝惜時間和金錢。

不斷地接受新的事物

現在,你在培養什麼東西嗎?我們的心靈、身體,以及人際關系和事業,就像植物需要澆水一樣,都需要我們用心培養。别人無法幫助我們培養這些東西,也不要認為随随便便就能培養好這些東西。隻有我們自己才能培養好自己。無論年齡多大,我們都應該繼續培養自己。這本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卻很容易被我們忽略。雖然老去是自然的過程,但我們不能主動停止成長。

人的一生都在成長。是以,我們要像呵護植物一樣對待人生,時而給予水和養分,時而為它遮陽,時而修剪掉多餘的枝葉。如果完全放任它們生長而不加照顧,它們最後隻會荒蕪并枯萎。不僅是對自己,對他人和社會也要抱有耐心培養的意識。當我們擁有這種意識時,我們看待事物的方式會改變,我們的心态也會變得寬容。這并不意味着我們應該居高臨下地看待事情,更不是對一切都漠不關心,而是應該将一切都視為與自己相關的事情,以近乎關愛的心态去耐心地培養和打理它們。

如果擁有這樣的心态,當一個人失誤時,我們就不會氣憤地覺得“為什麼他連這麼簡單的事情都做不到呢”,而會親近地對他說“如果你這樣做,就肯定能做到的”;我們也不會憤慨地抱怨“為什麼會有這麼不友善的機制呢”,而會去思考“如果進行這樣的改善,機制肯定會變得更好”。

《你啊,内心戲超多》:如何停止“精神内耗”?

電影《寂靜人生》(2013)劇照。

如果發現自己的心靈幹涸了,哪怕是更換新的土壤,也要重新去培養它;如果發現别人的心靈幹涸了,那麼我們就要用“水”和“營養”去滋潤他們;如果發現整個社會的心靈都在幹涸,那麼我們就應該積極思考如何改善現狀。讓我們用心地去觀察周圍的事情,然後耐心地去培養和打理它們吧。

現在再問一次:現在,你在培養什麼東西嗎?

明白自己在為了什麼而努力

雖然“願景”這個詞聽起來有些誇張,但我認為思考自己的生活理念是非常重要的。“理念”也許聽起來比較宏大和複雜,我們也可以把它稱作“方針”或“觀念”。簡單來說,它回答了關于我們為什麼要生活的問題。隻要能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在面臨困難時就能獲得依靠。人生中充滿困難,我們有時難免會産生迷茫。為了應對這些困難和迷茫,擁有自己的願景是很重要的。

思考自己的願景是非常有意義的。這不僅是對自己的審視,也是對自己價值觀的檢驗。換句話說,這是直面自己最重要的事情進行思考的過程。我喜愛的一首歌中有這樣一段歌詞:“為了父親,哎嘿呀;為了母親,哎嘿呀;再來一個,哎嘿呀!”其中就蘊含了為了家庭的安甯和繁榮而努力的願景。

《你啊,内心戲超多》:如何停止“精神内耗”?

電影《成為簡·奧斯汀》(2007)劇照。

有人認為金錢很重要,也有人認為家庭很重要,還有人認為讓世界變得更美好很重要。這些都是每個人各自的願景,并沒有什麼優劣之分。此外,願景将會且也應該随着我們年齡的增長而改變。我們過去可能懷有某種願景,從現在開始卻要懷抱另一種願景。如果可能的話,我們最好每年都确認一次我們的願景,加以思考并付諸行動。如果我們的工作或居住地改變了,我們的願景也會随之改變。當家庭成員增加時,我們的願景可能也會改變。曾經認為“工作優先”的人随着年齡的增長,可能會認為“健康最重要”。願景是我們的護身符。就像每年更換護身符一樣,讓我們也不斷更新我們的願景吧。

讓自己重新振作起來

在我們經曆讓自己失去自信的事情後,怎樣才能讓自己重新振作起來呢?“堅定不移地相信自己”會成為我們最強大的力量。我們對自己的相信能拯救自己,除此之外沒有拯救自己的辦法。即使周圍的每個人都說“你不行”,隻要我們不認為自己是失敗者,相信自己絕對能做到,我們就能克服困難。

我二三十歲的時候曾經毫無緣由地盲目自信。後來,這個問題随着時間的推移自然而然地得到了解決。如今我已不再像年輕時那樣天真,對自己的能力也有了更深的認識。現在想起來,那時候我對自己并不了解,也沒有能力對自己做出深入的分析,想來也沒有吃到太多苦頭。但正因如此,後來當我遭遇自己感到無力的事情而深陷失去自信的深淵時,我感覺自己被徹底擊垮了。

從挫敗感的深淵中走出,重新獲得自信,這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重新獲得自信需要花費很長時間。當然,在這期間工作、社交之類的日常生活也依然會繼續。然而,閃回的記憶會在某個瞬間捕捉到我們,在我們的腦海中繼續種植“我已經不行了”的想法。這是非常痛苦的經曆和過程。盡管如此,我們也不能放棄自己。即使被逼到極限,也要堅守“相信自己”這個最後的堡壘,也要相信自己一定還有辦法。

《你啊,内心戲超多》:如何停止“精神内耗”?

電影《成為簡·奧斯汀》(2007)劇照。

然後我們要怎樣重拾自信呢?我們應當尋找讓自己振作起來的某些話語。去尋找那些一旦想到,就能迅速轉變自己消極情緒的話。這些話不是别人說的話,也不是書中的話,而必須是我們自己心中湧現的話,否則很難觸動我們的心靈。當時,使我重新振作起來的一句話是“無論發生什麼,一切都會變好”。這句話是我在洗澡時突然想到的。在找到這句話的一瞬間,我的心情終于發生了轉變。

“已經一切安好了”“不需要去在意了”“重新相信自己吧”“無論發生什麼都能解決的”,這些話恐怕是那時候的我最渴望的。

重要的是,這些話都是從我内心湧現的。在接下來的兩三個月裡,盡管我再次被“我已經不行了”的想法捕獲,但我一直堅持相信自己,并不斷做出努力。沒有比這些話更能促使我努力的力量了。另一個時刻,我想到了“我為什麼不試試新的東西呢”。當我想到這句話時,我重新獲得了力量。漸漸地,“那隻是一次失敗而已”“我已經盡力了”“繼續前進吧”等一些話開始激勵我繼續前進了。

不需要多麼精妙的語句,也不需要使用時髦的詞彙,僅僅是這幾句簡單的話語,就蘊含着拯救我們的力量。我将自己想到的那些話放在我的心靈口袋裡,時不時地取出來确認。在這樣一次又一次地度過心靈危機的過程中,我深刻地認識到人類是被語言保護的。語言有時會傷害人,但也能使人重新振作起來。即使遭遇了嚴重的失敗,即使身心破碎,即使身處風口浪尖,隻要堅信自己,不放棄自己,就能再次振作起來。“相信自己”是最強大的力量。讓我們始終堅定地相信自己吧!隻要相信自己,我們肯定能找到答案。

本文選自《你啊,内心戲超多:停止精神内耗的65個習慣》,較原文有删節修改。已獲得出版社授權刊發。

原文作者/[日]松浦彌太郎

摘編/何也

編輯/張進 何安安

導語校對/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