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聯盟

失敗造就偉大!建國後解放軍的三次慘敗,次次回憶刻骨銘心

作者:枕貓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一個全新的時代就此拉開帷幕。作為這個國家的武裝力量,人民軍隊自然肩負着維護國家主權、領土完整的神聖使命。然而,在這條崛起之路上,他們卻先後遭遇了三次令人發指的慘痛失利。

失敗造就偉大!建國後解放軍的三次慘敗,次次回憶刻骨銘心

金門之戰:開國之初的首次失利

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經曆苦難千載的中華民族迎來了新的曙光。當莊嚴的國歌響徹雲霄,禮炮聲中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宣告成立。這一曆史性時刻,标志着新中國的誕生,也預示着新的篇章即将開啟。

然而當時的人民解放軍并未能在短時間内完成全境解放的偉業,反而在開國之初遭遇了首次慘痛的失利。

位于福建沿海的金門島,當時仍由國民黨軍隊把控。作為新中國的領土一部分,金門的解放自然是當務之急。

失敗造就偉大!建國後解放軍的三次慘敗,次次回憶刻骨銘心

1949年10月17日,解放軍第十兵團乘勝追擊,先後攻占平潭、廈門等島嶼。官兵鬥志高昂,紛紛表示要一舉拿下金門,為新中國"獻禮"。但他們恐怕想象不到,這場戰役最終會以極其慘烈的代價畫上句号。

金門島地處福建海峽,渡海作戰對當時的解放軍來說可謂全新的挑戰。雖然第十兵團在陸地上向來威風凜凜,但在海上作戰方面,他們确實缺乏經驗。更為不利的是,此時第十兵團高層正忙于處理剛剛解放廈門的種種事務,便将攻打金門的任務交給了第二十八軍。

可惜的是,這支部隊的主官們也各有其他要務纏身,導緻整體戰鬥力大打折扣。

10月24日夜裡,第二十八軍的251、253、254三個團率先開始了對金門的進攻。這支登陸部隊雖然迅速占領了敵人的灘頭陣地,展開與之拉鋸戰,卻遇到了嚴峻的考驗。

由于不熟悉海況,他們所乘坐的登陸舟在退潮後全部擱淺,無法及時撤離。次日清晨,敵軍的飛機和重炮立即對這些滞留的船隻進行了猛烈轟炸,登陸部隊頓時失去了後續增援。9000餘名官兵,在明知返程無望的情況下,依然堅守了兩天兩夜。

失敗造就偉大!建國後解放軍的三次慘敗,次次回憶刻骨銘心

他們與敵人展開了慘烈的肉搏戰,最後全軍覆沒。這支本應掃平金門的精銳部隊,就這樣葬身于這片海域。這也成為新中國軍隊建立初期的首次重大失利。當時的解放軍第十兵團,絕大部分官兵出身于山東老區,在陸地上戰功赫赫,一直被視為中流砥柱。

但面對未經曆的海上作戰,他們還是暴露出了許多短闆。比如對于當地地理環境、海況變化缺乏充分了解,對敵我力量對比也有明顯誤判。這顯然是新軍隊在轉型過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些問題。

而當時第二十八軍的主要指揮官,也都不同程度地被其他瑣事所分散了精力。這無疑進一步加劇了戰鬥力的下降。更有甚者,當登陸部隊遭遇挫折,缺乏後續增援時,指揮系統出現了嚴重癱瘓,很難有效協調調動。這些都成為這次失利的重要原因。

當這支解放軍英勇的登陸部隊,在對金門島展開猛烈進攻時,他們恐怕也無法預料到,自己最終會葬身此地。在兩天兩夜的拼殺中,這支9000餘人的部隊,最終全軍覆沒,成為新中國建立初期軍隊的首次慘重損失。

失敗造就偉大!建國後解放軍的三次慘敗,次次回憶刻骨銘心

砥平裡血戰:志願軍遭遇的慘烈考驗

金門之戰給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軍隊帶來了沉重打擊,但他們并未是以氣餒。在北韓戰場上,中國人民志願軍憑借英勇頑強的作風,終于扭轉了戰局,開始反攻美軍。

1951年2月,正當志願軍士氣正旺時,他們将矛頭瞄準了橫城附近的一處小城——砥平裡。

當時的北韓戰場上,雙方勢力消耗嚴重。中朝軍隊經過數次戰役的不懈努力。終于在呼籲下成功逼退美軍。将戰線推向了三八線以南。與此同時,美軍也集結了大批精銳部隊,準備發動全面反撲。

在這一關鍵時刻,中國人民志願軍決定出手,對橫城及其西部30公裡外的砥平裡發動突擊。志願軍之是以選擇砥平裡,并非毫無緣由。此前在橫城一役中,他們就展現了出色的戰鬥力,取得了不俗的戰果。

失敗造就偉大!建國後解放軍的三次慘敗,次次回憶刻骨銘心

再加上,此時橫城與砥平裡在地理條件上并無太大差異,是以志願軍認為可以沿用此前的戰術。在集中火力、集中兵力的前提下,他們認為掃平砥平裡也不過爾爾。然而,戰争的真相往往令人出乎意料。

當志願軍開始向砥平裡發起攻勢時,他們這才發現,此處駐紮的并非北韓軍隊的"僞軍",而是由美軍第二師第23團、一個法國加強步兵營等精銳部隊組成的強大防線。再加上這裡還有50門迫擊炮和21輛坦克的支援,志願軍頓時遭遇了嚴峻的考驗。

面對如此大規模的敵軍兵力和精良武器裝備,志願軍所擁有的隻有有限的輕武器。雖然一開始還能憑借突如其來的進攻造成敵軍恐慌,但随着拉鋸戰的展開,他們的優勢很快就被美軍的火力優勢所扼殺。

失敗造就偉大!建國後解放軍的三次慘敗,次次回憶刻骨銘心

整整3天3夜,志願軍展開了慘烈的攻城戰。在這場針鋒相對的硝煙中,他們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據統計,志願軍在這次戰役中傷亡約3300人,而美軍僅400餘人。這樣慘痛的損失,無疑成為了志願軍的一次沉重打擊。

然而,這并不意味着志願軍就此一蹶不振。恰恰相反,正是這次教訓,讓他們更加清楚地認識到了自身的不足,進而在後續戰役中不斷改進和提高。

比如,在此後的戰鬥中,志願軍更加注重對敵情的全面掌握,不再輕易被武器裝備的優勢所迷惑。同時,他們也更好地學會了科學運用戰術,在進攻時更加注重對敵方火力點的先行打擊。

失敗造就偉大!建國後解放軍的三次慘敗,次次回憶刻骨銘心

180師受挫

中國人民志願軍在北韓戰場上的驚人表現,無疑給新中國的軍事實力增添了無上榮光。但是,即便是戰功赫赫的精銳部隊,在殘酷的戰争面前,也難免遭遇意想不到的巨大挫折。

當時,正值抗美援朝戰争的關鍵時刻。中朝軍隊已經成功逼退了美軍,将戰線推向了"三八線"以南。為了進一步鞏固戰果,阻止敵軍突破,雙方都在此地展開了激烈的大規模迂回戰鬥。在這一背景下,60軍180師奉命前往該地區,擔負起了關鍵的阻擊任務。

180師曾經在晉察冀地區的攻堅戰中,以及西川的剿匪行動中,都立下了不少戰功。在新的北韓戰場上,他們也深受信任,被派往這一重要陣地。

失敗造就偉大!建國後解放軍的三次慘敗,次次回憶刻骨銘心

4月21日那天,180師收到了來自軍部的緊急指令:在兩天後,即23日,必須撤退到北漢江附近,擔任阻擊任務。他們的任務是争取三到五天的時間,為大部隊的戰略撤退提供保障。

180師的情況此時已相當艱難。他們在美軍7師的猛烈攻擊下已經苦戰了三天,且在後勤補給極為困難的情況下,士兵傷亡慘重。與此同時,與他們并肩作戰的北韓友軍也幾乎失去了戰鬥能力。

盡管情勢不利,但180師在這種逆境中表現出了難以置信的勇氣和堅韌,他們在九巒山堅守陣地,不僅奪取了美軍16輛坦克,還殲滅了數百名敵軍。

原本隻需堅持到23日,180師就可以按計劃撤退。就在22日晚上,當180師右翼的63軍和39軍得知鄰近的64軍已在美軍的壓迫下撤退,且自己有被圍困的危險時,他們緊急撤退但未能及時通知180師。

在這樣的重壓下,180師還接到了另一側的15軍的消息——他們的糧倉已被美軍摧毀,不得不先行撤退。緊接着,軍部又下達了“原地堅守、掩護傷員撤離”的指令。

180師突然發現自己已被美軍的第9軍和第10軍包圍,成為戰場上的孤軍。

失敗造就偉大!建國後解放軍的三次慘敗,次次回憶刻骨銘心

師長鄭其貴最終決定一面堅守,一面向軍部申請撤離。不料,這一請求因3兵團的電台在戰場移動中遭敵襲,沉默了整整三天。

在等待了無果的三天後,到了24日,軍長韋傑在沒有接到兵團指令的情況下,仍然下令180師向北漢江撤退。但戰場的局勢已經發生了劇變,美軍已經控制了漢江渡口。

面對占領漢江的美軍,180師的士兵們,餓了三天,開始嘗試強行渡江。部分士兵依靠前方部隊留下的三根鐵絲成功到達對岸,而另一部分則不幸沉沒于江水之中。

經過一系列艱苦卓絕的戰鬥,當180師終于到達預定陣地時,他們接到了來自總部的斷斷續續的指令,先是原地阻擊,然後又是向鷹峰突圍。在執行這些指令時,他們遭遇了多重挑戰,不僅連續幾天暴雨和美軍的封鎖使得預計的援軍未能及時到達,而且士兵們已筋疲力盡、彈盡糧絕。

最終在4月28日淩晨,師長鄭其貴下達了最後一道指令:砸毀電台、焚燒資料,全師沖鋒,突破封鎖線。

這場突圍戰鬥中,180師在正面作戰中犧牲了約3000名戰士,在突圍行動中又有約5000人犧牲、中毒或被俘,僅約4000人突圍成功。

失敗造就偉大!建國後解放軍的三次慘敗,次次回憶刻骨銘心

從挫折中崛起:砥砺成長的軍魂

在新中國軍隊的曆史征程中,無疑曾經留下了不少令人刻骨銘心的傷痕。從金門之戰的慘痛失利,到志願軍在砥平裡遭遇的慘烈考驗,再到180師在北韓戰場上的全軍覆沒,這些重大挫折無疑都給年輕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軍隊帶來了沉重打擊。

金門之戰中,人民解放軍雖然遭遇了慘重損失,但正是這份前仆後繼的戰鬥精神,成就了他們日後在海上作戰中的輝煌成就。在痛定思痛、總結教訓之後,解放軍在渡海作戰中,開始注重提高對地理環境和海況的掌握,同時也加強了戰前偵察工作,力求對敵我實力做出準确判斷。

參考資料:

《金門戰役:新中國軍隊的首次慘痛失利》

《砥平裡血戰:志願軍遭遇的殘酷考驗》

《180師被殲:戰争殘酷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