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聯盟

中年返貧,從精神破産開始

作者:洞見
中年返貧,從精神破産開始

作者:洞見·姜榆木

前陣子去深圳出差時,順道見了一位朋友。

他本來在當地一家網際網路公司做到了中層,稅後年薪接近60萬,一直以來過得都挺不錯。

但是因為經營不善,他所在部門被公司整個端掉,他這個小上司也失了業。

我本想趁着這次見面的機會,給他打打勁,心想憑他的能力,總還是不缺機會的。

結果剛進他家門,先是聞到一股馊味,接着看到桌上、沙發上、地上堆滿了雜物。

他穿着皺巴巴的襯衫,胡子像是半個月沒有理過。

聊天時也不見他讨論日後的計劃,開口不是抱怨前公司,就是感慨中年好難。

說實話,一見他這樣子,我那些鼓勵的話也說不出口了。

都說中年是最輸不起的年齡,稍有不慎,滿盤皆輸。

但其實隻要肯學、敢做,哪怕一無所有,也無妨從頭再來。

真正讓人一夜返貧的,不是物質上的捉襟見肘,是精神上的無以為繼。

01

腦力不濟

不知你是不是跟我有同樣的感覺。

剛邁過40歲的坎,腦子似乎就有點不夠用了。

以前看一遍就懂的流程,現在要琢磨好幾天。

開會時聽到新的術語和行話,就莫名覺得頭疼。

加上人到中年,事情也多,很多時候索性就讓大腦開擺。

遇到問題懶得去想,直接沿用老的辦法;不懂的地方懶得去問,索性讓懂的人去做。

但其實放棄思考和學習換來的片刻輕松,都在暗中标好了價格。

前陣子跟幾個大學同學聊過後,更加堅定了我的這個想法。

大一時的室友老胡,當年腦子是出了名的好使。

幾百種螺釘的規格參數他能過目不忘,十多本厚厚的國際标準他能倒背如流。

但自從當上主任,事業家庭兩頭忙,他基本就沒心思再去學新的東西。

公司引進新的管理系統,他連十來頁的操作手冊也不想去翻。

下屬向他介紹新的方案,他聽得直打瞌睡。

後來沒能準确分析行情,由他經手的項目給公司造成了巨大損失。

不僅丢了主任的位置,收入也被砍了一大截。

倒是隔壁班的老趙,剛被公司提升為外貿部負責人,幹得風生水起。

畢業這麼多年,他一直沒讓腦子閑着。

每天就算忙到再晚,也會至少抽出半小時,學學新的技術和理論,思考行業的發展趨勢。

前些年他判斷東南亞市場将成為風口,主動申請外派到主營外貿的分公司,當年就拿下了幾個大單。

人到了一定年齡,各種和大腦相關的機能,都會不可避免地衰退。

唯獨思考的能力,常常是我們自己主動放棄的。

瞬息萬變的時代,每天都有新的技術疊代,每年都有新的行業誕生。

不再接收新的認知,不再了解新的趨勢,大腦就隻能萎縮退化。

正如YouTube上一幅漫畫所描繪的那樣。

中年返貧,從精神破産開始

任何人想要脫貧,都要從主動學習和思考開始。

一個能夠消化吸收新事物的大腦,才是中年人最大的底氣。

02

心力匮乏

網際網路人@崔璀提過她手下的一名員工。

這名員工46歲那年,得到一次競選進階總監的機會。

他平時做事很有幹勁,部門裡呼聲也高,大家都覺得他能當選。

誰知競選的最後關頭,他卻意外住院,總監的位置也旁落他人。

本來崔璀考慮到他的情況,一直幫忙留心其他崗位,隻要有了空缺,就會把他推上去。

但這件事過後,這個員工就像變了個人似的。

上司下達的任務随口應付,下屬上交的檔案随手就簽,動不動就跟别人抱怨時運不濟。

不僅自己工作效率低下,還搞得整個團隊士氣低迷。

崔璀無奈之下,隻得把他調離了核心崗位。

後來她才了解到,這個員工考慮到自己的年齡,把競選總監視作最後一次向上發展的機會。

結果意外落選,讓他覺得自己這輩子都不可能再往上走,也就沒了以前的幹勁。

梁甯老師說:“廢掉一個人最直接的方式,是讓他開始聽天由命。”

确實如此。

很多人步入中年,就少了年輕時那股子心力。

少了那股發自内心想要做好某件事的精神能量。

心力強的人,即使面對事業的瓶頸、生活的挫折,從來不會被打垮。

心力弱的人,一次打擊,就能讓他一蹶不振。

投資人單仁行,總結過一個“40歲定律”。

人們往往在40歲左右遭遇一次重大挫折,大部分人從此逐漸平庸,甚至淪落低谷。

然而挺過挫折的少數人,就能在極短時間内,将自己的事業推向更高峰。

單仁行說:中年是對内在精神的考驗,當你擁有足夠的心力,你就能從危機中錘煉出成功所必要的心性與格局。

中年人的路,崎岖而險阻;中年人的狀态,疲憊而痛苦。

你越是表現得能量不足,生活就越會讓你無可奈何。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保持向上生長的韌勁,把内心修煉得足夠強大,才能把日子過成想要的樣子。

中年返貧,從精神破産開始

03

精力渙散

以前聽人說,人不是累死的,都是忙死的。

當時還有些聽不懂,直到最近幾年,我對這話的感觸越來越深。

去年我有段時間忙得昏天黑地。

每天在公司不是開會,就是去開會的路上。

期間還得抽空回複十幾封郵件,準備好幾份材料。

回到家裡又要面對各種家務瑣事。

老家的親戚們也時不時打電話過來,不是找我借錢,就是讓幫忙給孩子找工作。

各種事情堆在一起,有時一天的待辦清單上,記了30多件未辦項。

終于有一天,我就像負載運作的電腦猛地當機,躺在床上什麼都不想做。

最後我請了個長假,在家裡休息了半個月,整個人才慢慢緩過來。

都說中年人難,難在哪兒?

我想難就難在,生活是十面埋伏,你又沒有三頭六臂。

年輕時,能夠心無旁骛地為了一件事通宵達旦,一覺醒來又是幹勁十足。

但等到成家立業了以後,機關的項目要趕,孩子的教育要抓,父母的健康要顧……

永遠有在忙的事情,又永遠說不出自己在忙什麼。

直到有天精疲力竭,開始習慣躺平擺爛,才發現自己早已活成人群中最面目模糊的那個。

難怪作家劉潤會說,為撿芝麻四處彎腰的人,注定丢掉手裡的西瓜。

一個人的生活層次,是藏在他管理精力的方式裡的。

香港記者艾米曾深陷家庭糾紛,在患上甲狀腺亢奮症後丢掉了工作。

直到獨自搬進15平米的房子,屏蔽掉分散精力的事,她的病情才有所好轉,事業也漸有起色。

雨果也曾忙于應酬,變得沒有精力寫作,經曆了很長一段低谷期。

後來他一咬牙,逼着自己脫光衣服在家寫作。

如此一來,别人不敢來拜訪他,他也不敢出去找别人。

憑借聚精會神的創作,才有最終《悲慘世界》的問世。

人到中年,不再是能夠四面出擊的年紀。

生活沒有聚焦,對所有事情投放精力的結果,就是很快被各種瑣事破事壓垮。

沒有意義的飯局,能推就推;消耗身心的社交,能免則免。

養好有限的精力,才能安頓好自己,照顧好家人。

中年以後,物質上的得失很容易看見,精神上的殘缺卻很難察覺。

但往往就是這些細微不可見的裂痕,讓人生在一夜之間崩潰。

人活到一定年紀,最大的财富不是豐厚的存款,體面的工作。

而是思考的習慣,堅韌的心态,以及随時都飽滿的精力。

請記住,這個世上隻有一種破産,那就是精神儲蓄的清零。

點個贊吧 ,與朋友們共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