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聯盟

“人壽長短,自有天意”:能活多少歲,都是最好的安排,别不信

作者:隴南武都釋出

來源:薇薇夜讀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聯系我們,我們将及時進行處理。

明代文學家陳繼儒在千古奇文《警世通言》中寫道:“一生都是命安排,求什麼?今日不知明日事,愁什麼?榮華富貴眼前花,傲什麼?他家富貴前生定,妒什麼?死後一文帶不去,前人田地後人收。”

《史記》記載:“漢高祖擊布時,為流矢所中,行道病。病甚,呂後迎良醫,醫入見,高祖問醫,醫曰:病可治。”

而漢高祖卻說:“吾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雖扁鵲何益!”

劉邦在追擊黥布的時候,被飛箭射中,中途生病,衆人都心急如焚,呂後更是找來名醫為其醫治。

而劉邦心中卻很通透,說道:“我乃布衣出身,提着三尺青峰取了天下,這不是天命嗎?既然命數由天,哪怕扁鵲在世,也毫無作用。”

一個人能活多少歲,其實,早已注定了。

“人壽長短,自有天意”:能活多少歲,都是最好的安排。

“人壽長短,自有天意”:能活多少歲,都是最好的安排,别不信

01、人壽幾何,都不是以你我的意志為轉移。

生老病死是一個永恒又沉重的話題,我們每個人都是偶然而來,必然而去,無法回避,也無法逃脫。

但古往今來,還是有很多人不願意面對老,面對死亡,在長壽的路上執迷不悟,一生不醒。

《藏書·世紀列傳總目》上記載說:“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這是關于千古一帝的最早記載。

秦始皇首次完成中國華夏曆史的大一統,能力超強,自認為功勞勝過三皇五帝,同時,他也很自負,是以,晚年後,不願意面對衰老,極力追求長生不老。

因為,他自己執迷于長生不老,信了一個叫盧生的儒生的話,結果最後卻是一個謊言,而他卻将怒火撒在了無數無辜儒生身上,造成了曆史上著名的坑儒悲劇。

後來又深信一個叫徐福的方士,讓其攜帶三千童男童女以及已經預備的三年糧食、衣履、藥品和耕具,乘坐特别制造的大船駛向一望無際的東方大海,尋找神仙和不老神藥。

可惜徐福一去不複返,再也沒有回來過。結果秦始皇到死那一刻都沒有得到他的長生不老神藥。

人一生的生老病死,皆存在偶然性與必然性,都不是你我所能控制的。

就如,現實生活中,有的人突然一場意外人就沒有了,有的人擁有千萬家财也是大病來臨如山倒,有的人一生清苦吃糠咽菜卻活到九十九。

其實,人生各有渡口,各有歸舟,該走的天災人禍突如其來不得不走,該留的總能逢兇化吉自有天相。

正如曾仕強教授所言,“每一年的過節,其實是“過劫”,過不了,就沒機會活下去了。”

人的一生本來就如莫言所說:“人生四然:來是偶然,去是必然,盡其當然,順其自然。”

我們要在這僅有的一生之中,熱愛生命,熱愛生活,但不執着于生死,

正如有段話說:“香煙到頭都是灰,人到終點土一堆;人生在世屈指算,難活三萬六千天;今晚脫掉鞋和襪,不知明天穿不穿;人生是條不歸路,分分秒秒停不住;無論是窮還是富,最後都走黃泉路。”

“人壽長短,自有天意”:能活多少歲,都是最好的安排,别不信

02、人壽幾何,都是天道循環規律。

曾有人問:“天道的規律是什麼?”

古人早已給出了答案:“損有餘而補不足。”

天道講究平衡,講究循環,世間萬物隻有在平衡的基礎上,才能和諧共存,隻有在不斷循環往複中,才能穩定向前發展。

在決定人的壽命長短中,有幾大規律是客觀存在的,卻總是被人們忽視。

第一、基因規律:父母的基因會直接傳給後代,一般那些長壽家族的人除去天災人禍的意外,後代多數也會長壽,這就是基因強大的作用。

第二、睡眠規律:規律的作息以及良好的睡眠時間會增強人身體的抵抗力,給身體各個器官休息恢複的時間。

相反,長期熬夜,睡眠不規律,睡眠不足給身體帶來的損耗,近期不明顯,但在人到40歲以後,50到60歲期間會明顯深受其害。

第三、飲食規律:規律健康飲食是保證身體健康的重要因素,因腸道器官在人體中起着消化吸收營養,排毒的作用。

相反,不規律飲食,大魚大肉,過度節食,過度飲食,都會對身體造成不可逆的損害,腸胃絕症越來越年輕化,60歲左右的人死于腸胃癌疾病的人越來越多,就是最好的例證。

第四、情緒規律:觀察那些長壽的老人,除了有好的生活習慣,強大的基因外,還有平和的情緒和心态。

相反,仔細觀察會發現,那些容易暴躁、易怒、憂郁、生氣、過度悲傷的人,一般難有長壽之人。

正所謂,“順應天道的人,才能成就人道。”如此而已。

“人壽長短,自有天意”:能活多少歲,都是最好的安排,别不信

03、“人壽長短,自有天意”,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有個朋友,從小家境優渥,父母恩愛,童年幸福,一路被托舉在父母的肩膀上,順風順水,一路向前。

他以學霸的美名考上了重點名牌大學,畢業後,當别人為了生計一畢業就四處找工作的時候,他卻可以安靜地坐在自習室專心準備考研。

他如願以償考入了心儀大學的研究所學生,跟了一位非常不錯的導師,研究所學生畢業後又繼續攻讀了博士,一畢業順利進入國家研究院專心做研究。

他的女友是大學同學,同樣一路功到了博士,博士畢業後順利進入重點大學成為了一名大學教師,3年後就評為了副進階教授。

他們本來策劃的很好,等兩個人博士畢業工作都穩定後,就結束異地戀長跑結婚,然而,天卻不随人願,他突然查出了絕症。

家人不惜花大錢帶他去國外最好的醫院找最好的專家醫生會診治療,然而,終究沒能留住他。

楊绛先生曾說:“人生無論怎樣精心的策劃,都抵不過一場命運的安排。”

人生一世,其實,生活無非七個狀态:“哭了、笑了、累了、怕了、悔了、悟了、變了。”

匆匆來,匆匆去,生如夏花之燦爛,死如秋葉之靜美,“人壽長短,自有天意”,别糾結,别執着,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猶如莊子提出過的見解:“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人壽長短,自有天意”:能活多少歲,都是最好的安排,别不信

楊绛先生說:

“生活并非都是繁花錦簇,所有的好不過是來自心底的知足,眼裡的熱愛以及對于萬千世界删繁就簡的态度,以獨處相安,與萬事言和,這煙火人間,事事值得,事事也遺憾。

時間終會教會我們,萬事藏于心而不表于情,有風聽風,下雨看雨,生活并沒有深意,幸福和遺憾都藏在日常裡。”

人生,無論貧窮還是富貴,無論長壽還是短命,認真活好每一天,過好當下的日子,不亂于心,不困于情,不念過往,不畏将來,無愧于天,無愧于地,無怍于人,無懼于死,向陽而生。

這樣,人生,如此,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