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聯盟

張向鑫:“骨”足幹勁 撐起生命的支點

作者:紫牛新聞
張向鑫:“骨”足幹勁 撐起生命的支點

“骨科醫生,既是力氣活,也是繡花活”,一見面,蘇州市立醫院關節外科主任、主任醫師張向鑫這麼形容。“骨外科手術就像是給患者的肢體‘換零件’,很多操作需要相當的體力,是以,骨科女醫生很少,同時,骨科手術也會涉及血管、韌帶、肌肉等的細微操作,這又是一個精細活,需要有相當的耐心”。

1998年,張向鑫從山東泰山醫學院(現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畢業後,來到泰安市中心醫院工作。2003年,張向鑫考上了複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碩博連讀,主修小兒外科與小兒骨科專業。博士畢業後,2008年,他作為蘇州市緊缺高層次人才進入蘇州市立醫院骨科工作,從此紮根在蘇州。工作的同時,他不斷深造,2011年,作為通路學者前往南韓翰林大學關節鏡外科學習,2014年,作為進階通路學者前往香港中文大學威爾斯親王醫院關節矯形外科與運動醫學學習。

為患者撐起生命的支點

膝關節疾病雖然不緻命,但卻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而因關節疾病導緻的人體活動減少,更往往會帶來其他嚴重的并發症。一般情況下,關節疾病一旦嚴重到使患者無法行走、站立等,就需要考慮置換關節。“關節就是人體的支點,所有人體動作都需要圍繞這個支點,一旦支點損壞,人體就會出各種問題,我們的任務,就是為患者重新撐起這個支點”,張向鑫表示。

傳統全膝關節置換手術,除了換掉關節軟骨之外,關節内的交叉韌帶等組織也無法保留,而韌帶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能——本體感覺,即行走的平衡感,如果被切除,人體平衡感覺會受到影響。是以,全膝關節置換手術後,患者重新恢複活動的時間會比較長。而保膝手術作為膝骨關節炎的修複性治療方法,在不破壞軟組織生物活性及生理特性的情況下,采用精準微創手術治療中老年膝骨關節炎,修舊如舊,既可以儲存原有膝關節較好的功能,又有相比于全膝關節置換術更少的術後并發症,臨床療效好,是一種值得推廣的有效而又經濟的治療手段。張向鑫主任說:我們現在主要針對中老年退變性關節炎開展保膝手術的單髁置換術,僅将壞死或損壞的部分軟骨替換掉,盡可能保留韌帶等組織,這樣,既縮短患者恢複時間,還能更好保留原有關節的大部分功能,對患者無疑是更好的選擇。

前不久,一位68歲的胡女士(化名)來到蘇州市立醫院骨科求診。胡女士近一年來右膝關節疼痛不适,行走、上下樓梯時疼痛尤為明顯,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曾于當地醫院多次求醫,保守治療效果不佳,且症狀日趨加重,多方打聽後慕名前來該院關節外科保膝門診就診。經診斷,胡女士是“退變性右膝骨關節炎”,幸運的是,她的膝關節前内側軟骨磨損、外側軟骨完好、膝關節韌帶完整,可以進行微創單髁置換術減輕疼痛、早日康複。随後,關節外科團隊決定對患者采用3D列印PSI截骨導闆對患者進行膝關節單髁置換術,實作了對胡女士的精準醫療。

張向鑫:“骨”足幹勁 撐起生命的支點

憑借着精湛的醫療技術,該院關節外科在僅有11位醫生、30張床位的情況下,2023年門診量超3萬人次,完成手術近2000台。

“在關節外科領域,我們的實力不是當地最強,但在保膝、保髋手術領域,我們已經實作了彎道超車,走在了江蘇省關節外科的前列,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張向鑫自信地說,“而保膝、保髋手術的實施,也與我們正在倡導的加速康複外科理念不謀而合”。

加速康複外科理念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外科治療理念,旨在通過術前、術中、術後的優化措施,加速患者康複,減少患者痛苦。“我們在2016年就在蘇州市率先引入加速康複外科理念治療老年髋部骨折,建立了院内老年髋部骨折救治綠色通道,在全省都有了一定的社會影響,目前可以做到大部分患者入院後24小時内就可以手術,早做手術可以早下床活動”,張向鑫主任介紹道,“現在我們關節外科手術一般不放置引流管、導尿管,對于普通手術,患者術後當天即下床行走,術後即刻康複鍛煉,避免了長期卧床帶來的諸多并發症,包括下肢深靜脈血栓、墜積性肺炎、褥瘡等并發症。這些,都是為了患者的盡快康複,減少痛苦”。

追逐太陽的征程

2019年,江蘇省第16期援助蓋亞那醫療隊開始組建,由蘇州市負責。張向鑫第一時間報了名,順利通過選拔,成為16名援外醫療隊員中的一員和醫療隊隊委,并于2020年9月啟程前往蓋亞那,在首都喬治敦的喬治敦公立醫院開啟為期一年的援助之行。

蓋亞那地處南美洲北部,面積21.5萬平方公裡,人口70多萬。江蘇省第16期援助蓋亞那醫療隊共有16人,涵蓋普外科、眼科、針灸推拿科、放射科、腎内科、整形外科、病理科、婦産科、骨科、麻醉科、兒科等多個領域。

張向鑫回憶,360個日夜,沒有口口相傳的陽光、碧海、沙灘,也沒有憧憬中激情四射的南美狂歡節,除了日複一日的醫院駐地兩點一線,隻有蓋亞那多變的天氣、碧藍的天空、魔幻的雲彩和元氣滿滿的菜園果園。

正式在喬治敦公立醫院開始醫療工作後,張向鑫與當地骨科醫生共同組成醫療組,共同開展門診、手術、查房等,進行切磋交流、精誠合作。張向鑫介紹,每周一是醫療組的固定手術日,一般有四五個手術,以創傷為主,也有一部分矯形手術。每周三、四是大查房日,因為沒有固定的骨科病房,醫療組會按照兒科病房、女病人病房、男病人病房、ICU病房的路線依次查房。每周五則是固定的門診日。在蓋亞那一年時間裡,張向鑫參與了所在醫療組168台大大小小的手術。從開始的精心準備、嚴謹融入,到後來的大刀闊斧、迎難而上、重點攻關,組織開展高難度新手術新技術,參與科室視訊英文讨論等,充分發揮自己掌握的專業知識和技術,盡一份中國醫生的責任。

張向鑫:“骨”足幹勁 撐起生命的支點

張向鑫與患者Arnold

34歲的Arnold Seecharran是一名貨車司機,由于車禍造成右小腿開放性粉碎骨折,胫骨部分缺失,急診手術後傷口感染又進行多次手術,結果也不盡如人意,不能負重行走,隻能借助拄拐生活。對Arnold來說,不能行走、不能開車,就意味着沒有收入來源,不能養活家庭。2021年6月初,Arnold拄着拐杖再次前來就診,希望能再做一次手術,能讓自己繼續工作。張向鑫與當地醫生認真分析病情,決定做自體對側腓骨移植替代胫骨術,恢複Arnold的右下肢負重功能。6月7日,張向鑫給Arnold做了自體對側大段腓骨移植手術,手術很成功,術後兩個多月,Arnold特地到門診感謝張向鑫,說他終于可以繼續開車掙錢了。

張向鑫說,援外醫療,除了看病之外,要把新理念和新技術分享給蓋亞那同行,在培育和發展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上用真功、使長勁,如此才能持續為蓋亞那人民健康作出貢獻,也為大陸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理念的實施盡一份力。

在醫療工作之餘,張向鑫點亮了自身“種菜”的技能點,自告奮勇承擔起了駐地的菜園,是以也被隊友和中資企業朋友戲稱為“菜博士”。經過幾個月摸索,不斷總結失敗教訓,張向鑫終于在貧瘠的沙土地上種出了百香果、秋葵、甜瓜、蕃茄、麻風果、木瓜、鳳梨等果蔬,還成功移植了蓋亞那雨林特有樹木——綠心木。

張向鑫:“骨”足幹勁 撐起生命的支點

張向鑫在檢查作物秧苗

向着新目标發展

在醫療技術不斷發展的當下,骨科新技術、新理念也在日新月異發展。對于關節外科未來的發展,張向鑫有着清晰的方向。

“我們要與人工智能、機器人等技術結合,利用新技術,使骨科手術更個體化、精準化、微創化”,張向鑫說。近年來,3D列印技術與骨科臨床的融合越來越密切,可以根據患者術前影像學資料,導入計算機後進行術前規劃,并采用3D列印技術制作個性化PSI截骨導闆,在提升手術精準性的同時,大幅縮短了手術時間,降低感染及相關血管并發症風險,讓患者快速康複。“我們今年還引入了智能機器人輔助精準關節置換手術,值得一提的是,我們選用的是國産機器人,而且是該款機器人首次在江蘇省臨床應用,從目前看,取得了良好效果”,張向鑫表示。

張向鑫:“骨”足幹勁 撐起生命的支點

目前,該院關節外科正在建設關節外科手術康複一體化病房,将手術與康複融為一體。張向鑫介紹,過去病人康複由康複科醫生完成,工作完成,康複師也就回自己科室去了。關節外科手術康複一體化病房就是在科室設立康複治療室,引進專職的康複師和先進康複裝置,由手術醫師、康複治療師、護士和患者共同組成康複治療小組,對患者就診-入院-術前-手術-術後-康複-出院的所有治療工作負責,把患者的診斷、治療、康複、護理密切結合起來。發揮關節外科手術技術、ERAS理念和醫院MDT相結合的特色優勢,将貫穿術前、術中、術後的手術康複一體化醫療思路應用于關節術後恢複的黃金關鍵期。将來,關節外科自己的康複醫生可以跟随手術醫生一起上手術台,看手術如何進行,了解術中情況。這樣,康複醫生就能明白患者哪個動作可以做,哪個動作不可以做,定制出更個體化的康複方案,并在手術完成後迅速接入,術後即刻康複,讓患者更快恢複。

作為自身的優勢項目,保膝、保髋手術是關節外科重點發展方向。該科也是國家骨科醫學中心保膝聯盟首批成員機關,省内另一家成員機關是江蘇省中醫院。“我們将立足于現有基礎,加大研究,更好地推廣這項技術,将理念與技術形成規範化的治療路徑,為各類患者解除病痛、全面康複重返社會帶去福音”,張向鑫說。

作為關節外科和運動醫學方面專家,張向鑫認為,關節是人體活動最多的器官,保護和愛護關節,每個人都應時刻注意。很多人現在為了身體健康,會積極參與運動,但不适當不适量的運動,很容易造成關節損傷。張向鑫建議,為了保護關節,要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選擇合适的運動方式,如果關節已經疼痛,再去長跑就明顯不合适,要選擇遊泳或是一些不負重的器械運動,增強體質。運動可以按333原則,即每天30分鐘,每周3-4天,堅持3月,這樣有規律的運動産生最好的效果。

“我們希望,每一個人都有強健的關節,同時,也希望大家一旦感到關節不适,一定要規範就醫,早診斷、早治療、早康複,擁有一個健康的人生”,張向鑫最後說。(沈偉)

張向鑫,蘇州市立醫院本部關節外科主任,主任醫師,複旦大學醫學博士,南京醫科大學碩士生導師、副教授。緻力于保髋、保膝臨床和科研工作,擅長骨關節疾病、運動損傷、小兒矯形與創傷的診治。

2020 年中國(江蘇)第十六期援蓋亞那醫療隊隊員;2022 年度國家衛健委援外醫療工作記功;2016 年江蘇省 333 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培養對象,2017 年江蘇省高層次衛生人才“六個一工程”拔尖人才。

中國康複醫學會修複重建外科專業委員會保髋學組委員;中國康複醫學會修複重建外科專業委員會第二屆小關節學組委員;中國老年保健協會骨關節分會委員;中國醫學救援協會運動傷害分會第一屆理事會理事。

校對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