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聯盟

丁曉欽、侯婉月:在更高起點奮進全面深化改革新征程

作者:光明網
丁曉欽、侯婉月:在更高起點奮進全面深化改革新征程

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态導讀關注全面深化改革、黨的創新理論、新型工業化、韌性安全城市、科技創新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讨論。

【丁曉欽、侯婉月:在更高起點奮進全面深化改革新征程】

上海财經大學中國式現代化研究院副院長丁曉欽、上海财經大學海派經濟學研究院助理研究員侯婉月表示,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确、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建構新發展格局,推動高品質發展,必須在黨中央的集中統一上司下,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标,進一步推進市場化改革、擴大高水準對外開放。一是堅持黨中央集中統一上司,踐行人民至上理念。要站在人民立場上把握和處理好涉及改革的一系列重大問題,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二是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标,推動全面深化改革走深走實。需要正确處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完善生産力發展的區域布局,加快推進配置設定制度和社會保障體系高水準建設,深入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三是堅持推動由商品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規制、管理、标準等制度型開放轉變。進一步推動足以實作内外貿一體化和規模經濟的統一大市場建設,加快推進範圍廣、品質高、方式新、動力足、制度優和平台新的更高水準對外開放。

摘編自《光明日報》

【柳建輝:用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觀察時代、把握時代、引領時代】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柳建輝指出,新征程上,我們要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觀察時代、把握時代、引領時代,科學把握中國發展新的曆史方位。一方面,正确認識世界大勢。目前,和平、發展、合作、共赢的曆史潮流不可阻擋;同時,恃強淩弱、巧取豪奪、零和博弈等霸權霸道霸淩行徑危害深重,要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赢旗幟,在堅定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中謀求自身發展,又以自身發展更好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另一方面,始終保持戰略定力。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進入關鍵時期的當下,要冷靜觀察國際局勢的深刻變動,沉着應對各種風險挑戰,既準确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及時優化調整戰略政策,又保持戰略定力,咬定青山不放松,不為各種風險所懼。同時,勇于站在人類發展前沿。要堅定站在曆史正确的一邊、站在人類文明進步的一邊,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推動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推動建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

摘編自《人民日報》

【李曉華:增強發展動能,實作新型工業化高品質發展】

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李曉華認為,新型工業化的高品質發展,突出反映在作為物質技術重要載體的産業體系上,具體表現出科技水準高、生産效率優、經濟效益好、産業韌性強、生态破壞少等特征。其中,增強發展動能是實作新型工業化高品質發展的關鍵因素。在全面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層面,既要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又要加強各産業領域的技術創新;既要提高相對成熟産業的技術水準,又要加強前沿科技和颠覆性技術的突破。在推進數智化轉型層面,要在加快數字科技創新的基礎上,完善數字基礎設施、建立産業網際網路平台、暢通資料流通、開發和共享各種應用。在深化開放合作層面,充分利用全球資源要素、參與全球産業鍊價值鍊分工合作,加快建構以國内大循環為主體、國内國際雙循環互相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吸引和利用外資,堅定維護多邊貿易體制,支援國内企業更好走出去。

摘編自《經濟日報》

【姚天香、李晚蓮:加快推進技術創新落地應用,全面推進韌性安全城市建設】

貴州财經大學綠色發展戰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姚天香、中共廣東省委黨校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李晚蓮指出,建設韌性安全城市既是遵循城市發展客觀規律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現代化水準的重要展現。全面推進韌性安全城市建設,要深入推進技術創新,強化基礎研究,確定技術創新貫穿于韌性安全城市建設的全過程,不斷提升安全韌性科技支撐。在深化技術融合應用層面,積極整合并應用前沿資訊技術如物聯網、雲計算、大資料、區塊鍊、人工智能、5G等,建構內建式智能平台,并建立智能回報機制。在推進智能化安全管理層面,運用虛拟現實和仿真技術,建立安全事件的模拟環境;開發更先進的網絡安全技術和協定,確定城市關鍵基礎設施的資料安全和網絡運作的穩定性;加大力度研發大資料分析模型,加強城市安全管理的動态化、精細化。在加大與科研院所合作層面,通過不定期高端論壇、研讨會等形式,加強行業交流和知識更新;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深厚學術和研究資源,探索成立專門的城市韌性研究機構或智庫,探索應對氣候變化、城市化程序等綜合性解決方案。

摘編自《中國社會科學報》

【秦惠敏: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持續賦能新質生産力發展】

長春理工大學秦惠敏表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必須不斷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持續賦能新質生産力發展,實作高品質發展。要加強基礎研究,有針對性地完善國家實驗室、全國重點實驗室、新型研發機構等平台體系,有組織地推進戰略導向的體系化基礎研究、前沿導向的探索性基礎研究、市場導向的應用性基礎研究,加快實作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要加快原創性和颠覆性技術創新,聚焦量子力學、腦科學、基因技術等做好前瞻性部署,加快人工智能、大資料、高端裝備制造、商業航天、生物制藥等新技術創新,培育發展新質生産力的新動能。另外,重視場景驅動,推動形成企業主導型科技成果轉化新型組織模式,健全完善科技成果高品質供給、高效率轉化的創新生态,提升面向新質生産力發展重大場景的科技成果轉化效能,以新技術的場景化快速應用有效破解産業和産業鍊發展的痛點難點問題。

摘編自《中國教育報》

(光明網記者 趙宇整理)

丁曉欽、侯婉月:在更高起點奮進全面深化改革新征程

來源: 光明網-理論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