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聯盟

空間站遭多次撞擊,來源已鎖定,神舟十八發射,首次攜帶附加裝甲

作者:青梅侃史

前言:

2024年4月25日晚8點又一振奮人心的消息傳來,神舟18号成功發射,與以往不同的是,神舟18号有了為空間站附加裝甲的任務。

空間站遭多次撞擊,來源已鎖定,神舟十八發射,首次攜帶附加裝甲

據悉,佩戴裝甲是為了抵擋太空中物體撞擊,此前大陸空間站遭到多次撞擊,如今撞擊來源基本鎖定,那麼究竟是什麼東西所為呢?

空間站遭受撞擊罪魁禍首已找到

據确切時間記載,神舟18号發射于2024年4月25日20時58分55秒、和之前預定的時間幾乎分秒不差,據悉,各國在發射飛船時都将會提前公布發射時間、發射位置,目的是為了避免與其他國家發射的衛星相撞。

空間站遭多次撞擊,來源已鎖定,神舟十八發射,首次攜帶附加裝甲

而這次發射的神舟18号,主要是為了和神舟17号軌道進行切換,與以往不同的是,此次神舟18号首次附帶裝甲任務,目的是為了防止太空咱在太空中不明物體的撞擊。

而近些年在不知不覺間,地球在太空中也有了“看不見的敵人”。

而這個“敵人”就是無數的空間碎片,空間碎片的威力不亞于子彈,加拿大的飛船機械臂曾被空間碎片擊中,表面留下了一個數厘米寬的大洞。

加拿大該慶幸這個空間碎片打到了機械臂上,如果打到了核心區域、可能會破壞裝置、導緻失壓漏氣,甚至威脅航天員的生命。

空間站遭多次撞擊,來源已鎖定,神舟十八發射,首次攜帶附加裝甲

這些幾毫米大小的碎片為何會在太空中有這麼大的威力呢?主要是因為在太空中碎片的移動速度非常快、可以達到每秒7.9公裡,除此之外還有大尺寸的空間碎片,比如一百毫米以上的。

這些較大的空間碎片反而比小的更安全一些,随着航空技術的發展,人類已經可以主動地觀測掌握、預測一百毫米以上空間碎片的運動軌迹,是以理論上是可以避免相撞的、隻不過實際實作起來也有些困難。

近些年,地球上發射的衛星大多都是微納衛星,對微納衛星來說改變運動軌道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是以如何規避較大太空垃圾的撞擊、也是今後微納衛星研究所要考慮到的問題。

空間站遭多次撞擊,來源已鎖定,神舟十八發射,首次攜帶附加裝甲

而現在,這些數以萬計的空間碎片正在無時無刻的威脅着衛星與空間站,2021年4月底大陸發射的天和核心艙,三年來遭受了多次空間碎片撞擊,太陽翼受損嚴重。

神舟18附帶裝甲減少撞擊

此次發射的神舟18号,為了應對太空碎片的撞擊、特意安排了附帶裝甲任務,所謂的附帶裝甲就是給空間站的外殼安裝了堅硬的甲片以便應對太空碎片的撞擊。

那麼這些太空碎片究竟是從哪裡冒出來的?人類可以把它清理幹淨嗎?

答案是否定的,據了解,太空碎片就是俗稱的太空垃圾,這個垃圾的生産者就是人類, 2021年新華網官方定義的空間碎片是指在地球軌道上或大氣層的一切已經失效的人類制造的物體。

空間站遭多次撞擊,來源已鎖定,神舟十八發射,首次攜帶附加裝甲

這麼說來那些太空中随時随地會撞擊空間站的隕石并不屬于新華社規定的空間碎片,空間碎片的主要滿足條件應是人類制造的、但已經失效的衛星、飛船、空間站等,那麼“人類制造”的空間碎片又是怎麼産生的呢?

對火箭發射感興趣的人應該會知道,發射衛星是否成功的關鍵标志是最後一步的星箭分離,而在星箭分離的過程中,燃燒完畢的火箭并不會直接掉落,而是會繼續留在軌道上、變成火箭殘骸,最後成為太空垃圾。

空間站遭多次撞擊,來源已鎖定,神舟十八發射,首次攜帶附加裝甲

除此之外,由于人類對火箭技術掌握的并不是很全面,火箭在太空飛行時會産生極高的溫度和振動,過程中也會導緻脫落一些碎片,成為太空垃圾。

據統計,人類在2019年7月份之前就已經親手将八千多顆航天器發射到太空中,不過幾年時間裡就有三千多顆偏離預定軌道,在預定軌道上的五千多顆衛星隻有25%是正常的、其餘的全部報廢。

而在軌道中運作但已經報廢的衛星形成的空間碎片品質已經超過幾千噸,據世界航天機構計算。

空間站遭多次撞擊,來源已鎖定,神舟十八發射,首次攜帶附加裝甲

到2021年,已經被發現的大于十厘米的空間碎片就超過了兩萬多個,如果帶上那些沒有被觀測到的、總數難以想象。

空間站遭多次撞擊,來源已鎖定,神舟十八發射,首次攜帶附加裝甲

可人類發射衛星的計劃還在繼續,2019年的星鍊計劃,每批運送六十顆衛星,截止到今年的三月份,星鍊計劃已經發射了超過六千多顆的衛星,未來極有可能會達到兩萬多顆。

這一行為也引起了國際的關注,過量的人工制造天體進入太空将會造成嚴重的太空污染,也會影響人類的天文觀測。

空間站遭多次撞擊,來源已鎖定,神舟十八發射,首次攜帶附加裝甲

是以,星鍊計劃之後所發射的衛星都被強制要求增加了“遮陽罩”,與此同時,各國也在積極地尋求解決空間碎片的方法,大陸也不例外。

大陸積極解決太空碎片問題

太空碎片問題迄今為止已經到了十分嚴重的地步,而人類現有的技術水準又不能夠徹底的杜絕太空碎片的出現、隻能靠人力去清理這些自産的垃圾,可收效甚微。

相反,太空碎片帶給空間站的危害越來越大,想要減少這種太空碎片的危害隻能夠主動防禦和被動防護,現在已經加強了對現有空間太空碎片的監測,通過監測可以有效地推斷出它的運作軌道和碰撞時間。

空間站遭多次撞擊,來源已鎖定,神舟十八發射,首次攜帶附加裝甲

包括此次神舟18号首次附帶裝甲就是屬于被動防護,保護航天器的同時更是為了保護宇航員的安全。

早在 2023年,空間站也遭到了來自太空碎片的撞擊、機翼受損嚴重,神州十七号三名宇航員不得不出艙進行修複、出艙時間高達八小時,風險是很大的。

空間站遭多次撞擊,來源已鎖定,神舟十八發射,首次攜帶附加裝甲

為了減少航空器受到太空碎片的撞擊,很多組織和國家都紛紛開始鼓勵進行空間碎片的清除。

歐空局在十幾年前就開始計劃清除太空垃圾,最終在2020年時標明一家清潔太空公司進行合作。

預計在2025年時,将一顆太空垃圾清潔衛星發射進入太空,據了解“清潔太空一号”采用的是抓取後帶離的清除方式,計劃由織女星-C火箭發射、捕捉到太空碎片并清除後将會和太空垃圾一起前往破壞性軌道同歸于盡。

空間站遭多次撞擊,來源已鎖定,神舟十八發射,首次攜帶附加裝甲

除此之外,還有提議使用太陽帆技術、以及使用雷射燒灼法将空間碎片撞出地球大氣層然後摧毀的,不過這些清理方法仍在計劃中并沒有投注于行動,而大陸早在2023年就已經成功清理太空垃圾。

2021年10月份,大陸成功發射了一顆太空清潔衛星-SJ-21,目的是為了清除2009年發射的北鬥二号衛星體系中已經失效的G2衛星,最後,成功将失效衛星拖離至“墳場軌道”銷毀。

空間站遭多次撞擊,來源已鎖定,神舟十八發射,首次攜帶附加裝甲

這一做法也讓國内外為之震驚, 不少人稱SJ0-21為“太空清道夫”,而大陸的目标不止于此,大陸下一步的研發目标是制造出能夠重複使用的宇宙飛船,該飛船如果研制成功,就能将航天員成功送往中國空間站的同時還能夠實作月球登陸計劃。

總結:

太空垃圾是現如今人類面臨的一大重要問題,需要世界各國共同去解決,太空深不可測、空間站是探索太空的工具、現如今空間站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阻礙、積極解決空間碎片問題是重中之重。

資訊來源:

新京報——《在軌期間,神十八乘組将進行空間站空間碎片防護裝置安裝等任務》

空間站遭多次撞擊,來源已鎖定,神舟十八發射,首次攜帶附加裝甲

人民網——《神舟十七号“太空出差”這些“首次”值得關注》

空間站遭多次撞擊,來源已鎖定,神舟十八發射,首次攜帶附加裝甲

央視新聞——《美媒:國際空間站機械臂被軌道碎片擊中》

空間站遭多次撞擊,來源已鎖定,神舟十八發射,首次攜帶附加裝甲

環球網——美今夏發衛星,欲跟蹤中俄航天器?專家:将把太空變為軍備競賽場所

空間站遭多次撞擊,來源已鎖定,神舟十八發射,首次攜帶附加裝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