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聯盟

和珅做官時有三不貪,科舉錢不貪,赈災錢不貪,而第三點更顯高明

作者:品茗談史論世事

前言

雖然曆朝曆代都有貪官,但是像和珅這樣“高明”的大貪官還是很少見的,和珅勢力最為強盛也是貪腐最嚴重的時候是在乾隆時期。

當時,在朝堂上出現了這樣一種現象,幾乎所有官員都知道和珅是個大貪官,就連乾隆皇帝本人也知道和珅有貪腐現象,但這并沒有妨礙和珅成為乾隆最喜愛的官員之一。

和珅之是以能做到這一點,就是因為在當官期間嚴格做到了“三不貪”。那麼究竟是哪三個不貪呢,最後一點最高明。

和珅做官時有三不貪,科舉錢不貪,赈災錢不貪,而第三點更顯高明

一、不貪科舉錢

自隋唐時期開始實行科舉考試以來,曆朝曆代都将科舉考試作為選拔官員的重要手段和方法。這其中的原因很簡單,科舉是封建社會最公平、最有效的選拔人才的方法。

封建等級制度下,世家大族的後代總會比尋常百姓要更容易進入仕途,但是把官員的任命局限在世家大族的範圍内,很容易會導緻官官相護以及人才短缺。

科舉制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雖然不能保證每一場考試的絕對公正,但相較于以往,已經好了很多。

和珅做官時有三不貪,科舉錢不貪,赈災錢不貪,而第三點更顯高明

随着時間的發展,科舉制越發完善,但與此相對的科舉舞弊的方式也五花八門。畢竟科舉競争激烈,很多人考一輩子都不一定能考中,為了讓自己的孩子順利“考中”,有些家庭會暗中塞錢請考官幫忙。

這是暴利,忍不住誘惑去掙這個錢的官員也不算少,但這裡面不包括和珅。因為和珅非常清楚,人才對于一個國家和朝廷的重要性,曆朝曆代的皇帝對于科舉有多麼重視他更清楚。

如果在這裡動手腳被乾隆皇帝發現,絕對會引起皇帝的厭惡,為了這點蠅頭小利冒如此大的風險,不值得。

和珅做官時有三不貪,科舉錢不貪,赈災錢不貪,而第三點更顯高明

更重要的是,與其幫助那些沒什麼本事的人進入朝廷,不如暗中觀察真正有本事之人,再将其收為己用,這樣還能幫助自己壯大在朝堂的勢力。

是以,科舉上的錢和珅從來不貪。

二、不貪朝廷赈災錢

曆史上關于A錢朝廷赈災款的事件數不勝數,這幾乎已經成為大大小小的官員貪腐的主要方式。之是以會這樣,是因為朝廷的赈災款往往數額巨大,隻要做事謹慎,貪上那麼一點不會那麼容易被發現。

和珅做官時有三不貪,科舉錢不貪,赈災錢不貪,而第三點更顯高明

而且,對于皇帝來說,他隻關心赈災款有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隻要赈災的效果到了,中間出現點失誤他不會過問。

但在貪腐比較嚴重的朝代,往往會出現官員一層層貪下去使赈災名存實亡,百姓依舊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惡劣現象。

要知道,當老百姓活不下去時是會反抗的,如果是以導緻災區發生叛亂,那罪名就大了。若是遇到瘟疫,由于-赈災物資下發不當導緻災民大量死亡,朝廷勢必會要求查明真相。

和珅做官時有三不貪,科舉錢不貪,赈災錢不貪,而第三點更顯高明

是以,和珅雖然是個大貪官,但他不會做這種将災民置于死地的事,倒不是因為他多有同情心,隻是因為他知道這樣做會為自己招來禍端。

災情是最難判斷的,若是一個操作不當,真的貪了不該貪的錢,導緻災民怨聲載道,百姓呼聲傳入皇帝耳朵,他的好日子也就到頭了。

當然,他不貪赈災錢,并不代表他會制止其他人貪赈災錢。這份錢他自會從其他人身上再讨回來,這樣既不用承擔東窗事發的危險,又不耽誤他“掙錢”,何樂而不為呢?

和珅做官時有三不貪,科舉錢不貪,赈災錢不貪,而第三點更顯高明

三、不該拿的錢不拿

和珅作為乾隆皇帝眼前的大紅人,自然有許多人想要讓他在官場上幫幫自己,或者在其他地方上有求于他。

幫人辦事是和珅貪腐的主要方式,但是和珅這個人情商非常高,他絕不會“掙”一次性的錢。所謂一次性的錢就是這一次的錢掙了就不會有下一次了,他絕不會這樣。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十分講求人情的社會,他幫一個人達成了目的,那這個人下次就還會來找他,不僅如此,他還會介紹其他人也來找他。

和珅做官時有三不貪,科舉錢不貪,赈災錢不貪,而第三點更顯高明

相反,若是事沒辦成他還“掙”了錢,失去了信譽,還惹得對方不高興,那對他來說就是一次性的錢,是不值當的。是以,如果他答應了幫别人的事沒有辦成,他絕不會拿這份錢,甚至拿了也會退回去。

一來表明了自己的歉意,讓對方無話可說,二來也是跟對方交一個朋友,這樣就還有下次的“生意”可以做。

是以說,不應該拿的錢,他絕對不會拿,這不是為了證明他人品好,而是說明了他的聰明。

和珅能從一個禦前侍衛做到軍機大臣,這與他為人處世的手腕有着十分重要的關系,他是公認的十分擅長與人相處的人。

和珅做官時有三不貪,科舉錢不貪,赈災錢不貪,而第三點更顯高明

當然,抛開他的貪腐不看,他本人也相當有能力,幫助乾隆皇帝處理了許多政務,解決了許多的難題。

可惜的是,在他官職越來越高時,他終究還是迷失了本心。他憑借乾隆皇帝對自己的信任和喜愛結黨營私、坑害良臣。

随着他勢力的逐漸壯大,朝堂上才出現了明知他是貪官卻無人舉報的現象。因為有能力又有心舉報他的人都得到了他的報複,而其他人要麼早已被和珅拉攏,要麼明哲保身,全當看不見。

和珅做官時有三不貪,科舉錢不貪,赈災錢不貪,而第三點更顯高明

當然,和珅最終還是受到了應有的懲罰。乾隆逝世以後,嘉慶皇帝繼承大位,他早就看清了和珅的真實面孔,并且無法容忍這樣一個功高震主的臣子存在。

是以,1799年嘉慶皇帝收到了一個彈劾和珅的奏折,随後,經過一系列的調查和珅結黨營私、A錢受賄、坑害忠臣的事暴露無遺,最終被抄家賜死。

結語

盡管和珅有“三不貪”的規矩,但依舊無法掩蓋他是大貪官的事實,他所做的一切都不過是為了自身的利益。惡有惡報,他這樣的貪官即便再謹慎,再聰明,也總有被懲罰的那一天。對此你怎麼看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