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聯盟

建設者全力攻克“三高四活躍”地質難題(工匠絕活)

作者:金台資訊

本報記者 楊文明

建設者全力攻克“三高四活躍”地質難題(工匠絕活)

圖①:勞工在生産工廠中的房間内整理鋼筋網。新華社記者 王冠森攝 圖②:掌子面施勞工員在進行焊接作業。新華社記者 王冠森攝 圖③:“彩雲1号”投用現場。中鐵高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供圖

核心閱讀

截至今年4月,大瑞鐵路高黎貢山隧道挖掘進度過半。這條隧道創造了大陸鐵路最長隧道、最長斜井、最深豎井等9項紀錄,項目啟動至今,已經過了9年時光。近日,記者走近負責高黎貢山隧道建設的工程師團隊,了解他們在這裡的堅守和創新。

大瑞(雲南大理至瑞麗)鐵路高黎貢山隧道地形條件複雜、地底情況特殊,具有“三高四活躍”(高地熱、高地應力、高地震烈度,活躍的新構造運動、活躍的地熱水環境、活躍的外動力地質條件、活躍的岸坡淺表改造過程)的地質特征,被稱為“地質博物館”。

在隧道施工現場,“越是艱險越向前”的智語格外醒目。硬岩掘進機發出“轟隆隆——”的聲響,從業人員熱火朝天地開展施工作業。從2015年底高黎貢山隧道工程啟動,這裡的轟鳴聲已持續了9年。一批批工程師堅守地底作業,日日夜夜為推進隧道建設不懈努力……

隧道正洞電器工程師曾勇——

保障“彩雲1号”穩定掘進

高壓、富水、破碎,一段特殊隧段,經過特殊處理,等待“彩雲1号”向前掘進……

“彩雲1号”是大陸自主設計制造的敞開式硬岩掘進機(TBM),是開挖隧道的利器。70後電器工程師曾勇,則負責“彩雲1号”的日常電器、機械系統的維護。

“彩雲1号”設計建造之初并非沒有質疑聲:“國外TBM技術成熟,直接引進不就可以了?”現實情況是,由于高黎貢山隧道地質條件複雜,國外引進的TBM在高黎貢山隧道頻繁卡機。

不過,即使是有針對性地進行了改良設計的“彩雲1号”,在剛參與到高黎貢山隧道項目建設時,也出現過頻繁卡機的情況。2016年進入項目的曾勇,就負責對卡機現象的調查和優化工作。在曾勇的反複鑽研下,制定了“彩雲1号”護盾延伸方案,卡機情況顯著減少,大大提升了掘進效率。

“我們的工作,可不僅僅是提高了工作效率,還守護了更多施勞工員的安全。”曾勇說,在“三高四活躍”的高黎貢山隧道,随時可能出現突泥湧水,如果采取人工爆破掘進,一線人員數量較多,風險較高。采用“彩雲1号”掘進,操作人員更少,且能夠有效頂住一般的突泥垮塌,“機器代人”更加安全。

在“彩雲1号”後續掘進過程中,曾勇還曾遇到過一個棘手的問題——進口變頻器頻繁出現故障。更糟糕的是,這款變頻器已停産,通過正常管道難以直接替換或者找到配件。

最初,曾勇和團隊成員嘗試用其他機器上拆下來的變頻器作為備用配件,但這樣不僅成本高企,也存在使用壽命不足的問題。“有沒有可能找到性能差不多的國産變頻器?”曾勇網上搜、線下找,終于鎖定了一個國内變頻器品牌。在全面分析了該品牌變頻器的性能、結構尺寸和經濟性後,曾勇積極與廠家溝通,推動了國産變頻器替換工作。最終,“彩雲1号”用上了國産變頻器,作業更穩定。

斜井工區助理工程師王欣——

增加作業面,實作“長隧短打”

如果說曾勇的工作是在隧道正洞作業面向前掘進,那麼斜井工區80後助理工程師王欣的職責,便是“另辟蹊徑”支援隧道施工。“隧道太長,不能隻從一頭施工,靠近隧道另一側開挖斜井可以增加更多作業面,實作‘長隧短打’。”王欣解釋,為縮短工期,除了正洞挖掘外,高黎貢山隧道采用了“貫通平導+1座斜井+2座豎井”的施工方案。

高黎貢山隧道最大埋深達1155米,開挖的斜井長達3870米,難度可想而知。“因為地質情況複雜,經常開挖三米,垮塌一兩米,有些隧段停工處理垮塌的時間,比挖掘的時間還長!”王欣說,越往地下延伸,應力越大,垮塌、變形風險也越大。

“面對困難,隻能科學地幹!”王欣說,在挖隧道的同時,還要一直對斜井井身進行加強處理。

怎麼加強?打一層混凝土不行,就打兩層,兩層不行就打三層;鋼架用粗的,支撐力不夠,就選更粗的,實在不行還能加密……王欣介紹,如今,最厚的支護已做到了近90厘米。即便如此,有些高應力隧段仍會被壓變形,還需要實時動态監測,一旦達到臨界值,就要重新處理。

“用什麼混凝土,也有講究。”王欣介紹,高黎貢山隧道内部應力較高,普通混凝土噴射存在抗壓強度不足和回彈量過高的問題,直接影響了結構穩定性。經過深入的資料搜集和實驗對比分析,王欣決定用矽灰代替粉煤灰。“矽灰噴射混凝土坍損小,性能穩定,抗壓強度比普通噴射混凝土高30%—40%。”随着混凝土強度提升,支護返工頻次減少,施工效率得以提升。

在高黎貢山隧道施工,除了面對複雜的地質條件,也要忍耐高溫的施工環境。“在地下作業,39攝氏度的岩溫夾雜高溫湧水,使得掌子面氣溫達到42攝氏度,濕度最高達99%。”王欣與項目部技術人員共同設計降溫施工方案,使用制冰機和大功率制冷裝置,盡可能改善施工環境。“隧道另一端的工友們也在奮力向前挖掘,大夥對‘不見不散’的約定充滿信心。”王欣語氣堅定。

豎井工程部工程師邵林江——

穿過多個高壓含水層,創新注漿封堵

“長隧短打”,除了兩側同步施工,在隧道中段,兩套豎井裝置也向着地底深處延伸至正洞,進而進一步增加作業面,提高隧道建設速度。

“2号豎井井深640.2米,比總高600米的廣州塔還多40米。”清晨6時許,天邊剛泛起魚肚白,高黎貢山隧道2号豎井工程部90後工程師邵林江已乘坐着罐籠電梯,以3.2米/秒的速度向地下行進。随着項目推進,從施工組織到技術突破,再到嚴密的安全保障措施,邵林江心中細緻地盤算着每一個細節。“慢點、慢點,注意安全!”剛進入隧道,邵林江目光便緊盯着掌子面作業人員的施工動作。

這口豎井來之不易。自2016年開打,到2020年5月2日豎井才掘砌到底,正式服務隧道正洞作業。邵林江介紹,豎井掘砌640多米,需要穿過多個高壓含水層。為了避免地下水大量噴湧,需要提前注漿封堵。然而,這場與水的較量卻一波三折。

通常,湧水量增加說明岩石間裂隙增大,堵水漿液更容易通過裂隙進入岩層對地下水進行封堵。但在高黎貢山隧道,卻存在不同的情形。邵林江回憶:“湧水量太大了,我們剛注入的漿液還沒來得及發揮作用,就被地下水沖刷走了。”

為此,邵林江根據水壓、裂隙發育程度的變化不斷優化超前注漿方案。注漿材料一換再換。從最初用的普通水泥,到超細水泥,再到脲醛樹脂漿,最終經過反複比對和嚴格的評估與試驗,標明了無醛樹脂漿液作為注漿材料,不僅解決了之前的難題,也確定了施工的安全與效果。

進入隧道,爆破聲從掌子面傳出,挖掘機、運輸車、施勞工員有序地把散落在地面的土石運走,每天約700立方米的洞渣從豎井中一桶桶往外運輸……邵林江介紹,目前,2号豎井主井負責出渣、排風等工作,副井負責人員、物料運輸以及進新風、排水等任務。如何最大程度提升運輸效率,為正線施工提供有力保障?邵林江的回答是:“想在前面,做在前面。”

在高黎貢山隧道8年的工作經曆,讓這名來自雲南省曲靖市的小夥在一次次攻堅克難中迅速成長。“我現在最大的夢想,就是早日看到隧道的貫通,帶上家人好好走一趟,告訴他們:‘你們看,這就是我參與修建的隧道!’”

大瑞鐵路高黎貢山隧道項目部書記程湘波說:“我們的努力堅守,能在未來為乘客的便利出行作出貢獻,大家覺得特别值!”

■延伸閱讀

高黎貢山隧道為何難建?

大瑞鐵路高黎貢山隧道由雲桂鐵路雲南公司負責建設管理、中鐵隧道局承建,位于喜馬拉雅地震帶,施工要穿越17個地層、19條斷裂帶,隧道的建設難度非常大。作業期間會面臨高溫熱害、斷層破碎、突水突泥、岩爆、有害氣體、高地應力軟岩大變形等技術難題,對隧道修建技術工藝、安全防護、工裝裝置及材料使用提出了更高要求。

高黎貢山隧道的建設者們不畏險阻、善于創新,努力克服複雜地質條件限制,攻克了隧道施工的一系列難題:在隧道正洞作業面,采用大陸自主研發的敞開式硬岩掘進機“彩雲1号”,推動了硬岩掘進機裝備技術創新,有效提升掘進效率;通過開挖斜井增加作業面,實作“長隧短打”,創新了不良地質圍岩隧道加強方法并獲得專利;掘砌深達640多米的豎井,采用通風降塵技術改善隧道施工環境,服務隧道正洞作業……一項項基于克服隧道不良地質條件的技術創新成果,化作先進的工藝工法,為重難點隧道建設提供了經驗。

《 人民日報 》( 2024年04月27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