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聯盟

1961年溥儀遊故宮,忽從龍椅暗格掏出一物,同行的沈醉杜聿明看呆

作者:斐斐曆史說

1961年國慶節,溥儀和幾位同僚決定重遊故宮。在遊覽太和殿時,溥儀坐在了龍椅上。當時有人想給他拍照,但他拒絕了,稱龍椅并不好坐。接着,他從椅子下方取出了一個蛐蛐罐,這一舉動讓在場的沈醉、杜聿明等人都感到驚訝。溥儀解釋說這是他小時候特意藏起來的,但具體是什麼東西,為什麼要藏在那裡,卻沒有多做解釋。這個舉動讓人産生了無限的遐想,也讓人對溥儀這位最後一位皇帝的晚年生活充滿了好奇,他到底經曆了怎樣的人生曆程?

從皇帝到公民,溥儀的戶口之旅

1961年溥儀遊故宮,忽從龍椅暗格掏出一物,同行的沈醉杜聿明看呆

1959年12月,溥儀結束了在撫順戰犯管理所的特赦生活,終于可以離開那個囚籠般的地方,重新踏上北京這片熟悉的土地。作為中國最後一位皇帝,溥儀此前的生活可謂是錦衣玉食、驕奢淫逸,哪裡曾想過有朝一日要過上普通百姓的生活。

初回京師,溥儀先是暫住在他親妹妹德親王府韫馨的家中。韫馨一家人自然是歡天喜地,把這位從前威風凜凜的皇兄接了回來。不過,溥儀很快就意識到,在新中國,他已經不再是至高無上的皇帝,而隻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公民。根據新政策的規定,每個公民都必須按戶口管理,否則就無法享受相應的生活待遇。作為一個"無戶口"的人,溥儀自然也要盡快辦理這一手續。

于是,在妹妹韫馨的陪同下,溥儀前往當地的戶籍管理處報戶口。一開始,戶籍登記人員并不知道眼前這位普普通通的老者竟是曾經的"龍體天子"。直到溥儀報上自己的姓名"愛新覺羅·溥儀",登記人員這才意識到眼前的可不是一個普通老人。

接下來的戶口登記過程可謂是頗為曲折。當填寫"家庭住址"一欄時,溥儀理所當然地寫下了"紫禁城"三個字。這可把登記人員吓了一跳,連忙糾正說紫禁城已經不存在了。最終,溥儀隻能将妹妹家的位址填在戶口本上。

1961年溥儀遊故宮,忽從龍椅暗格掏出一物,同行的沈醉杜聿明看呆

再到"婚姻狀況"這一欄,溥儀的情況也很特殊。按照舊制度,皇帝可以納多名妃嫔,溥儀自己也曾有過多達七名妃嫔。可是在新時代,一夫一妻制才是合法的婚姻形式。最後,登記人員隻能将溥儀的婚姻狀況登記為"未婚"。

就這樣,盡管過程頗為艱難,但溥儀終于拿到了一個合法的戶口,算是在新社會立足的第一步。不過,這個戶口隻是一個臨時的挂靠戶口,溥儀的身份依舊有些遊離不定的感覺。但至少,他從此有了一個明确的身份,不再是無家可歸的"遊魂野鬼"。

溥儀的新工作和生活

戶口問題解決後,溥儀開始了他作為一名普通公民的新生活。在人民政府的照顧和安排下,溥儀很快就找到了一份工作,那就是在北京植物園擔任園丁,主要負責修剪園内的花草樹木。

1961年溥儀遊故宮,忽從龍椅暗格掏出一物,同行的沈醉杜聿明看呆

對于曾經的皇帝來說,在植物園當園丁這份工作無疑是大大降格了。不過溥儀并沒有對此表現出任何不滿,反而很快就适應并喜歡上了這份工作。作為一個植物愛好者,溥儀對園藝工作有着天然的熱愛。在紫禁城的時候,他就曾親自種植過一些盆栽,對園藝理論也有一定的研究。如今能親自動手實踐,對他來說是一種全新的體驗。

每天一大早,溥儀就會穿上工作服,拿着園藝工具來到植物園。他會仔細檢視每一棵植物的生長情況,根據不同品種的需求給予适當的修剪和護理。溥儀對待這份工作十分認真負責,從不馬虎。園内的其他勞工看到溥儀這位"老前輩"如此賣力,也都被他的工作态度所感染和激勵。

工作之餘,溥儀也會在園内閑逛,欣賞各種奇花異草。偶爾還會和其他勞工們聊上幾句,了解一下他們的生活狀況。盡管地位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但溥儀并沒有對這些普通勞工擺架子,相反他表現得很是謙遜有禮。這讓勞工們對這位"老皇帝"都産生了好感。

就這樣,溥儀在植物園工作并生活了大約一年。期間他的工資雖然不高,但也足夠維持一個人的基本生活開支。更重要的是,這份工作給了溥儀一個全新的人生體驗,讓他真正融入到了普通百姓的生活之中。

1961年溥儀遊故宮,忽從龍椅暗格掏出一物,同行的沈醉杜聿明看呆

大約一年後,溥儀的工作又發生了變化。這一次,他被調入了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任文史專員一職。這個委員會雲集了不少知名人士,比如著名作家杜聿明、沈醉等。在這裡,溥儀的主要工作就是整理和研究一些文史資料。

相比在植物園的工作,溥儀在委員會的待遇無疑要好得多。他不但擁有了一間獨立的辦公室,工資待遇也相當可觀。更重要的是,溥儀在這裡結識了不少有學問有見識的人,他們的交流讓溥儀獲益匪淺,也讓他的晚年生活增添了不少樂趣。

重遊故宮,發現新奇舊事

在全國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工作期間,溥儀結識了不少有識之士,如杜聿明、沈醉等人。1961年國慶節那天,溥儀和幾位同僚相約一同重遊故宮。對于溥儀來說,這座曾經的皇家宮苑可謂是再熟悉不過,但在新中國,故宮已經成為一處旅遊景點,供遊人參觀。

1961年溥儀遊故宮,忽從龍椅暗格掏出一物,同行的沈醉杜聿明看呆

一行人來到故宮東華門口時,溥儀看到遊客都需要購票才能進入,不由得感到有些詫異。在他的記憶中,故宮向來是皇家專屬,哪裡需要憑票入内?不過,同行的同僚們很快就向他解釋了門票的作用及收費的原因。原來如今的故宮已經成為一處旅遊景點,門票費用用于故宮的維修保養。聽罷,溥儀這才恍然大悟,點點頭表示了解。

拿着門票,一行人緩步走進故宮紫禁城。溥儀帶着大家先去了太和殿,那裡曾經是他的工作和生活場所。進入太和殿,溥儀像個導遊一般,為大家詳細講解這裡的曆史淵源和文物陳設。

講解間,溥儀突然走到太和殿正中的龍椅前,緩緩在上面坐了下來。同行的人見狀,都想給溥儀拍張照片留念。但溥儀卻婉拒了,說這把龍椅實在太不舒服,并不适合拍照。

接着,溥儀從龍椅下方取出了一個小罐子,裡面裝着一些蛐蛐蟲。這一舉動頓時讓在場的沈醉、杜聿明等人都感到驚訝萬分。原來這個小罐子是溥儀小時候藏在龍椅下的,幾十年過去了,它竟然一直靜靜地待在那裡。

1961年溥儀遊故宮,忽從龍椅暗格掏出一物,同行的沈醉杜聿明看呆

溥儀解釋說,當年他就是喜歡在宮裡到處藏一些小玩意,而這隻蛐蛐罐就是其中之一。雖然後來他被廢黜,但這個小罐子卻一直安安分分地待在原處,等待有朝一日被他重新發現。

這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卻讓在場的每個人都感受到了一種滄桑的曆史感。作為最後一位皇帝,溥儀的一生可謂是跌宕起伏、經曆了太多坎坷。如今重遊故宮,他從龍椅下取出這個小罐子,不啻是在重溫自己的童年往事。

除了這個小插曲,溥儀在繼續參觀時還發現了一些故宮陳設上的錯誤。比如在養心殿西暖閣,緊急逃生門的位置就擺放錯誤;而在光緒皇帝的寝宮裡,一把寶劍的擺放方位也與記憶中不符。溥儀将這些問題一一指出,故宮從業人員也及時進行了糾正。

這次重遊故宮之行,不僅讓溥儀重溫了往日的宮廷生活,也讓他見證了故宮在新時代的嬗變。雖然如今的故宮已不再是皇家專屬,但它的文化價值和曆史意義卻得到了更好的保護和弘揚。而溥儀作為最後一位曾在此生活的皇帝,他的一些發現和指正,也為故宮文物陳列的還原提供了寶貴的參考。

1961年溥儀遊故宮,忽從龍椅暗格掏出一物,同行的沈醉杜聿明看呆

溥儀晚年生活的曆史意義

溥儀從皇帝到普通公民的晚年生活,展現了一種獨特的曆史違和感。作為舊中國最後一位皇帝,他曾經權力至高無上、榮華富貴。可是随着時代的變遷,他不得不放下身段,過上了一個再普通不過的生活。

這種由尊至卑的巨大轉變,對于溥儀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他不但要适應全新的生活方式,更要學會放下身段,與普通百姓打成一片。從最初的辦理戶口,到後來在植物園和文史委員會工作,溥儀都展現出了極大的适應能力和謙遜态度。

盡管生活環境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但溥儀并沒有對此表現出任何不滿或者怨言。相反,他很快就融入到了新的生活當中,并努力工作、謙遜有禮。這種寬闊的胸懷和高尚的品德,着實令人敬佩。

1961年溥儀遊故宮,忽從龍椅暗格掏出一物,同行的沈醉杜聿明看呆

當然,溥儀之是以能夠如此快速适應新生活,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新中國政府對他的人道關懷。從特赦他的"戰犯"身份,到為他安排工作和生活,政府都給予了溥儀足夠的人性化照顧。這種以德服人的做法,無疑也影響和感化了溥儀,讓他更好地融入到新社會。

除了适應新生活,溥儀晚年的另一個重要經曆,就是他對故宮的重遊。這不僅讓他重溫了往日的宮廷生活,也見證了故宮在新時代的嬗變。從需要購票入内,到文物陳設的錯誤指正,溥儀都切身感受到了故宮在新中國的新面貌。

作為最後一位曾在紫禁城生活的皇帝,溥儀對故宮的一些發現和指正,為故宮文物陳列的還原提供了寶貴的參考。這也展現了他對中華文化的熱愛和珍視。雖然身份已經發生了轉變,但溥儀依然懷着一顆對祖國文化的赤子之心。

更重要的是,溥儀晚年的這些經曆,讓我們見證了一個舊時代代表人物在新時代的命運轉折。他從權力的巅峰跌落谷底,卻并沒有被徹底抛棄,而是得到了新社會的關懷和照顧。這種人道主義的展現,正是新中國與舊社會最大的差別所在。

結尾

溥儀的一生,見證了中國由舊到新、由專制到民主的偉大曆史轉折。他經曆的種種際遇,折射出這個偉大轉折的縮影。從這個意義上說,溥儀不僅是最後一位皇帝,更是一個獨特的曆史符号,見證了中國社會的巨大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