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聯盟

找工作遇到的第一個面試官,是AI

作者:中國青年報
找工作遇到的第一個面試官,是AI

視覺中國供圖

實習生 劉雨彥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

楊木登入系統,根據訓示核對身份資訊,檢查電腦攝像頭、麥克風是否正常,準備好後端坐在桌前按下确定鍵,随着冷靜的AI男聲念出面試題,一場AI面試開始了。

幾天前,正處在大四求職季的楊木收到招聘機關的郵件,通知他進行AI面試,他才知道自己要經曆這樣新奇的面試。剛入職某世界500強企業的蘇宇也有過這種經曆,2023年,她作為應屆碩士畢業生參與校招時,第一次知道了這種新興的面試模式。

在大規模招聘,特别是校園招聘和網際網路“大廠”的招聘中,求職者通常要經曆履歷篩選、多輪筆試、面試來競争。AI面試就是出現在履歷篩選後、筆試面試前的一道新“關卡”。

在新冠疫情期間,視訊面試作為遠端面試方式,使用頻率大大增加;如今,不少企業将視訊形式與AI評價體系相結合,進一步節約篩選人才的時間和人力成本。

AI面試到底是什麼?該如何應對?這些前所未有的新問題,逐漸進入求職者的視野。

流程其實很簡單,AI面試起到初篩作用

據某AI面試産品的官網介紹,AI面試“結合視訊分析技術、語音分析技術、深度語義了解技術、人臉特征識别技術、測量技術等,對候選人的崗位素質進行全面分析評估,最終對候選人人才畫像進行解析”,以此來篩選人才。

AI面試流程其實很簡單:AI面試官出題,求職者錄制視訊回答。“我有30秒的思考時間和兩分鐘的回答時間。如果不滿意,也可以選擇重新錄制,同一個問題一共有3次回答機會。”楊木回憶了他的面試經曆,“一共7個問題,全部回答完面試就結束了”。

接到AI面試通知後,楊木搜尋了很多攻略,通過部落客們的經驗分享了解面試流程,還購買題庫練習。楊木說:“我被問到的‘過往經曆中最有成就感的事情’和‘最能展現自己能力的項目’這兩個問題,都是我在題庫裡見過的”。

蘇宇經曆的面試流程也大同小異,但除了視訊,她還需要送出文字版答案,“錄完視訊後,AI還會轉寫我的回答生成一篇文稿”。

她遇到的AI面試問題也與傳統面試中的基礎問題相似。“比如會考驗你對STAR法則的運用。”蘇宇說,“我當時就被提問了‘你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情是什麼?你是如何克服困難完成它的’”。

蘇宇曾向同一公司的兩個崗位都投遞過履歷,這兩個崗位都需要先進行AI面試,于是她經曆了兩場有着一模一樣問題的面試。蘇宇笑着說:“然後我就對AI面試徹底祛魅了。”但是AI面試程式化的提問讓她疑惑,“機械标尺下的統一量化,真的能發掘我的能力,評價我和這家公司的比對度嗎?”

職業規劃師、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教育學院副教授高豔談到,AI面試産品搜集HR面試問題形成題庫,應用大資料模型來分析面試者送出的檔案。目前,AI面試起到的主要是初篩作用,其實就是為了收集更詳細資訊,綜合考察求職者的邏輯思維、表達能力等基礎素養。現階段的AI面試,難逃缺少個性化、針對性的問題,但是這種新形式大大降低了企業成本,是招聘市場必然會選擇的發展趨勢。

人機交鋒,AI面試利乎弊乎

AI面試官便利了企業選拔人才,但是當求職者坐在桌前與黑漆漆的攝像頭對視時,感受可就百味雜陳了。蘇宇回憶,面試時聽着AI男聲讀題,望着螢幕裡的自己時,感覺自己像任人挑揀的白菜。

傳統面試中,求職者可以通過和面試官的交流看出他們的态度,也可以感受到公司文化,選擇及時止損或是繼續求職;面試官往往也會給求職者提問的機會,增進互相了解。“但是AI面試官不會給我什麼回報,也不給我提問的機會。”蘇宇直言不滿,“萬一我過了AI面,才發現這個公司并不是我的理想選擇,這其實是對我時間精力的一種浪費。”

心理學家、北京大學精神衛生博士汪冰認為,求職者與AI對話時感到不适是很正常的。除了對未知評價體系的抵觸,從心理學上來說,AI面試會讓交流者有一種“失控感”。傳統面試是一個人際交流的過程,屬于社會行為。人們在交流中需要彼此的回報,以此調整、推進溝通。但是目前的AI面試基本隻有“求職者-AI面試官”單向互動,面試官無法提供及時回報,求職者也無法感覺到面試官的情緒、态度。

汪冰說:“肢體動作、情緒溫度等非語言資訊,都是重要的社交信号,缺少這些回報會使交流者有一種失控感、不安全感。陌生的機制,加上回報的缺位,求職者可能就不知道該如何去展現自己了。”

當然,AI面試也有利好求職者的一面。首先,AI面試過程中,表現與評估的時空不同步和面試官的非真人形象,消弭了真人面試官帶來的壓迫。蘇宇認為,AI面試官不會像真人面試官一樣“蹙着眉頭聽你說話”,也不會“故意打落水瓶給你壓力”。

其次,AI面試的容錯率更高。“30秒的準備時間和3次錄制機會給了我更多時間去構思回答。”楊木說,“我可以呈現深思熟慮後更有層次邏輯的回答”。

而且,AI面試的緊張可以通過練習來緩解。汪冰的建議是把陌生的事物熟悉化,一旦了解、熟悉了AI面試,許多焦慮緊張的負面情緒自然就會消散。“就像經常拍Vlog的部落客面對鏡頭會比普通人更自然一樣,如果你有意識地練習AI面試時‘自說自話’的鏡頭感,你也能适應。”

中國傳媒大學開設了面向大三大學生的就業指導課,為選課學生争取到了免費試用“AI模拟面試與軟能力分析平台”的機會,可以讓學生體驗AI面試流程并生成分析報告。但是負責該課程的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闫玉剛表示,全校大三學生都沒有報滿500個名額,“這可能與中傳學生的升學率、就業方向有關。但顯然,大部分在校生還沒有意識到它的重要性”。

保持自信與自省,你終究要面對的是“人”

紐約大學工業組織心理學碩士研究所學生雷锶正在開展AI面試相關課題,她表示,求職者對AI面試公平性的存疑,是影響雇主吸引力的關鍵因素。她在研究中注意到,目前AI面試産品的應用範圍和行業的綁定關系不強,更多的與企業規模以及對AI技術的接受程度有關。

雷锶表示,他們希望進一步研究求職者面對AI面試技術的心理,進而指導企業對AI面試的應用,并為技術更新疊代提供方向,“通過提升AI面試技術在公平性等方面的表現,減少求職者的顧慮”。

歸根到底,AI面試隻是面試的新工具,求職者需要重視面試市場的新趨勢,但也不用過分緊張焦慮。汪冰說,年輕人初入求職市場時通常會有挫敗感,大學生從“象牙塔”進入社會,會面臨巨大的落差轉變,面試就是一個集中展現,“稚嫩的年輕人收到社會的負面回報時,尤其需要給自己打氣,樹立信心”。

高豔認為,從學生到職場人的過渡中,最重要的是思維方式的轉變,“求職者要從雇主角度想問題,思考我能提供什麼價值”。她提到,大學生可以充分利用教育資源,比如高校就業中心、就業課都能提供就業指導。

汪冰指出,無論對企業端還是人才端,面試的終極目的無非是做到“人崗比對”,是以,求職者首先要端正心态。“有些人求職時想的是這個崗位好,我一定要在那麼多人的競争中勝出,但是赢得的不一定是适合的崗位。無論是AI還是人對人的面試,你呈現自己比較好的一面,以及你和這個崗位有關聯的特質,就夠了。”

其次,有足夠的自知力,在一個結果不可控的面試中保持可控的狀态和行為,最重要的是如何展現自己。“很多人直到面試官提問了,才會去思考我的閃光點是什麼、我有什麼人格特質。但了解自我不是‘職場專供’命題,而是我們在日常中應該自省自知的”。

AI面試不過是求職中的一個小流程,它可能會讓你有驚無險地通過,也可能給你留下準備的焦慮和被拒的無措。這些都是暫時的,一個“pass”不意味着你獲得了這個崗位,一封拒信也不會将你蓋章為失敗者。甚至求職的全過程,也無非是邁入社會生活的第一步。

汪冰說:“過了AI面試官,你終究還是要見到人的。你進入一個工作崗位,還是要發揮你的優勢與價值。而保持自信、自省,學會正确地認識自己、講好自己的故事,才是更重要、更本質的人生命題。”

(應受訪者要求,楊木、蘇宇為化名)

責任編輯:郭韶明,李沛然

來源:中國青年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