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聯盟

考研沒“上岸”很崩潰,如何走出情緒漩渦

作者:中國青年報
考研沒“上岸”很崩潰,如何走出情緒漩渦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餘冰玥

在江西(南昌)12355青少年服務台(以下簡稱“服務台”)咨詢師胡馳的印象中,24歲的娟娟是位特别的來訪者。從2023年10月到今年1月,3個月的時間裡,娟娟一共給服務台打了123通電話。有時隔幾天打一次,情緒不好時一天打幾次。許多咨詢師接聽過她的來電,胡馳接聽的次數最多。

娟娟打來電話求助的原因,是自己陷入了嚴重的情緒漩渦。來自山西的娟娟在江西上大學,給服務台第一次打電話時,她正在經曆考研焦慮、失戀、友誼破裂的多重困擾,心理失衡,一度到醫院治療。實在感到焦慮、迷茫、無處傾訴時,她想起了12355熱線。

“考研讓我身心俱疲。我總感覺永遠比不上其他同學,每天需要學的知識太多,我既焦慮又迷茫。”為了“上岸”心儀的學校,娟娟選擇了“全職”備考,但找不到自己的學習節奏。她常常熱情高漲地學習一天,第二天覺得累了開始休息,第三天因為前一天沒有學習而内疚,如此循環往複。娟娟發現,這種狀态讓自己經常陷入内耗的情緒中,“像個無底洞”。

胡馳回憶,娟娟來電時情緒複雜,迷茫、困惑、焦慮等多種情緒并存,傾訴了很多問題:“如何不受外界幹擾專心學習?如何選擇考研導師?如何處理與戀人、朋友的關系?學習壓力大如何調整自己?”

咨詢師先幫助娟娟理清了現階段最困擾她的原因——害怕考研失敗産生的焦慮,并正常化她的情緒:“由于考研結果的不确定性,你現在所有的擔心和焦慮都是必然的,不用為産生負面情緒而焦慮。”随後在咨詢中,咨詢師幫助娟娟學着接納情緒、與情緒相處,鼓勵她積極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看到自己的需求。最重要的是,從多角度來看待事物,嘗試不同的應對模式,“人生不隻有‘上岸’一條路可走”。

随着一次次通話,娟娟的狀态不再像最初那麼緊繃。娟娟和咨詢師回報,每次聊完後焦慮和沖突感會減輕一些,可以厘清複雜的情緒,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向,重新獲得一些力量。

4月正是考研複試結果陸續公布的階段,服務台專職心理咨詢師、熱線組組長李麗紅對記者說,每年如娟娟一樣因考研焦慮打來電話的受訪者并不在少數。他們有的是正在準備考研的大三和大四學生,“有人成績一直很不錯,但備考期間過于焦慮,不允許自己失敗,為此陷入情緒低谷”。有的則是非應屆的“全職”考生,有過“一戰”失敗經曆,常常陷入“我會不會再失敗一次”的恐慌。“他們通常還面臨着家人帶來的壓力,被施加過多關注,總感覺考不上就對不起家人。”

備考初期、考研前夕、成績公布前後,是相關咨詢來電量較多的3個階段。李麗紅曾遇到過一位來訪者,考研結果出來後,她的室友們都順利錄取了,隻有她沒考上,這讓她情緒一度崩潰。“這件事對這個女生産生了巨大的打擊,一下就否定了自己,甚至産生什麼都不如别人的想法,忽略了自己也有很多優秀的地方。”

“在考研失利後出現這樣的情緒是很正常的,焦慮、失望、暴躁、悲傷,這些都是面對目前情況自然出現的,情緒不是洪水猛獸,我們要正确地看待。”李麗紅表示,年輕人有時候容易陷入和周圍人比較帶來的壓力之中,原因之一是沒有建立良性的内在評價體系。“如果過度在意外界的評價、把自己的眼光向外投射,覺得一定要比别人‘好’。那麼‘好’的标準又是什麼?它可能沒有邊際,永遠無法達成。”是以,明白自己當下所處的階段和狀态,不全盤否定自己付出的努力,複盤過去遇到的問題,設定下一步适合自己的目标和計劃更為重要。

對于像娟娟一樣大學畢業面臨考研擇業的迷茫、情緒内耗引發持續性焦慮的年輕人,胡馳建議:當陷入迷茫時,首先要接納自己的不安與焦慮情緒,讓情緒自然流動起來。其次,要堅定自己的選擇與目标,不要盲目與周圍的人攀比。最後制定合理的計劃并落實,保持規律的生活作息,适當運動。

娟娟最後沒能順利考上研究所學生,但她平靜地接受了這個結果,還給咨詢師胡馳又打了一次電話表達感謝,這次電話裡的她聲音隐隐透露出一種歡欣。“在這個過程當中,她不再感到後悔,覺得自己盡了最大的努力,每一天都是閃閃發光的,現在已經不再感到糾結和焦慮了,對未來的計劃充滿期待。”胡馳說。

“相較于真的‘上岸’,應對情緒、處理問題的能力變得更強,才是更珍貴的成長。”在李麗紅看來,不管是考研、學習或是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問題,都隻是暫時性的。當應對情緒和處理問題的能力變強後,再面臨類似的困境才能更加從容。“知道自己未來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挖掘自己内在的力量。”

服務台于2022年5月16日開始運作,每天上午9點至晚上9點輪值4班,每班6位咨詢師接聽心理咨詢熱線。服務台運作以來,被确定為全國維護青少年權益崗建立機關,命名為江西省法治宣傳教育基地,連續兩年被納入江西省十件民生實事。

李麗紅介紹,自運作以來,服務台共受理熱線、“青聽益站”全國12355網絡平台心理咨詢、法律維權等有效咨詢3.1萬餘個,挽救57條輕生青少年生命,轉介處理心理咨詢、法律維權等個案282起,通過心理疏導、生活物資保障等措施深度幫扶35名殘疾、留守兒童等困境青少年走出困境,緻力于為更多青少年提供支援、了解與陪伴。

(為保護受訪者隐私,娟娟為化名)

責任編輯:郭韶明,李沛然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