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聯盟

《三國演義》中酒德最好的君主:孫權醉而不亂!

作者:趣說曆史

《三國演義》中,孫權的描繪較為簡略,尤其是關于他飲酒的細節更是寥寥無幾。然而,事實上,孫權是個出了名的酒癡,曾多次因酒而幾乎鑄成大錯。好在,他酒後尚能保持清醒,及時糾正過失,是以并未在曆史上留下惡名。

《三國演義》中酒德最好的君主:孫權醉而不亂!

其中最為嚴重的一次,便是他險些将張昭處死,此事令東吳的文武百官都為之震驚。張昭是何人?他不僅是孫權的師傅,還是托孤重臣,備受孫權及群臣的尊敬。當時,遼東的公孫淵表示願歸順東吳,孫權飲酒正酣,便立即冊封公孫淵為燕王,并派遣使者帶上珍寶印绶前往。然而,張昭看出公孫淵的歸順并非真心,于是勸谏孫權,但孫權并未聽從。張昭情緒激動,繼續堅持己見,孫權也怒不可遏,拔劍相向,厲聲質問:“你為何總是與我過不去?”張昭淚流滿面,卻毫不退縮:“無論你聽不聽我的谏言,我都必須盡到我的職責!因為我是太後遺诏的顧命大臣!”孫權聽後也流下淚水,扔下寶劍,與張昭相擁而泣。但事後,孫權仍堅持冊封公孫淵為燕王。張昭是以憤然托病不朝,孫權一氣之下,派人用土堵住張昭家的大門。張昭見狀更是憤怒,命家人也用土将大門從内部堵住,決心與孫權對抗到底。一段時間後,公孫淵果然反叛,孫權深感自己錯誤,于是親自前往張府道歉,但張昭堅決不見。孫權甚至命人用火燒其大門,張昭仍堅守不出,孫權隻得命人滅火。最終,還是張昭的兒子擔心事态擴大,強行将父親扶出,孫權連忙将張昭請回宮中,設宴賠罪,才平息了這場風波。

《三國演義》中酒德最好的君主:孫權醉而不亂!

然而,孫權的飲酒習慣卻并未是以改變。有一次,他因高興之事大宴群臣,飲酒過量,竟将酒潑在群臣臉上,邊潑邊說:“今日定要一醉方休,不醉倒在此地,誰都不許走。”群臣誰敢不從?唯有張昭面色一沉,拂袖而去,坐在自己的車上生悶氣。孫權見狀,連忙追出,嬉皮笑臉地勸解:“不過是大家樂樂而已,師傅何必如此動怒?”張昭反駁道:“是啊,不過是樂樂而已!你想過沒有:昔日纣王作糟丘酒池夜夜沉迷酒色,當時也說隻是樂一樂,結果呢?”孫權聽後滿面羞愧,酒宴也是以不歡而散。

《三國演義》中酒德最好的君主:孫權醉而不亂!

盡管張昭常常掃孫權的酒興,但孫權深知其忠誠與智慧,是以對他總是格外寬容。然而,對于其他人,孫權的态度則截然不同。名士虞翻雖也是一位酒徒,但酒量有限,常常裝醉以逃避飲酒。有一次,孫權心情大好,舉行盛大宴會,輪到虞翻時,虞翻佯裝醉倒,但孫權一轉身,他卻立刻坐起,并無醉态。孫權大怒,拔出佩劍欲斬虞翻。大臣們紛紛求情,大司農劉基抱住孫權的腿力谏:“大王酒後殺名士,萬萬不可!虞翻雖然有罪,可是天下人誰又知道呢?萬不可因小事而毀了英名啊!”孫權聽後,怒氣稍減,但仍堅持道:“曹操殺了名士孔融,我為何不能殺虞翻?”劉基繼續勸道:“曹操輕害士人,天下人誰不罵他?大王您躬行德義,欲與堯、舜比隆,怎能與曹操相提并論?”一番話讓孫權幡然醒悟,虞翻是以逃過一劫,但已是汗流浃背。此後,孫權下令:凡他酒後下達的殺人指令,一律無效,不得執行。

《三國演義》中酒德最好的君主:孫權醉而不亂!

綜觀孫權飲酒生涯,雖時有失态之舉,但總能及時收斂,未釀成大禍。這也得益于他酒後尚能保持清醒的頭腦。是以,盡管孫權一生豪飲無數,卻未因酒誤事,反而成就了一番東吳霸業。此外,孫權在酒場上也留下了諸多佳話。他常借酒試才,選拔出魯肅、呂蒙等大将之才;又常在酒場上收買人心,周泰和甘甯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同時,由于自己酒後常犯錯誤,孫權也更能體諒下屬的酒後過失,予以寬容對待。這些事迹都成為了千古傳頌的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