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聯盟

《讓子彈飛》原著作者馬識途去世,享年110歲

作者:極目新聞

極目新聞記者 徐穎

3月28日,中國作家網釋出訃告,革命家、文學家馬識途先生去世,享年110歲。

《讓子彈飛》原著作者馬識途去世,享年110歲

馬識途

馬識途,本名馬千木,生于四川忠縣(今重慶忠縣)。1935年參加“一二•九”運動,從事中共地下組織革命活動。1938年加入中國共産黨,長期從事黨的組織工作。1941年到昆明西南聯大中文系學習,1945年畢業。曆任鄂西特委書記、川康特委副書記,四川省建設廳廳長、四川省建委主任,中國科學院西南分院黨委書記,西南局及四川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等,全國第六、七屆人大代表,四川省文聯主席,四川省作協主席,中國作協理事、顧問、名譽委員等。

得知馬老去世,姜文說讓人舍不得

馬識途先生1935年開始發表作品,1961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長篇小說《清江壯歌》《夜譚十記》《巴蜀女傑》《魔窟十年》《滄桑十年》等,長篇紀實文學《在地下》,中篇小說《三戰華園》《丹心》,短篇小說集《找紅軍》《馬識途諷刺小說集》等作品。出版《馬識途文集》(12卷)。

《讓子彈飛》原著作者馬識途去世,享年110歲

馬識途

姜文導演的熱門電影《讓子彈飛》,正是改編自馬識途先生的小說集《夜譚十記》。得知馬老去世,姜文說,“110歲是個喜喪,可還是讓人舍不得。老爺子文武雙全了不起。”

馬識途曾說“清江那地方,是我的第二故鄉”

馬識途先生與湖北也有淵源。極目新聞記者查詢到,在《笑傲人生:馬識途百歲人生感悟》一書中,生于湖北巴東、曾擔任過中國作協主席團委員、中國散文學會副會長的作家葉梅,就曾經回憶過,“年過百歲的老人思維靈活,寫作勤奮,俠骨柔情,簡直就是一個奇迹。我對馬老的敬重,除此之外更有許多親切,是因為他早年在湖北鄂西(現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上司過地下黨工作,那裡流淌着八百裡清江,馬老的妻子劉惠馨就犧牲長眠在那片土地上。我在恩施多年,讀着馬老所寫的《清江壯歌》長大,那些感人的情節一直在心頭萦繞,主人公賀國威、柳一清(以劉惠馨為原型)的形象所放射的理想光芒,照亮了清江兩岸幾代人的青春。那年在北京見到馬老,他得知我來自恩施,臉上的表情立刻歡喜起來,用川音濃重的國語說:‘哦,清江那地方,是我的第二故鄉。'”

他曾專門撰文談“識途”之義

1938年,馬識途入黨時,把原名“馬千木”鄭重改為“馬識途”,取“覓得正确道路、老馬識途”之意。在馬識途先生所寫的《識途的辯證及品茶之道》一文中,他曾經這樣解釋過“識途”之義。他寫道:“在我入黨後五十幾年的革命和建設鬥争過程中,我才認識到,找到了道路,不一定就認了道路,自以為識途,卻不一定真正識了途。識途,走革命的路,那隻是自己主觀的動機和願望。要真正識清道路,卻還要靠自己艱難的反複的革命實踐,隻有在實踐中才能使自己從不識途變成識途。隻有在不斷的失敗和挫折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才能少犯錯誤,求得真知,最後直到識途。而且在這一件事情上識途了,在另外一件事情上又不識途了,在今天識途了,在新的明天又不識途了。不識途——識途——又不識途——再識途,往複不已,這就是識途的辯證法。”

長壽秘訣:無悔無愧,不驚不懼,我行我素,盡心而為

活到110歲,并且在百歲之後仍筆耕不辍,馬識途的長壽和達觀,也曾常常為作家界所樂道。馬識途在《我的老年觀》一文中寫道:“我的長壽之道,就是達觀開朗,寡欲清心,無悔無愧,不驚不懼,我行我素,盡心而為,量力而行,老有所養,老有所為,老有所,老有所樂。無病鍛煉,有病求醫,不要自以為是,滿不在乎,然而又時刻準備着,聽候召喚。”除了寫作,馬識途先生生前還喜歡寫對聯、打油詩和書法,這也是他愉快老年生活的一部分。“人無媚骨何嫌瘦,家有藏書不算窮”“能耐天磨真鐵漢,不遭人妒是庸才”,著名作家王蒙就曾經盛贊過馬識途的對聯——“多口語,老百姓的話,但極其工整,境界高。這是天言,天人。”

《讓子彈飛》原著作者馬識途去世,享年110歲

馬識途書法作品

王蒙還談到過,他見過很多壽星,但沒見過像“馬識途前輩、馬識途老師、馬識途大哥”這麼滋潤、這麼勻稱、這麼舒服的老人,他并沒有給人一種老況堪憂的感覺……馬老的隸書,充滿了活性,不像古典,像今典,非常有趣味。

(本文圖檔來源于中國作家網、央視網等)

(來源:極目新聞)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下傳“極目新聞”用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