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聯盟

科學産業深度融合高品質發展新動能

作者:南方都市報
科學産業深度融合高品質發展新動能

科學與産業深度融合,光明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圖為光明生命科學園。

全國多地争相競逐智能傳感器這一新質生産力賽道。在光明科學城,智能傳感器迅速成長為百億級産業叢集,平方公裡級的明湖智谷智能傳感新型産業社群加快崛起,成為光明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鮮活樣本。

光明區厚植産業優勢,發展壯大“8+5”産業叢集,向新質生産力要高品質發展新動能。而依托科學城極具優勢的“科研密度”“創新濃度”,光明以科學與産業深度融合催生新質生産力,更讓光明的未來充滿無限可能。

厚植産業優勢

向新質生産力要發展新動能

作為各類智能産品的核心零部件,智能傳感器被視作決定未來資訊技術産業發展能級的關鍵核心和先導基礎,這一熱門賽道被深圳列為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産業叢集。光明區積極搶占智能傳感器産業發展先機,将智能傳感器作為光明“8+5”産業叢集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智能傳感器産業已經成長為百億級産業叢集,吸引了一批産業鍊上領先企業投資光明,産業競争優勢持續夯實。

光明正着力推動智能傳感器産業叢集邁向更高能級發展。光明重點打造的明湖智谷智能傳感産業社群一期已全面動工建設,今年将推動二期産業地塊開工建設。該平方公裡級新型産業社群将圍繞生産需求建構先進智造園區+科技産研街區,聚焦智能傳感器和精密儀器裝置等細分領域,同時發展科技服務業,推動産業高品質發展。

在2023光明·全球傳感器發展大會上,中國傳感器與物聯網産業聯盟副理事長郭源生表達了對光明的看好。他表示,光明區對智能傳感器産業的認知和規劃非常清晰,祝願更多的企業在光明區找到傳感器産業發展的“一片光明”。

目前,智能傳感器産業在光明科學城呈現生機勃勃的發展态勢。深圳市級智能傳感器産業基金落地光明,智能傳感MEMS中試平台布局光明,全球領先智能傳感器産業數字平台德融寶“牽手”光明……今年光明區在發展智能傳感器産業還有更大謀劃,将大力引進更多産業鍊上的頭部企業,力争企業總數突破160家,實作産業叢集規模150億元以上。

智能傳感器産業叢集的快速成長,是光明科學城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鮮活樣本。光明區将推動“8+5”産業叢集發展壯大作為重要抓手,向新質生産力要高品質發展新動能,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對推進高品質發展形成有力支撐。

2023年,光明區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占GDP的57.8%,未來産業企業總估值超過320億元。超高清視訊顯示産業叢集規模突破2000億元,華星光電被國家工信部認定為産業鍊“鍊主企業”。新材料産業叢集規模突破1200億元,貝特瑞4萬噸矽基負極材料擴建項目一期試投産、二期動工建設。高端醫療器械産業叢集規模突破500億元,國藥集團和GE醫療在光明布局醫療影像裝置先進制造基地。

營造一流生态

培育科研經濟向“新”而行

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産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産力的核心要素。作為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光明科學城在“科研密度”“創新濃度”上極具優勢,堅持科學與産業深度融合,營造出了一流創新創業生态,這樣的土壤恰恰有利于催生新質生産力。

光明區先行科研經濟,加速推動科學賦能産業,契合發展新質生産力的要求和方向,成果正不斷湧現。

合成生物是生物技術創新、生物經濟發展的前沿領域,在食品、農業、醫藥、醫美、化工等領域有巨大的應用潛力,是國内外競相培育發展的未來産業。依托科學城各類創新要素高度集聚的優勢,光明在合成生物發展上走在了前列。

截至2023年底,光明科學城合成生物産業孵化集聚企業達92家,合成生物産業叢集估值超過了270億元,正朝着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合成生物産業高地方向邁進。光明科學城依托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院合成生物學研究所和合成生物研究大科學裝置,布局建設深圳市工程生物産業創新中心,首創“樓上樓下”創新創業綜合體模式,強化科研、政策、空間、服務等支援,近三年深圳新增的合成生物企業有八成落戶在光明,國家生物制造産業創新中心落戶光明。

賽橋生物是成長于光明的合成生物領域新興明星企業,專注于細胞與基因治療上遊關鍵制造技術及成套核心工藝裝備的源頭技術創新和國産化工作。在賽橋生物創始人、CEO商院芳看來,合成生物的發展,從源頭創新到産品到産業,周期越來越短、節奏越來越快,是以企業的發展需要一個高效的平台。光明科學城有非常好的創新要素聚集,通過系列布局建構了“生态閉環”,從源頭創新、概念驗證、小試中試到臨床應用,企業能夠在“生态閉環”裡快速發掘好、利用好資源,節省發展時間,進而非常有利于企業發展。

光明科學城先行科研經濟,建構“科研—轉化—産業”的全鍊條培育模式,全力推動在更多新興産業領域,通過科技創新促進産業創新,加快催生新質生産力。

2023年4月,腦解析與腦模拟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正式入駐光明科學城,随後轉入高水準營運階段,助力光明加速腦領域科學研究與産業孵化。依托深圳市腦科學技術産業創新中心等平台,2023年,光明區腦科學與類腦智能産業新招引培育企業21家,總量增至50家,叢集總估值50億元以上,向着打造腦科學創新策源地和産業集聚地進一步邁進。

打通堵點卡點

讓各類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産力順暢流動

在光明科學城,有“大院大所”緻力提升創新能級,有産業創新中心推動成果高效轉化,有科技金融為科研經濟提供支撐,有各類人才奔赴而來……創新鍊、産業鍊、資金鍊、人才鍊深度融合,催生化學反應,促進各類先進優質生産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産力順暢流動。

2023年12月,深圳市灣有引力科技有限公司(光明生物醫藥創新中心)在衛光生命科學園正式開業。光明生物醫藥創新中心由光明區聯合深圳灣實驗室共同打造,立足于服務國内外創新主體的生物醫藥成果轉化。依托光明科學城密布産學研資源的優勢,光明生物醫藥創新中心開業營運3個月以來,對接申請入孵企業超30個,其中90%為科學家創業項目。經過嚴格稽核,目前已引進入孵項目8個,入孵企業吸引融資金額達5000萬元。

促進各類先進優質生産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産力順暢流動,還需要進一步深化改革,打通束縛新質生産力發展的堵點卡點。在深化“四鍊融合”的同時,光明科學城大力推進科技創新體制機制的探索。

作為國内首部科學城專項法規,《深圳經濟特區光明科學城發展促進條例》自2023年6月1日起施行,這是深圳為推動光明科學城建設和發展、打造世界一流科學城而制定的專門條例。該《條例》出台的重要意義之一,便是支援光明科學城先行先試,深化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改革。

《條例》提出多項制度:一是支援設立在光明科學城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申請成為職務科技成果單列管理試點,探索建立職務科技成果專門管理制度和監管機制;二是建立和完善科技創新服務鍊,鼓勵培育和發展科技服務機構,引入技術經理人,為科技成果轉化提供全鍊條服務;三是支援光明科學城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的專業技術人員經所在機關同意,可以按照規定利用與本人相關的科技創新成果在職創辦企業。

一方面,發展新質生産力要求及時将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到具體産業和産業鍊上。另一方面,科技成果落地難、轉化率低是普遍性難題。《條例》從優化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入手,支援光明科學城在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産力轉化上先行先試,将為光明科學城發展新質生産力注入澎湃動能。

智能傳感器産業迎來發展新機遇

智能手機、智能網聯汽車、智能機器人、智能制造生産線……智能時代的來臨,給社會生産生活方式帶來巨大變革,而智能傳感器就好比“感覺器官”,是智能系統與外界環境互動的重要手段和感覺資訊的主要來源,産業發展也迎來了巨大機遇。

文:王睦廣 圖:深圳光明

制版:李斌 郭紅霞 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