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聯盟

買東西附贈 “一次性” 使用 被挂二手平台 網紅小家電咋成雞肋?

作者:半兩财經

點餐不僅送餐具,還送小家電。小家電産品配套食品,已然悄悄地成為了一種新的趨勢。比如,買咖啡送咖啡機、買桶裝水送飲水機、買益生菌送酸奶機……商家的贈品越來越貼心,然而獲贈的不管是鍋碗瓢勺還是小家電,看起來似乎是讓消費者得了便宜,實際上卻造成一種負擔。不僅品質堪憂,如何處置也成為一大難題。

買東西附贈 “一次性” 使用 被挂二手平台 網紅小家電咋成雞肋?

買吃的獲贈小家電

訂一份煲仔飯外賣能送砂鍋,買烤魚可以得到不鏽鋼烤盤,吃火鍋免費送鍋,買炖湯可得保溫桶……有網友稱,自己靠點外賣已經集齊了鍋碗瓢勺。

除了訂外賣送餐具的攬客促銷方式,不少商家還送起了小家電。

買東西附贈 “一次性” 使用 被挂二手平台 網紅小家電咋成雞肋?

網友小五浏覽購物直播時發現,購買某品牌米線可以免費得到一個電煮鍋,也正是因為這個外形小巧可愛的電煮鍋讓小五決定花166.9元網購了12袋某品牌米線,“我就是沖着贈品電煮鍋才下單的,但品質比想象中要差一些。”她坦言,鍋的品質一般,鍋蓋材質像塑膠。有多個跟小五一樣下單同款商品的網友也表示,贈送的電煮鍋有一種很廉價的感覺,甚至有股味道,很難讓人放心使用。

“我之前買螺蛳粉獲贈了一個小鍋,聽着可劃算了,結果在家用一次就壞了”。與小五有類似經曆的張先生表示,他仔細看才發現這個鍋沒有任何牌子,不過幸好沒有發生事故,“下次再也不占小便宜了,相當于花錢買了個一次性的鍋。”

不得不說,贈品營銷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手段,贈送免費的産品或者服務可以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望。

之前遇到過買家電送一些配件的,很少見買原料送配套小家電的。李女士為了給孩子做酸奶,就想網購一些益生菌,她發現有商家推出了促銷活動:買益生菌就送酸奶機。“買得多,送得多,要是買10盒就送兩台酸奶機,總價大概六七百。”李女士說,贈品的确很吸引人,但其實做酸奶時根本用不上,因為酸奶隻要在恒溫條件下發酵都可以成功,平時常用的電鍋、恒溫水壺、烤箱等都是可以利用的。而且也不是天天都需要做酸奶,隻有孩子想吃的時候才偶爾做一次。“使用酸奶機很占空間,每次還得消毒,下次用還要再次清洗,太麻煩了。”

買家真的占了便宜?

其實經過對比不難發現,同一款産品在有贈品和沒有贈品兩種情況下,價格是有差别的。

以網友小五網購的某品牌米線為例,該品牌旗艦店裡的商品價格顯示,一袋米線單價12.9元,12袋的價格是154.8元,可見,小五為了電煮鍋這個贈品多花了12.1元。

買東西附贈 “一次性” 使用 被挂二手平台 網紅小家電咋成雞肋?

在外賣平台上,某送電熱鍋的火鍋店有“送鍋套餐”和“無鍋套餐”,雖然套餐價格一緻,但“無鍋套餐”比“有鍋套餐”多了一份肉。是以,消費者是為贈品變相支付了費用的。

有商家表示,對于火鍋和燒烤外賣送餐具的方式,還是具有一定成本效益的,也受到消費者歡迎。這是為了吸引客流的一種方式,能讓消費者感受到溫情貼心服務,還能提高産品的複購率。

不過,對于這樣的情況,有的消費者認為這是一種負擔,最初隻是單純買食品原材料,卻得到一個本不需要的小家電,當這個小家電被閑置,就會間接造成一種浪費。有人因愛喝湯,手裡已獲贈10個保溫桶了。“扔了可惜,留着占地兒,最後也用不上,簡直是雞肋,會産生很大心理負擔。”

這種操作,雖然表面上給人一種占便宜的錯覺,但事實上“羊毛出在羊身上”。張女士認為這就是一種搭售行為,既沒有得到實實在在的優惠,還造成了一種誤導。還不如将贈品的成本轉換到商品本身的優惠上。

此外,贈品小家電的品質無法保證,也讓人無法安心使用。

梁先生在某電商平台購買微波爐,被頁面标注的贈送價值599元的吹風機吸引,于是沖動下單,“收到貨後,我發現吹風機沒有合格證,周身甚至沒有任何标簽,我在購物軟體上拍照識圖,發現最低39元就能買到。三無的家具安全隐患太大了,我肯定不敢用啊。”無奈的梁先生試着向工商部門投訴,“但商家卻表示他們隻對正規銷售的微波爐品質負責,贈品他們并沒有獲得收益,是以不會給予任何的賠償。後來我咨詢了專業人士,發現維權成本太大,還要證明網上那個标價39元的贈品是正價,這太難了。”

淪為“一次性用品”

多位受訪者表示,買咖啡送咖啡機、買桶裝水送飲水機、買益生菌送酸奶機,這種配套式的贈品讓人有種很貼心的感覺,看起來也比較實惠,的确會有人願意為此買單。

買東西附贈 “一次性” 使用 被挂二手平台 網紅小家電咋成雞肋?

不少人之是以因為配套式贈品“激情下單”,除了一廂情願的“占便宜”心态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高估了贈品的後續利用價值。

有的單身上班族表示,“附贈”的東西平時能用得上,也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比如商家贈送的小砂鍋可以作為裝泡面的容器。但這種砂鍋使用壽命很短,還有被燒裂或掉底的風險。

而對于學生族來說,學校宿舍不允許使用明火,電煮鍋這類小家電可能還有用武之地,但購買的米線一旦消耗完,這種小家電可能已經無法正常使用,如果要維修還要為此支付上門費和維修費。

對于一些沒用過的贈品,有人為了讓這類物品得到充分利用,會選擇挂在二手平台,結果卻是無人問津,有時候為了賣出去還要自己搭運費。

北青報記者發現,在社交平台和二手平台上,有不少挂售二手小家電的文章。席女士曾經跟風購買了不少小家電,比如絞肉機、榨汁機、破壁機、挂燙機等,由于使用率不高還占用空間,她選擇放到網上去二次售賣,然而一段時間後很少有人浏覽她發的商品資訊,“挂賣的價格還沒運費高,也沒人來主動詢問,真的很難賣出去。”

據閑魚APP公布的統計顯示,廚房小電成為閑置率最高的品類,其中包括空氣炸鍋、面條機、早餐機、電餅铛、酸奶機、豆漿機、破壁機。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一些小家電存在着被“一次性使用”的情況。楊女士說,有一段時間比較流行空氣炸鍋,她跟風買了一款,可買回來嘗試着烤了一次蛋撻後,再也沒有拿出來用過。而孔女士則是因為産品的品質有問題,使得她購買的小家電成了“一次性用品”,“之前買過一個豆漿機,不是一個特别大的牌子,在第二次使用時啟動半天不成功,應該是電源線短路的問題,想着也沒多少錢就沒有處理”。

小家電還能火下去嗎?

有分析稱,均價不足百元的廚房小電被閑置是有原因的,小家電價格低、功能屬性單一、應用場景少、使用頻率低。更像是一種快消品,消費者在沖動之下購買,實際使用體驗并沒有想象中那麼好,很容易被閑置或者淘汰。作為大家電的功能一種補充,使用周期短,可替代性強,跟風購買的新鮮勁一過,客戶對此産品的需求也在降低。

小家電産品配套食品,已然悄悄地成為了一種新的趨勢。但缺點也不少,廚房小家電難以有品牌露出,産品門檻低、代工産品更具價格優勢也是事實。

買東西附贈 “一次性” 使用 被挂二手平台 網紅小家電咋成雞肋?

比如,某火鍋品牌外賣套餐中可以選擇鍋具,有網友爆料,其中的小号電煮鍋的品牌是小熊,而之前的合作品牌是九陽。大号鴛鴦鍋的品牌則不詳。據了解,該火鍋品牌也銷售與食材配套的相關鍋具、小家電産品,并且幾乎都為其自有品牌産品,如果有品牌家電企業試圖切入,也隻有采取代工方式。

而廚房小家電品質良莠不齊的問題一直存在。2021年8月,北京市市場監督局在依法展開的小家電監督抽查中,發現18組小家電産品不符合相應的産品标準,其中涉及電熱杯、多功能電煮鍋等熱門小家電類别。

2022年,江蘇省消保委釋出《迷你小家電比較實驗分析報告》,共涉及市場上銷售的迷你小家電4類50批次,檢測項目包括安全和性能兩方面,不合格率令人堪憂。

有行業内人士稱,和大家電相比,小家電具有技術門檻、資金門檻低的屬性,目前市場上種類繁多的小家電包括電動類和電熱類。吸塵器、吹風機、破壁機等清潔電器都屬于電動類小家電。而電熱水壺、養生壺酸奶機則屬于電熱類。它們普遍技術壁壘不高,且核心技術已完成更新,屬于成熟品類。

不少家電企業為了降低營運成本,會将售後環節外包,這種委托關系并不穩定,随時可能更換,消費者維修無門,體驗較差。而家電維修店又會因為小家電費時費力利潤少而不願意接活,且各品牌的産品配件都不通用,種種原因疊加,小家電成了“一次性用品”。

同一類小家電産品,功能和外觀往往大同小異。過去小家電靠營銷取勝,但存在的明顯問題是研發費率不足。比較常見的創新改變就是外觀,或者通過IP聯名吸粉。産品過硬,能解決消費者的痛點,或許才是小家電們未來的突破口。

【版權聲明】本文著作權(含資訊網絡傳播權)歸屬北京青年報社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張鑫 實習生 張祉譞 朱麗君

編輯/樊宏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