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聯盟

國美釋出,一陣創意的新風吹過

作者:浙江日報

潮新聞 記者 李嬌俨 通訊員 劉楊 王怡航

今早,有風君在淅淅瀝瀝的小雨中,前往南山路218号。

中國美術學院南山校區的大門出現了,加快腳步,北苑報告廳就要到了。周遭,和有風君趕赴同一個目的地的,還有文化藝術界的同仁們、扛着錄影機的媒體朋友們、精神飽滿的學生們……

今天,是2024“國美釋出日”。

國美釋出,一陣創意的新風吹過

中國美術學院 提供

96年前的今天,蔡元培先生在國立藝術院的開學式上,發表了《學校是為研究學術而設》的著名演說,提出“大學院在西湖設立藝術院,創造美,使以後的人,都改其迷信的心為愛美的心,藉以真正地完成人們的生活”。1928年的春天,中國第一所國立高等藝術學府,中國美術學院的前身國立藝術院誕生,拉開了中國高等美術教育的序幕。

去年的今天, 中國美術學院創辦了“國美釋出”平台,目的是在每年4月8日——國立藝術院開學典禮的紀念日,建立一個文化創意的公共釋出平台。

“國美釋出”的目标,是能夠超出國美,成為中國文化藝術乃至整個創意領域的開放的節日。

還記得,2023年的國美釋出,宣布成立中國美術學院書法學院、中國電影高等研究院和社會美育學院,并釋出兩個新事物——洞天:國美線上藝術社群(CAA Cosmos)和元宇宙藝術學院(Meta Art Academy)。

今天,在建校96周年之際,2024“國美釋出”依然圍繞着文脈淵源和科技未來,釋出了五項内容:“國美百年巨匠”創作與研究工程,國美長三角藝術行動,成立AI中心、美麗中國影像中心、藝術通感研究中心。

國美釋出,一陣創意的新風吹過

AI中心成立現場,中國美術學院 提供

有風君首先看到的,是一個百年的學術工程的厚重和深邃。

北苑報告廳的燈光暗了下來,林風眠、潘天壽、林文铮、吳大羽、李金發等一批照亮中國美術學院96年辦學史的藝術巨匠,在大螢幕上閃現。

可以說,中國美術學院曆史上名師輩出,彙聚了林風眠、潘天壽、黃賓虹、劉開渠、吳大羽、倪贻德、傅抱石、常書鴻等一大批代表中國藝術最高成就的藝術人才,培養了李可染、董希文、吳冠中、趙無極、朱德群、羅工柳、李震堅、方增先等幾代藝術大師。

他們也是照亮中國近現代美術史天空的熠熠群星。

從2023年起,中國美術學院正式啟動“百年巨匠”創作與研究工程,直至2028百年華誕。在這場面向國美百年校慶的倒計時中,這項工程将隆重紀念從1928年學校創立以來,在這裡學習、任教、工作和成長起來的百餘位已故的名師巨匠,向他們緻敬。

國美釋出,一陣創意的新風吹過

“百年巨匠”創作與研究工程首批小稿揭幕現場,中國美術學院 提供

“百年巨匠”創作與研究工程通過為名師巨匠塑像,為名師巨匠舉辦紀念展覽、研讨會,開展講座、工作坊、藝術體驗等社會美育行動,呈現他們的藝術成就和人格風範,體察他們的藝術思想和精神世界,并讓更多公衆參與其中,感受藝術對身心的浸潤。

在剛剛過去的2023年,“大道無極——趙無極百年回顧特展”,紀念林文铮先生誕辰120周年、吳大羽先生誕辰120周年、顔文樑先生誕辰130周年學術論壇、文獻展等一系列重要活動已經與我們見面,這一場場學術的交流,一次次思想的對話,述說着百年國美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有風君接下來看到的,是一項創新的藝術行動。

中國美術學院和上海學脈相通。1928年2月26日,藝術教育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在上海法租界霞飛路一〇九二二号的國立音樂院召開,會上确定将藝術教育委員會常設位址遷至杭州國立藝術院,上海成為國立藝術院發起和招生工作的主要發生地。

2023年12月27日,中國美術學院與上海市人民政府在滬簽署戰略合作協定,開啟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優質資源共建共創的新局面。今天,“國美釋出”上推出的創新藝術行動“國美長三角藝術行動”,探索“藝術-科技-思想充分聯通、高校-政府-企業深度協同、教育-産業-社會整體創新”的高品質發展新模式,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注入蓬勃的動力。

國美釋出,一陣創意的新風吹過

“國美長三角藝術行動”釋出現場,中國美術學院 提供

有風君了解到,“國美長三角藝術行動”包含了多項行動。

如長三角文化藝術高地行動,将在2024年,由中國中國美術學院關聯上海多個文化藝術場館,攜數個年度重要展演亮相上海,開展長三角國際文化形象提升工程,打造貫穿全年的“藝術四季歌”,包括 “上海青年科技藝術大展”、 “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大展”。

還有長三角全球設計創意社群行動,中國美術學院将攜手上海市,盤活利用現有工業遺存、曆史街區等空間打造具有國際水準的創意社群,為青年創意人群和創業校友提供衆創空間與産業轉化平台等等。

“名校大城、交相輝映”。未來,中國美術學院将代表浙江高校積極投身到“長三角一體化”國家重大戰略的最前線,凝聚起原始創新、突破創新的磅礴力量,打造文化藝術、創新設計、先進制造賦能數智社會的實驗場,将藝術設計的想象力與創造力轉化為落地生根的新質生産力。

國美釋出,一陣創意的新風吹過

“國美長三角藝術行動”釋出現場,中國美術學院 提供

最後,釋出的 “三個中心”,讓我們看到了藝術教育的新未來。

第一個,是美麗中國影像中心。

2021年,中國美術學院成立美麗中國研究院,倡導“以中國美術助力美麗中國”,旨在打造藝術智庫、公共美學、社會創新“三位一體”的研創平台。三年以來,美麗中國研究院建立了全國首個美麗中國案例文獻庫,從海量資料中甄選出全國千餘個文化藝術力量參與美麗中國建設的優秀案例,建立了一個落地生根的實踐者網絡和一個跨學科、跨領域的思想者智庫。

在此基礎上,美麗中國影像中心正式成立,由人民網與中國美術學院共建,攜手中國的攝影家與攝影者共同參與,是彙集、采集、生成美麗中國影像的平台,以生成具有曆史、當下與未來意義的中國圖像為使命,彙集行動,采集光影,生成美麗中國影像志。

國美釋出,一陣創意的新風吹過

美麗中國影像中心成立現場,中國美術學院 提供

第二個,是中國美術學院AI中心。

中國美術學院院長高世名說,藝術的根本任務是“世界的發現與人的發現”。藝術家的責任是創造、是生發,為人類拓展出新的身心經驗,創造出無限豐富的可能世界。

人類曆史正處于又一次加速期,我們正經曆一場深刻的技術變革。AI應用技術和工具的自我疊代日新月異,為今天的教育、文化和藝術創造帶來了巨大的震蕩。人工智能不隻是研究和制造的工具,更是感覺和思維的工具;它還是每個人自我認知的媒介,以及人類社會意識的鏡子。中國美術學院主動應用新技術、積極地擁抱人工智能時代,AI中心是以應運而生。

中國美術學院AI中心(CAA AI Center)将藝術、人工智能、工程技術、計算機科學結合研究,用藝術智性去聯通和牽動人工智能,研究兩個AI——藝術智性VS人工智能,對AIGC多元應用場景研究實驗,對AI教育應用場景進行研究開發。除了對“數位客體”(digital object)的研發之外,更要推動一種更根本的“數位主體”(digital subject)的研究探索。

國美釋出,一陣創意的新風吹過

2024年“國美釋出”現場,中國美術學院 提供

第三個,是藝術通感研究中心。

藝術通感研究中心(Research Center of Art-Synesthesia, RCAS)是全球範圍内首個基于藝術人文立場的通感研究機構。這個中心旨在發掘藝術本源之意識、跨領域開拓多種感官與藝術之無窮組合;突破腦神經科學對“通感”(synesthesia)概念的生理學定義,延拓藝術通感的人文空間。

中心将通感視為科學與藝術的交叉點,以新方法深入研究藝術史經典作品中感官模态的互動關系,志在觸達藝術高峰“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一切藝術皆趨向于音樂”的通達境界,重新打開“通人之學”的路徑。

研究中心将結合現代科學手段,展開以視覺、聽覺、嗅覺、味覺、意識、語言、空間、色彩、心理等為專題的跨學科研究,連接配接視覺與音樂、詩歌與繪畫、色彩與音調、光線與建築、味覺與心理、香學與氣味審美等交叉領域。

國美釋出,一陣創意的新風吹過

藝術通感研究中心成立現場,中國美術學院 提供

正如中國美術學院院長高世名所說:“今天的國美釋出精彩紛呈,既有梳理學院文脈、塑造百年巨匠的研究創作工程,也有面向長三角高品質發展的藝術行動,更有兩個AI互動發展的未來探索。在這裡,我們寄望一座百年名校的‘經典之學’,也感受到了紮根中國大地、助力美麗中國的‘有為之學’,更看到了一種跨界融通、道器貫通的‘創造之學’。”

“轉載請注明出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