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聯盟

為啥現在很多年輕人,不覺得"斷子絕孫"是可怕的事?還覺得很正常

作者:第一心理
為啥現在很多年輕人,不覺得"斷子絕孫"是可怕的事?還覺得很正常

撰文 / 第一心理主筆團

編輯 / 湯米

今年清明節,我回故鄉祭祖掃墓,期間父母安排了一次家族聚會。

在閑聊中,家裡的長輩開始讨論我們這一代人的情況。

他們回憶起,我的祖父母共有五個子女,這五個子女又各自成家,總共有了八個孩子,包括我在内。

作為家中衆多孫輩中的大姐,我今年也已經30,婚後三年還沒考慮生育。與我年紀相仿的堂兄妹甚至還未婚配,更别提開始交往。

再看我們的晚輩,大多也在25歲左右,婚育問題更是遙遙無期,最小的堂妹甚至明确告訴父母她将選擇無子女生活,不想生孩子。

為啥現在很多年輕人,不覺得"斷子絕孫"是可怕的事?還覺得很正常

于是,父母和長輩開始批評我們,認為我們這一代人行為放縱,不僅不急于成家,甚至連孩子也不打算要。

六嬸更是言辭激烈,她認為我們的行為無異于要讓家族走向斷子絕孫的結局。

面對長輩的非議,我們年輕一代隻能選擇沉默。

因為我們明白,我們與父母之間的代溝已經無法橋接。

我們可以了解他們的觀點,但他們卻難以接受我們的選擇。

根據《中國年輕人生育意願報告》顯示,大陸選擇不生育的“丁克一族”人數已達到60萬,并且每年以近10萬的速度增長。

社會觀念的變化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婚姻的首要目的是傳宗接代,而家族血脈的承繼通常要求由男性來完成。

然而,在現代社會的觀點看來,這種想法被認為是封建殘餘。

為啥現在很多年輕人,不覺得"斷子絕孫"是可怕的事?還覺得很正常

但在勞動力密集的古代農業社會中,傳宗接代确實有其實際意義。

由于農業生産主要依靠體力,而男性在這方面通常具有優勢,是以男性地位普遍高于女性,人們也更希望由男性繼承家業。

另外,大陸古代的家族觀念非常強烈,一個家族通常由血緣關系密切的成員組成。

在這種強烈的家族觀念影響下,個人往往顯得微不足道,一切行為都應以服務家族為宗旨。

家族需要後繼有人,是以家中成員必須努力完成這一目标。

不隻如此,古人還常有家業和财産需要後人來繼承,如果缺乏繼承人,可能會導緻家财被外人侵占,生存受到威脅,這對古人來說是生死攸關的大事。

然而,現代社會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為啥現在很多年輕人,不覺得"斷子絕孫"是可怕的事?還覺得很正常

當今社會強調男女平等,除農業外還有衆多謀生手段,女性也能實作經濟獨立,甚至在職業上與男性并駕齊驅。

這種變化使得家族承繼觀念逐漸弱化。

此外,現代社會中,家族觀念的影響力已大不如前,許多年輕人選擇從大家族中獨立出來,建立自己的小家庭,不再受制于大家族的束縛。

是以,在這種背景下,大家族的族長不再能像以往那樣對小家庭成員的私事進行過多幹預。

經濟負擔過重

年輕人不願意生孩子的原因,除了傳統觀念變化的影響之外,經濟問題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在如今的社會中,内卷現象極其嚴重,許多年輕人甚至難以確定自己的基本生活,更不用說撫養子女了。

按照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需求金字塔的基礎是人的基本生存需求,這些需求是層層遞進的,

在滿足了自身基本的生存需求後,人們才會開始思考完善人生的其他方面。

據研究,養育一個孩子至17歲的平均費用需達到48.5萬元,這還未包括大學和研究所學生教育的開銷。

此外,想要有孩子,首先得戀愛并結婚。

為啥現在很多年輕人,不覺得"斷子絕孫"是可怕的事?還覺得很正常

而結婚本身就是一項巨大的經濟負擔,需要準備房子、車子、彩禮等,這些開銷加起來至少也需要幾十萬,而且買房隻是首付,之後還需負擔長達數十年的貸款。

是以,不少年輕人除了因為不願意生孩子,更多的是因為不敢生,害怕自己無法承受如此重的經濟壓力。

在社會心理學中,存在一個被稱為“社會交換理論”(Social Exchange Theory)的概念,

該理論指出我們在社會互動中總是存在某種交換行為,在這種行為中,我們需要支付一定的社會成本以換取相應的社會回報。

通常情況下,當社會交換的成本超過回報時,人們就會放棄這種交換方式,反之則相反。

原生家庭的影響

此外,這一代年輕人還特别關注原生家庭的影響。

在中國,多數孩子都是在棍棒下和壓抑式教育中成長的。

受到傳統家長權威思想的影響,許多家長會對孩子的人生進行過度幹預,甚至常用尖酸刻薄的言語來貶低孩子。

我身邊就有不少朋友因為原生家庭的原因而決定不生孩子,其中一些是由于父母離異而對婚姻和生育持消極态度;

為啥現在很多年輕人,不覺得"斷子絕孫"是可怕的事?還覺得很正常

另一些則是因為從小受到父母的批評而無法形成完整的個性,不願讓未來的孩子經曆相同的遭遇。

而受西方思維的影響,現代年輕人的人生觀與前輩大相徑庭。

加之自我意識的覺醒,許多年輕人不再将自己的一生奉獻給家族和子女。

對當代年輕人而言,個人的幸福和發展是最重要的,隻有自己過得好,他們才能有更多的資源和能力去幫助他人。

無論是結婚還是生育,對他們來說都不是生活的必需品,他們享有更多的人生選擇權。

不少父母嘗試用的老觀念來說服子女,但即便不考慮現代養老體系日益完善的事實,僅憑老一輩的養兒觀念對孩子來說就是極其不公的。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并非父母的養老工具。父母的責任是将孩子帶到這個世界并撫養成人。

為啥現在很多年輕人,不覺得"斷子絕孫"是可怕的事?還覺得很正常

除此之外,父母不應過多幹涉孩子的生活,孩子有權決定自己的人生方向。

而且,中國的現實也顯示了許多養兒防老實際上并不可靠,很多老人養了兒女卻無人贍養。

是以,不能簡單地将不想生孩子歸咎于不孝,更不能用過時的傳統觀念來衡量目前的實際情況。

解決這一問題,還需從根本上改善年輕人的生育環境和福利待遇,為他們提供足夠的安全感,讓他們敢于也願意擁有下一代。

The End -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本文關鍵詞:生育觀念、心理學

圖檔源自網絡,侵權請聯系

微信公衆号:第一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