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聯盟

華野的一個怪現象:隻要粟裕準備打大仗,參謀長就恰巧不在司令部

作者:扶蘇史記
華野的一個怪現象:隻要粟裕準備打大仗,參謀長就恰巧不在司令部

【編者按:本文為頭條原創獨家首發,請勿抄襲轉載】

«——【·前言·】——»

1947年1月22日,中央軍委下令,将山東野戰軍和華中野戰軍合編,合編後的軍隊,就是在解放戰争中立下赫赫戰功的華東野戰軍。

從此之後,在中原大地上,華東野戰軍的威名遠震,令國民黨聞風喪膽。

然而,就是這樣一支作風優良、能打勝仗的軍隊,卻有一個奇怪的現象:隻要粟裕指揮員準備打大仗,他的參謀長陳士榘就“恰巧”不在司令部。

這又是為什麼呢?

華野的一個怪現象:隻要粟裕準備打大仗,參謀長就恰巧不在司令部
華野的一個怪現象:隻要粟裕準備打大仗,參謀長就恰巧不在司令部

既生瑜何生亮:指揮員和參謀長各自的革命之路

190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大将之首”的粟裕出生于湖南會同,兩年後,陳士榘也在湖北荊州出生了。

陳士榘出身貧寒,讀了幾年書就被迫辍學,在雜貨鋪做工,過着食不果腹的生活。1921年,中國共産黨成立,一大召開,星星之火,開始燎原。此後,勞工運動在全國範圍内如火如荼地展開。

受到勞工運動的影響,陳士榘于1927年加入了中國共産黨,而他萬萬沒想到,入黨的幾個月之後,蔣介石就在南京建立了政權,開始“清共”。

華野的一個怪現象:隻要粟裕準備打大仗,參謀長就恰巧不在司令部

陳士榘毅然加入反抗武裝。他在毛主席的帶領下,參加了秋收起義。1934年10月,陳士榘跟随紅軍長征,成為排頭兵。他不僅參與了大小“反圍剿”戰役,還在紅軍四渡赤水時組織搭建了兩座浮橋,受到毛主席的稱贊。

1937年,日軍發動七七事變,國共開啟第二次合作,陳士榘任八路軍第115師參謀長,與國民黨軍隊聯合抗日。

華野的一個怪現象:隻要粟裕準備打大仗,參謀長就恰巧不在司令部

八路軍第115師的師長是林彪,在抗戰時期,它是我黨三個主力部隊之一,115師開辟的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在敵後戰場給日軍以沉重打擊。

也就是在這一時期,陳士榘的帶兵政策、作戰方針得到了鍛煉,并初步形成。

如果說陳士榘的革命之路是長征走出來的,那麼大将粟裕的革命之路則是槍杆子裡面打出來的。

華野的一個怪現象:隻要粟裕準備打大仗,參謀長就恰巧不在司令部

與陳士榘相同,粟裕也在1927年加入中國共産黨,并參加了武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的第一槍。

不同的是,此後的粟裕并沒有參加紅軍長征。根據中共中央“反圍剿”的政策,他和陳毅等人繼續在中央蘇區,以外線作戰的形式,在南方各地開展遊擊戰争。

華野的一個怪現象:隻要粟裕準備打大仗,參謀長就恰巧不在司令部

三年遊擊戰中,我黨以自制槍炮,對戰國民黨幾十萬訓練有素的軍隊,損失慘重。譚家橋一役,粟裕和尋淮洲等人指揮的紅十軍團,遭到國民黨七十四師的圍殲,幾近覆滅。尋淮洲等人壯烈犧牲,粟裕帶着千餘人拼死突圍,才獲得生存之機。

華野的一個怪現象:隻要粟裕準備打大仗,參謀長就恰巧不在司令部

全面抗戰爆發後,包括粟裕在内,這些參加遊擊戰的工農紅軍被改編為“新四軍”。1941年,皖南事變爆發後,粟裕被任命為新四軍第一師師長,在和日軍作戰過程中,他利用截擊、圍攻、襲擊等戰術,挫敗了日僞軍的多次進攻,取得諸多勝利。

華野的一個怪現象:隻要粟裕準備打大仗,參謀長就恰巧不在司令部

粟裕的大将之風也在此期間形成,而他“深思熟慮,機斷專行”的作戰思想,也越發成熟。

對粟裕來說,每一次戰鬥,都可能是最後一次戰鬥,他沒有退路,也必須在戰前就做好一切準備,如贻誤戰機,就會有成千上萬的士兵犧牲。

華野的一個怪現象:隻要粟裕準備打大仗,參謀長就恰巧不在司令部

看似毫無關系的兩個人,在各自的革命之路上,時而平行,時而交錯,最終在抗日戰争勝利後,彙成我黨軍隊最為鋒利的一把匕首,成為聲名赫赫的華東野戰軍。

而由于作戰理念不同,倆人的沖突隐隐浮出水面。

華野的一個怪現象:隻要粟裕準備打大仗,參謀長就恰巧不在司令部
華野的一個怪現象:隻要粟裕準備打大仗,參謀長就恰巧不在司令部

越級上報,是對是錯?

由于已經領教過國民黨在統一戰線上的倒戈,抗戰勝利後,中共中央調整戰略,重整旗鼓,将抗戰軍隊組編為野戰軍。其中,粟裕為華中野戰軍的司令員,陳士榘則被任命為山東野戰軍參謀長。

1947年,中央軍委再次對野戰軍進行改編,下令山東和華中野戰軍兩個指揮部合并,部隊統稱為華東野戰軍。

華野的一個怪現象:隻要粟裕準備打大仗,參謀長就恰巧不在司令部

陳毅原為山東野戰軍司令員,改編後,仍為司令員,粟裕為副司令員,陳士榘仍為參謀長。中央軍委特别訓示,在陳毅的上司之下,大政方針共同商議決定,而戰役指揮則由粟裕全權負責。

毛主席和中共中央怎麼會有此強調呢?

華野的一個怪現象:隻要粟裕準備打大仗,參謀長就恰巧不在司令部

原來,在山野和華野合編之前,他們已經在蘇北和魯南協同作戰,成功阻擋了國民黨的進攻,史稱宿北戰役和魯南戰役。宿北戰役中,我軍殲敵69師三個半旅,全殲2.1萬餘人,大獲全勝,為華東戰局帶來了轉機。

而在魯南戰役中,山東野戰軍和華中野戰軍卻出現了分歧,最終鬧到了中央軍委處,引起毛主席的高度重視。

華野的一個怪現象:隻要粟裕準備打大仗,參謀長就恰巧不在司令部
當時,對于魯南戰役該如何打,陳毅和粟裕作為兩軍司令,在會議室徹夜研究,提出了幾種作戰方案:要麼以殲滅74師主力部隊為目标,進行作戰;要麼回師魯南,求殲整編26師。粟裕主張進軍蘇北,南下求殲漣水北上的74師,伺機收複淮陰等地。

陳士榘卻提出了不同意見,他認為此時應在魯南殲敵,74師是國民黨的王牌軍隊,被稱為“禦林軍”,不可貿然圍殲。

華野的一個怪現象:隻要粟裕準備打大仗,參謀長就恰巧不在司令部

大敵目前,華中和山東兩支勁旅卻出現了分歧,遲遲不能作戰。就在此時,陳毅又站在了粟裕這一邊,陳士榘沒有别的辦法,他越級向中央軍委上報,建議回援濟南,待時機成熟,再進軍蘇北。

越級上報,實乃軍中大忌。

華野的一個怪現象:隻要粟裕準備打大仗,參謀長就恰巧不在司令部
陳毅司令員十分生氣,他對陳士榘說:“你們有電台,你們能上報告我的狀!”對此,陳士榘據理力争:“你是司令員,我是參謀長,我看到了先進攻74師的方案存在重大缺陷,這都是為了革命的勝利。”

第三天,毛主席回電,同意了陳士榘的建議。

魯南戰役殲滅國民黨26師和51師5.3萬餘人,繳獲了大量美軍戰備,是一場重要的勝利。

兩場戰役之後,山野和華野合編,毛主席和中央軍委在任命狀上強調“戰役指揮由粟負責”,這似乎也表明了毛主席對粟裕的肯定,和對“越級上報”事件的态度。

華野的一個怪現象:隻要粟裕準備打大仗,參謀長就恰巧不在司令部

1947年,在粟裕的指揮之下,華東野戰軍發動孟良崮戰役,殲滅了國民黨軍74師精銳部隊,師長張靈甫在亂戰中被打死。

當年如果按照粟裕的想法來實施魯南戰役,是否國民黨會更早被殲滅,我們不得而知,而對于陳士榘而言,他從此就“恰巧”錯失了每一個華東野戰軍的大戰。

華野的一個怪現象:隻要粟裕準備打大仗,參謀長就恰巧不在司令部
華野的一個怪現象:隻要粟裕準備打大仗,參謀長就恰巧不在司令部

陳士榘:準備打大戰了,我總是“恰巧”不在

合編後,華東野戰軍中,粟裕名義上是副司令,實際上他全權負責戰役指揮工作。

戰場之中,勝者為王,陳士榘謹小慎微的作戰政策與粟裕的膽大心細、靈活機動相悖。

華野的一個怪現象:隻要粟裕準備打大仗,參謀長就恰巧不在司令部

是以,出于戰略考慮,陳士榘參謀長在之後著名的孟良崮戰役、豫東戰役和淮海戰役中,并沒有在粟裕的司令部聽從指揮,而是被派到更加适合的地方,輔助作戰,并同樣發揮了重要作用。

1947年5月,粟裕本下令攻打國民黨的第48師,行軍途中我華野第九縱隊意外和國民黨74師相遇。粟裕當機立斷,下令調整作戰方案,圍殲74師,史稱孟良崮戰役。

華野的一個怪現象:隻要粟裕準備打大仗,參謀長就恰巧不在司令部

在這場戰役中,粟裕派出5個縱隊進行正面攻擊,其餘的縱隊負責牽制,陳士榘率領的部隊就在其中。

雖然不在正面戰場上,但是陳士榘率部協助陳毅和粟裕,南引北調,切斷了國民黨其他軍隊的援助路線,為華野的對74師圍攻勝利發揮重要作用。

華野的一個怪現象:隻要粟裕準備打大仗,參謀長就恰巧不在司令部

74師被消滅之後,蔣介石在内戰之初放言的“要在3個月内解決華東戰事”幻想破滅。

接下來,粟裕開始布陣“大淮海計劃”,原先的小淮海戰役,轉向“殲敵主力于徐州周圍地區”的戰略。

此時的陳士榘又被粟裕“恰巧”調出司令部了。他受命率部輾轉魯西南,挺進中原,協助劉鄧大軍進入大别山,為劉鄧的中原野戰軍順利收複開封,與華東野戰軍協同作戰,殲滅國民黨軍隊主力作出重要貢獻。

華野的一個怪現象:隻要粟裕準備打大仗,參謀長就恰巧不在司令部

在接下來的豫東戰役中,參謀長陳士榘雖同樣不在戰場上厮殺,但是,他充分發揮了自己的宣傳、談判能力,策反了國民黨第三綏靖區副司令官率2萬人起義,截斷國民黨第七軍團的退路,為粟裕在對黃百韬兵團的殲滅提供條件。

粟裕率主力部隊提前發起進攻,陳士榘率兵配合其進行合圍,全殲第七兵團12萬人。

華野的一個怪現象:隻要粟裕準備打大仗,參謀長就恰巧不在司令部

黃百韬軍團的覆滅,意味着淮海戰役第一階段大獲全勝,此時的陳士榘更加明白,雖然這幾次的戰役中,作為參謀長的他都“恰巧”不在司令部,但是,不論以什麼身份,隻要能在戰場上發揮作用、獲得勝利就是好士兵。

他漸漸也懂得了粟裕的“兵者,詭道也。”

華野的一個怪現象:隻要粟裕準備打大仗,參謀長就恰巧不在司令部

淮海戰役的第二階段開始,粟裕漸漸對陳士榘委以重任。粟裕率部圍殲杜聿明,因過度疲勞病倒,他果斷命陳士榘代為指揮,最終全殲杜聿明25萬兵力,淮海戰役大獲全勝。

或許,這也是粟裕與陳士榘的破冰之戰。對于粟裕來說,隻有絕對的信任,才會在戰場上傳遞指揮棒。

華野的一個怪現象:隻要粟裕準備打大仗,參謀長就恰巧不在司令部

«——【·結語·】——»

遙想當年,華野尚未合編時,面對陳士榘的不服指令、越級上報,粟裕未有任何表示,此後,通過幾次戰役對陳士榘的鍛煉,這位曾有些“争鋒相對”的同胞變成了粟裕最親密的戰友,他們的功績響徹整個華東地區。

他們共同逐鹿中原,成為英雄,永垂不朽。

參考文獻:

1.《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階将領傳·陳士榘傳》

2.粟裕.百度百科.

3.陳士榘.百度百科.

4.粟裕:十大将之首 戰争年代屢立奇功--黨史頻道-人民網 .2021-06-09.

5.開國上将陳士榘的傳奇經曆 .人民網.2017-12-24.

6.苗曉平.粟裕戰略運籌的特色[J].軍事曆史,1998(04):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