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聯盟

徑山茶變“金山茶” 禅茶文化促進文旅融合發展

作者:九派快訊

【來源:中國日報網】

徑山茶變“金山茶” 禅茶文化促進文旅融合發展

天下禅茶出徑山,一杯通透在人間。

4月20日下午,一場經典的宋式點茶表演,讓衆多北京茶客感到了宋韻文化之美。作為人類非遺項目“徑山茶宴”的重要内容,點茶是宋人飲茶的優雅生活方式。

浙江大學CARD中國農業品牌研究中心主任胡曉雲教授說,在中國的文化名茶中,像杭州餘杭的徑山茶這樣走過千年曆史,依舊走在“國潮”時尚前沿的,非常少見。根據“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專項評估”課題評估,餘杭徑山茶品牌價值已突破30億。胡曉雲教授說,這得益于餘杭區統籌做好茶文化、茶産業、茶科技三篇大文章,協同推進品牌化、數字化、品質化、規模化、融合化“五化共促”發展,推動徑山茶成為餘杭文化“金名片”、鄉村振興“金鑰匙”、實作共富“金葉子”。

徑山茶變“金山茶” 禅茶文化促進文旅融合發展

徑山禅茶文化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至盛唐,迄今已有1200餘年。2011年,徑山茶宴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2022年,徑山茶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

文化傳承與創新發展是一對不可分割的“雙胞胎”,共同推動徑山茶與時俱進、星火成炬。

農曆每月初一,徑山禅寺照例會舉行一場徑山茶宴公益體驗活動,張茶榜、擊茶鼓、恭請入堂、上香禮佛、煎湯點茶……遊客置身其中,宛如回到宋代,與僧人、施主、香客來一場跨越時空的親密接觸。

“‘徑山茶宴’莊嚴高雅,我想做個茶湯會,讓更多普通遊客體驗徑山茶的魅力。”徑山村黨委書記、餘杭區徑山茶炒制技藝非遺傳承人俞榮華說。

在徑山寺大師傅的指導下,俞榮華聯合衆多茶人潛心摸索,小至磨茶用的石磨,點茶用的建盞、茶筅等工具制作,大到整個茶宴的禮制流程,茶人們精益求精,讓徑山茶湯會變得更加“雅俗共賞”。

徑山茶變“金山茶” 禅茶文化促進文旅融合發展

俞榮華和團隊還在傳統基礎上有所創新,加入花道、香道、書法、抹茶制作技藝等内容,完善了一整套徑山茶宴展演項目,讓遊客們領略到徑山禅茶的唐風宋韻。

此外,依托非遺等文化和生态資源,當地設計推出了衆多茶文化旅遊産品,以及傳統民俗、傳統手工藝、特色農産品制作等多項體驗活動,吸引遊客前來參觀和體驗。

“停下人生一小步,端起徑山大碗茶。”一種豁達樂觀的禅意生活方式,正随一杯杯清茶的入喉在人群間擴散。為了讓更多人愛上喝茶,餘杭區聚力打造不同客源群體版本,大力推動茶文化非遺進景區、進校園、進民宿,開展唐代煮茶、宋代點茶、茶筅制作等非遺活态化體驗活動和教學課程,積極推廣徑山茶文化,講好徑山茶故事。

茶葉如何更新至茶業、産業?

從徑山村“茶二代”周穎身上或許可窺一斑。

“将團茶碾成細末,放入茶盞中,先注少量沸水調膏,再量茶注湯,邊注邊用茶筅擊拂……”宴茶·徑山築的“當家人”周穎是國家二級茶藝技師,她正手把手教遊客做點茶。

周穎的店裡不僅有點茶,還為年輕人開設了圍爐煮茶、制茶等體驗,同時,她還将徑山特有的茶文化、茶風味融入菜式,推出了以徑山茶入菜的“茶餐”。高峰時期,一天有200多名顧客預約,一年能接待2萬餘名客人。

像周穎一樣的年輕“茶二代”,如今正接過父輩們的接力棒,以更具創新力的想法傳播茶文化,推動主題民宿、特色莊園以及劇本殺、研學等新業态蓬勃發展,形成了以禅茶文化為核心的茶文旅深度融合産業形态。

近年來,餘杭區堅定不移做大茶規模、提升茶品質,不遺餘力做強茶品牌、弘揚茶文化。全區累計發展茶園7萬餘畝,有2多名茶農、100多家茶企,初步形成以徑山毛峰綠茶為龍頭,徑山紅茶、蒸青茶、徑山抹茶及各類茶衍生産品共同發展的茶産品格局,去年茶産業總産值突破50億元。

為進一步統籌發展茶産業,餘杭區打出一套振興茶産業“組合拳”。成立專門“茶辦”,設立專項資金約1億元,用于支援徑山茶發展。出台《徑山茶“五化十條”行動計劃(2022年—2026年)》,從品牌升維、市場拓展、品質更新、科技人才、産業融合、文化挖掘等10個方面,對5年内徑山茶産業的提升作出安排部署,真正讓徑山茶成為賦能茶農、賦能茶企、賦能茶文旅的“金山茶”。(中國日報北京記者站 杜娟)

【責任編輯:許聃】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将及時進行處理。郵箱位址:jpbl@jp.jiupainews.com

繼續閱讀